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開》:三個女人的婚姻史詩,親情既是摧毀者也是救贖者

前言:

電影《茉莉花開》改編自蘇童的曉說《婦女生活》,是章子怡公開承認有史以來最耗費心力而且也是最滿意的一部作品,她在劇中一人飾三角,將一家三代女人的悲慘命運以及獨特的人物個性演譯得入木三分。

影片上映以來收穫了各界的極力追捧,不但是因為強大的演員陣容,其故事情節在大上海特有的陰柔和濃郁的歷史韻味背景下令人蕩氣迴腸,又不禁潸然淚下。故事分三個章節將茉、莉、花三代女人因愛生恨,在愛情和親情中糾纏沉淪,相同的苦難一代又一代在這個家族的女人身上沿承。舊上海喧囂的街頭、古舊的騎樓記載著她們的一生,命運一次次在不期然中拐向相同的雷區,親情和婚姻總是在本來伸手就夠得著幸福的時刻瞬間消失。

貫穿整部片的主線大致如下:

  • 阿茉從單純美好的少女到厭世薄情的少婦,既是親情的淡寡又因所遭遇的情感給予的絕望;
  • 莉莉不顧一切死守著自己認定的幸福,卻因為太在乎而傷害了丈夫,最終逼他上了絕路;
  • 阿花善良而溫和,這個家族從此擺脫了半個世紀的陰鬱和絕望,希望的曙光照亮了未來。

我認為造成這三個女人悲慘命運的是原生家庭缺失的教育和關愛,這就像一部張愛玲式的祖孫三代婚姻史詩,充滿了渴求、防禦、自虐式攻擊等複雜的矛盾情感。接下來,我將就影片中展現的幾個情節來剖析形成三個女主命運、個性的成因,談談個人從中感悟的一些人生況味。


《茉莉花開》:三個女人的婚姻史詩,親情既是摧毀者也是救贖者

01、阿茉從單純美好的少女到厭世薄情的少婦,是親情的淡寡還是愛情的絕望

三十年代的大上海,一條陽光靜好的商業小街,阿茉與開相館的單身母親相依為命。喜歡穿一身淡綠色連衣裙,清純陽光而美好的阿茉沉浸在黑白電影的世界裡,她崇拜演員高佔非,凡是她看得上眼的男人她都覺得像高佔非。

少女懷春在哪個年代都有,阿茉對電影明星的嚮往是當今眾多影迷和粉絲的真實寫照。阿茉有著所有少女的夢想和嚮往,和對未來的迷茫、不安,她渴望有人引領她向前而又無法分清前方的路是否安全而值得期待。

影片公司的孟老闆就像貓嗅到了魚腥一樣被阿茉的美麗吸引上了門,用現在的話說,阿茉被“星探”相中了,而且這還是個能把她捧紅的大老闆。阿茉不顧一切地撲向孟老闆,而對方也果真沒食言,讓她在短時間來迅速紅透半邊天。可當她懷上孟老闆的孩子後,那個人卻卷錢跑路了。

或許你會問,阿茉的母親為什麼不阻攔?在那個年代,女子拋頭露面而且還未婚先同居,一定是會被人所唾棄。對的,阿茉母親視女兒的行為為“倡婦”,剛開始是用各種冷嘲熱諷的語言漫罵和警告她不要靠近那個男人,直到阿茉常常夜不歸宿,甚至是公然住進了孟老闆的“金絲籠”裡。母親就當自己從來沒有過這個女兒,再也不聞不問。

走投無路的阿茉只好跑回母親身邊,母親看到她隆起的肚子,大罵其下賤。阿茉破罐子破摔,根本不在乎母親尖銳的咒罵,尤其對母親帶回來的老男人看不順眼,找著機會讓他暴露其姦淫無恥的本性。親眼目睹自己心愛的男人把女兒壓在身下的母親,在一頓發洩之後,跳江尋了短見。

《茉莉花開》:三個女人的婚姻史詩,親情既是摧毀者也是救贖者

親情的淡寡令阿茉從未在語言上責怪過母親,為什麼當年沒好好引導她,不讓她誤入歧途,而是用最狠的“以牙還牙”的方式來讓她見識男人醜惡的真面目。在阿茉生下女兒後,母親曾有過一絲溫情,她抱著號陶大哭的外孫說:

阿茉頭啊,你要面對現實,你已經是個做母親的人了。

阿茉才突然意識到自己應該承擔做母親的責任,她開始親自喂女兒吃飯,陪她一起睡覺,但卻對母親越來越冷淡,她把在母親那裡缺失的愛都給了女兒,卻仍然無法學會與家人親近,最後導致母親跳江尋短見。

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當他還未成年,對這個世界處於探索的階段時,父母扮演的角色既是背後那個強有力的推手,又應該是他們遇到危險時隨時都會張開的懷抱。

美國學校給父母的備忘錄寫道:

別讓我養成壞習慣。在年幼的時候,我得依靠你來判斷對錯。

別讓我覺得犯了錯誤就像犯了罪,它會消弱我對人生的希望。

孩子犯了錯,父母不應該把他推出門外,哪怕關起門來好好好好談一次心都有可能成為他們最後時刻的救命稻草。阿茉的母親或許懂禮儀廉恥,但不懂如何關愛孩子,也不懂表達情感,以至於沒能和女兒形成良好的母子依存關係,相互牴觸又無比渴求對方的溫暖。


《茉莉花開》:三個女人的婚姻史詩,親情既是摧毀者也是救贖者

02、莉莉,不顧一切追求幸福,唾手可得卻又親手摧毀,這世間有很多東西都禁不起捨命的追覓

母親走後,阿茉和女兒莉莉相依為命,她繼承了母親留下的相館以此為生,她一邊唾棄著母親對自己的態度,一邊又潛移默化地把這種相處模式延續到和女兒的身上。莉莉年輕時和她一樣嚮往著一切美好的事物,對自己喜歡的人懷著炙熱的熱情,與母親不同的是,她主動、熱情而執著。

莉莉一直怨恨母親,也無法和她親近,她小時候親眼目睹母親被外婆的情人撲倒在地上,在心裡形成了很大的陰影。對親情無法依戀,對愛情也抱有很強的戒備心理。她主動熱烈追求上進工作代表鄒傑,如願嫁進鄒家門,不久後卻因無法和家婆相處,搬回到母親身邊。

原生家庭縱然有再多的不堪,卻是人一輩子最初的生長地,在家庭形成的生活習慣和人生觀念是如形相隨的。莉莉雖然無比唾棄著母親的小資本主義嘴臉,卻無法走出她帶給自己的陰影,在生活上也心甘情願附合她的習慣。

《茉莉花開》:三個女人的婚姻史詩,親情既是摧毀者也是救贖者

莉莉被醫生宣告不能生養時,她欲與鄒傑離婚,鄒傑對莉莉是有愛的,所以不願意離,而是把花領養進門。一家三口的幸福日子沒有維持多久,莉莉的心病越積越重,從搬進家門就時刻提防著母親勾引自己的丈夫,到養女長大一點後又懷疑丈夫跟她有不正當關係。

被心病折磨得歇斯底里的莉莉整日整夜找丈夫打鬧,對阿花更是像防賊一樣,本該幸福的三世同堂在同一個屋簷下,因為她的猜疑和吵鬧變得暗無天日。不堪忍受的鄒傑最後帶著屈辱臥軌自殺了,莉莉精神變得異常不穩定,也沿著軌道愈走愈遠,再也沒回來。

在母親極度抑鬱氛圍下成長的莉莉無疑是一個女人悲慘命運的另一個承受者,她跟母親一樣從未體會過親情的溫暖,極度沒有安全感。她太知道幸福來得不容易,所以無比珍視,就像一個孩子緊緊護著自己心愛的玩具,絕不允許別人的窺探。當一切都不在自己控制範圍內時,她就會焦慮到抓狂,像頭爆怒的獅子,不惜傷害所有人,包括自己來捍衛。

林語堂曾告誡人們:

無論我們走到生命的哪一個階段,都應該喜歡那一段時光,完成那一階段該完成的職責,不沉迷過去,不狂熱地期待著未來,生命這樣就好。

生命最好的狀態便是活在當下,珍惜眼前擁有的,釋然以往失去的,也要勇敢面對未來許多不可預見的未知。莉莉是個活得很糾結很悲慘的女人,既對母親的過往無法釋懷,又對未來充滿恐懼,像個刺蝟一樣緊守著自己心愛的人,抓得越牢失去的卻越多,一生終就無法掌握任何人和事。


《茉莉花開》:三個女人的婚姻史詩,親情既是摧毀者也是救贖者

03、阿花善良而溫和,這個家族從此擺脫了半個世紀的陰鬱和絕望,希望的曙光照亮了未來

被莉莉夫婦收養的阿花或許是不幸的,養女僅僅給了她幾年的父愛就與世隔絕了,養母視她為 眼中釘,當他們都離她而去時,還好身邊有個慈愛的外婆。失去了母親和女兒的阿莉此時早已沒有了年輕時的不羈和放蕩,歲月的磨礪平添了白髮的同時也給予了她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沉澱下來的溫和。

可惜阿莉無法享受被母親關愛的時光,她把這份愛留給了阿花,因此阿花比她的母親和外婆年輕時都要過得快活而健康。在她身上,觀眾們終於看到了期望中的親情溫暖和愛情的甜蜜,阿花像任何一個健康家庭的孩子一樣會弔著外婆的脖子撒嬌,會虎著臉邊像叮囑孩子邊像個嬌羞的新娘似地送別心愛的人。

幸福的阿花同時也是不幸的,外婆和母親的命運像個詛咒一樣落在她身上。出外求學的丈夫沒有給她帶來夢寐以求的新生活,為了他自己的幸福無情地拋棄已懷有身孕的阿花。外婆阿茉無意間看到了那封絕情信,她早先的預言被驗證了,大受打擊後,阿茉撒手人寰。阿花卻固執地隻身一人在大雨滂淪的夜晚生下女兒。

阿花的樂觀讓人看到了親情下最溫暖的底色,在她陽光溫和的笑臉讓人看到的是家族的希望。世人都說一個女人在家庭裡起著整個家族興旺衰竭的推動作用,她是既是妻子、也是母親的角色,是家庭的一盞大燈,亮時能照明前程和希望,暗時就會將所有人拖入黑暗和絕望中。

《茉莉花開》:三個女人的婚姻史詩,親情既是摧毀者也是救贖者

大上海的陰鬱沒有把阿花薰陶成多愁善感的女子,反而是茉和莉給予了她倔強的個性,這個家族的女人半個世紀的陰鬱和絕望,在阿花這裡終於看見了曙光。阿花雖然仍是單身帶著孩子,但從最後的鏡頭可以感知家族命運的轉變是從她和孩子親切溫和的對話中感知的。

劇情的轉折在影片中最後一個鏡頭嚴絲合縫地凸顯出來,阿花踩著三輪車帶著孩子搬進了一個現代化小區,在望向小區的兒童樂園時,阿花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她似乎看到小時候養父養母帶她玩耍的情境。

幸福的是放下不幸的執念,對歲月和親人溫和以待,相信未來美好可期。

《菜根譚》有語云:“才就筏便舍思筏,方是太平道人。”

意思是在過河之後,想到放下船繼續前行的,才能成為不為外物所累的道人。心安之處是吾鄉,人生海海,浮浮沉沉於世,誰的肩膀上沒有飄落過風雪,人越往後走越要懂得轉身隨手關上身後的門,不思憂不思慮,不記仇不懷恨,眼前才不會被抹上迷霧,太陽光就會照射進你的心門。


《茉莉花開》:三個女人的婚姻史詩,親情既是摧毀者也是救贖者

04、在茉、莉、花一個家族三代女人的命運走向得到的兩點人生體會

章子怡將茉、莉、花三代女人的悲慘命運演繹得很真實,三個不同年代的女人都有著上一代人的影子,卻都苦苦掙扎著想要擺脫像是被詛咒過的命運。三個女人倔強不屈像同一個模子裡印出來,刻在她們骨子裡的孤傲和清高像一件世襲的衣袍,一代傳一代。

在觀賞的過程中我無比希望劇中能出現一個拯救者,將這幾個可憐又可悲的女人從日復一日的陰晦裡打救出來。然而,長達半個世紀的變徒,日復一日的悲催沒有一星半點改變。導演或許是不想這種悲憫的調子出現過於唐突的轉變,只在結尾處,從阿花和女兒的相處模式中透露出這個家族命運即將發生的轉變。

因此,這部影片讓我有以下兩點深刻的體會:

①父母的快樂是孩子幸福的源泉

阿茉的母親終日板著臉孔,將本來就殘缺的家庭弄得很是陰鬱,她不但沒有給予女兒快樂,自己也是活在絕望中。她不斷地在語言和行為上灌輸給女兒,她們都不配擁有幸福和快樂的思想,以至於阿茉既膽小又叛逆,渴望自我救贖,但從小被母親洗腦,因而從來沒有學會好好愛自己。

張愛玲曾經這樣說過自己的母親:

“她才醒來總是不甚快樂的,和我玩了許久方才高興起來。”

而這個“總是不甚快樂的”母親,也折磨了張愛玲一生。不快樂的母親在孩子眼裡就猶如天塌了般令人悲傷和恐懼,以此引起的心理壓力和對親情的扭曲是非常嚴重的。

曼徹斯特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做過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靜止臉實驗。一名母親剛開始時溫和地和幾個月大的孩子互動,孩子非常活躍,手舞足蹈很是快活,但是,下一秒,母親的臉突然板起來,任由孩子怎麼逗她,發出聲音,她都無動於衷,孩子傷心而驚恐地號陶大哭起來。

父母的快樂是孩子幸福的源泉,一個在家庭和樂,父母樂觀的氛圍中成長的孩子對生活有著比一般孩子更強的堅韌和明確的生活目標,他們更懂得規劃自己的人生,也更會懂得自愛,擁有愛家人的能力。

《茉莉花開》:三個女人的婚姻史詩,親情既是摧毀者也是救贖者

②所謂命運的詛咒是放不下的執念

目睹了外婆和母親不幸福的一生,阿莉天生對幸福和家庭的溫暖有著非比常人的渴求,在她看來,幸福的人生就是要緊緊揪著自己認定的人和事不放,就準逃不了。她主動追求心儀的鄒傑,任何阻攔都不能讓她放手,當鄒傑死心踏地守在身邊時,她又時刻提防著別人窺視她的幸福,便像個刺蝟一樣見誰扎誰,最後把鄒傑逼上了死路。

對阿莉的行為,只能用怒其不爭,哀其不幸來形容,本來有屬於自己的大好前程不去好好經營,而讓心智迷失在婚姻裡。

民國時期著名的“張家四姐妹”裡的“二姐”——張允和,中國語言文字學家周有光先生的夫人,她被稱為“最後的閨秀”,人們形容她“年輕時她的美,怎麼想象也不會過分”,她卻稱自己是一個“標準的家庭婦女”,但這個“家庭婦女”卻是標準的不同凡響。因為,她一生活得非常幸福,年邁時不僅身體硬朗、心情舒暢,還有一大群好朋友,周圍的人們都喜歡和她在一起。

張允和告訴世上的女人

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其實很簡單,第一是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第二是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別人,第三是不要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確實,一個女人如果能做到這三條,你的人生就不會太累,你的朋友也不會離你而去。不要像阿莉那樣,一生都無法和母親的過往和解,大半生都活在“死守嚴防”中,還是親手把自己的幸福給毀了。不如學著自我和解,對世事坦然才能活得更加從容,而人對美和正能量嚮往的本性一定會把你期望親近和留住的人和事都聚擾在你身邊,但前提是你必須要讓自己足夠自信和優秀。

小結:

茉、莉、花三代單身母親的情感、婚姻歷程以倔強和悲慘貫穿其中,她們命運的主線是一生都在尋覓,不斷丟了西瓜撿芝麻,追尋著所謂的幸福卻把親情和自我都丟了。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女人的幸福不應該被原生家庭、外在的社會因素等影響,而是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改變不了際遇就要及時改變心態,真正幸福的人生是釋懷過往,積極迎接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