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A級接頭和B級接頭的區別,如何區分

鋼筋A級接頭和B級接頭怎樣區分,它們有什麼區別?

規範內容與時俱進,己從96年、2003年,更新為2010年版,鋼筋A級接頭和B級是老規範標準:鋼筋機械連接接頭,應根據靜力單向拉伸性能以及高應力和大變形條件下反覆拉、壓性能的差異,分為下列三個性能等級。

A級:接頭抗拉強度達到或超過母材抗拉強度標準值,並具有高延性及反覆拉壓性能。

B級:接頭抗拉強度達到或超過母材屈服強度標準值的1.35倍,具有一定的延性及反覆拉壓性能。

C級:接頭僅承受壓力

A級B級是代表鋼筋機械連接的強度級別

我國行業標準原《鋼筋機械連接通用技術規程》JGJ107-96(後有鋼筋機械連接通用技術規程JGJ107-2003)規定,鋼筋機械接頭按其性能分為A、B、C三個等級。A級接頭以鋼筋抗拉強度標準值ftk作為強度檢驗指標, B級接頭以鋼筋屈服強度fyk的1.35倍作為強度檢驗指標,C級接頭只能受壓不能受拉。

上述分類說明,同為鋼筋機械連接,性能等級卻不同,應用範圍也不同。一般說來,套筒擠壓接頭都能達到A級接頭性能指標,性能較穩定,儘管擠壓設備較重、施工速度較慢、價格略高,但用戶放心,應用量仍居首位。錐螺紋接頭施工方便,價格便宜,很受施工單位歡迎,但因螺紋削弱鋼筋截面積,破壞都發生在接頭處。加之,質量穩定性受國產鋼筋截面形狀不規則的影響,接頭強度及變形性能受測力扳手精度,工人素質及操作水平的影響比較大,儘管送樣試件有時可取得A級證明,現場接頭質量則是另一回事,現場抽樣合格率較低,多數接頭只能達B級接頭標準。

現行的《鋼筋機械連接通用技術規程》JGJ107 -2010己代替上述規範,現行規範中規定為:

3、接頭的設計原則和性能等級

3.01、接頭的設計應滿足強度及變形性能的要求。

3.02、接頭連接件的屈服承載力和受拉承載力的標準值應不小於被連接鋼筋的屈服承載力和受拉承載力標準值的1.10倍。

3.03、接頭應根據其等級和應用場合,對單向拉伸性能、高應力反覆拉壓、大變形反覆拉壓、抗疲勞、耐低溫等各項性能確定相應的檢驗項目。

3.04、接頭應根據抗拉強度、殘餘變形以及高應力和大變形條件下反覆拉壓性能的差異,分為下列三個等級: I級:接頭抗拉強度等於被連接鋼筋實際抗拉強度或不小於1.10倍鋼筋抗拉強度標準值,殘餘變形小並具有高延性及反覆拉壓性能。Ⅱ級:接頭抗拉強度不小於被連接鋼筋抗拉強度標準值,殘餘變形較小並具有高延性及反覆拉壓性能。Ⅲ級:接頭抗拉強度不小於被連接鋼筋屈服強度標準值的1.25倍,殘餘變形較小並具有延性及反覆拉壓性能。

3.05、I級、Ⅱ級、Ⅲ級接頭的抗拉強度應符合表3.05的規定。

3.06、I級、Ⅱ級、Ⅲ級接頭應能經受規定的高應力和大變形反覆拉壓循環,且在經歷拉壓循環後,其抗拉強度仍應符合表3.05的規定。

鋼筋A級接頭和B級接頭的區別,如何區分

4、接頭的應用

4.01、結構設計圖紙中應列出設計選用的鋼筋接頭等級和應用部位。接頭等級的選定應符合下列規定:

1、混凝土結構中要求充分發揮鋼筋強度或對延性要求高的部位,應優先選用Ⅱ級接頭;當在同一連接區段內必須實施100%鋼筋接頭的連接時,應採用I級接頭。

2、混凝土結構中鋼筋應力較高但對接頭延性要求不高的部位,可採用Ⅲ級接頭。

4.02、鋼筋連接件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宜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2002中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的規定,且不得少於15mm。連接件之間的橫向淨距不宜小於25mm。 4.03、結構構件中縱向受力鋼筋的接頭宜相互錯開,鋼筋機械連接的連接區段長度應按35d計算(d為被連接鋼筋中的較大直徑)。在同一連接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的百分率(以下簡稱接頭百分率),應符合下列規定:

1、接頭宜設置在結構構件受拉鋼筋應力較小部位,當需要在高應力部位設置接頭時,在同一連接區段內Ⅲ級接頭的接頭百分率不應大於25%;Ⅱ級接頭的接頭百分率不應大於50%;I級接頭的接頭百分率除下面b條款所列情況外可不受限制。

2、接頭宜避開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框架的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區;當無法避開時,應採用Ⅱ級接頭或I級接頭,且接頭百分率不應大於50%。 3、受拉鋼筋應力較小部位或縱向受壓鋼筋,接頭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4、對直接承受動力荷載的結構構件,接頭百分率不應大於50%。 4.04、當對具有鋼筋接頭的構件進行試驗並取得可高數據時,接頭的應用範圍可根據工程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