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的初衷:让所有人都有安全感

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方案,而是新困境的开始。——《盐铁论》

回望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从远古农耕文明到现代化社会国家,对“奢侈品”一词的定义,从未被赋予新的概念与认识,它一直扮演着一个人类社会中固定的角色:超出人类生存发展范围的消费品。

而这样的商品在发明之初,就是为了解决商业兴起后所带来的“富饶的贫困”和“贫困的富饶”两者之间的矛盾。而直到现今社会的人们,依旧不能摆脱这样的困境,同千年前的古人一样,一直在寻找新的方法,因为经济的本质,并不是反映现状,而是寻找解决现状的方法。

而奢侈品的诞生,就是其中的方法之一。

富饶的贫困

所谓“富饶的贫困”其实是指经济的根本——农业。

“奢侈品”的初衷:让所有人都有安全感

农业对财富的衡量不是金钱,而是实实在在的产量。对于一个乡下的农民来说,家中囤积足够五口之家三年吃的粮食,有几匹布料不至挨冻,院中开垦些果蔬,再圈养多少家禽牲畜,这样的结构足能支撑他们过几年安稳的生活,即使遇上荒年灾害也能安之泰若。在生存需求上他们是富饶的,这就是农业财富。

但当农业财富同商业货币进行交换时,这个农民的财富积累甚至没有一个商人几天所获得的利润高。当实实在在的粮食交换成微薄的金钱时,这对农民来说无疑是一种重大打击。然而最可怕的是,这种现状无疑是否定了农业经济在社会中的价值,农民握着富饶的粮食,却陷入金钱的贫困。

贫困的富饶

商人以货币为财富,而商人的聚集地则形成了城市。

“奢侈品”的初衷:让所有人都有安全感

城市的经济结构不再是农业,而是以交换为主的商业。在城市居住的人,他们获取生存安全感的方法不是种粮采果,而是尽力去收获更多的金钱,以金钱的交换力来衡量财富的多寡。

但金钱货币本身不是财富,不能解决缺衣少食的问题。一旦发生变故,真正的财富实物则会量少而贵,金钱不再能解决安全感的问题。这就是贫困中的富饶。

实物与金钱中的平衡点

农民因富饶下的贫困而失落,难以追求生存上一层的满足;城市中商人则在贫困中的富饶而陷入绝望,尽管享有上一层,却陷入生存的危机。

因此,寻找实物与金钱的完美平衡点,则成为古今治国者都在想尽办法解决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根本,是解决实物商品与金钱的平衡流通,而解决流通的方案——“奢侈品”应用而生。

奢侈品

对于统治者来说,要让乡下的农民有足够的金钱货币流入,解决银根不足;而城市的居民则需要再高一层的需求才能完成对实物流入的内在消化。

因此高一层的,非必须性的需求在城市中被激发出来——大型豪华的工程建设开始在城市中逐一新起。华丽的宫殿,雄伟的地标等是综合性最强的“奢侈品”。一来对粮食、人工、材料产生巨大需求,促使金钱流入乡村甚至山区;二来公共化工程建设将有利于城市的居民开发新一级的需求,以保持后续不进入消费的疲软状态。

这一理论概念的产生,并付诸实践达到效果的人,是2000多年前齐国的政治家——管仲。

奢侈品的发明者

管仲,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引导国家富强,并让自己也成为富豪的人。

“奢侈品”的初衷:让所有人都有安全感

其中有一则故事反映出了管仲对于奢饰品的看法:

相传管仲建造的三归台富丽堂皇,堪比齐王宫殿。人们很不理解甚至在为他担心,但他却解释道:不兴宫殿,木材岩石就没有理由流通;不求珍羞,山中禽兽就没了捕猎必要;商业不达,农业何来兴旺,农不旺,则国本不稳。

同样的,当时楚国的宰相孙叔敖却和管仲持相反的观念,他是以勤俭著称。但孔子却对他的行为提出批评:为政者不可以太俭朴,上行下效,国家发展在根本上难以兴旺。

道德与奢侈品的博弈

尽管奢侈品的出现最开始是为了解决社会发展问题,让根本的农业同高一层的商业进行良性的同步发展。但奢饰品的作用却能将人的欲望释放出来,而欲望却是无边界的。

因此象征道德的儒家思想,便开始了同人类欲望的千年博弈。

经济发展最核心的动力就是欲望,而道德也相应转化成俭朴的形象,同其站在了两个极端对立面。俭朴与奢侈的对立,成为了解决经济发展后的又一个新问题。

“奢侈品”的初衷:让所有人都有安全感

这就是《盐铁论》所说的新困境的开始。这样的困境,直到现今社会依然是一个难以平衡的问题。

我们一来追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却因财富不均的问题而难以束缚内心的欲望;一来我们给名人明星帖以道德标签,却因其财富收入而转化为道德绑架。

种种的问题,都反映在一个“度”的困境中——以道德为核心的凝聚力,同现实财富发展的私心欲望上难以寻找最佳的平衡点。道德,是为人的根本;而欲望,却是生存的本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