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大寒吃丹蔘,勝過吃補藥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每年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

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大寒,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地區一年中的寒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

二十四節氣——大寒吃丹參,勝過吃補藥

大寒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疾病呢?

1、感冒

2、呼吸系統疾病

3、胃腸道疾病

4、中風

5、心梗

二十四節氣——大寒吃丹參,勝過吃補藥

今年大寒時節正值春節的前幾天、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許多人在過節時容易放鬆對血壓血糖的監測、飲食不節、勞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尤其是家裡的老年朋友。

大寒時最關注的疾病

1、中風

  據資料報道,約70%中風患者多在冬季發病,故被專家稱為“冬季神經科的流行病”。為什麼冬季好發生中風呢?這是因為冬季氣溫低,人體受寒冷刺激後全身毛細血管收縮,血循環外周阻力加大,左心室和腦部負荷加重,引起血壓升高,促進血栓形成,導致中風發生。中風發病急,進展快,病死率高,故在寒冬季節要切實做好中風的預防工作。

防中風首先要做好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原發病的治療,其次是注意及時發現先兆症狀,如突發眩暈、劇烈頭痛、視物不清、肢體麻木等,遇此症狀應速送醫院診療。

2、心梗

  寒冬是心肌梗塞的發病高峰,這是因為人體受寒冷刺激後,血管收縮,血中纖維蛋白原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易形成血栓,從而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誘發心絞痛,重者發生心肌梗塞。因此,老年人在寒冬季節要加強戶外體育鍛煉,重視防寒保暖,室溫最好控制在15 ℃~18℃,以防寒邪侵襲,誘發新病。亦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溶栓降脂、擴血管和防治心肌缺血缺氧的藥物。

丹參——改善心腦血管

丹參,為唇形科草本植物丹參的根和根莖。產於江蘇、安徽、河北、四川等地。春、秋採挖,洗淨,曬乾。切片、段,生用或酒炒用。丹參是一味常用中藥,別名紅根、紫丹參、血參根等,這是因其藥用的根部呈紫紅色之故。

二十四節氣——大寒吃丹參,勝過吃補藥

丹參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味苦,性微寒。

【歸經】歸心、肝經。

【功效主治】活血調經,祛瘀止痛,涼血消癰,清心除煩,養血安神。主治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痺疼痛,瘡瘍腫痛,心煩不眠;肝脾腫大,心絞痛。

關於丹參歷代醫書的記載

《綱目》:丹參活血,通心包絡。治疝痛。《吳普本草》:丹參治心腹痛。

《別錄》:丹參養血,去心腹痼疾結氣,腰脊強,腳痺;除風邪留熱,久服利人。

特別關注:丹參為活血化瘀要藥、廣泛治療各種淤血證。前人有“一味丹參飲、功同四物湯”,從活血化瘀的角度來說作用相似。

丹參的現代藥理研究和應用

二十四節氣——大寒吃丹參,勝過吃補藥

丹參——改善心腦血管

1、活血、改善心腦供血

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梗塞和心臟功能,調節心律,並能擴張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環;縮短紅細胞及血色素的恢復期,使網織細胞增多,能促進組織的修復,加速骨折的癒合。


2、預防血栓

有抗凝血,促進纖溶,抑制血小板凝聚,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3、降血脂

能降低血脂,抑制冠脈粥樣硬化形成。

4、護肝

能抑制或減輕肝細胞變性、壞死及炎症反應,促進肝細胞再生,並有抗纖維化作用;另外,對結核桿菌等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

5、抗腫瘤

對中樞神經有抑制作用;有抗腫瘤作用。

二十四節氣——大寒吃丹參,勝過吃補藥

服用丹參的好處

1、改善心腦供血、對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

2、 防治高血壓、高血脂以及高血糖;

3、 防治脂肪肝、酒精肝;

4、 淡斑祛斑,活血美顏;

5、活血調經;

6、活血通脈,對骨關節病的調理作用;

7、清心除煩,用於睡眠質量差者。

丹參的藥用及食用方法

1、丹參豬肝湯

材料:油菜2顆,丹參10克,豬肝250克,薑末、鹽少許。

做法:油菜洗淨,豬肝洗淨切片,加薑末攪拌均勻,去腥;鍋加水,放丹參,煮沸後放豬肝,然後改小火熬15分鐘,等到豬肝快熟的時候,放入油菜,加鹽調味,再煮片刻即可。

功效:養肝明目,調經止痛,活血化瘀。

2、西洋參丹七飲

材料:丹參粉3克、西洋參粉3克、三七粉3克、枸杞10克。

用法:用開水100毫升沖泡枸杞10分鐘,放入三種中藥粉攪勻,頓服,每日一次。

功效:活血益氣通脈。

注意:丹參婦女孕期及經期不能服用。


二十四節氣——大寒吃丹參,勝過吃補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