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發現水中古墓,墓中藏有3000把名劍,為何盜墓賊望而卻步?

mllmtv


在江蘇發現了水中古墓,墓中藏有3000把名劍,這個墓就是大名鼎鼎的闔閭墓了。因為闔閭墓位於江蘇蘇州市。據史料記載,墓中“偏諸”、“魚腸”等3000把名劍殉葬,並且此墓在虎丘山下水池之中,池廣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 。



雄才大略的吳王闔閭趁著越王新喪,親自率兵攻打越國,剛開始 戰事順利。後來越王勾踐設計,挑選了敢死隊排列於吳軍前,集體自刎,一時引起軍中恐慌,1吳軍大亂,勾踐乘機襲擊吳軍,吳軍大敗,闔閭也受了重傷。 “之時,吳王闔閭含恨死去。闔閭死後,他的兒子夫差,就把他葬在了虎丘山下。

闔閭墓地不但修得相當豪華,還埋入了很多的奇珍異寶。由於闔闊很喜愛劍,於是夫差還用了3000把名劍為他陪葬。 後來,夫差打敗仇人勾踐後,還將其押至墓地修墓,直到完工才將其押走。


據說修建這個墓地,動用了十萬之眾,可見這個工程的宏大。然而,人們都知道闔閭,並且也知道其中有很多的奇珍異寶,還有幾千把名劍,為何幾千年過去了,卻無人去盜取,並且盜墓賊一望而生畏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挖掘這個墓的技術難度超大,就拿池中的水來說就是一個難題。歷史上的很多國君,如勾踐、秦始皇、孫權為了得到那些傳世名劍,曾都派人挖掘過,但都沒有成功。那些強大的統治者,擁有雄厚的物力和財力,都沒有成功,對於那些盜墓賊就更不可能成功盜取了。


新中國成立後的1955年,在修建虎丘公園的時候,曾經把池中的水抽乾過,卻在劍池的北端最狹處發現了一個“人”字形狀穴,經過專家考證,這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墓形,並且得知闔閭就埋在附近,所以可以確定這就是闔閭墓。 雖然現在的科技發達,但是仍不能對其挖掘考古,因為洞底橫放了三塊巨石板,有一塊因為年代久遠,已經完全脫位了,如果挖掘的話,就會引起塔基不穩,所以也就不了了之了。

現在特別重視文物保護,只有文物遭到破壞時,才會去挖掘修補。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去挖掘的。因為挖掘此墓,就會使整個虎丘塔基不穩,文物就會遭到破壞,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