去醫院看病的掛號收費合理嗎?可否進行類似於支付寶那樣運作,看好病再支付?

huibv


生病了誰能保證治好,現有的技術沒有發展到那個程度,可能以後也可能很難達到,。舉個例子,就說一個常見的感冒,至現在都沒有能解釋清楚它到底是什麼機理!何況是其他複雜得病!醫學院3年專科,畢業一年後考助理,考上以後兩年後再考執業醫師,再規培三年,醫學本科五年畢業,畢業一年後考執業醫師,再規培三年,一般現在差不多點的醫院起點都是碩士,再考研究生三年,再加上起碼上班六七年甚至十年內就只能溫飽,剛開始一兩年溫飽都是問題,還得啃老,算算這是多大的代價,將近二十年的時間才剛剛達到溫飽,其他哪個大學畢業後的專業有這個專業的樣子!收入這個樣子!他們的妻兒老小怎麼過的!現在十幾塊的掛號費能體現出來醫生的價值嗎?


杏林學子1


作為病人來說,當然覺得這樣很好,病沒看好就不用付錢了。

但是有沒有想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呢?

醫生也不笨啊,醫生也會想,你這病,我有把握治好,我就會收你,給你治病,治好當然可以收費。

但是如果你的病情比較重,醫生沒有信心治好,他會推脫,說這兒沒法兒治,你找別的醫院吧……這時候你再去轉院,遇到的醫生沒準兒還是覺得棘手,沒把握,再把你推走。到後來你好不容易找到一個願意醫治你的醫生,結果因為這麼多轉院環節,病情早已耽誤,想治也治不好了。

這麼說是什麼意思呢?看病救人,和買賣東西並不是一回事兒,衣服鞋子買了不合適,可以退換,但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死再也沒法復生了。

再者,雖然現代醫學很發達,但是仍有很多無法攻克的難題,比如說如果得了癌症,現在的就醫模式,可能會使用儀器和藥物延緩生命。但是如果像支付寶那種模式,沒有醫生或醫院會讓癌症患者治療這項產品上架的,到時候吃虧的還是老百姓。


重症醫生王嬋


這個想法不錯,先看病後付費,掛號費也不用支付。這是一個全新的想法。病人到醫院首先與大夫談價格,雙方同意價格後,大夫在開始治療你的病。談不攏你可以去其它醫院。病人選擇權很大,大夫收治選擇性也很大。看起來很美好。但是最受傷害的還是病人。因為大夫與病人信息和資源掌握不對稱,大夫掌握著絕大多少主動權,價格也是有大夫掌握,即便是政府規定價格,大夫也能判定出掙錢不掙錢。因為對於病情大夫能大體判定。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大夫可能會以天價收治病人,你可能根本治不起病。醫生開出天價會有一套理論的。大家都知道,醫學是有爭議科學,對於病情起因,病情發現,愈後可見性都存在不確定性,同一種病不同病人,不同年齡,在發展的不同時期治療,都不可能一樣。沒有一定定式。不同大夫治療同一種病的方法手段都不一樣。判定治病花費也不一樣。就像感冒有人發燒有人不發燒,治療起來也不會一樣。看來先治病,治好病收費,這種看起來很美好的事情很骨感。從全世界來看還沒有走這條路的。個別人想象力真豐富,腦子進水了還是缺水了?


岱下明珠天平湖畔153


行不通!

第一,這個社會沒有信用!今天夜班,2個疝氣復位,兩個脫臼復位,這類毛病我都是先處理,處理好了把單子打出來給家長自己去繳費,我也不會去跟著你叫你繳費,因為錢也不是給我的,你不繳費我損失也不大,還容易和你產生矛盾!總共就碰到4個病人,就一個脫臼的自己繳費的,其他三個都逃費了!

第二,目前把醫療定位為服務,可又不給拒絕服務的權利!如果不把掛號的流程走了,那麼出問題醫生更不會負責了!門急診的病人,只要不寫病歷,不點你的掛號信息,那麼算醫生沒有接觸你,那麼出問題也不要找醫生!還有那些不好治的更沒人碰!這是對病人好,防止有些醫生不碰你!

圖片綠色的是沒繳費的樣子,藍色是素質高的表現!




KittGu


首先我想說這個問題真是滑稽。

我想問問,你去電影院看電影,是不是先看完了在付錢,如果電影不好看你是不是就不付錢?你去景點遊玩,是不是之後才會給錢,覺得這個景點不好看就不給錢?

醫院的掛號費貴嗎?我生活在一個三線城市,原來一個普通門診掛號費只要4.5元,一個專家門診只要10元,這些錢多嗎?這還不到你的一包煙錢,就能買到一個可以改善你健康的建議,你覺得虧嗎?

一個稍微好點的醫院裡,裡面工作的員工都有好幾千人,他們的生活難道就不是生活了嗎?他們也有自己的家庭責任和義務。

再有看好病在付錢,我想說這種希望還是別抱了,因為現在治不好的病太多了,很多病都只能緩解和控制,無法根治。

所以如果看好病再給錢的話,你還沒事,醫院就已經垮了!

還是愛惜身體吧,畢竟看病真的很貴!



向一針


那能一樣麼?看病是一個診療的過程,工作人員都給你付出勞動了,即使效果不好,該用的人力物力都用了呀。

你買一雙鞋子,不合適或者有瑕疵,退貨,可以。如果你做了一個CT,沒查出毛病,醫院把錢退給你,那你再花個千八百萬為醫院提供一次ct檢查麼。一個不治之症,醫生為你看病診療,最後病人沒了,你怎麼退?你用的藥再退給醫院?還是你也去學個五年八年的臨床,再把醫療服務退回去?


天行健50198841


我們要的是大同世界

要我說任何收費都不合理,不但醫院看病收費不合理,吃的花錢也不合理,住的花錢更不合理。所有的東西都是按需分配,你需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這不就是我們所謂的大同世界了嗎?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不需要錢了。

如果有這樣的想法,是不是太幼稚了,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階段,離那個根本的大同世界還遠著呢!

掛號費其實很便宜,遠遠沒有體現醫生的價值

看病掛號費,其實是對一個醫生的勞動和付出的肯定。

多年來掛號費價格並沒體現醫生付出和價值。

如果你自己去醫院沒有醫生,是否能給自己做檢查,給自己開藥治病?

你知道在國外這個收費起碼在幾百美元以上,在我們國內往往是幾塊錢,很多專家就是幾十塊錢。

很少有專家能達到幾百塊錢,偶爾有全國也屈指可數,可能會達到上千元。

你知道每個醫生要學習多長時間嗎?

首先是基礎醫學嗯,醫學院3年時間,規培3年時間,在這個時候才成為住院醫,,醫院中最底層的醫生。

這樣的住院醫是不允許出門診的,出門診的醫生一般都是副高以上,是成為住院醫後的10年以上才能到這個級別,所以這個掛號費體現的是醫生的知識價值遠遠不夠的。

看不好病不花錢的後果

看病並不是像我們所說的買賣一樣,看病的過程,檢查的過程,任何一個過程都是需要花錢的。如果看不好病就不花錢,那麼我想沒有哪個醫生和醫院,收治重病和疑難雜症的病人了。

就像現在的一些小醫院,不會收治重症病人一樣。

因為有些重症是看不好的,有些疑難雜症是沒法診斷的,在治療的過程中,誰也沒有把握治好所有的病。

有很多病會出現的人財兩空的種情況,如果不交錢,這樣的病人可能真的會被自然淘汰了。

在目前的醫療體制下,大家就不要奢望這種事情發生了。

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醫生看病是打破這個自然規律。

但是醫生阻止不了死亡,當一個人要死亡的時候送到醫院,醫生是沒法阻止的。

正常的人走完生命的過程,死亡是必然這種情況,當阻止不了死亡就不花錢,我想所有的醫院和醫生就自然消失了,人類的世界就要遵循適者生存和優勝略汰了。

“快樂的小大夫”每天為您推送健康醫學知識,分享病例,不要忘記點擊右上角關注呦!


快樂的小大夫


你提這個題目邏輯就有問題,看病不是買商品。這個社會對醫生缺乏尊重是最可悲的事情,我覺得醫生真可伶,估計經過上海這個事情,以後醫療費用還會增長更多,目前看病醫生服務收費太低了。大家知道醫學專業是最難唸的,時間也是最長的!看樣子醫生還得學習服務員的態度,空姐的微笑,播音主持的口才,老師那樣持久的嗓子!目前社會對醫生有多少尊重啊,醫生又有多少工資呢!醫生是所有職業裡面面對的人群是最複雜的,年齡從最老到最小,學歷從最高到最低,語言得面對56個民族,很多患者連話都說不清楚,醫生每天面對的都是負能量愁眉苦臉,幾十年如一日,那些不知道醫生辛苦的可以去試試做醫生體驗一天。


新疆紅棗大叔


病人去醫院看病當然需要最好的結果即少花錢效果好,但是現實往往與理想差別巨大。醫療行業本質上就是一種服務,與社會上其他的服務業並無本質上的不同,醫療單位通過給患者服務來獲取報酬,然後分配給醫務人員。患者在醫院接受醫生的診斷,各項檢查、取藥、各種治療,然後為此付出相應的費用。這在世界哪個地方都是如此。

個人認為我們的宣傳出了問題。過去的宣傳理念使人很容易認為醫生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白衣天使。殊不知醫生只是掌握了專業知識的普通人。一樣的有普通人七情六慾,一樣的有養老、教育、住房的壓力。也許醫療行業是個偉大的行業,但是不是每一個醫生都是一個偉大的人,我們醫生大多數只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個。

醫療服務的進步不可能脫節於整個社會發展的節奏。當整個社會的不同行業不再相互抱怨的時候,我相信醫療服務的改善指日可待。



其實這樣也挺好,看不好不用付費或者看好了再付費。不過為了公平起見,也應該讓醫生給自己的診療定價,患者如果接受,就簽訂治療協議,提前把治療費用支付到類似支付寶裡,規定治好就付費,治不好就全額退費,不過治好沒治好不能由醫患雙方決定,由第三方根據國家制定的治癒標準來判定。

如果這樣,我估計提出這個(治不好就退費)的建議的弱智悔的腸子都青了,因為這些弱智根本付不起治好病的費用。而且得了不好治的病的人只有等死,因為針對那些些沒法治好的疾病,醫生會制定一個誰也付不起的費用或者極其低的費用,比如一百萬億美元或者一分錢。你想治,你能提前預付這麼多的費用嗎,付不起,對不起,沒人給你治。極低的費用很好辦,給你一片維生素,治不好,一分錢退費就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