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之邦,魚米之鄉”,說的原來就是這裡,真的太值得來了

在浙江,有這樣的一個城市,它自古被稱為文物之邦、魚米之鄉,而且也因為它的繁華,在古時候也被稱為“仙都”。幾乎所有的人在童年的語文課本中都見識過它獨特的美,人口雖不多,但是經濟卻位居浙江前五,你們知道是哪個城市嗎?

“文物之邦,魚米之鄉”,說的原來就是這裡,真的太值得來了

前些時候,隨著魯迅的所有文章從語文課本中移除,我想很多人都會很感傷,童年的那個棄醫從文的魯迅在我們心中的印象太深刻了。魯迅在他的眾多小說還有散文集中無時無刻都在散發著他的家鄉紹興的美。

紹興的境內河道密佈,湖泊眾多,素以“水鄉澤國”之稱,從地圖就可以看出紹興的河道有多麼的密集,小學課本中魯迅描述的鄉里人坐著船去趕集,坐著船去看戲場景,人家的大馬路都是泥土做的,這裡的大馬路卻是水坐的,交通工具不是馬不是車,而且船,多麼的神奇的一個地方啊!

“文物之邦,魚米之鄉”,說的原來就是這裡,真的太值得來了

自古以來,但凡有水的地方,必然會有文化的誕生。紹興自然也有眾多的文化名人,隨之也就擁有著眾多的文化旅遊資源。在紹興,最有名的自然就是魯迅故里了,這裡向人們除了有魯迅紀念館、魯迅故居之外,也向大家展示了眾多我們童年在課文中熟悉的場景。魯迅祖居、三味書屋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聲名遠播。此外,曾出現在魯迅筆下的咸亨酒店、塔子橋、土穀祠、長慶寺、恆濟當鋪等,都原汁原味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文物之邦,魚米之鄉”,說的原來就是這裡,真的太值得來了

魯迅曾經回憶說:“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百草園的名稱雖雅,但其實只是一個普通的菜園,童年魯迅經常和小夥伴們來到百草園中玩耍嬉戲,捉蟋蟀,玩斑蝥,採桑椹,摘覆盆子,拔何首烏。夏天在樹蔭下乘涼,冬天在雪地裡捕鳥。

“文物之邦,魚米之鄉”,說的原來就是這裡,真的太值得來了

魯迅在著名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寫道:“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扁道: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當時紹興城內一所頗負盛名的私塾。魯迅 12 歲開始到這裡讀書,前後長達約五年的時間。

魯迅的座位最初在書屋的南牆下,由於別人常進出後園,走來走去影響他學習,就要求老師更換位置,把座位移到東北角。魯迅使用的是一張兩抽屜的硬木書桌,桌面右邊有一個一寸見方的“早”字,是魯迅當年刻下的。一次,魯迅因故遲到,受到塾師的嚴厲批評,於是就刻下了這個“早”字,用以自勉。

“文物之邦,魚米之鄉”,說的原來就是這裡,真的太值得來了

吃上一些孔乙己茴香豆、狀元豆,坐著河道里面的船,可以直接去到另一個景點,

因為這裡除了有魯迅這個近代大文豪的故居之外,挨著魯迅故里還有一個與另一個古代大文豪有關的5A級景點:沈園。

園是國家5A級景區,位於紹興市越城區春波弄,宋代著名園林,沈園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沈園,又名"沈氏園",南宋時一位沈姓富商的私家花園,始建於宋代,初成時規模很大,佔地七十畝之多。園內亭臺樓閣,小橋流水,綠樹成蔭,江南景色。沈園為國家5A級景區,是紹興歷代眾多古典園林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宋式園林。沈園是陸游以前和唐婉約會的地方,陸游曾在此留下著名詩篇《釵頭鳳》。詞於壁間,極言"離索"之痛。唐琬見而和之,情意悽絕,不久抑鬱而逝。晚年陸游數度訪沈園,賦詩述懷。公元1192年重遊沈園,又賦詩一首,寫道:"禹跡寺南有沈氏小園,四十年前,嘗題小闋於石,讀之悵然"。

“文物之邦,魚米之鄉”,說的原來就是這裡,真的太值得來了

沈園可謂是讓陸游開心又痛苦的地方,二十歲的陸游和表妹唐婉結為伴侶。兩人青梅竹馬,婚後情投意合、相敬如賓、伉儷情深。但卻引起了陸母的不滿,她認為陸游沉溺於溫柔鄉中,不思進取,誤了前程,而且兩人婚後三年始終未能生養。於是陸母以"陸游婚後情深倦學,誤了仕途功名;唐琬婚後不能生育,誤了宗祀香火"為由逼迫孝順的兒子休妻。雖然兩個感情很深,不忍分離,但在封建禮教的壓制下,雖種種哀告,終走到了"執手相看淚眼"的地步。後來陸游又執念的舊情難忘,又多次回到沈園,做下《釵頭鳳》《沈園》《十二月二日夜遊沈氏亭園》等。

“文物之邦,魚米之鄉”,說的原來就是這裡,真的太值得來了

後來陸游又執念的舊情難忘,又多次回到沈園,寫下《釵頭鳳》《沈園》《十二月二日夜遊沈氏亭園》等,無不向世人展現了他那份刻骨銘心的情緣始終留在他們情感世界的最深處的樣子。


“文物之邦,魚米之鄉”,說的原來就是這裡,真的太值得來了

當然,紹興還是很多名人的故鄉,大書法家王羲之故里、周恩來祖居等等,大禹陵也是不錯一個景點。

“文物之邦,魚米之鄉”,說的原來就是這裡,真的太值得來了

紹興,真是一個讓人沉醉的地方,你們說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