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電風扇,見證安徽製造工匠精神

1982年,女兒出生的那一年,27歲的劉勇用女兒滿月酒的“份子錢”買了一個“大件”——一臺黃山牌電風扇。36年過去了,這臺電風扇為全家人帶來了36個夏天的清涼,見證三口之家到三代同堂,也成了全家人美好記憶的重要一部分。

36歲電風扇,見證安徽製造工匠精神

女兒滿月酒“份子錢”買了電風扇

今年62歲的劉勇是宿州一家三甲醫院的退休醫生。1982年4月,他唯一的女兒在老家蒙城縣板橋鎮出生。當時在解放軍某部五團任醫助的劉勇欣喜不已。“我和愛人是同鄉,女兒的滿月酒來了不少親友。除了送點心、紅糖,不少老鄉還送了禮金。”劉勇記得,當時老百姓口袋裡大多沒什麼錢,一份禮金大多也就是一元、兩元,最多五元。

女兒滿月後,妻子帶著女兒到部隊探親。當年團部駐白湖農場,夏天特別熱,小女兒整夜哭鬧,還長了一身痱子。“當時就想,買一臺電風扇,不能讓孩子受罪。”

那個年代想買一臺電風扇也不是容易的事,只有大城市的商場才能買到。1982年6月的一天,劉勇正好跟救護車送病人到合肥105醫院。辦完事後,徵得領導同意,趕到三孝口附近的五交化商場買電風扇。

他記得,當時五交化商場的電風扇有兩三個牌子,除了黃山牌,還有上海產的華生牌。經過反覆比較,劉勇選了黃山牌檯扇。除了便宜6元錢,還因為當時黃山牌電風扇在商場櫥窗裡打了一個廣告。“商場放了一臺黃山牌電風扇,每天不間斷的開著,旁邊有一個牌子,寫著已經運轉了多少天,每天更換。我去看的時候,櫥窗裡那臺電風扇已經轉了300多天,那質量肯定沒話說。”

劉勇記得,這臺電風扇當年的價格是148元,是當時幾個月的工資。“能買下這臺電風扇,還多虧了親朋好友的‘份子錢’。”

36歲電風扇,見證安徽製造工匠精神

風力強勁36年沒壞過

這臺黃山牌電風扇成了當年那個小家庭的第二件“家用電器”。“第一件是愛人的陪嫁,一臺紅燈牌收音機。”而擁有一臺電風扇,在當年的部隊也是非常時髦的。“當時一般的幹部家裡有電風扇的不多,團長家才有一臺。”

電風扇帶來的清涼讓女兒安然度夏,國貨的質量更是讓全家人讚歎。劉勇記得,當年天最熱的時候,電風扇經常是連著開好幾天。到後來,電機都發燙,但從來沒壞過。銀色的外框,湖藍色的扇葉,風扇的設計和做工在今天看來仍然非常精美。經過36年的時光,僅是銀色的外框略顯斑駁,扇葉卻精美如新。

後來的十幾年間,因為工作調動,全家人搬了好幾次家,最終定居宿州,這臺電風扇一直帶著。當初的很多老照片裡,家人的身後,也經常能看到它的身影。“跟今天的電風扇相比,老風扇風力特別強勁。夏天的時候,外面再熱,往風扇前面站一會,馬上涼快了。”

“合肥造”如今服務三代人

後來女兒在合肥工作,成家,這臺老風扇一直陪伴老兩口的生活。2010年,小外孫出生,2013年,外孫女出生,原先的三口之家成了如今的“三代同堂”。

為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安徽博物院將在2018年金秋時節舉辦“紀念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特展”,並聯合安徽商報共同發出展品“徵集令”,邀請市民共同辦展。得知消息,劉勇特意從老家把這臺電風扇運到了合肥,希望它有機會參加展覽。在他看來,老風扇不僅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全家人的幸福生活,也反映了安徽製造的光輝歷程。“今天我們提倡工匠精神,這臺黃山牌電風扇的質量經過了三十多年的考驗,最能體現安徽製造的工匠精神,非常珍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