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建立都護府,此人不能忘

蘇武出使匈奴帶了百餘人,迴歸時,只剩9人,這9人中,只有蘇武和常惠在史冊中留下了名字。


其實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一部英雄的史詩,總有為民請命、力挽狂瀾、挺身而出的大英雄,還有無數只為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


當班固蕩氣迴腸的書寫《蘇武傳》時,常惠只是個小人物,但這個小人物終會成為大人物,如果不是常惠給漢使出主意,用“鴻雁傳書”的故事智救蘇武,也許,我們今天就沒有人知道蘇武是誰了。


班固時期,儒學已成為治國理論之一,對國家治理來說,君王以德治國、官員匡扶正義、百姓忠君報國是儒學的核心思想。


如果以儒家的框架去衡量一個時代的楷模人物,蘇武最符合那個時代的標準。


於是有了《蘇武牧羊》這個傳承2000多年的故事。樹立了中華民族堅忍不拔的精神。


西域建立都護府,此人不能忘


(一)


從歷史貢獻上來說,常惠的功績遠遠大於蘇武,在常惠運作中,漢於前60年在西域建立都護府,正式將這塊遼闊的疆域劃歸西漢王朝。


史學界一般認為,常惠六出西域。


1990年,甘肅考古隊在敦煌市郊的荒漠裡發掘一處漢代的驛站懸泉置,驚喜的發現了15000枚漢簡。


在整理漢簡時,發現了常惠不曾在史料上記載的出使西域的記錄,也就是說常惠出使西域不止6次,在這長達21年與西域外交過程中,常惠將烏孫及西域諸國由西漢之盟國變成了屬國。


常惠第一次出使西域,是為了幫助烏孫戰匈奴。


沒有任何史料證明遠嫁烏孫的解憂公主與常惠年輕時有過交集,從理論上,解憂公主是徐州人,而常惠是太原人。從階層上,解憂公主是皇族,而常惠只是飄在長安城渴望通過異域建功而獲取功名的貧寒少年。


解憂公主於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遠嫁西域,成為烏孫王的右夫人,一年後,常惠應募隨蘇武出使匈奴王庭,被扣留19年。


武帝時代出使,昭帝時代迴歸。


匈奴為什麼要遠擊烏孫?


匈奴是遊牧民族,並沒有國土概念,只有領地概念,所以匈奴的軍隊主要功能是用來搶劫的。遠擊烏孫是因為一次失敗的“搶劫”。


公元前75年,原本臣服西漢的烏桓做大,屢次進犯西漢邊塞。當時,匈奴以烏桓人挖了祖墳為由,發兵攻擊烏桓,準備大搶一把。


機會來了,漢昭帝派度遼將軍範明友率2萬騎兵出遼東,準備抄匈奴的後路,但匈奴聞訊後,跑了。撲空的範明友乘烏桓與匈奴作戰失利,隨即出兵烏桓,斬殺烏桓6千餘人,得勝還師。之後,範明友再次出兵烏桓徹底擊敗烏桓。


這件事對匈奴來說就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漢軍撿了個便宜,於是匈奴遷怒於烏孫與西漢聯盟,要求烏孫交出解憂公主。公元前72年匈奴呼衍樓單于西攻烏孫,烏孫向西漢求援,事實上來自烏孫的危機已三年之久。


常惠的機會來了。


他此次出使烏孫的任務是瞭解情況,對於常惠來說在匈奴境內生活了19年之久,精通匈奴語言也適應草原的生活習性。而且在匈奴也交了不少朋友,瞭解匈奴的內部情況,這是他敢於只帶幾個隨從就貿然西行的重要原因。


西漢時,出玉門關至西域有兩條道,南道是從樓蘭、于闐到莎車,西越蔥嶺至大月氏,安息,北道由車師到龜茲往疏勒越蔥嶺至大宛、康居。


今天,我們不知道當年常惠的行進路線,因為當時車師已被匈奴攻佔,常惠只帶了幾個隨從,繞過匈奴翻越天山到達烏孫的赤谷城(現今的吉爾吉斯境內),這裡距離長安8900裡。往返路程大概10月左右。


第一次出行,常惠帶回了兩個重要信息:一是烏孫王願出精兵5萬,與西漢聯手出擊匈奴,雖然據張騫二次出使西域,與烏孫聯手,已過去近50年,烏孫國三易其主,但一直在走中間路線,首鼠兩端,兩邊都不得罪。而這次主動要求與漢聯手實屬難得。其二是解憂公主的處境非常危急,一旦烏孫兵敗,解憂公主必被匈奴所囚,成為匈奴的人質。當時的烏孫王叫翁歸靡,解憂公主的第二任丈夫。


如果烏孫陷落,漢通西域之路將被徹底中斷,解憂公主28年為烏孫與漢的聯盟所付出的一切將毀於一旦。


西域建立都護府,此人不能忘


(二)


漢宣帝自幼在貧民區長大,他本是衛太子劉據的孫子,因為巫蠱之禍成為庶民,被獄卒託人養大。


18歲那年,昭帝駕崩,昌邑王劉賀即位,但此人荒淫無度。大將軍霍光力排眾議,廢了即位不到一個月的劉賀,在民間找到正在鬥狗的劉病已,立為新君,即為漢宣帝。


宣帝深知民間疾苦,任用賢能,成為西漢的中興之君。


宣帝當然知道國泰則民安的道理,西域之路,如果中斷,匈奴的勢力做大,會直接威脅大漢的江山。


於是,宣帝調兵十六萬,分五路準備出擊匈奴。


常惠第二次出使西域,此行目的,告知烏孫大漢的軍事意圖,協調烏孫兵與漢軍聯手,共擊匈奴。


元始二年(公元前72年)秋,宣帝詔令,命函谷關以東所有部隊全部參加遠征軍,並選拔各郡國三百石以上的武官,凡勇武強健,善於騎射者,隨隊出征。


次年正月十八,漢十六萬大軍集結完畢,兵分五路出擊匈奴,約定從西到東各出塞2000裡,各將分派如下:


蒲類將軍趙充國率兵三萬騎,由酒泉郡出塞。

度遼將軍範明友率兵三萬騎,由張掖郡出塞。

祁連將軍田廣明率兵四萬騎,由西河郡出塞。

前將軍韓增,率兵三萬騎,由雲中郡出塞。

虎牙將軍田順為,率兵三萬騎,由五原郡出塞。


事實上,此次漢軍出兵一無所獲。各路大軍斬殺匈奴總計不過千餘人。因為得知漢軍壓境,匈奴人趕著牲畜全跑路了。匈奴原本是遊牧民族,居無定所。


匈奴一部向北撤,一部分向西跑。


漢軍雖然未達到圍殲的目的,但卻把匈奴趕到了北部和西部,趕往北方苦寒之地的,在當年的冬天遇到雪災,凍餓而死無數。


在西域,烏孫王和校尉常惠率5萬精銳直接殺入匈奴右谷蠡王庭,打了個措手不及,俘虜匈奴四萬餘人,其中包括匈奴單于的叔父、兄嫂、公主、名王、高官、騎將兩百餘人,右谷蠡王部幾乎全軍覆沒。另外,烏孫還俘獲了匈奴牛羊牲畜七十餘萬頭,大獲全勝。


此戰,匈奴民眾在逃亡中死傷無數,國力大減。


從蒲類澤(今巴里坤)戰場回到烏孫國伊犁河流域的常惠與烏孫王已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我們可以斷定,在突襲匈奴右谷蠡王部的戰鬥中,常惠的謀略對烏孫的勝利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當常惠提出要返回長安時,烏孫王拒絕了,烏孫王知道,匈奴會有更大的報復行動。為了留住常惠,讓人偷走了常惠出使時的漢節和信印。


一隻漢節,棒子上系幾個紅纓並不值錢,匈奴人拿著這東西也沒有什麼用處。但是,漢朝有規定,如果遺失漢節和印信是殺頭之罪。這就讓我們很容易理解蘇武為什麼19年走哪把漢節帶在身邊。


對於常惠來說,他的使命已完成,回長安覆命比生命更重要,即便是死。


在被匈奴扣押的19年時間裡,早已磨去了常惠的功利之心。使命原本就比生命重要。


常惠回長安了,在這耗資巨大、歷時大半年的戰爭中,常惠是最大的贏家。


那16萬漢軍在五位將軍的率領下,在邊境攆兔子,無功而歸。而常惠只帶了十來個人,幫烏孫順利解圍,因為對鏖戰沙場的軍人來說,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進攻、再進攻。


迴歸的常惠並沒有受罰,而是被封為長羅侯。


相比較,兩位私自撤軍,回朝後的被治罪自殺的將軍來說,常惠的封侯,不是幸運,而是宣帝對他膽略的稱賞。萬里往返穿越戈壁荒漠的艱辛無人能知。


這年冬季,匈奴單于率兵馬親征烏孫,以雪前恥,劫掠烏孫老弱準備撤退時突降大雪,一夜之間雪厚一丈,撤回匈奴本土的人馬只剩十分之一,因為雪災凍死匈奴民眾和牲畜十之三、四,對於匈奴來說,此次烏孫之戰損失慘重,國力大減。


匈奴遇到一個更大的難堪,“牆倒眾人推”。


得知匈奴受災,東部的烏桓、北部的丁零、西部的烏孫、中原的漢軍相繼出擊,匈奴已無還手之力,原來臣服於匈奴的西域諸國也開始背叛,不斷騷擾匈奴領地。


我們可以假設,如果,沒有常惠的出使,烏孫不會出兵,匈奴也不會敗的那麼殘。


宣帝當然明白,常惠,國之棟樑!張騫當年給漢武帝的建議,斷匈奴右臂,半個世紀後由常惠將其變為現實。而丟失漢節只能算是小事了。


西域建立都護府,此人不能忘


(三)


本始四年(前70年),常惠第三次奉詔出使烏孫。


此行目的二個,一是加強漢與烏孫的聯盟。二是攜帶大量金銀獎賞烏孫有功的軍士。


常惠對這此任務並不感興趣,施捨錢財,給人好處的事,誰都會幹。


於是,乘機上書宣帝,龜茲曾誅殺屯田校尉賴丹的事還沒有解決,不如這次一併把龜茲王殺了吧!宣帝並沒有肯定這個方案。倒是大將軍霍光暗示,可以隨機行事。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隨機而動,這正是一個軍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此行,常惠的征伐龜茲的行動,給後來的陳湯、甘延壽調西域兵遠誅匈奴開了個先例,也就有了陳湯擊殺北匈奴郅支單于那句錚錚的誓言: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常惠一路向西的過程中,已做好了打擊龜茲的謀略,所帶的禮物自然少不了沿途各國王和官員的好處,那些受恩惠的國王承諾,如有需要,隨叫隨到,這就為常惠從烏孫回程時,徵召各國的兵士打好了基礎。


烏孫國上下也很高興,國家危機解除,搶了大量戰利品,漢朝還給獎賞了如此之多的財物。所以當常惠提出借兵7千威脅龜茲時,烏孫王立刻答應。


龜茲位於烏孫與漢之間,如果龜茲從中作梗,那麼絲路北道就多了一個門檻,往來漢使將倍受其擾。


這是十年後,西漢將西域都護府設立在龜茲境內的重要原因之一。


龜茲國,距長安7480裡,戶6970,口81317,兵21016。從今天來說,也就是一個縣城的人數,但在西漢時,龜茲是西域大國之一,據要塞,南與精絕、東南與且末、西南與扞彌、北與烏孫、西與姑墨等國接壤。

如果用東拼西湊來形容常惠這次借兵再合適不過了,西域小國居多,兵力有限。


常惠從龜茲以東借兵2萬,以西借兵2萬,北從烏孫借兵7千,對龜茲形成了C形包圍圈,龜茲的南面是浩瀚的沙漠無路可退。


各國借兵也足以說明,龜茲與諸國關係不好,常以強凌弱,各國只是敢怒不敢言。這就是常惠謀略的基礎。


事實上,常惠並不想滅了龜茲,不戰而屈人之兵可是兵家的最高境界。


於是,站在城牆上,看著望不到邊的獵獵戰旗,龜茲王怕了。


於是,常惠的使者到了。


使者責問,為什麼殺害大漢屯田校尉賴丹?


龜茲王在漢使咄咄的追問下,瑟瑟地答,這事不是我乾的,我沒罪,是先王時的貴族姑翼慫恿先王錯殺。


於是,龜茲王將貴族姑翼捆綁後交給常惠。


於是,姑翼成為了漢使的刀下鬼。


賴丹是誰?


賴丹是西漢在西域任命的第一位當地官員,原本是扞彌國太子,李廣利二徵大宛路過扞彌國時,聽說扞彌太子被龜茲國當人質扣在龜茲,便派人將賴丹要回,帶到長安當人質。


賴丹在長安生活了20多年,公元前77年,賴丹被派往西域領護屯田。


大將軍霍光原本計劃著,等扞彌國王去世,賴丹即位,那麼扞彌國自然就隨漢俗,親漢人。讓他先到龜茲鍛鍊一下,好做接班人。


但是親匈奴的貴族姑翼等人怕漢勢力進入龜茲,於是對前龜茲王進言,認為,賴丹早晚要即位,現在龜茲國屯田,今後必將成為龜茲國西南的大患。


於是,龜茲軍隊突襲漢軍屯田地,把賴丹殺了。


賴丹被殺的第二年,傅介子出使大宛路過龜茲,就為此事責問過龜茲王。


但當時傅介子忙著殺住在龜茲的匈奴使者,龜茲王承認錯了,也協助傅介子殺了匈奴使者,所以就放了貴族姑翼一馬。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這次,常惠把這事辦妥了。也算是為扞彌國王報了家恨國仇。


常惠迴歸後,彙報了誅殺姑翼的事,宣帝並沒有責備他,但也沒有獎賞他。這事就這樣扯平了,因為之後還有更重要的事等著常惠去完成。


5年後,常惠第四次出使西域,這次是解救被匈奴圍困在車師的屯田士卒,這些屯田士卒的首領叫鄭吉,即將成為西域都護府的首任都護。


常惠的救援行動就是歷史上漢匈之間的“五爭車師”的第五次交鋒,之後,車師被劃分為前、後車師。(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