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你認為好的溝通是怎樣的?

Rollfish翻滾魚


職場中,溝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懂得與不同的人進行良好交流能給自己的工作帶來巨大的幫助,積極而有效的溝通能為職場人營造一個良好的人脈關係,掌握一些職場上的溝通技巧往往能使事業更上一層樓。那麼,職場上到底如何和不同的人進行溝通?

同性溝通場景

女人也不一定為難女人

一般女同事多的地方,雞毛蒜皮的事情也多,女同事之間的溝通也不都很順暢。純熙妹子所在的全球500強公司,個個都是人精,尤其是採購的女同事是出了名的難搞,口碑相當差,經常讓人感嘆“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但奇怪的是,純熙和這些女人卻溝通得很好。她分享到自己的秘訣:“你要別人幫你忙,你首先要幫別人的忙。對於採購來說,她的KPI是怎麼省錢,當不觸及底線的情況下,我會盡量用她價格最低的供應商,按照她的要求,幫她把所有的流程全都走完。當她跟我合作平順了之後,自然溝通也順暢了。在工作過程當中,互惠互利是特別重要的事情,溝通也是一樣,做事也是一樣的。”

特別法則:換位思考

在與別人溝通時,你首先要問自己別人為什麼要放下手中的工作來幫助你呢?只有你在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之後,才能指望別人也為你著想。

異性溝通場景

女漢子的尷尬

小鮑姑娘是一個標準女漢子,能幹果敢,雷厲風行,在一家知名化妝品企業做市場工作。那時剛進公司,她負責市場促銷環節,即買商品送小樣。通常計劃趕不上變化,再加上預算沒做夠,所以經常沒有從國外訂到足夠數量的小樣做促銷。

於是小鮑聽了別人的建議,到CRM客戶關係管理部門找做事一板一眼的帥哥JK“借”些小樣,這個部門通常留有不少小樣做會員贈禮。每一次,小鮑找JK都是直奔主題地跟小哥一本正經借東西。溝通了三次,前兩次JK態度勉強可以,第三次就直接說:“不可能!”

可同部門另一個長得沒小鮑好看的姑娘也找JK有事,他卻總是滿面春風。原來這姑娘講話特別嗲。“JK,我最近在做方案,但是我遇到了困難,你能過來幫我看一下嗎?”她嬌滴滴地說道。然後,JK居然放下在忙的事情,關上電腦,笑嘻嘻地說:“好噠!”小鮑頓悟,職場中,在跟異性溝通的時候,不能做女漢子!

特別法則:學會讚美對方

異性之間天然相吸,學會用溫柔的方式溝通,真誠地先讚美對方,便利就是這麼形成的。這就是情商高的表現之一。

Boss對下屬溝通場景

一句話導致的離職事件

會說話是一門學問,職場溝通這件事實在是技巧、智商、情商綜合並舉之事,對老闆來說也是如此,你會發現並不是所有的老闆都有很高的溝通技巧。

美國著名未來學家奈斯比特曾指出:“未來競爭是管理的競爭,競爭的焦點在於每個社會組織內部成員之間及其外部組織的有效溝通上。”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有效溝通是任何管理藝術的精髓。

在外企任職的Sophie產後休息了6個月後重返工作崗位,但在年終的績效考評中,她的評分比往年低了不少。當她和自己的老闆面談時,老闆直截了當地說:“因為你去生了孩子,所以今年的表現不及往年,給你這樣的一個評分並不為過。”Sophie聽完之後心裡很不是滋味,一下子工作的積極性就沒有了,不久後便另謀高就。

後來Sophie在跟家人聊到這個的時候分享道:“其實我的老闆真的是一個不怎麼會溝通的人。如果她說‘儘管你今年的評分沒有往年高,但是你生了寶寶,這是人生的一個新階段,相信你明年能夠更好地平衡家庭和工作的關係。’這樣說就能讓員工感受度好很多。”

特別法則:博大胸懷

擁有博大胸懷的老闆往往能夠贏得別人更多的好感,本著團結合作的宗旨,職場人士一定要善於傾聽他人的意見和建議,不能脫離團體,獨斷獨行,而傾聽也是尊重他人的最大體現,不僅可以使工作氛圍更加的和諧,而且表現了自己的素質和修養。

職員與領導溝通場景

老闆,你的任務我沒明白

小黃的領導有一次在分配任務的時候,非常模糊、不明確,互相問起來幾個員工聽了都是一頭霧水。通常出現這樣的情境,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1)他覺得員工明白了2)他想考察員工3)老闆自己也沒弄明白,期盼互動。

這個時候你需要和老闆明確他的需求,不要擔心多問一句會讓他不開心。保證有效和準確的溝通,避免完成任務後再變動,做了無用功又耽誤了時間,還會被指責道“當初你為什麼不明白,為什麼不問問清楚!”

特別法則:把握好度

跟領導溝通最重要的一點是把握好“度”。領導會覺得具備以下三個特質的員工用起來最順手:不白痴(不會總去煩他)、很可控(不用讓他擔心工作進度)、可救急(在關鍵時刻可以拉出去頂事)。要做到這三點,在什麼時候有什麼表現的“度”非常重要。不能一直悶頭做,一定要讓領導清楚。

溝通的場景和技巧當然不止這些,學會良好的溝通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多思考、多總結、多操練。還要記住,職場上的溝通必然是人與人之間的行為,帶著欣賞的眼光和寬容的心,一定會給溝通帶來更多便捷。

幾大職場溝通原則

1.無尊重不溝通

尊重是任何交流中的首要原則,如果你不夠尊重對方,那麼相信對方是肯定不願意與你溝通的。當然,這是一個相互的問題,如果你有足夠的尊重而對方沒有,那麼你也有理由可以適當地要求他的尊重。

2.有情緒不溝通

有情緒時儘量避免溝通,因為不好的情緒易導致人失去理性,很難確保不說出衝動的話或者做出衝動的決定,引起不必要的爭吵。這樣的溝通不僅無濟於事,還會造成不可挽回的結果。

3.無考慮不溝通

傳說中的嘴比腦袋快的溝通方式是不適合在職場中的,脫口而出的表達可能讓有些不該說的話未經思考就蹦出來,不僅讓氣氛尷尬,還會造成不可彌補的後果。所以,要養成快快聽慢慢說的習慣。

4.無傾聽不溝通

溝通是雙方面的問題,要互相明白彼此的意思,才能溝通暢快,達到想要的結果。如果你連對方想要什麼、說的是什麼意思都不清楚,怎麼會給對方一個滿意的回覆呢?

職場溝通幾大常用句式

1.“你的看法是什麼?”

不要一味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溝通是雙向的,你不能完全確認你是對的並且別人也認為你是對的。有時候,即使對方不想表達什麼觀點,你這樣問也會起到恰如其分的討好作用。

2.“不好意思,是我的錯!”

遇到問題,先承認錯誤,一句“我錯了”沒什麼大不了,反而會很快地打開心結,然後投入到解決問題當中去;即便不是你的錯,在解決問題中對方也會發現這個問題,最終還你清白,你還得一個包容的形象,何樂而不為?

3.“你的主意太好了。”

對方提出一個人人都稱讚的想法,儘管你內心有些許的嫉妒,但仍要讚賞,這不僅能讓對方感受到你的讚美,還能體現你的團隊精神。

4.“讓我再想想,××點前給你答案好嗎?”

這是暫時緩解危機的句型,當你不確定一件事時,說不知道是不合適的,當然也一定不要隨意就確認了。這個回答,可以給自己考慮的時間,又會讓人覺得你做事很用心,但之後,你就得趕緊準備並在預定時間給出答案。

5.“好,我馬上處理。”

工作來的時候,先別推脫,爽快地接下工作,猶豫不決的態度會讓人覺得你做事不負責任,拖拖拉拉。接下工作之後如果遇到問題你再與對方進行溝通和解決。


常原碩


好的溝通我認為是8個字“上通下達,內外兼修”

具體來說:

上通:跟上級及上上級領導之間保持良好的溝通,讓上級領導知道你的工作內容及更多的想法。對上級領導的旨意能清晰的傳達,做好中間的傳話筒

下達:上級領導的工作安排能夠合理有序給下屬分配,能夠虛心聽取下屬同事的意見和建議。做好中間的橋樑。

內外兼修:

對內:保持良好的同事和同學關係,從興趣,熱點等方面在公司內部分享自己的觀點。

對外:關注外面職場,不閉塞,多跟朋友,前同事溝通,瞭解外面的職場。

只有做到內外兼修,上通下達,才能建立良好的職場關係。


簡平職業諮詢


一,書面溝通

1,指令明確:

a,內容簡單明瞭,把該做的事情寫清楚。

b,工藝要求清楚單一,不要前面說怎麼做,後面又說怎麼樣做,不知道哪個是對的,哪個是需要完成的目標。

c,提供的數據清晰準確;

d,完成任務時間合理。

2,同時複印到幾個部門。有特殊要求的提醒一下。

3,留一份以後被備查。

二,面對面溝通

1,不是很強勢,不要認為自己與下屬之間是上,下級關係,因為你跟他只是工作合作伙伴。

2,分付完任務再次強調一下;或者叫對方自己重複一遍,這樣可以知道你下的任務他是否聽明白。特殊要求多提醒一下。

1,通知完信息可以打電話提醒一下,以免加急的東西因為沒有及時看到而耽誤了。

2,所有信息後面加上一句;看到請回復。這樣你可以知道他們是否已經接到信息。

四,一個星期最好召集大家開一次見面會:交流生產進程,瞭解生產中困難,需要調節的及時配合解決,做好協調工作。

五,要求下屬及時反饋工作進展,保障下次下達的任務與前面的任務不過於密集,便於統籌安排,更好的完成任務。


驍詠


溝通是人際交往中最常使用也是很有效的方式。達到"好的溝通"標準,就是把握溝通的特點,暢通溝通的渠道,實現預期的目標。具體就是:

所謂"溝通"往往具有以下特徵:一是溝通目的明確,事先有所準備;

二是溝通對象,與目的直接相關的主要當事人;

三是溝通的實質就是疏通或者促進目的實現的渠道;

四是溝通的載體形態有多種選擇。如口頭協議丶紙質的合同丶禮品贈送等等;

五是溝通的技巧一般是虛實並用,視溝通對象一一主要依據雙方實力而定,或者以實為主以虛為輔,或者反之。總之虛實並用,軟硬兼施。如某國慣用的"胡蘿蔔十大棒"手段等。

六是溝通環境的選擇,到對方所在地或者出於某種(安全丿考慮而選擇雙方認可的第三方;如談戀愛多半是選擇令人愉悅的公園或花前月下,不可能選擇沙塵天氣談。

其次是疏通溝通渠道,就是事前按照溝通特徵的要求,逐一打通正式啟動溝通的各個環節,保障溝通的順利進行;

再次是為了戰略性目的之達成,可能會通過內外結合一一即運用中止,拖延與妥協等技巧,配合溝通的正常運行。

總之,就是熟悉溝通的特點,靈活變通,再適當選擇相應的技巧,促進預期目的的實現,就是好的溝通。就像人與寵物之間的和諧共處圖,或像花與葉之間的搭配一樣,相互的溝通豈能不順暢?




天道若龍


個人認為,職場中好的溝通就是有效溝通和有效率的溝通。

復工之後,上班的朋友過的還好嗎?

上班上的累不累?

有沒有被老闆罵?

有沒有覺得自己明明沒做錯什麼,但是同事好像總是不喜歡自己?

如果你有這樣的困惑,那有很大可能就是你的溝通方式有問題。

如何和同事有效溝通呢?

有很多剛步入職場的新人,是不知道如何跟同事溝通的,下面舉兩種常見的例子。

1.

最典型的例子一:

很多新人,當他們有事要問同事的時候,在微信上發過去的第一個句子就是:“在嗎?”

這時,你的同事可能在開會、在整理資料、或者在忙其他事情。

過了10分鐘後,你的同事看到了這個微信就回復了:“在”

這時,你有可能也在忙,沒有及時看到。

又過了10分鐘,你看到了回覆:“想問你一個問題”

你的同事這時可能又在忙,沒有及時看到微信。

這時,你看到你的同事沒回,又問道:“在嗎?”

……

這個場景裡諮詢與解答的效率是很低的,如果一開始新人就直入主題說:“**,我有一個問題,是關於新的軟件如何下載?”

那當他的同事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就已經準備如何解答了,也就不用浪費那麼多的時間問來問去。

其實,大家出來工作,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效率。

每個職場工作者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做不完就要面臨加班,如果這個時候有個新人過來問你:“在嗎”

……

這時候,可能每個人都不會有好臉色。

2.

還有一種沒有效率的典型例子就是:

你需要你一個人的電話,去問同事要,結果他給你發一張截圖。

這個時候你還得去一個一個數字去輸入,還有可能面臨沒看清楚,輸錯的風險。

如果你的同事直接把電話號碼複製粘貼給你,就省掉很多沒必要的操作。

最後,如何有效率的溝通呢?

其實很簡單,每個人溝通的時候,都想著如何使對方有效率,儘量減少對方不必要的操作。

可能有人會問,需不需要服務的這麼周到啊?

答案是:需要

因為你無論做什麼事情,細節是很重要的,細節是衡量一個人能力的唯一標準。

無論是演戲的一個細節,還是打遊戲比賽的一個細節,還是完成工作過程中的一個細節等等,把握好這些細節都會增大你成功的幾率。

總結:

如何有效溝通呢?

建議直入主題,直接說出想要同事幫助你的事情。

如何有效率的溝通呢?

建議多為他人考慮,為他人著想,減少他人沒有必要的操作。


一桶金說


職場中,你認為好的溝通是怎樣的?

溝通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信息的傳遞與同步。

好溝通的主要標準,我覺得有三點最重要。

第一,清晰準確的表達,並得到回覆和確認。

不管是跟同事還是跟領導之間的溝通,發出觀點者講完之後,傾聽者按照自己理解的意思,再重複一遍,以確認信息傳遞過程中不會產生誤會。

第二,及時同步,確保信息的有效性。

一件事情交代完之後,在執行過程中,可能會有意外,需要及時調整溝通。

即使沒有意外,也應該在一定的時間頻率內,及時同步信息,溝通事件的進展過程

第三,最好直接溝通,避免中間環節和第三方的轉述。

溝通過程中,每個人都會對信息進行接收和解碼,在解碼過程中,加入了每個人的理解,每個人的立場不同,解碼過程可能會有偏差,所以應儘量避免中間緩解和第三方轉述。

除了以上三點,我覺得還有一點需要再重複一下,在信息解碼過程中,如果有模糊的地方,要以最大的善意去理解同事,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誤解。

這樣的溝通才順暢


草長之音


好的溝通是雙向、高效的,尤其在職場中,要與人高效地溝通,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如何問別人才肯說》這本書中分享了很多溝通技巧,這些技巧,都非常實用。


用二選一來減少選擇餘地

一個類似的案例: 某連鎖快餐店的服務員,最開始時問就餐的人:要不要加個蛋,很多人都會回答說不要。後果修改成:先生加一個蛋還是加二個蛋,絕多數人都會回答加一個蛋。只有極少數人會說,不加蛋,謝謝。


怎樣獲得更多人的支持

在美國“贊成” 器官捐贈的人,據說是85%,但實際上要求“簽署”時,僅有28%的人會簽字。但在法國、波蘭、匈牙利等國家的國民響應器官捐贈率是99%以上,這裡面的區別在於提問和回答的方式大不相同。

在美國和日本,會問:你願意捐贈器官嗎? 只有回答同意才會被登記為捐贈者。但在法國等其它國家,會這樣說:對於 “你無論如何都拒絕捐贈器官嗎?” 的問題,只要沒有寫明 “是的,我不願意捐贈器官 ”,即視為 “ 有意願捐贈器官 ” ,而被登記為捐贈者,所有才會有99%的國民被登記為器官捐贈者。


有一個博士研究這個問題後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一篇論文,裡面指出,這種方法非常有效,你可以把問題設計為:不刻意反對就視為贊同。

如果在開會時使用,問:各位贊同嗎? 會發現基本很少會出現,所有人都同意的情況。但如果問:堅持反對的人可以舉手? 沒舉手就視為贊同,很容易得到全體的贊同。


詢問容易回答的問題

儘量少問別人開放性的問題,如:關於XX,您覺得如何? 對比XX,您有什麼看法?

這種問題難以回答,只能回答得很抽象。提問時,最好問對方能回答“是” 或“不是”。


很多人參加的會議如何有效溝通

若想讓會議順暢進行,人數最多不要超過10人,一旦超過10人,討論便無法進行,還會爭吵、互扯後腿等事情。根據調查,5人一組的團體,成員較能自由發言,人數一旦增加到10人,就一會出現特別愛說話的成員,獨佔發言機會。所以當人數比較多的時候,可以先為5人一組,最後全體成員再一起比較各組提出的意見,協調出結論,這樣會讓討論熱絡許多,也比較節省時間。


投影法:談論別人時順勢說出想法

想要對方吐露真言或真實感想時,通常對方都很難說出內心真正的想法。

可以用投影法,把這件事當成別人的事情來問,

比如:如果問是你是個誠實的人嗎?變成你覺得大部分人都誠實嗎?

你會說謊嗎?變成:你覺得一般人都會說謊嗎?

這樣一來,對方就會認為“反正又不是在說我,是說一般人”而放心回答,雖然談論的人別人,但確實會反映出自己我,這就是“投影法”。


二段式提問,引誘出真正的想法

這種方法跟投影法類似,很多人回答時都過於樂觀,答案距離現實有一段距離,並非實際的意見。這時可以採用二段法,先問“理想狀態”,再問“現實狀態”,就能得到實際的答案。

這種方法是由威斯康辛大學的羅賓 透納副教授所提高,他用這種方法直接詢問了 176名成年人,“下星期會運動幾次呢?” 結果得到平時 4.72次的答案。再用二段試提問法詢問:

理想狀態下,一週想運動幾次嗎? 這樣啊,那麼實際上,大約運動幾次呢?

結果,這種提問法得到平均 3.73次 的答案,跟實際調查的運動次數 3.33 次比較接近。


用問題讓對方快速做決定

有些人做決定會花很長時間,比如飲料要咖啡還是茶?

如果有人為二選一的問題煩惱時,不妨提議:用“ 擲鋼板來決定吧,正面選A,反面選B,並在對方同意前把鋼板扔到桌上。然後立刻用手心壓住鋼板,讓人不知道出現的是哪一面,然後問對方:你希望出現的是A還是B?通常就是優柔寡斷的人也會立刻回答。


一句話技巧:

  1. 應對故意刁難者,冷靜應對,以沉著的態度最有效,千萬不要以否定性字眼字眼或情緒回應,只要陳述事實就好。

  2. 提問時叫出對方的名字,有助於提高自己在對方心裡的評價。

  3. 對於愛抱怨的人,別提問或忍他20分鐘,大部分人發洩20分鐘後就會平靜下來,然後再看準時間轉移話題。

  4. 想要要求對方做出實際判斷時,可以直接詢問預想最壞的打算,就能推翻他的樂觀預測。這是聰明人的做法,實際上也會較接近所想象的模樣。

  5. 重要談話不要在週一早上和週五下午溝通。

  6. 在批評的同時,還應該提供正面的改進建議,會讓你的批評更有說明力。

  7. 不要表現出自己比對方厲害、不要糾正別人的錯誤,不要不懂裝懂。

  8. 1秒原則,聽完別人說話之前,在回答之前先停頓1秒鐘,代表你剛剛有仔細聆聽。

  9. 被人問到不想回答的私人問題或不舒服的問題,可以微笑地跟對方說,這個問題我沒辦法回答。

  10. 對於別人的建議,已經有決定別直接拒絕,可以說:關於這個問題,我已經決定了,不過仍想聽聽你的看法。


小爪子的修行手帳


畢業至今已經10年了,以我個人的經驗,我認為好的溝通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溝通時,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很多人在工作中,經常會與同事,甚至與領導發生爭吵。爭吵完,大家並沒有解決事情,反而因為吵架發展到言語攻擊,人身攻擊,甚至有時候大打出手。在溝通中,雙方的觀點不一樣是非常正常的。也許你會發現別人的觀點讓你難以接受,甚至非常生氣。此時,你一定要先處理好自己的心情,只有雙方能夠平靜下來才有可能更好的溝通,有利於事情的處理!所以需要先處理好心情,再處理事情。

二、溝通時,要有同理心,換位思考

工作中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立場也會不一樣。所謂同理心,就是要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思考問題,為什麼他會反對我的觀點呢?為什麼會不支持我呢?是否有哪些障礙導致對方無法幫忙?因此,在溝通時,你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問題,能夠設身處地的思考對方的所思所想,學會換位思考,大部分都能促進溝通,那麼事情的解決就朝著良好的狀態發展了。所以換位思考在職場中真的很重要,當你站在對方的角度和立場去看問題的時候,你會得到對方更多的支持和贊同。

三、溝通時,表達清楚,理由充分

工作中每個人的時間都非常寶貴,不希望受到外界的干擾影響自己的工作進度。因此,在你想要與對方溝通時,一定要把自己的觀點表達清楚,讓對方能夠明白你的意思。同時,在陳述自己的觀點,你的理由要盡力充分,讓對方感受到你為什麼要這樣做。當你的理由足夠充分,對方大部分都能夠理解,朝著雙方要達成的目標前進。所以清楚表達自己的觀點是你要與對方發生溝通時,做的第一步,讓對方認同你的觀點,你需要足夠充分的理由,這是第二步。如果你這兩步都沒有準備好,請先不要去打擾對方的工作。不然,對方會因為你的突然打擾,而影響自己的工作而感到不舒服。

總之,每一次良好的溝通,會讓你的工作開展順利,讓你與同事和領導相處融洽,對你的職場之路有百利而無一害。





我們的小書屋


誠心溝通,實事求是地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的溝通。

當然,溝通是一門學問、一門藝術,良好的溝通技巧能讓您與對方產生很好的共情,讓您得到您想要的信息,增進雙方的瞭解,讓雙方在心情舒暢中達成共識。但在溝通中,我們應該注意到一點:溝通不是簡單的你+我=你+我,即在溝通中,如果雙方沒有共鳴,你說你的,我說我的,其結果必然是不歡而散的。有些人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人際關係都處理得非常和諧,就是因為他們掌握了有效的溝通技巧。

關於有效溝通,總結幾條實用有效的溝通技巧:

1、從溝通的態度,是不是放下自己的姿態和原則,真正想解決問題的,就事論事的,不說其他無關的事。有效的溝通必然是在潛意識層面的,有感情的,真誠的溝通。

2.先肯定對方的觀點,再解釋。同理心,給對方想要的。

3,給上級溝通首先得尊重上級,回應上級話題,先彙報結果再詳細說明過程;同事之間儘自己的能力幫助別人,有好事情要學會給同事分享,有獎勵提升或者提拔要請同事一塊聚餐吃飯;對待下級要關心他們的生活,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講明情況和原則。


任京陽


職場中的溝通特別影響效率,溝通也是企業中重要的成本之一。

長期以來的效率黑洞我們其實一直沒有掙脫,一個投訴的發生,團隊不是馬上思考如何解決,反而先是界定責任;一個簡單的部門協作,卻要為誰更佔便宜,爭得面紅耳赤。

那麼提升溝通效率的核心是什麼?

減少推諉扯皮,降低溝通成本,部門之間增加互動和協作,一致對外。這才是企業需要和團隊高度共識的。

那麼如何做到呢?

企業遵循:開放分享。減少摩擦,減少溝通成本,一致對外!

建議大家使用4T溝通模型:

Toaccept 接納:溝通的心態,只有順應接納,才能冷靜接收;

Ttarget 目標:溝通的前提,只有目標統一,才有溝通意願;

Trust 信任:溝通的環境,只有充分信任,才能敞開心扉;

Transparent 透明:溝通的原則,只有開放透明,才能客觀中正。

在這套溝通工具中,我們不再強調簡單的協作、配合,而是從整體團隊的底層環境出發,讓組織本身更加扁平、開放和高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