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名菜TOP榜,湖北最有名的菜,湖北的特色菜一定要嘗

以湖北為地方特色的鄂菜,雖然不在中國八大菜系之一,但以水產為本,魚饌為主,汁濃芡亮,香鮮較辣,注重本色,產生了很多經典的湖北名菜

湖北名菜TOP榜,湖北最有名的菜,湖北的特色菜一定要嘗

清蒸武昌魚

清蒸武昌魚通常選用鮮活的武昌魚為主料,配以冬菇、冬筍,並用雞清湯調味而成。成菜特點是:口感滑嫩,清香鮮美。1957年,毛澤東《水調歌頭·游泳》發表,詩詞中“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加大了人們對武昌魚的興趣。隨著時代的發展,烹飪武昌魚的製作技術不斷改進和提高,從傳統的蒸、煮、炙三種,發展到清蒸、油燜、網衣、滑溜等多種方法,其中尤以清蒸武昌魚別具一格,特點是口感滑嫩,清香鮮美

紅菜薹炒臘肉

紅菜薹炒臘肉是一道菜品,經典鄂菜,製作原料主要有臘肉、紅菜薹、蒜苗等。炒至辣椒香味溢出,再加入蒜苗翻炒至熟即可出鍋。紅菜薹,別名紫菜薹、紅油菜薹,紅菜薹色紫紅、花金黃,是武漢地區的特產。據史籍記載,紅菜薹在唐代是著名的蔬菜,歷來是湖北地方向皇帝進貢的土特產,曾被封為“金殿玉菜”。紅菜薹營養豐富,含有鈣、磷、鐵、胡蘿蔔素、抗壞血酸等成分,多種維生素比大白菜、小白菜都高。且色澤豔麗,質地脆嫩,是佐餐之佳品。冬天的時候,武漢人都愛吃菜薹,清炒菜薹、菜薹炒臘肉都很好。

紅燒鮰魚

湖北經典名菜之一,“不吃鮰魚,不知魚味”。在武漢,提起湖北名菜紅燒鮰魚幾乎無人不曉,紅燒鮰魚是武漢餐飲老字號老大興園的當家名菜,該店始創於清同治十四年(1885年),紅燒鮰魚至少已有百年以上的“菜齡”,武漢由此產生過四代“鮰魚大王”。2005年,省政府首評鄂菜十大名菜,紅燒鮰魚與清蒸武昌魚、臘肉炒洪山菜薹等名列其間。2011年,該菜還被評為武漢非物質文化遺產

排骨藕湯

湖北人愛喝湯,有“無湯不成席”的說法。也是湖北接待貴客的必備菜之一,此菜鮮香味美,營養豐富,開胃益血,有補氣補鈣的功效。採用武漢蔡甸蓮藕,加排骨煨湯,文火煨到肉爛脫骨而成,武漢市蔡甸區蓮藕歷史悠久,南宋光宗年間,曾作為貢品京都,蔡甸蓮藕因此而聞名。

沔陽三蒸

武漢菜經典名菜之一,屬於武漢菜,此菜的由來,眾說紛紜,製法也層出不窮。所謂三蒸,即蒸畜禽、蒸水產、蒸蔬菜(可隨意選擇青菜、莧菜、芋頭、豆角、南瓜、蘿蔔、茼蒿、藕等數十種)最為流行的是農家三蒸——蒸肉、蒸魚、蒸菜。此菜鮮嫩軟糯;原滋原味;清淡;綿軟。是湖北美食中的一顆明珠,在中國名菜系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黃陂三合

黃陂三合是武漢市郊縣黃陂民間的傳統佳餚,已經流傳數百年。三合是魚丸、肉丸、肉糕三樣菜看合而為一的統稱。武漢市黃陂區有一句流行語:“鯿魚肥美菜薹香,黃陂三合圖吉慶。”來木蘭山旅遊,這三樣美食都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黃陂三合”也稱“黃陂三鮮”,由魚圓、肉圓和肉糕組成,製作工藝繁雜。這三樣菜合燒雜燴,肉有魚香,魚有肉味,色香味美。崇禎年間,李自成率領起義軍攻取了黃陂城,捉了縣官。當地百姓拿出過節才用的魚丸肉丸肉糕招待起義軍,並將其合燒,一菜三鮮,味道極美,深受喜愛。此後黃陂三合盛名遠揚

龍鳳配

古荊州的傳統名菜,有千餘年曆史,後傳入武漢。相傳三國時劉備往東吳招親後,偕孫夫人回荊州,當地人民為慶賀這一段“龍鳳呈祥”的佳話,便用了以鱔魚為龍,以雞喻鳳的形象手法,烹飪出這道千百年來一直流傳的名菜。在喜宴特別是婚宴上,必不可少,以象徵吉祥如意。

元寶肉

“元寶肉”因個個似真元寶,而被稱為元寶肉,是湖北特色名菜,屬於鄂菜系。是用雞蛋和五花肉燒製而成。湖北人過年歡度春節時,全家老幼團聚在一起,在農曆臘月三十晚上吃團年飯的家宴上,大家都喜歡吃這個菜,以示在新的一年裡財源茂盛,富貴吉祥,萬事如意。

黃州東坡肉

東坡肉,馳名全國的“東坡肉”,這一楚鄉湖北特有的傳統名菜,素為人們所熟知,在川菜、鄂菜、浙菜都有收錄,且各地做法也有不同。又名紅燒肉、滾肉、東坡燜肉,它是由蘇軾親手製作始創於江蘇徐州,完善於黃州。後來,隨著蘇軾的升遷,此菜傳遍大江南北,曾相繼被介紹流傳於蘇、杭等。並受到人民的崇高讚譽。在湖北,乃至在杭州、四川都是上等名菜。

紅燒瓦塊魚

紅燒瓦塊魚是湖北省傳統名菜,屬於鄂菜系,又稱為紅燒木琴魚。此菜魚塊芡汁明亮,軟嫩透味,醇香滑爽,鹹鮮味美,略帶酸甜。紅燒瓦塊魚以青魚為主要材料。“紅燒瓦塊魚天門人稱為“紅燒木琴魚”

沔陽珍珠丸子

珍珠丸子又名蓑衣丸子,位在沔陽三蒸之首,是湖北經典傳統名菜之一。他寓意團圓美好之意,常用於紅事宴席與年節慶典。將糯米淘洗並用溫水浸泡,然後撈出濾幹。再將加了蛋清的肉茸、魚茸、荸薺丁、香菇末攪勻,擠成肉丸,放入糯米中滾上一層米,用手輕壓表面,把一部分糯米壓入肉餡中。蒸制前,鋪上一層菜葉,不易粘盤。當地人愛吃蒸菜,有“無菜不蒸”的食俗,

荊沙甲魚

荊沙甲魚是一道荊州的傳統名菜,取之於洞庭湖的野生龜為主料,經精心烹製而成的。荊州龜這道菜源遠流長,戰國末年,《楚辭·大招》中開列的宴席單,列有較多的水鮮菜式,其中尤以荊沙龜最具風味。龜歷來都是公認的滋陰涼血潤燥之品,荊沙甲魚是湖北特色菜之一。

皮條鱔魚

皮條鱔是湖北沙市的傳統名菜,屬於鄂菜,己有數百年曆史。鱔魚味美,且有藥用價值。《名醫別錄》說它有補五臟、療虛損的功效。皮條鱔魚剔除老骨後切成長條,制熟後猶如皮條而得名。又以形如竹節,也叫竹節鱔魚。

紅燒野鴨

紅燒野鴨是湖北傳統名餚,因其具有湖北洪湖地區的特殊製作工藝及獨特湖香風味而聞名於世,主料選用洪湖野鴨,故亦得名“洪湖紅燒野鴨”。三國時期,曹操南征,曾許願:“若有先至烏林者,嘗食紅燒野鴨”,紅燒野鴨可謂是湖北歷史悠久的傳統名菜

紅燜武昌魚

武昌魚,俗稱團頭魴、縮項鯿。據《武昌縣誌》載:魴,即鯿魚,又稱縮項鯿,產樊口者甲天下。肉質嫩滑,味道鮮美,含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屬湖北名貴淡水魚菜。又因為現代有毛澤東“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的詞句,使武昌魚更為聞名遐邇;湖北曾經進行十大名菜的評選,清蒸武昌魚和紅燜武昌魚的票數都很高,最終紅燜武昌魚略勝一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