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一低”的背後 舟山持續推進基層社會治理顯成效

平安,是老百姓最期盼的福祉。去年我省平安測評顯示,舟山以群眾安全感滿意率98.88%、治安領域群眾安全感滿意率99.54%首次取得全省“雙第一”。與此相匹配的是:刑事立案同比下降7%,每萬人刑事犯罪率全省最低。“一高一低”的背後,是舟山持續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不懈努力。

3月2日,舟山市最後兩名治癒的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實現全市累計確診的10例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治癒。

“疫情發生以來,我們結合舟山海島實際,在全省率先打造疫情防控‘鐵桶’工程,創新建立大、中、小三級鐵桶防控模式。”舟山市委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按照“一級管面、二級控域、三級覆點”的思路,整個市域鑄造“大鐵桶”,建起一級防護屏障;各行業、各領域鑄造“中鐵桶”,建起二級防護屏障;397個社區、707個網格鑄造“小鐵桶”,建起三級防護屏障,堅決遏制疫情擴散。

舟山還充分發揮“網格連心、組團服務”機制,發動全市720多名專職網格員和7000多名網格服務隊員挨家挨戶做好動態人員排摸,實現線上線下有機互動,累計走訪排摸118.5萬多人。針對修造船舶企業多的實際,組建“醫生+公安幹警+經信人員+綜合執法人員+鄉鎮(村)幹部”工作小組,24小時動態值守,確保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有序有效。

成效在戰時,功夫在平時。多年來,舟山致力於將“楓橋經驗”從陸地應用到海上,打造“海上楓橋”。走進普陀區社會服務管理中心,似乎是走進了矛盾調處“全科門診”,網格綜治、訴訟服務、公共法律、海事漁事、信訪及“12345”政務投訴等部門力量悉數集中,群眾辦事不用東奔西走。對發生在海上的海事漁事糾紛,由該中心統一指揮,先由海上調解船和“海上老孃舅”調處,調處不成的由中心海事漁事調解力量依法處置。自2017年成立至今年1月,該中心累計解決各類訴求達13.53萬件,重大疑難案件調處成功率、協議履行率均為100%。

“大事政府辦,小事協商辦,私事自己辦”,舟山市嵊泗縣菜園鎮東海社區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條“三事分流”基層社區服務與管理的新路。如今,社區裡已有21名家園自治理事會成員。居民俞先生說,如今社區的乾淨整潔靠的是自治理事會,大事小事社區居民自己商量著辦。

自治、德治,需要法治來護航。堅持“良法善治”目標,舟山建立地方立法研究中心,聚焦社會治理中的難點熱點,用法治手段破解市域治理“頑疾”。截至目前,《舟山市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管理條例》《舟山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等多部法規規章已出臺,做到依法治理。

“三治”融合,千島之城正在加速蝶變。據統計,近年來,舟山共建立平安者隊伍460餘支,註冊人數7萬餘名,年服務時數超過35萬小時。今年1月,舟山再次以98.02高分名列全省平安指數第一。

“一高一低”的背后 舟山持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显成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