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自古空餘恨”的下一句也很美,為何少有人知?

多情自古空餘恨,此恨綿綿無絕期",這詩句道明瞭古今多少痴情種兒的萬千情腸。其中的紛紛情愫,綿綿哀恨,悽悽慘慘慼戚,不知讓多少男女為之潸然淚下。找到一個與自己情投意合的伴侶是多麼難能可貴的事情,而多數的還都深陷其中,有誰能說自己的感情是沒有留下遺憾的,又有誰敢說自己的情感沒有產生過怨恨。這一切的緣由都在於感情的特殊性質,每個人對感情的認知是不同的,在茫茫人海找到完全契合自己的另一半如同天方夜譚,說到底還是在慢慢磨合中磨平了自己的稜角,可不就剩了綿綿不絕的恨了.....

“多情自古空餘恨”的下一句也很美,為何少有人知?

但是這麼有意境,膾炙人口的詩句,竟然是由兩首詩拼接而來,千古名句"多情自古空餘恨"的下句,卻少有人知,這又是為何?

“多情自古空餘恨”的下一句也很美,為何少有人知?

首先我們來看一看"此恨綿綿無絕期"的出處,這句詩出自於白居易的《長恨歌》,"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而它的上一句則是更為人所傳頌的名句"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而這首詩裡的"恨",恨的是相愛的兩人卻不能長相廝守,恨的是世俗要拆開相愛的兩人。但是因為前一句時常被用來當做表達愛意的情話,所以後面這句意境極佳的詩句反倒是被人忽視了。

而"自古空情多餘恨"的出處卻在幾百年後的清朝,是清朝文人史清溪所作的佚名詩,原為: 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另外在清人魏子安的小說《花月痕》中有全詩,為:

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

豈是拈花難解脫,可憐飛絮太飄零。

香巢乍結鴛鴦社,新句猶書翡翠屏。

不為別離腸已斷,淚痕也滿舊衫青。

“多情自古空餘恨”的下一句也很美,為何少有人知?

小說講的是兩對風流才子與風塵女子之間不為世人所容許愛情,其中一對不在乎世俗的眼光終成眷屬,完成了兩人之間靈魂的救贖。而另外一對則更加令人唏噓,那位才子雖然名噪一時,卻懷才不遇,潦倒一世,而他的紅顏知己卻沒有放棄對愛情的追求,最後身死殉情,是古代封建時期難得的對受壓迫女性不屈反抗的謳歌與讚頌。正如詩句中道明的一般"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越是綺麗便越容易甦醒,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憧憬與害怕的矛盾,是看似低賤的青樓女子的高尚情操,風塵之地也並非自甘墮落之所。


“多情自古空餘恨”的下一句也很美,為何少有人知?

當然這句詩不為人所知的原因也在於此,描寫風月之地,謳歌所謂低賤的風塵女子,在當時是不被世俗所認同的,直到現在也有不少人對這些懷著牴觸的情緒,認為這樣的文章藏汙納垢,不登大雅之堂。而本身用精簡的話語論述了深刻道理的詩句,因為與這樣的文章相關聯,也成為不了為人傳誦的佳句。這既是古代落後封建制度的悲哀,也是文學創作者的悲哀。

“多情自古空餘恨”的下一句也很美,為何少有人知?

但是這又不得不說一說文學的精髓所在了,"多情自古空餘恨"的下一句之所以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但是與"此恨綿綿無絕期"的搭配卻成了更加富有意境的詩句。這是因為詩講究格律,講究音韻,這導致只要平仄對應,絕大部分詩句進行對調也不會太有違和感。而詩句本身都有著其韻味所在,在進行重新拼接的過程中,則會有不少超脫於原句之上,別有一番滋味的佳句,這在中國文學史上還不是個例。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同樣也是為人熟知卻本非原詩的句子:"多情總被無情惱,道是無情卻有情"。這裡本來是蘇軾《蝶戀花》中的"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和劉禹錫的《竹枝詞》中的"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還十分巧妙的將"晴"改為了"情",讓原本描繪一半煙雨一半晴空的奇特景象的詩句,變為了多情之人懊惱於無情之人的決絕,卻不料無情之人亦是有情之士,其中內涵的韻味不得不說讓人浮想聯翩。

“多情自古空餘恨”的下一句也很美,為何少有人知?

名門望族與大家閨秀,白衣書生與小家碧玉,才子佳人的故事自古以來都是為人所津津樂道之事,同時也是文人偏愛的創作題材。絕妙的詩句古往今來數不勝數,而意境相當的詩句也不勝枚舉,不同搭配產生的別樣的韻味,也不乏少數,隨著歷史的年輪也慢慢地傳承了下來,有超過了原句知名度的詩句自然也不在少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