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破碎!抗戰後期國軍的最大慘敗(一)

一、一號作戰計劃

1944年,中國人民英勇的抗日戰爭進入第13個年頭,自盧溝橋事變以來也是第七年了。中華大地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狼煙遍地。在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經進入反攻階段:蘇聯的坦克正在烏克蘭大草原上向前疾馳:在意大利,盟軍早已登上亞平寧半島:在英吉利海峽,霸王行動正緊鑼密鼓地準備著;在緬甸和太平洋戰場上,日軍壓力倍增節節敗退;而軸心國的反戰組織的活動也更加頻繁。

山河破碎!抗戰後期國軍的最大慘敗(一)

節節勝利的歐洲反法西斯戰場

在中國,對日反攻也初見端倪:1943年以來敵後抗日根據地快速擴大,同年11月4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令部部長徐永昌擬定了《國軍總反攻作戰指導計劃大綱》,1944年3月7日,重慶國民政府軍令部擬定了《國軍總反攻指導計劃》,2月25日華南東江縱隊開始向廣九鐵路全線出擊,3月5日 新四軍第1師在淮安東南進行車橋戰役獲勝,5月中國遠征軍開始進行滇緬大反攻。

山河破碎!抗戰後期國軍的最大慘敗(一)

敵後抗日根據地的擴大

山河破碎!抗戰後期國軍的最大慘敗(一)

東江縱隊鬥爭形勢圖

在正面與敵後,中國與國際上日本的壓力與日俱增,於是日軍大本營制定並於1944年1月修改完成了“一號作戰計劃” ,豫湘桂戰役的帷幕緩緩拉開。

“一號作戰計劃”也稱為“大陸打通作戰”,其目標是:擊敗中國,佔領並確保湘桂、粵漢及京漢鐵路南部沿線要地,摧毀中國空軍主要基地,制止中、美空襲日本本土以及破壞海上交通等企圖,同時摧毀重慶方面繼續抗戰的信心。

為準備和進行日軍大本營決定,從關東軍抽出原備戰蘇聯的第二十七師團及其他部隊編入中國派遣軍;將原準備調往太平洋戰場的4個師團留在中國。日軍參加“一號作戰”的總兵力共約51萬人,戰馬約10萬匹,大炮一千餘門、坦克近800輛、汽車1.5萬餘輛,並且專門從關東軍中抽調架橋機用以快速度過黃河。豫湘桂戰役動用兵力、裝備數量之多為歷次戰役所罕見。

山河破碎!抗戰後期國軍的最大慘敗(一)

二、豫中會戰

1944年4月中旬大批日軍向開封一帶集結,18日凌晨,日軍第三十七師團和獨立混成第七旅團向河南中牟縣進攻,豫湘桂戰役的首戰——豫中會戰正式打響。

19日凌晨,北面日軍第六十二師團、第一一○師團和獨立步兵第九旅團跨過黃河,由邙山頭向中國守軍進攻,21日突破河防陣地,22日攻佔滎陽,並以一部協同由中牟西犯日軍進攻密縣。4月28日,日軍主力由鄭州、密縣等地南下,向許昌、襄城等地發起攻擊。5月1日,日軍佔領許昌。8日,南、北兩路日軍在西平會師,打通了平漢鐵路南線。20日,大量日軍開始圍攻洛陽城。洛陽的中國守軍擊退日軍多次進攻,堅持至25日,終因孤立無援,彈盡糧絕,寡不敵眾,洛陽古城淪陷,豫中會戰結束。——《國防》2015年第12期《豫湘桂戰役》

山河破碎!抗戰後期國軍的最大慘敗(一)

豫中會戰雙方指揮表

山河破碎!抗戰後期國軍的最大慘敗(一)

豫中會戰形勢圖

山河破碎!抗戰後期國軍的最大慘敗(一)

豫中會戰日軍裝甲兵

山河破碎!抗戰後期國軍的最大慘敗(一)

許昌之戰

豫中會戰慘敗、千年古都洛陽淪陷的消息傳回重慶,人民群情激奮,時人為之興嘆,軍事長官則成為眾矢之,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之下,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被撤職,而實際指揮官湯恩伯被撤職留任。

豫籍參政員郭仲隗不依不饒,認為罪重罰輕,人心難服,要求統帥部嚴懲湯恩伯。蔣介石在國民參政會上說 :“我們所得的情報,敵人不過是由華北華中各戰場抽調他幾個步兵師團,並沒有發現他機械化師及裝甲部隊……所以我們當時只照敵人過去步炮空聯合作戰的戰術,來部署準備……講到這次戰役的責任,首先當然應該由我統帥負督導無方的全責……湯恩伯已受撤職留任的處分,要他戴罪立功。——《同舟共進》2017年第8期《有心無力:從蔣介石日記看豫湘桂會戰》

山河破碎!抗戰後期國軍的最大慘敗(一)

蔣鼎文

山河破碎!抗戰後期國軍的最大慘敗(一)

湯恩伯

而川軍抗日名將李家鈺在蔣、湯二人西逃之後奮力阻擊日軍,擔起後衛的重任,掩護了大量友軍的安全撤退。1944年5月21日,李家鈺與集團軍總部官兵在秦家坡陷入日軍伏擊圈。在日寇的伏擊下,總部官兵200餘人全部殉難,李家鈺頭額及左腋被子彈和槍榴彈破片擊中終因流血過多而壯烈殉國。李家鈺將軍是八年抗戰中繼張自忠在第一線督戰,死戰不退後第二個戰死的集團軍司令官,戰死後被國民政府追贈為二級陸軍上將,准入祀忠烈祠,舉行國葬。為國捐軀,可歌可泣!

山河破碎!抗戰後期國軍的最大慘敗(一)

河南作為第一戰區,國軍數量龐大達28萬餘人,是進攻河南的日軍人數的兩倍,但中國駐軍生活腐化,軍官從事商業活動、走私情況嚴重:5月4日,蔣鼎文、湯恩伯電話請示放棄虎牢關與登封陣地,蔣介石氣呼呼曰 :“將領怯餒無能一至於此,平時漫不經意,臨戰手足無措。湯之勇而無謀,又為走私貨財所害,不能專一于軍事,亦一原因。”

副司令長官湯恩伯在察覺到日軍集結情況後準備並不充分,當然其先發制人的提議未被採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山河破碎!抗戰後期國軍的最大慘敗(一)

正在防守的中國士兵

豫中會戰的失敗使我國喪失了大片的國土,日軍則徹底打通了平漢鐵路,並控制了河南境內的隴海鐵路部分,重創了第一戰區的中央軍,達到了戰略目的。自此日軍孤注一擲將“一號作戰計劃”繼續進行的信心得到了極大的增強,但終究沒有向潼關發起進攻,抗戰後期國民政府內部消極抗戰、妄圖躺贏的想法遭到了遏制。

下一戰——長沙

(圖片來源於網絡和《中國抗日戰爭史地圖集》,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