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人不懂音樂?簡述世界音樂變遷史

對於音樂的起源進化的討論,歪歪脖子回頭看,可以追溯到非常古老的洪荒時期。

洪荒時期,人們還沒有產生語言的時候,已經開始利用響度的大小,音調的高低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情了。

下面就是這個環節的主角。

猿人不懂音樂?簡述世界音樂變遷史

普羅米修斯打錢!

不好意思放錯圖,下面這位先生,他叫阿偉。

猿人不懂音樂?簡述世界音樂變遷史

看似憨憨 實則有腦子

阿偉帶領著一群猿人繞著獵物轉圈圈,同時嘴裡嗷嗷叫著,不是求偶是進攻,隨著獵物嗷嗷的叫聲,阿偉也開始嗷嗷叫了,當獵物被開膛剖肚之後,阿偉又開始哇哇叫,同時把手裡的木棍敲在石頭上砰砰震天響。鏡頭一轉,我們的阿偉不幸染上了風寒,對於阿偉來說,風寒就像癌症。阿偉大限將至,躺在洞穴裡哼哼,睜大眼睛看著復古的天花板,阿偉死了。

這裡的嗷嗷,哇哇和哼哼就是最原始最原始的音樂雛形,而阿偉敲打石頭則是最原始的樂器雛形。

公元前4000年,在古代富饒的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已經有了較為發達的音樂和樂器,後來這些音樂文化傳入古埃及,古希臘,古代中國等國度,並在不同的地區進一步的產生了發展,形成了各具風格的音樂文化,但由於古代政治制度的統一性,這幾個地方的音樂都不約而同地向宗教音樂開始靠攏,換個角度,可以說我們現在聽到的音樂和周王有那麼一絲絲的關聯。

猿人不懂音樂?簡述世界音樂變遷史

好,那麼我們的音樂從這裡就開始分支了。

古代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古箏出現了,李斯也曾描述過古箏:“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乎嗚嗚,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雖然李斯官做的不好,但是咱也不能否定人確實會欣賞音樂。

古箏剛出現的時候和現在是不一樣的,根據《禮.樂記》中的“五絃築身也”,可以推斷,古箏開始為五根弦,對於手殘的鐵汁們來說,秦朝古箏比較合適。隋唐時期,古箏演變為十三絃,到了近代,十六絃的古箏才開始出現。

猿人不懂音樂?簡述世界音樂變遷史


表演藝術和樂器構造性能的進步總是相互促進的。既然古箏進化了,那咱唱歌也得進化。隨著漢代“相和歌”的興起,歌手由彈古箏唱歌演變成了有六七種絲竹樂器伴奏時演唱。

到了唐朝,更是出現了廣為名傳的大麴,如《秦王破陣樂》、《霓裳羽衣曲》、〈伊州》、《涼州》等等,到了今日,如果不是找不到資源,相信依然會廣為流傳。

到了清朝,每月的初一、十五和其他的重大節日時,皇帝上朝時也開始有了bgm。皇帝要身穿明黃色朝服,配備著各種代表大清王朝千秋萬代的音樂上朝。

猿人不懂音樂?簡述世界音樂變遷史


與此同時,西方已經開始討論音樂的起源。在Darwin的The Descent of Man一書中,用適應理論的觀點解釋了音樂的起源,他認為音樂源於“性選擇”。(在其他條件都相同時,唱的更好可以吸引異性和自己交配)。但是當時的人們還沉浸在自己是從猿類進化來的震驚中,沒有顧及音樂起源。

對此持相反意見的william James提到,人類對音樂的喜愛只是出現在我們神經系統上的一個小意外。此話一出,搞音樂研究的人不開心了,你說它是個意外,毫無用處,那我們還搞它幹什麼呢?

在2007年,Pinker闡述了他的觀點—音樂本身包含了音高、節奏等這些可以誘發情緒的元素。

目前而言,每一種觀點都有大量的支持和反對意見,也許對於音樂的起源進化,我們很難發現答案,但是不管怎麼說,音樂已經成為了我們必不可少的一種生活元素,音樂的發展是必然的。

猿人不懂音樂?簡述世界音樂變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