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一金典合作藝術家範揚——以畫入書

範揚先生以畫聞名,

畫名遠遠大於他的書法名聲。

不過範揚卻很鍾情自己的書法,

自豪年輕時練字下過苦功,

自信如今“以畫入書”不輸時人。

近幾年範揚書法市場率不斷提升,

那麼多藏家追捧,

說明看好他書法收藏前景的人越來越多。

書畫收藏作為一種奢侈品消費,

作者名氣越大品牌價值越高,

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同樣,大畫家寫得一手好字,

書法和題齋號也就越值錢,

體現“1+1大於2”效應。

清末民國知名畫家的書法現在都很貴。

那些題齋名作品偶爾上了拍賣場,

更是頻頻拍出天價。

就是這個道理。

範揚書法個性鮮明中正大氣,

題齋號大氣磅礴又不失文人雅氣。

趕緊把握機會吧!

松間草堂和一境畫廊

作為範揚書法的最重要推廣機構,

我們自信可以讓藏家得到實惠,

買到物超所值的收藏品。

範揚的作品,就筆墨的意態而言,他濃筆酣墨,落在幅上皆成“文章”,呈示出解衣般礴的暢快,達到了通權達變的火候。就描繪的內容而言,他打通了山水、人物、花鳥原有門類界限,只要面對自然,便能“臨事制宜,從意適便”,信手拈來皆得理法,在散亂的節脈中蕩起形象的生機。範揚人到中年既達此大手筆境界,堪稱在畫壇上佔了一席“風流”。

他自成一格的“範體”山水,畫風散淡而爛漫,與流行的李家山水、傅氏山水、黃賓虹山水均有區別。飄逸飛舞的線條與體、面,用濃重而酣暢的筆墨表現出來,得意忘形,與其說他是寫客觀自然的面貌,毋寧說他是盡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施展自己的才智,發掘心中丘壑。

——邵大箴(著名美術評論家)

國一金典合作藝術家範揚——以畫入書

範揚的畫,深度是內在的,表面看,輕鬆而遊戲,但正是這遊戲,讓人在不知不覺中,總感到他的畫一直在伴隨著你在生命、思想、精神的河裡行走。所以,看過範揚,一種逝者如斯的感喟,卻正因此而長久地有了新意——這個“新意”,正是在範揚的繪畫顯現的玄學與心學思潮造就的“如來地”中,我們內心深處感悟到的一種曠古未有的感知。

——付京生(《中國畫苑》雜誌主編)

寫生山水是重要的議題,範揚是既寫物、又寫神,物以神聚。範揚有焦點透視的造型,但是,最後是用中國畫的線條和筆法渲染他的筆勢,讓它有韻味、有節奏,他把節奏感、音樂感、韻味感都盡情地發揮出來了,他的山水畫便有了特色。

——劉曦林(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

國一金典合作藝術家範揚——以畫入書

範揚先生的作品首先有詩性,這與他的家族有著很大的關係。他出生在南方範氏詩文世家,四百多年出了好幾代詩人,範氏家族被稱為“高居世界的崑崙之巔”。他的高祖範伯子就是李鴻章府的著名詩人,他曾祖輩陳師曾是近現代文人畫的一面旗幟,他的繪畫有來自這個文化世家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品格。范家的詩風是積極進取的,是以儒釋道互補的精神體現的,在他的畫裡面有反映傳統精神。本來山水給人的感覺是靜的,但是範揚的山水畫是動感極強的,像範氏家族的詩一樣,動則有一種豪俠氣。譬如他畫的傳統人物題材,不管是畫羅漢、還是僧人,通常人們表現的是動態的感覺,而他給人感覺是靜的,這體現了一種超越。(節錄)

——薛永年(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範揚的畫才真正具有時代特徵。範揚的筆法是書寫性,使我們看到一種行氣,完全具有中國文人畫的特徵,既有詩情,也有畫意,是最豐富的、最有精氣神的創作。

——陳綬祥(著名文化學者,美術史家)


國一金典合作藝術家範揚——以畫入書

範揚的書法確實如他的為人,沉著而不僵化,綺麗而不輕浮、活潑而不忘乎所已,率性而又知收斂。確切地說,他的字時見芒角,乍看如柳枝蘭葉,但經其結字生髮後,卻不見柔弱處,這其中之妙正在於他筆下的“生趣”使然。當然,這“生趣”也來自於他的心靈深處,不巧飾、不遮掩、因緣際會時一任心手,而紙上所呈現的自然是燦爛的一片天機,這是藝術的美,同樣更是生活中的道。在這樣的一種筆墨狀態下,筆畫皆為生氣所充滿,自己就是個自足的生命,其實,也正是繪畫中所說的“涉筆成趣”,真正需要的是一種精神層面上的自我玩味,而絕不是做給人看的“優孟衣冠”。 關於這些,我從未與範揚先生問及,但給我的直覺印象應該大抵如此。

正緣於此,我才關注範揚的書法。尤其是關注他書寫裡的“生趣”,是他向傳統和自然學習的“源頭活水”,這,或許是對我們當下書法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啟示。(節錄)

——王登科(榮寶齋《藝術品》期刊主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