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否應該擁抱獨角獸公司以CDR方式迴歸?

熱鬧了幾個月的CDR(中國存託憑證)終於進入了最後實施階段,目前第一批CDR名單已確定,7月16日小米將首先推出CDR,隨後百度、阿里巴巴、京東、騰訊、網易、攜程、舜宇光學將陸續推出。很多普通投資者對於CDR還是很陌生,對於正在發行的3年封閉運作戰略配售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存在疑問。好吧我們摸著自己的胸口默默的問自己:

你是否願意做騰訊、阿里巴巴、小米、京東、百度等互聯網巨頭公司的股東?你是否願意長期做他們的股東,至少三年以上?如果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你就去行動起來!!

我們是否應該擁抱獨角獸公司以CDR方式迴歸?

其實這次配資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就是普通投資者可以通過戰略配資基金享受和全國社保,養老金等機構同等的配售有先權。你不買擔心什麼?擔心被割韭菜?其實國家隊不缺錢,幾家機構完全就可以把配額給瓜分了,如果CDR配售的時候全是國家隊和機構,上市以後肯定連續漲停,上市後散戶肯定會瘋狂的追漲,等到追進去的時候估計已經海拔好幾萬米了,跌下來一下就是個死,所以放開口子讓普通投資者直接參與配資就是把紅利分給了大家,可以說是既讓老百姓參與優質互聯網企業,又避免群體性悲劇的最好方案。

另外還有人網上謠言說,這些企業已經在國外上市多年,把最好的成長時期給了美國投資者,現在才回來圈錢圈地。這種說法也是很不負責任的,當時BATJ出走並不是因為看不上國內市場,而是市場看不上BATJ。再看看現在的BATJ公司的業務滲透到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我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他們的產品或者他們參股的公司。你想打個車有阿里和騰訊注資的滴滴,你想點份外賣有阿里、騰訊和京東持股的餓了麼,你出地跌想騎個自行車有滴滴控制的OFO,可以說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BATJ。2017 年騰訊總收入2377.6億元,同比增長56%。全年實現淨利潤724.71億元,同比大增75%。2018財年,阿里巴巴集團收入2502.66億元,同比增長58%,創下IPO以來最高增速,利潤同比增長超過44%。

我們是否應該擁抱獨角獸公司以CDR方式迴歸?

美國人很聰明,美國資本市場對於吸引優質公司就想了很多的辦法,比如美國的股市也是不允許註冊地不在美國本土的公司上市的,但是美國發現很多公司無法做到把註冊地遷到美國,然後美國人就發明了個東西叫做ADR(American Depositary Receipt ),咱們的CDR就是效仿的ADR制度建立的。根據美國有關證券法律的規定,在美國上市的企業註冊地必須在美國,像阿里巴巴這樣在中國註冊的企業,就只能採取存託憑證的方式進入美國的資本市場。另外,在美國一些機構投資者是不能購買外國股票的,如美國退休基金、保險公司,但是它們卻可以購買在美國上市且向美國證管會登記的美國存託憑證。一份美國存託憑證代表美國以外國家一家企業的若干股份。美國存託憑證在美國市場進行買賣,交易程序與普通美國股票相同。美國存託憑證由美國銀行發行,每份包含美國以外國家一家企業交由國外託管人託管的若干股份。該企業必須向代為發行的銀行提供財務資料。美國存託憑證不能消除相關企業股票的貨幣及經濟風險。所以最後註冊地不在美國本土的企業就是通過ADR把股票和債券在美國的金融市場交易,ADR可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美國股票交易所和納斯達克交易掛牌交易上市。不得不說存託憑證真的是一個偉大的發明,為美國市場吸引了全球很多優質公司。而現在我國的監管層要做的就是把這套比較成熟的機制拿過來,運用到國內市場上讓那些“獨角獸”們迴歸國內市場,不要把所有的紅利都留在了國外。

我們是否應該擁抱獨角獸公司以CDR方式迴歸?

還有個問題就是這些企業的迴歸會不會造成A股的資金壓力。中金公司測算,如果30%-50%的“獨角獸”及四新類海外中資股在未來3-5年內陸續在內地上市,粗略估算新增融資需求每年在1000億-3000億元左右。約佔當前A股總市值的0.3%-0.6%,對二級市場衝擊不大。發行時也會把握好試點的數量和節奏,平穩有序地開展試點工作,不會一哄而上。

講了這麼多,我們對於是否歡迎“獨角獸”們迴歸每個人心裡可能都有了答案。我們不能一直讓我們的優質公司留在國外,他們的根在中國,當然他們成長的紅利也要惠及國內投資者,從某種角度來講CDR的出現還不算晚,至少我們走出了這一步也表明了態度,中國人一向是謙虛好學的,好的東西我們從來不會拒絕。

評論員:董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