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桃流膠病發病率高達60%-75%,嚴重者死樹毀園,如何高效防治?

櫻桃是薔薇科,李亞科,櫻屬植物。櫻桃果實外表色澤鮮豔、晶瑩美麗、紅如瑪瑙,黃如凝脂,果實富含糖、蛋白質、維生素及鈣、鐵、磷、鉀等多種元素,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和經濟效益。我國櫻桃主產區有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湖北、河南、甘肅、陝西、貴州等省份,其中比較有名的是山東的大櫻桃,成熟期早,素有“春果第一枝”的美譽。

但櫻桃生產中,病蟲害非常多,自古就有“櫻桃好吃樹難栽”的說法。流膠病是櫻桃等核果類果樹上發病範圍廣、危害大的一種病害,且隨著栽培面積的擴大和樹齡的增加日趨嚴重,很多果區的發病率高達60%-75%,導致果樹生長衰弱,葉色變黃,果實發育畸形,產量低。且隨著病情程度的加深,果樹整枝甚至整株死亡而毀園,是我國櫻桃產業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之一,嚴重影響果農的收益和甜櫻桃產業的健康發展。

3-4即將進入櫻桃流膠病防治適期,本文從櫻桃流膠病的發病原因、發病症狀,發生流行特點以及高效防治方法4個方面進行闡述,並在此基礎上,並提出防治新思路,希望對廣大果農科學防治流膠病提供參考。

一、櫻桃流膠病的發病原因

引起櫻桃流膠病發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據發病原因可分為非侵染性和侵染性2種類型,前者屬於自身代謝營養失調造成的生理性病害,後者由病菌侵染所致。

1、生理性(非侵染性)流膠病

生理性流膠病常發生在新生、較有活力的枝條上。主要發病原因有栽培管理不當引起的流膠,如栽植過深、施肥不當( 重施化肥尤其是氮肥,忽視農家肥) 、修剪過重( 短截過多過重或入冬時修剪,修剪時間過早等) 、土壤過酸、排水不良等原因,引起樹體生理失調,而導致流膠病的發生;各種災害及機械損傷等引起的傷口也能引起流膠, 如凍害、病蟲害、霜害及機械傷等主要危害主幹和主枝椏杈處小枝條;果實遭受害蟲特別是蛀幹害蟲危害而發生流膠現象。這些外部因素,能刺激樹體合成乙烯和乙烯利等物質,產生過量細胞壁多糖,導致流膠。

2、病菌侵染性流膠病

侵染性流膠病是由病原微生物侵染引起的,主要致病菌包括丁香假單胞菌和葡萄座腔菌。病原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從皮孔或傷口侵入,

導致發病部位枝幹皮層呈瘤狀隆起或在皮孔周圍出現凹陷病斑,從皮孔滲出膠液,導致枝幹枯死。

櫻桃流膠病發病率高達60%-75%,嚴重者死樹毀園,如何高效防治?

圖1 葡萄座腔菌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

二、櫻桃流膠病的發病症狀

1、非侵染性流膠病

主要發生在主幹、主枝上,以主幹和3年生以上大枝受害較重,嚴重時小枝也可發病危害果實。初期病部稍腫脹,後分泌半透明、柔軟的黃色樹膠雨後流膠重,隨後與空氣接觸變為紅褐色,成為晶瑩柔軟的膠塊,乾燥後變為紅褐色或茶褐色的堅硬膠塊。

隨著時間推移,流膠數量增加,病部皮層變成粗狀突起斑塊(雨淋部分嚴重,背面較輕),隨後木質部逐漸變成褐黃腐朽色(但無病原物產生)。致使樹勢越來越弱,防治不力逐漸死亡。老樹發病重,幼樹發病輕。

櫻桃流膠病發病率高達60%-75%,嚴重者死樹毀園,如何高效防治?

圖2 非侵染性流膠病發病症狀

2、侵染性流膠病

主要危害枝幹,侵染果實,病菌侵入當年生新梢,以新梢皮孔為中心,形成瘤狀突起病斑,但不流膠。疤斑逐漸擴大和隆起直至破裂。疤斑潮溼時觸摸質感柔軟,乾燥時變硬。一般從疤斑中央溢出膠液,最初為無色半透明黏狀物質,後變成茶褐色硬塊

櫻桃流膠病發病率高達60%-75%,嚴重者死樹毀園,如何高效防治?

圖3 侵染性流膠病發病症狀

傷口流膠主要指果實、枝幹等出現蟲口、裂口、機械傷口後,隨即在傷口邊緣出現流膠,膠液特徵及其變化同皮孔流膠。葉片受害時會變黃、縮小。果實受害後由果核內分泌黃色膠質,隨後溢出果面,病部硬化,嚴重時龜裂,不能生長髮育,失去食用價值。如果整株流膠嚴重,則容易全樹衰弱,最後枯死。

三、櫻桃流膠病發生流行特點

樹流膠病的發生與流行與品種抗性、樹齡、氣候環境和栽培管理等因素密切相關。

櫻桃流膠病主要以主幹和3年生以上大枝受害較重, 枝條也時有發生;3-4月,雨水飛濺,極易將病原菌傳播到皮孔及傷口部位,從而得以擴散。 霧滴、雨水及灌溉水形成的高溼度,是病菌侵染和繁殖的必要條件。葉痕、皮孔、碰掉的腋花芽處及受傷部位是主要侵染點

,果實、果柄、木質化的組織等都可感染。

流膠在整個生長期都有發生。春季樹液開始流動,即有枝幹流膠,進入雨季,隨氣溫增高,樹體流膠增多,病情加重。秋季病原菌通過葉痕進入樹體,在休眠芽中大量繁殖,待條件適宜時開始新一輪的浸染。

該病一年有2次發病高峰,一次是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一次是8月下旬至9月上旬。兩次高峰期前的新梢生長季節,是防治的關鍵時期,不可錯過。

同時,大樹齡多為結果樹,樹體營養消耗多,樹勢相對衰弱,抵抗不良環境及病菌侵染的能力下降,若管理水平不高,其發病程度要高於幼齡樹。在偏施氮肥、負載量過大、排水不暢的果園以及酸性、通氣性差及種植過核果類果樹的土壤也會導致發病嚴重。

櫻桃流膠病發病率高達60%-75%,嚴重者死樹毀園,如何高效防治?

四、櫻桃流膠病防治技術

櫻桃流膠病, 各種致病菌交織一起,而且與樹體生長狀態有很大的關係,這給流膠病的防治帶來困難。在整個生產管理過程中,要以農業防治與人工防治相結合為主,化學農藥防治為輔,化防的主要關鍵期是,在侵染髮病兩個高峰期控制孢子的飛散及孢子的入侵(高峰到來之前的新梢生長期)。

1、加強果園栽培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能力

首先,櫻桃果園要建立在通氣良好、土質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上;其次,增施有機肥、磷鉀肥,少施氮肥;再者,要及時中耕除草、鬆土保墒、排水防澇,改善土壤通氣條件,從而培養健壯樹勢,提高樹體抗逆性。此外,花前復剪時應疏去細弱枝和下垂枝上的花,控制花量;花後

要及時疏去弱小果、畸形果等,防止結果過多,引起樹勢衰弱。在幼樹期,果樹行間也可間作矮杆作物或行間生草,對酸化土壤補充鈣鎂養分,改善土壤質地,減輕病害的發生。

2、科學修剪,保護樹體,儘量減少各種傷口

科學修剪,注意生長季節及時疏枝回縮,冬剪少疏枝,減少枝幹傷口。對於大的傷口,應塗上傷口癒合劑加以保護;大櫻桃樹芽萌動前,對全樹噴布5波美度石硫合劑,並剷除樹皮淺層流膠病菌,及時清除果園內流膠病病枝,同時應做好枝幹害蟲的防治;重視自然災害後的樹體保護,尤其是冰雹後的樹體保護。此外,除冬季樹幹塗白或塗抹防凍劑保護( 防止日灼和凍害) 外,全年對樹體可見的傷口包括修剪後的剪鋸口用熱接蠟塗抹,效果較好。

櫻桃流膠病發病率高達60%-75%,嚴重者死樹毀園,如何高效防治?

3、化學藥劑防治,及時防治病蟲

3.1在冬季或初春

樹體萌芽前採用含銅的殺菌劑或波爾多液、 5 °Be石硫合劑、40%氟硅唑500倍液、21%過氧乙酸100倍液、5%菌毒清50倍液、20%噻菌銅懸浮劑、50%異菌脲可溼性粉劑、5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50%腐黴利可溼性粉劑等噴灑枝幹;

3.2 發病初期

3-4月是病菌彈噴孢子期,5月至6月上旬,8月上旬至9月上旬為侵染性流膠病的兩個發病高峰期,在每次高峰期前,選擇適宜農藥防治。

(1)噴藥:發病初期可用40%氟硅唑500倍液、50%腐黴利可溼性粉劑、20%噻菌銅懸浮劑、1.8%噻黴酮水劑、40%二氯異氰尿酸鈉可溼性粉劑、21%過氧乙酸100倍液等交替使用,噴霧防治。

(2) 病斑刮治,塗藥:對已發生流膠的枝幹,要及時刮除流膠病疤。用快刀細緻刮除流膠、翹皮,露出嫩皮,所刮病疤部位需超出病健交界處橫向1釐米,縱向3釐米,深度達木質部

。傷口塗抹1.8%噻黴酮水劑2倍液治癒率為100%,無復發,癒合效果最好;40%二氯異氰尿酸鈉可溼性粉劑2倍液、20%雙氧水水劑2倍液,治癒率均為 95%,但癒合效果略差,嚴重時,間隔7-10天,再塗抹1次。

此外,用40%氟硅唑200倍液、21%的過氧乙酸5倍液,灰銅製劑(100g 硫酸銅、300 g氧化鈣、1 kg水)等藥劑塗藥,隔10-15天塗抹1次,至少塗3次,塗藥後包紮,治癒率也不錯,達到80%以上。

3.3 採果後

結合防治葉部病害,噴2-3次40%的氟硅唑4000倍液,10%苯醚甲環唑2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2500 倍液。 噴藥時,把主幹、主枝噴溼、噴勻;秋季落葉前,噴銅製劑如波爾多液或喹啉銅200倍,共噴2-3遍。

櫻桃流膠病發病率高達60%-75%,嚴重者死樹毀園,如何高效防治?

總結

流膠病是櫻桃生產上主要病害,由於病因複雜,單一的病害防治措施並不完全有效,因此,要使流膠病得到有效的防治,應該以農業防治為基礎,培肥地力,提高樹體抗性; 在必要時,採用化學防治,將危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關於流膠病的防治,在這裡跟大家提一個重點,一個新思路。

一個重點:無論是噴藥防治還是病斑刮治,都以1.8%噻黴酮水劑效果最好,其次是40%二氯異氰尿酸鈉可溼性粉劑、20%雙氧水水劑。但是,建議在初春發病前,一定要用其他防效普通的藥劑進行保護,可以減少病害的發生,降低生產成本。

防治新思路:生產中可以先用植物誘抗劑,激發和增強本身的防禦機制,再用防治效果普通的化學藥劑治療,就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且對環境無汙染。比如用

1.25mmol /L水楊酸(SA)噴施,防治效果就可以達到56%,還可以和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一起使用,增強櫻桃樹本身的抗病性,以減少病害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