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很經典的一首懷古詩,最後兩句,引起了千年的爭議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兩句幾乎是目前詩詞大會出現頻率最高的詩了。

個人追逐賽的題目中出現,玩飛花令的時候,也出現過兩次。

這兩句出自晚唐大詩人杜牧的懷古詩《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杜牧很經典的一首懷古詩,最後兩句,引起了千年的爭議

這首詩是杜牧途徑赤壁古戰場,緬懷三國英雄時所寫,最後兩句,引起了千年的爭議。

“赤壁之戰”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在這場戰爭中,孫劉聯軍打敗曹軍,拉開了東漢末年“三國鼎立”的序幕。

後世有很多關於赤壁的詩詞,例如李白的《赤壁歌送別》,“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元好問的《赤壁圖》,“馬蹄一蹴荊門空,鼓聲怒與江流東”……

如果說蘇軾的《念奴嬌》是赤壁詞的巔峰之作,那麼杜牧的這首《赤壁》無疑是詩歌中的翹楚。

短短四句,卻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赤壁之戰的關鍵點,以小見大,堪稱神來之筆。

杜牧很經典的一首懷古詩,最後兩句,引起了千年的爭議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這兩句是寫實,為後文的議論埋下了伏筆。

漫步在赤壁古戰場,詩人偶然間在泥土中發現了一枚未被銷蝕的戰戟,他將這枚戰戟清洗後,發現原來是當年赤壁之戰遺留下的兵器。

原本漫遊古戰場,就很容易勾起詩人對三國英雄的緬懷,如今又多了這樣一枚遺物,詩人不禁浮想聯翩,這就為後文的感慨作了鋪墊。

而且這枚斷戟不僅是詩人懷古的媒介,更是歷史的見證,一種物是人非之感油然而生。

杜牧很經典的一首懷古詩,最後兩句,引起了千年的爭議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兩句最為後世所稱道,也最具爭議。

眾所周知,在這場戰爭中有一個很關鍵的戰略,那便是火攻。

周瑜打黃蓋的苦肉計,也是為了“火攻”做準備。

然而我們也知道,一場戰爭的勝利,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那時曹操的大軍在西北方向,而倘若要用火攻,必須要藉助東南風,否則前期的工作準備得再充分,也不過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所以後世都說“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便是如此。

杜牧很經典的一首懷古詩,最後兩句,引起了千年的爭議

杜牧的這兩句詩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在他看來如果不是東風給了周瑜方便,那麼想必赤壁之戰獲勝的就是曹操了,恐怕二喬就會被關進銅雀臺了。

“二喬”就是東吳的兩大美女,大喬是小霸王孫策的夫人,她的妹妹小喬嫁給了周瑜。

而銅雀臺是曹操在大敗袁紹之後建立的,同時建立的還有金鳳、玉龍二臺,但是其中尤以銅雀臺最為壯觀,傳聞曹操收羅了大量的美人,藏於銅雀臺。

所以杜牧才會說“銅雀春深鎖二喬”。

這兩句流傳很廣,但是爭議也很大。

南宋的許顗在《彥周詩話》曾說“社稷存亡,生靈塗炭都不問,只恐被捉了二喬,可見措大不識好惡。”

杜牧很經典的一首懷古詩,最後兩句,引起了千年的爭議

但我卻不這樣認為。

大喬小喬何許人也?她們可不是普通的婦人,一個是前東吳之主的夫人,一個是現東吳大都督的夫人,如果連這兩個人都成了俘虜,那麼所謂的社稷、黎民百姓,也就無需多言了。

所以杜牧不是“措大不識好惡”,而是以小見大,將硝煙瀰漫的戰爭寫得極盡婉轉蘊藉。

原本是很莊重嚴肅的懷古,可是多了“大喬小喬”,又多了一股風流的韻味,大大增強了詩歌的可讀性。

杜牧很經典的一首懷古詩,最後兩句,引起了千年的爭議

每每讀到這兩句,我都不禁好奇這兩姐妹是何等傾國傾城,也會順著杜牧的假設,聯想若東吳大敗後,這兩姐妹該是怎樣的下場。

也許真的就是“銅雀春深鎖二喬”了。

全詩通俗易懂,以小見大,應該算是唐詩中最經典的一首“赤壁”了,短短4句,卻堪稱神來之筆,令人回味無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