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四糧店

六個不同年代,不同名稱的糧本皮。

新青——四糧店


“1970年4月1日

國務院批准:撤銷伊春市,成立伊春地區,將鐵力、嘉蔭兩縣劃歸伊春地區。”

從品相和名稱上看這本應該是最早的!

新青——四糧店


這本1997年的應該是最晚的,裡面的本子得以保存!

“新中國成立初期,由於物資匱乏,關係民生的日用品供需矛盾突出,國家在1953年10月出臺了統購統銷政策,從此百姓生活進入了長達40多個春秋的“票證時代”。那時,各類五花八門的票證充斥城市和農村,糧票、肉票、布票、棉花票、油票、煤票、煙票、煤油票、蔬菜票等等,就連購自行車、縫紉機、買糖果糕點、火柴肥皂也要憑票,票證漸漸成了城鄉居民吃飽穿暖的一種保障。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票證才結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曆程。

回首當年滋味萬般的票證情結,我們不應該忘記它們,因為這些看似平淡無奇的方寸紙片,蘊藏了政治、經濟、文化的豐厚內涵,濃縮了共和國那段坎坷歷史,記載了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的艱難軌跡。”

97年也是我離開家,開始四處飄蕩的“元年”。

新青——四糧店


這是“老四糧店”的建築“現在”的樣子!他的後院就是我家,離著近就算是我的“地盤”,“他就是我家當院外面的我的當院”,咬嘴嗎?整個新青除了我家我就對這最熟了,還能有些影子在腦海裡,“四糧店”除了作為一個糧食機構存在過,作為地標屬性的名稱一直存在著,附近的老人兒形容自己家位置大都以“四糧店”做參照物。

新青——四糧店


四糧店 建立於1969年,原在森鐵處辦公室院內。1970年搬遷至綜森路中段西側,面

積200平方米。

最早的四糧店沒現在的建築面積大,80年代末期,南北方向各接出一截。

南邊接出來的是鍋爐房,北邊接出來的是糧店自營的麵點鋪,那時候麵點鋪賣的(烤餅,英雄餅,油油的小麵包,小麻花……)儘管做麵點的那幾個老孃們都戴著油光鋥亮的白圍裙,但現在想起來那些麵點還會舌底生津。

新青——四糧店


最早的四糧店四周是一圈鐵障子,正門一對大鐵門,那個鐵門是我的玩具,經常踩在上面來回的悠盪,糧店的徐主任隨和又透著精幹,我在這個院裡瘋他總會囑咐幾句,打更的是個叫“花張子”老師傅,那個大門我還替他鎖過幾回,悠著悠著就不知道鐵門和鐵帳子什麼時間沒了。

門前這些樹最早栽的時候只有胳膊那麼粗,光禿禿的小樹苗上面包著一團塑料布,我經常蹭蹭幾下就從底下爬到樹梢,壓彎了打提溜,嚇得我奶站道邊直喊“快溜的下來吧”。現在我和“他們”一樣都長粗了,但我肯定爬不上去也壓不彎“他們”了!

四糧店院子的南邊是一排板棚子,裡邊放些烏漆墨黑的油桶,煤什麼的;那個板棚子的棚頂是我們幾個附近的孩子的攀爬對象,經常爬上去看“東邊的土樓子(最早的機修廠材料庫,裡面住了幾戶人家),看小火車”;棚子和主建築中間有條小過道能繞到四糧店的後院,對著這條過道的鐵障子有個間隔大一點的空兒能容我們一些十來歲的小孩子鑽過去,我放學不想走衚衕就經常從這裡抄近路,鑽兩個空就回家了。

新青——四糧店


80年代,除了“老市場,幾個工廠學校,文化宮”人多外,月初領糧的日子糧店的人也是超多的!

四糧店的出糧口和儲糧的大箱子是隔開的,我小時候一度好奇過那個口怎麼那麼神奇,面口袋一撐開,那個閘板往上一拽糧食就嘩嘩的流出來了,直到有一天我從那些個出糧口旁邊的小門爬到後面去,看到那些裝著糧食倒錐形的大箱子和摞的高高的糧食口袋才算解惑了。

新青——四糧店


四糧店卸糧的時候,裝卸工們都戴著勞動布的帶披肩的那種帽子,把脖子耳朵都扎嚴嚴實實的,一個人扛3、4袋面悠悠的順著有木格子的斜坡進倉庫,然後卸完面臉和手都是白的,一胡嚕一抖樓得有斤八的麵粉!

圖片來自人民網

新青——四糧店


這個“提糧牌”是從網上翻到的,我不記得用沒用過這個東西,好像是一個糧店循環使用的領取憑證,糧本上的各項,領哪個劃哪個,白麵大米1毛8分5,豆油1塊零5分,玉米麵幾分錢,沒領完的會寫上餘量。

議價糧開始糧本就不用了,糧店也就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最終到了我們鄰居的手裡,但相信很長一段時間內“四糧店”還會是“老新青”嘴裡的地標名!

新青——四糧店


四糧店南邊這個房子最早是一個工商行的儲蓄所,我們在四糧店院裡穿房過戶,肆意穿行上躥下跳,上房爬宅子的時候,這個儲蓄所也鳥悄的立起了鐵柵欄,切斷了我回家的捷徑!立起的柵欄代表他門前那塊地兒不能隨便走動了,但也沒阻止他自己消失,最後還是敞開了!

新青——四糧店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隨著小火車運材的取消,小火車道扒掉了!公路運材開始了林業採伐與經營的長達20年之久的最後瘋狂期,四糧店這一片伴隨著瘋狂的偷拉私運和枝丫站的紅火,繁榮起來了。

原來的森鐵賣店也搬到了這裡,變成了鐵林商店,開始綜合經營,不再是賣副食和布頭的小賣店,開始賣大家電了,記得那時一進門左手邊是一大趟的彩電櫃檯,什麼華日、福日……的牌子的,這個建築是四糧店片區曾經繁榮的一個印記!

新青——四糧店


最熱鬧的時候,這趟街也是“販婦賈匠車馬喧囂”!

推車賣水果的、挑挑賣小菜的、賣“血腸苦腸肺子”的、賣饅頭花捲的、賣煎餅的、修鞋的、租書的……。

新青——四糧店


這兩家這大趟門市房都是後建的,最早都是兩三間小板加泥房子。

老張家的是他自己家賣店+手柄的遊戲房+老劉開的飯店;老鄭家是胡老三開的飯店(亨得利的前身)。

現在看著這畫面,誰能想到20多年前那麼熱鬧的地兒沒幾年就變得如此淒冷。

新青——四糧店


城鎮建設使城區的中心整體的西移,繁華不再了,四糧店這邊不知道哪天就會變得片瓦無存!“復興路”真的還能復興嗎?

新青——四糧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