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快樂!這才是打開小年的正確方式↘南北習俗還有差異,快看看熱鬧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我國北方民間俗稱的“小年”

它是春節的彩排

也寄託著中國人辭舊迎新

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小年快乐!这才是打开小年的正确方式↘南北习俗还有差异,快看看热闹

距離春節只有7天了

還在外奔波忙碌的你

是否已經買好回程的車票

是否已經聞到了家中團圓飯的香味

 其實,對於小年到底是哪天

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

在我國北方地區

小年是臘月二十三

部分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

江浙滬地區把臘月二十四和

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

為什麼會有這種差別呢?

小年在歷史上,是一個重大的祭祀日:祭灶節。而這個祭祀日的時間是不固定的。

在清代,有“官三、民四、疍民[dàn mín,過去廣東、廣西、福建沿海沿江一帶的水上居民。多以船為家,從事漁業、運輸業。]五”的說法,後來又有北方二十三,南方二十四之說。但不管是二十三還是二十四,這一天,大家都要恭敬地擺好供品,送神歸去,也祈求來年的平安和財運。

小年的由來

農曆臘月二十三和二十四,

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灶日,

又稱“小年”。

傳說這一天,

灶王爺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彙報一年裡

這家人做的善事和惡事,

等著玉皇大帝賞罰。

人們會在灶王像前供奉糖瓜,

既是送神上天的儀式,

也希望吃了糖的灶王爺黏住了牙齒,

不會向玉帝說壞話。

在很多灶王爺的畫像兩邊,

更是寫著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字樣。

有句話叫“過了小年就是年”

從小年到年三十前

每一天都有不同的“任務”要解鎖

要記好啦!

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大肉

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在我國民間

“小年”一點都不“小”

這一天的習俗眾多

小年的習俗

祭灶王

小年這天,是民間祭灶的日子,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

掃塵土

小年快乐!这才是打开小年的正确方式↘南北习俗还有差异,快看看热闹

過了二十三,離春節只剩下六、七天了,要徹底打掃室內,俗稱“掃塵”。掃塵為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戶都要認真徹底地進行清掃,做到窗明几淨。

剪窗花

小年快乐!这才是打开小年的正确方式↘南北习俗还有差异,快看看热闹

心靈手巧的人們用一剪一刀在紅彤彤的紙上刻畫出了對新年的嚮往。當陽光穿透窗花照進屋,濃濃的年味就撲面而來。這就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沐浴理髮

小年時,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髮,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把上一年的塵埃晦氣除去,把新一年的好運帶來是沐浴的宗旨。所以,除了家裡要煥然一新外,每個家庭成員都要洗浴、理髮,褪去過往的晦氣,開啟新年吉祥順利的好兆頭。

小年吃什麼

 吃餃子 

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

意為給灶王爺送行,

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

上供時,

餃子要端端正正擺上供臺。

此外,

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

每逢新春佳節,

餃子更成為一種不可缺少的美食。

小年快乐!这才是打开小年的正确方式↘南北习俗还有差异,快看看热闹

 吃灶糖 

灶君爺爺您上天

嘴裡吃了糖餳板

玉皇面前免開言

回到咱家過大年

有米有面有衣穿

這是一首民歌說的是祭灶神

民歌雖然這樣唱

但畢竟灶王爺並不會真正吃糖

灶糖最後也就落在了小孩的嘴裡

對於孩子來說最期待的就是

又甜又黏的灶糖

這種小年必備的零食一口下去

甜甜黏黏別有一般風味

小年快乐!这才是打开小年的正确方式↘南北习俗还有差异,快看看热闹

 吃粘糕 

在山東魯西地區民間有

“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謠。

每年臘月廿三,

是家家戶戶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

意為粘住灶王的嘴,

讓其上天言好事,

不說人間壞事。

粘糕用黃米、紅棗等為原料,

香甜勁道,入口綿軟,

取“年年高”的吉慶之意。

 米餅 

小年之際,廣西武宣、桂平等地

民間有做米餅的習俗。

米餅是用糯米粉作主料,

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

放入模具打製成圓形,

再經高溫蒸熟,

吃起來別有風味,

有“團團圓圓”的寓意。

小年快乐!这才是打开小年的正确方式↘南北习俗还有差异,快看看热闹

小年一到

春節就越來越近了

在外打拼一年的你

是否也已經開始收拾行裝

準備回家過年了呢

今日小年,

願你和家人如意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