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曾經我把他們當早餐吃的”

她是陳沖、吳珊卓的偶像,第一位獲得艾美獎終身成就獎的華裔演員,英國皇家戲劇學院第一位中國院士;

她曾是倫敦話劇舞臺上的“蘇絲黃”,《喜福會》的林多,還是2010版《紅樓夢》的賈母、《驚天魔盜團2》裡周杰倫的奶奶……

但所有這些角色 ,都比不上她自己的故事耐讀。

她叫周采芹,16歲獨自西行闖蕩,20多歲紅透倫敦,38歲破產,40多歲又重整旗鼓,從零開始。

今年,這位“上海的女兒”84歲了,依然在表演。

她的人生就是一出個性與時代共同寫就的大戲。

她的故事,也詮釋了什麼叫真正的自由——你知道自己必須要付出一些代價,但你還是去追尋它了。

“男人,曾經我把他們當早餐吃的”


01

出逃的女人

一切要從一場出逃開始。

一名上海灘的千金小姐,緊緊攥著手裡的小包袱,坐立不安地等著太陽落下,躡手躡腳地走到臥室門口——丫頭向她示意,外面沒有人。

她正預備與一名戲子私奔。

就在她剛拉開大門的一剎那,母親突然從暗影裡衝了出來,她嚇了一大跳,開始飛奔,帶著莫名的興奮和喜悅,奔向大門外等待她的情人。

跑開後,她又回頭看了一眼,看見追她的母親拐著小腳已經摔倒在地。她當時也許停下來遲疑了片刻,那畢竟是她非常愛戴的寡母。可她最後還是跑開了……——

23年後,她的女兒同樣踏上了出走的道路,同樣帶著喜悅。

“我燙著短髮,半個身體伸出列車窗外,隨著列車開動,我大笑著,抑制不住將要走向新世界的喜悅。”

女兒叫周采芹,1953年,16歲的她離開故土要到英國去唸書。小姑娘沒有一絲絲離別的傷感,她以為自己暑假就回來了。

“男人,曾經我把他們當早餐吃的”


年輕過時的周采芹

離開前她走進父親周信芳的書房,父親送她在家反覆謄寫的劇本《文天祥》,許多沉默後,只囑咐了一句:“永遠不要忘記你是個中國人。”

她沒想到,她從此再也沒有見過父親。

02

闖入西方戲劇屆:

“我是一隻豹子”

初到倫敦, 周采芹成為英國皇家劇院的第一位中國學生。

很快她注意到,人們總把她當個傻瓜——因為她是個中國演員。

“但我的內心已經很篤定,我們走著瞧。”

“男人,曾經我把他們當早餐吃的”


在上百封的自薦信後,她等到了一個電話。

那是一出由小說改編的舞臺劇《蘇絲黃的世界》,它讓采芹在英國喜劇界聲名鵲起。

“男人,曾經我把他們當早餐吃的”


“男人,曾經我把他們當早餐吃的”


《蘇絲黃的世界》演出劇照

該劇講述發生在香港的紅燈區的名為蘇絲黃的香港妓女與英國人的愛情故事。

采芹成為首位登上倫敦西區舞臺並擔任主演的中國演員,她的身高不再是問題——人們叫采芹“身高一米五的炸彈

”厚重的假睫毛、濃密的黑髮、裹住腰肢的高開叉旗袍——她成了倫敦西區的時尚icon。

“男人,曾經我把他們當早餐吃的”


英國人為這種東方浪潮如痴如醉,旗袍也成了大眾時尚。

“男人,曾經我把他們當早餐吃的”


當時的時尚雜誌中,西方女郎穿起旗袍

多年後,還有一位英國人專門跑到香港灣仔,尋找蘇絲黃的影子,最終寫了篇聲情並茂的文章’If You Knew Suzie(“如果你知道蘇絲”)

“男人,曾經我把他們當早餐吃的”


當時的《每日郵報》上,大字標題:“我們都被蘇絲黃腐化了嗎?”

這部劇取得了商業成功,在百老匯演三年,紅三年,“采芹”的名字在倫敦西區威爾士劇院的燈箱廣告上閃爍了三年

“男人,曾經我把他們當早餐吃的”

倫敦West End 的劇院的燈箱廣告牌上寫著:采芹主演:蘇絲黃的世界

采芹不斷地被雜誌評選為年度女性或者年度最佳著裝,片約也紛至沓來:

“男人,曾經我把他們當早餐吃的”


她被選為當年的年度女性、年度最佳著裝

在安東尼奧尼的《放大》中,飾演攝影師的助手:

“男人,曾經我把他們當早餐吃的”


成為第一位華裔007女郎,美麗且邪惡:

“男人,曾經我把他們當早餐吃的”


60年代,是歐洲最為時髦放縱的年代,這種風潮也滋潤了采芹的“大女人精神”。

那時候,一切對她來說來得都很容易,她翻唱一首中國20年代的流行歌曲,又能從英國紅回亞洲。

只是,她得到的角色基本上是模式化的——西方人眼裡的亞洲人不是妓女、奴僕,就是“黃禍”的代言人——她演了5次傅滿洲的女兒。

“男人,曾經我把他們當早餐吃的”


1967年的《傅滿洲之復仇》

她別無選擇——這使得她得以生存下去。

比采芹更早在歐美闖蕩的演員黃柳霜也曾傾吐難處——想在好萊塢佔一席之地,她就得扮演中國娃娃:豔麗、暴露、軟弱以及充滿屈辱感。

幾年後,當采芹經濟穩定,就不再接受這類角色。那是個很難下的決定——一旦如此,她馬上就沒工作了。

03

作為一個女人、一名演員,

要有說不的力量

作為美人,尤其是東方美人,采芹周圍總是包圍著意味不明的目光。

“男人總是試圖和你調情,然後把手放在我的肩上…….我感到後背發涼,要是現在,我會說,滾蛋吧你!”

她形容說,“我感覺自己像蜜蜂被裝在瓶子裡,瓶口圍了一圈綠頭蒼蠅。”

“男人,曾經我把他們當早餐吃的”


周圍的女性也會投來相似的目光——在一次雞尾酒會上,一個美國女人指著她大聲對丈夫說,她是一個多可愛的小中國娃娃,我真想把她帶回家,放在壁爐臺上!”

表面上不動聲色,采芹心裡咯噔一下。

苦惱的聲音由小漸大,變成了無聲的呼號。“我對男人變得越來越咄咄逼人,這種進攻實際上是一種防衛。”她在自傳裡寫道。

“男人,曾經我把他們當早餐吃的”


采芹後來談到,“許多女人並不知道自己其實是有優勢的,是有選擇的,還總以為自己是弱者。這是一個很大的遺憾。”

拒絕成為弱者,采芹成了難以相處的女人。

她在飯店唱歌掙錢,唱一首《慢船去中國》。

“男人,曾經我把他們當早餐吃的”


“真是站在尊嚴的刀刃上,你要麼是上等人,要麼不是。你必須上臺,並抓住他們的注意力。

她給自己制定了一個規則:她上臺很慢,一旦有人說話,她就站著不動,在她唱歌時,不準說話,不準有服務生經過,不許吃東西。

“男人,曾經我把他們當早餐吃的”


有一次,一位女士一直在講話,她就真的停下來,嚴肅地提出抗議。

演出結束後,女士的丈夫竟來敲她化妝間的門,表達感謝,“我們結婚20多年了,她從來沒有停止說話,你終於讓她閉嘴了。”

當然,生活也並不總是給她好機會。

38歲時,她的人生從波峰跌入谷底。

那是70年代英國的經濟大衰退時期,采芹賠光了所有積蓄,連住所也一併失去了。

隨後是自殺未成、被送進精神病院……

沒過多久,她又接到了母親的死訊,在黑暗中躺了十七天……

“男人,曾經我把他們當早餐吃的”


破產後的采芹走在大街上

時間一天天過去,在絕望中過了不知道多久,一天下午,她突然發覺放在床頭櫃上的小歐米茄手錶不見了。

那是走之前媽媽給她的手錶,她到哪兒都把它帶在身邊。幾乎不抱希望地找了幾個小時後,采芹在院子角落的大垃圾筒裡找到了它。

當我在陽光下把表放在手心裡,看著錶盤上那一圈閃亮的金邊時,我絲毫也不懷疑,那是我死去的媽媽在看著我……”她說。

“樹幹雖然被砍傷了,但大樹不能死。”

之後,她發了一場高燒。痊癒後的那個清晨,她猛地從床上跳起來。

她開始到處打零工,當打字員,裝信封、做前臺。她過去的成就已無人知曉。當打字員的時候,同事湊在一起議論明星,她心想,這些人我都認識,可又有什麼用呢。

錢沒有了,青春沒有了,這樣的四五十歲,對誰都是艱難的,尤其是一個女演員。

“男人,曾經我把他們當早餐吃的”


80年代初采芹回到中央戲劇學院教書時

波士頓的地鐵很髒,在地鐵裡走來走去,她總有股念頭要跳進去。

那一陣,她的腦海被安娜· 卡列尼娜的影子纏住,卡列尼娜同樣在40歲破產,她總幻想自己像卡列尼娜一樣把自己扔向鐵軌。

而每當這種時刻,她腦海中又會出現另一個形象——居里夫人,一個倔強的大女人。

“男人,曾經我把他們當早餐吃的”


1989年采芹在倫敦演出《蝴蝶夫人》

她重新開始去試鏡,都是很窮的劇院,收入極低。但只要讓她上舞臺,她就會贏來轉機。

她不用再受制於自己的膚色——一開始演《紅字》中的女主角海斯特·白蘭,全場還陣陣發笑,因為小說裡的白蘭是高大的蘇格蘭女人,而她瘦瘦小小,又是東方面孔。

五分鐘後,觀眾屏聲靜氣——從沒有哪個演員把白蘭的兩個特質演得這樣好:人前謙卑有禮,人後驕傲脆弱。

她重生了。

而這些經歷,也再一次磨硬了她的心靈。

04

豹子的愛情

80年代末,陳沖與采芹初次見面,陳沖想當然地認為女人在一塊總願意聊聊感情。

結果采芹興致寥寥——“她看了我一眼說,‘男人。’好像那是世界上最單調無聊的話題。大概是看見我臉紅了,她抿起嘴角笑著說,‘什麼樣的我都有過了,曾經把他們當早餐吃的。’” 陳沖回憶。

兩次失敗的婚姻以後,采芹決定再也不結婚。采芹發現,跟男人在一起,男人最後總是要贏,這讓她很惱火。

“男人,曾經我把他們當早餐吃的”


采芹與第二任丈夫彼得·科

回憶第一次婚姻,到結婚登記處之前,她的激情忽然冷卻。

她對自己說,“我是一隻豹,你看,豹子都是喜歡獨來獨往的。”

“男人,曾經我把他們當早餐吃的”


采芹抱著倫敦動物園以她的名字來命名的小豹子

她也拒絕那些讓女性變得過於柔軟的東西——紀錄片導演陳苗,曾帶著鮮花和白葡萄酒去采芹的公寓找她,她第一句話就是,“把花拿回去!酒,可以留下。”

舞臺才是周采芹的情人。

第二次見面,陳沖去看了采芹演的舞臺劇《金孩子》,盛讚她的表演,“她的悲情、她的執著、她的幽默、她的可笑,表現得淋漓盡致……每一句臺詞,每一個停頓,每一個形體動作都是那麼精準……”

陳沖在後臺見到采芹,形容采芹剛表演完的樣子,像女性剛做完愛般閃閃發光。

采芹對陳沖說,“我只想做自己能做到的最好的藝術家,別的什麼也不要。”

她像等待愛情一樣,等待她的角色。

但這並不容易。從中年到現在,在好萊塢,采芹演了無數個主角的媽媽、奶奶。吳珊卓說,感覺采芹幾乎給她們每一個亞裔演員都演過媽媽。可採芹只能拿到這些角色。

“男人,曾經我把他們當早餐吃的”


《藝伎回憶錄》

“男人,曾經我把他們當早餐吃的”


《驚天魔盜團2》

“所以演員最難的是,她這一輩子就在等待屬於她的角色。但她沒辦法,她只能等,只能用歲月去等。”陳苗說。

“因為這東西不是平平降來給你的。”

05

逃離的終點是哪兒

陳苗給周采芹拍攝了一部傳記紀錄片,名為《上海的女兒》。

“男人,曾經我把他們當早餐吃的”


導演陳苗與周采芹在片場

關於“上海”,陳苗覺得,只有在這種時候你才能拍好一塊土地——“等到你愛這個地方與恨這個地方一樣的強烈。”

采芹的母親,那位私奔的大小姐,裘天寶銀樓的三小姐裘麗琳,她的美,凝聚了民國上海灘的風情——她是當地第一個梳“油條”頭、第一個穿牛仔褲的姑娘,性格果敢,喜歡上“戲子”周信芳,毫不猶豫就私奔了;並且有著敏銳的直覺和遠見。

“男人,曾經我把他們當早餐吃的”


有著四分之一蘇格蘭血統的裘麗琳。

采芹小時候,裘麗琳總對她說,“別像其他人家的女孩子一樣,就指望著嫁妝,它只會像磨盤一樣吊在你的脖子上。你需要的是一肚子的知識。”

一家子早年生活艱難,但在最窮困的時候,裘麗琳依然藏著最後一個財寶箱子沒有拿出來。她說,我要把這些錢為孩子們留著,要讓他(周信芳)去奮鬥。

解放後,她把孩子一個一個送出國,在孩子走前一週才告知周信芳。周信芳說,“麗琳就像貓一樣,把小貓一個個都叼走。”

“男人,曾經我把他們當早餐吃的”


右二是采芹。成為歌手後, 采芹很快紅回了亞洲,母親對女兒充滿驕傲,明明想祝賀,卻總是在電話裡哭個不停,父親則在一旁沉默不說話。後來,采芹在自傳裡 寫道,“我從小就想接近他,但他是那麼難以捉摸......他更像是個理想中的抽象的人......我一直被那些與父親相像的人所吸引,到頭來卻是在追逐虛幻的彩虹。"

那時,周信芳正是各種榮譽加身的“紅人”。1955年,政府還為周信芳和梅蘭芳舉行了盛大的活動,慶祝這兩位京劇大師舞臺生活五十年,為他們冠以“國寶”的稱號

但到了“文革”期間,這位戲劇界的祖師爺和泰斗,則成了整肅的主要目標,被關押了一年,掛著牌子游街,之後又遭軟禁直到去世。

6個孩子中,唯一沒有被送走、而是留下跟隨父親學戲的長子,也被關押改造。在父子都被帶走後,裘麗琳因為長期被批鬥,身體多處受傷,最後躺在醫院急診室的走廊上去世。

直到很多年後,采芹才得知母親死亡的細節:臨死前,麗琳一遍一遍讓兒媳給她唱那首老歌,“Irene Good night, Good night Irene”(艾琳,睡吧,睡吧,艾琳)(Irene艾琳 是媽媽給采芹起的英文名字)。

“男人,曾經我把他們當早餐吃的”


采芹說,這是父親最喜歡的一幅三姐妹的照片,他把這幅照片稱“三隻小貓”。

80年代,借受邀回國教課的機會,采芹回了趟上海老宅,裡面已經擠滿了陌生人——從“文革”期間開始,多個單位駐此辦公。

在父親的書房裡,她跪了下來。

“我不相信磕頭這種東西,可是我還是磕頭了。”這是一個走過千山萬水的女兒,跪在沉默寡言、藏起太多痛苦和秘密的父親面前。

陳苗認為,采芹的後半生所做的,“其實是作為一個女兒,尋找她心靈的原點。”

“男人,曾經我把他們當早餐吃的”


紀錄片中,采芹站在京劇演員面前

紀錄片的收尾部分,是一個京劇的舞臺。一開始采芹沒怎麼入戲。

臺上的京劇演員唱的是周信芳的代表劇目《投軍別窯》,講的是丈夫遠征前夕,與妻子訣別。聽到“斷腸人送斷腸人”一句時,采芹忽然失聲痛哭。

“她剛開始的時候還在劇組裡罵罵咧咧,說這個不對那個不對,到後來,她哭的那叫一個死去活來,特可憐。”陳苗嘆道。

她不再反抗,也沒有妥協,只是接受。

她已經經歷過太多的人生。

她演過與自己截然相反的人體驗過父母經受的苦難(飾演被批鬥時的劉少奇的夫人王光美),也演過迫害父親的人(江青)。

“男人,曾經我把他們當早餐吃的”


1967年4月,王光美被清華大學的紅衛兵抓走,批鬥了十六個小時。驕傲的紅衛兵們給當時的批鬥錄了音。後來,錄音帶輾轉流到了英國,格蘭納達電視臺則將其製作成一部紀實性的電視劇《鬥爭對象》。扮演王光美,是采芹接到的第一個真的具有挑戰性、讓她能感到認同的角色。

在話劇舞臺上扮演江青的時候,她也試著去體會在江青猙獰的面目下,有多少恐懼。

周采芹想,一個自小被壓迫而對權力有著強烈慾望的女人,是害人者,也是被害者。那只是一個跟她一樣,從小就不肯接受命運的女性的抗爭,只是裡面出現了錯位。

扮演江青是治療她心靈創傷的最後一步。

采芹後來寫道,“真正的自由只存在於內心,不管你擺脫了什麼,如果內心還有束縛,就不會感到自由。”

06

“我已經看見天了”

如今,采芹獨自居住在位於洛杉磯西好萊塢的公寓裡,年過八旬,還獨自開車上路

她有時候對陳苗抱怨說自己連床鋪都鋪不動了,陳苗剛說要找個阿姨,采芹跳腳,“不許!!”

“男人,曾經我把他們當早餐吃的”


她身邊沒有一個家人。

二十來歲時,采芹為了完成學業,讓前夫把尚在襁褓中的兒子接走。

後來,這段關係的修補之旅困難重重——在采芹四十歲病重時,兒子曾專程從加拿大趕來美國照顧她。采芹卻對兒子總是著急上火——就連兒子為她洗盤子這種瑣事,她也總是跟著嘮叨,“洗潔精都沒洗乾淨!”

在場的人都看得出,采芹內心裡有多渴望接近兒子。但越是急迫地渴望,就越是傷害。

又是四十年過去,她和兒子已經到了完全不往來的地步。

和年少時親密無間的弟弟周英華也疏離了。

“男人,曾經我把他們當早餐吃的”


圖為1958年電影《暴力遊樂場》中周采芹與弟弟演對手戲。16歲時,采芹和年幼的弟弟一起被送去倫敦,在演藝圈取得一點點名氣後,采芹經常帶著弟弟一起上戲。幾十年過去,時運流轉,弟弟成為了餐飲界的明星,並在采芹破產時試圖接濟她,從此,這對倔強好勝的姐弟再一次陷入漫長的緊張關係...

她的生活如今只剩下戲。

去年,她還主演了一部美國的獨立電影,在地下室裡拍攝三個月,煙霧繚繞,拍完戲回到家中,她的皮膚都起了紅疹,連睡了一個禮拜才緩過來。但她很開心,“我怎麼能拒絕一個每場都有我的戲的劇本!”

“男人,曾經我把他們當早餐吃的”


片子裡,采芹演繹一位脾氣暴躁、嗜煙如命的倔強奶奶,在一次在賭場輸盡錢財後,意外捲入紐約唐人街的黑幫鬥爭中。戲中,她還挑戰了不少激烈的打鬥動作

在洛杉磯的公寓裡,閒來無事,她會翻翻那個19歲就開始收集的剪報。

她年輕時最紅的時候,倫敦動物園新出生的小豹子,就是以她命名的。而現在,她說,“我自己變成了一隻豹子。因為我沒有辦法改變自己的性格斑點。”

“男人,曾經我把他們當早餐吃的”


“我已經看見天了,所以我知道我永遠不會升到這麼高,可這也是我的動力,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