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ssci的心得,帮助你们提高过稿率

开启科研新思路,成就你的第一篇SSCI

1 你还傻傻分不清楚SCI、SSCI、CSSCI 吗?

SCI即《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始于1961年。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ISI)创建的,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

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

CSSCI(即C刊)专指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社科领域优于北大核心。作为我国社会科学主要文献信息统计查询与评价的重要工具, CSSCI提供多种信息查询、检索途径,可以为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国内社会科学研究前沿信息和学科发展的历史轨迹;为社会科学管理者提供地区、机构、学科、学者等多种类型的统计分析数据,从而为制定科学研究发展规划、科研政策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参考。

一句话简单形象的概括就是:SSCI之于人文社科的重要性,就相当于SCI之于理工科的重要性。

科研圈有个不成文的“规定”: 要想在人文社科领域立足,大家通常的做法就是比C刊数量,你10篇我20篇,数量少了,就没有话语权。很多人往往还在被C刊折磨的身心俱疲,而忽视了SSCI的重要性

实际上 ,你发表一篇SSCI,可能要比10篇C刊的含金量足,因为SSCI是更加国际化的学术发表,更加适合未来的学术评价。一名优秀的科研青年,一定要意识到,争取发表一篇SSCI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

2 为什么要发SSCI?

下面小编来具体说说SSCI到底好在哪。

首先,SSCI的难度并不一定高。虽然好的SSCI肯定会难,但是好的中文C刊也能难到让你焦头烂额。而且中国人多啊,所以C刊竞争非常激烈。投稿成功的关键在于文章与期刊征稿范围的契合程度。SSCI多达3500种,只要肯下功夫,总有一款适合你(偷笑)。

其次,SSCI地位很高。现在很多高校都将之排在国内很多A刊(顶级中文期刊)之上,其价值和受肯定程度远高于中文核心C刊(一篇抵10篇都不为过)。硕士拿SSCI申请国内外名校博士、博士拿SSCI赴名校就业、老师拿SSCI评职称,都是绝对的杀手锏。

再次,SSCI注重学术公平。大部分SSCI期刊在投稿的过程中不会询问作者的学历和职称,并且大部分SSCI都有专用的投稿系统,采用双向或者单向盲审的方式,投稿的过程相对规范,审稿也相对客观,只要文章质量好、审稿人认可、责任编辑也认可的话,经过两轮至三轮审稿、修改后方可录用。而C刊的“潜规则”有很多。

最后一点,SSCI更加国际化。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说,拥有一篇SSCI,更加保障未来的学术生存。

3 如何发表第一篇SSCI?

选题。SSCI对稿件的创新性要求较高,所以选题一定要新颖。那怎么选题呢?有两点。第一点是从文献入手:大量阅读文献,带着研究目的去读,寻找前人的创新点、结论以及不足之处。第二点是立题要现实,必须考虑可行性。前人的研究是你基础,你的研究,不可能凭空而出。

论文写作。在遵循学术规范的前提下,好像也没有什么好的建议。有人可能会说,没有很好的办法去判断,文章到底是哪方面不足。其实文章的好坏取决于诸多因素,假设文章的逻辑结构没有硬伤,是个已经足够好的story了,那么,如果投稿后仍被拒稿,就需要注意了。

首先,你的文章是不是一篇规范的学术论文?其次,你的文章是不是得到了客观的学术建议?在你把论文递交给SSCI的期刊以后,期刊编辑会找一到三个审稿人,这些审稿人会给你的文章大挑特挑毛病。如果毛病太多的话,编辑拒稿是一定的。

与其如此,不如在审稿人看你文章之前就尽量把你论文中存在的问题,能修改的修改,不能修改的至少要用语言防御一下,而修改和防御的过程就是你文章润色的过程。当润色接近了尾声,准备投稿吧。

投稿。首先,一封Cover Letter(附信)是必不可少的。Cover Letter是投稿时为自己的论文做广告的好机会,也是编辑对您的论文的第一印象。其次,投稿后一般会有两种结果:要么文章直接接收,无需修改。要么期刊回复需要重新修改递交,也就是R&R(revise and resubmit)。

但是得到R&R,绝对不能高兴太早。因为这只是意味着,文章被接收的可能性大大的提高了,而不是一定能发表。这时候,回复审稿意见就显得尤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