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繡,看我如何展示絕活,把一根花線劈成八股


#自拍我的故事# 我叫姚衛娟,1972年出生於美麗的蘇州太湖之濱、中國刺繡藝術之鄉——鎮湖。那裡三面環湖,環境優雅,父輩男人捕魚。女人在家養桑蠶和做些諸如枕套、服飾、鞋帽、頭花等刺繡的活。耳濡目染,從小也喜歡刺繡,從事刺繡織業已經整整30年。

自幼受到蘇繡藝術的薰陶,本著對蘇繡技藝孜孜不倦、開拓創新、精益求精的追求,1991年,剛剛20歲的我去蘇州刺繡研究所學習,得到名師指導。成功創作了:西洋油畫、動物風景、書法字畫長卷、江南水鄉等一系列藝術刺繡,不斷在蘇繡領域取得亮眼的成績,開創自己的刺繡新局面。

蘇繡是刺繡的一種:就是用針線在織物上繡制的各種裝飾圖案,把設計和製作的圖案添加在繡面上的一種藝術。以針為筆,以線為墨,是最具有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精美絕倫的手工藝術。蘇繡,起源於蘇州,是四大名繡之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蘇繡是一門特細的活,都是我們一針線勾勒出來的,沒有一點可以投機取巧的手法,是一種純手工的工藝品。一筆千線,刺繡就是一場修行,是個修生養性的活兒。現在很少有年輕人沉下心來去做蘇繡,費時費力費眼睛。

蘇繡注重穿針引線,假如一幅山水刺繡,同一個色系因為繡面遠近高低,是要講究濃淡相宜,細微之處最難處理,需要刺繡者這有良好的心境和空間想象力,要對顏色敏感,一針一線都要謹慎下手。2012年12月,蘇繡作品《萬葉秋聲裡》在江蘇省工藝美術精品大獎賽獲銅獎。

對於蘇繡,地方政府相當重視,不斷增大資金投入,政府扶持產業, 充分發揮蘇州旅遊文化資源優勢,用旅遊文化推動蘇繡文化,在學校開辦培養刺繡愛好興趣班,我被聘請在蘇州木讀實驗中學當刺繡指導老師,培養孩子們刺繡愛好,傳授繡花技能。這對於我來說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這麼多年的堅守,我也在各種參展中獲大獎無數。我為蘇繡付出了很多,也收穫了很多,認識了很多對蘇繡有情懷的人。手工蘇繡比不得機繡,耗時耗力,產出少,但是好的東西,老祖宗留下的瑰寶總要有傳承。千禧之年,我傾其所有,創辦了錦藝苑姚衛娟刺繡工作室,傳授蘇繡技法。

不同地方區域的學生,培養學習蘇繡的方法是有很大的區別。我們小時候經常看到奶奶帶著老花鏡在繡鞋頭花,媽媽也繡一些被面,對於一些穿引線,起針下針,如何接頭都是是一目瞭然,彷彿與生俱來,提起針就會走。

可是對於外地的學生來說,他們都不會,甚至於還要問我怎麼穿針,怎麼打結,怎麼起針。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他們的興趣,手把手教他們從最簡單的開始,有了政府的支持,把蘇繡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發揚光大。讓這門手工藝代代相傳,才能走得更遠更長。


蘇繡,有很多技法,其中,最絕的活就是劈線,就是將一根花線按絲分縷分成二股,四股,八股……蘇繡繡面的優質和粗劣,與劈線技巧十分相關。線劈得均勻,排針就平,線光就亮。反之,就要影響繡面效果。

在課堂上或者在巡展中,我多次展示了我的絕活:先用拇指與食指捏住花線的一頭,然後用另一隻手的拇指、食指把線往向一勒,把線反轉退松,接著用雙手的拇指與食指捏住線的兩頭,將線繃挺,用無名指把線絨輕輕挑開,按繡物所需要的粗細,分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

蘇繡精品,明熠熠生輝。蘇繡,是江南女孩一生中最最美麗的情結。那些繡花用的繃布、繃架、蘇針、花線,它們依戀的目光永遠不會離開水靈如草清澈如花的江南女孩了,任伊老了,在江南,它們的目光也不離開。


蘇繡對江南女孩是天荒地老般的愛情。 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國蘇州有一種工藝名叫蘇繡。女紅之巧,十指春風。

別看我說得很輕鬆,現場演示也是動作輕巧、嫻熟、靈動,令觀者歎為觀止。其中這背後是我30年的一針一線,千針萬線的結果。有生之年,蘇繡是我的全部,傳授繡花技術,改變傳統觀念,用於創新, 以新的作品去美“畫”生活。2012年10月,刺繡作品《潑墨仙人》在第十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美術精品博覽會“儒仕儒家·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攝影:餘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