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現身說法”,發展金融科技有多難

來源 | 瞭望消金(lwxj001)

作者 | 咖喱


自金融科技上升至國家高度,金融領域便開啟了一場科技混戰。在疫情防控期間,金融機構利用科技抗“疫”更是如火如荼。


然而,科技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讓金融風險及其傳播更加複雜,57.1%的銀行家表示將持續關注信息科技風險。


瞭望消金髮現,金融科技專利申請數排名全球第一的平安集團,一直致力於打造“科技”帝國。但從近日其發佈的2019年年報來看,其“科技業務”發展並不盡人意。


財報顯示,2019年全年平安集團科技業務總營收達到821.09億元,同比增長27.1%。營運利潤為46.61億,相較2018年的77.48億元,縮水了39.84%。


中國金融科技企業發展有多難?透過平安集團旗下科技板塊主要創收“獨角獸”——陸金所金融壹賬通,可以窺探一二。


01

平安集團“現身說法”


眾所周知,平安一直都致力於成為國際領先的科技型個人金融生活服務集團。


2019年,平安集團更是以“金融+科技”為核心主業,持續加大科技投入,不斷增強“金融+生態”賦能的水平與成效。


平安“現身說法”,發展金融科技有多難

(平安集團2019財報)


瞭望消金通過財報獲悉,當前平安集團已擁有近11萬名科技業務從業人員3.5萬名研發人員。截至2019年12月末,其科技專利申請數累計達21383項。


換句話說,2019年,平安集團在金融科技和數字醫療科技領域的已公開專利申請數分別位居全球第一位和第二位。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8.54億人。


而平安集團在金融科技賦能下,持續優化產品、渠道和場景,打造極致的客戶體驗。目前已擁有5.16億互聯網用戶,佔據了我國網民數量的六成還多。


據財報透露,去年全年平安集團新增客戶3657萬人,其中40.7%來自是集團“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汽車服務、房產服務、智慧城市”五大生態圈的互聯網用戶。


穩定增長的用戶量,使得平安集團各項數據穩健增長。去年營業收入突破萬億,具體為11688.67億元,同比增長19.7%;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494.07億元,同比增長39.1%。


平安“現身說法”,發展金融科技有多難

(平安集團2019財報)


然而,瞭望消金髮現,平安集團引以為傲的科技業務表現出承壓勢態。


雖然去年其科技業務總收入為821.09億元,同比增長27.1%。但歸屬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僅34. 87億元,下滑了48.5%。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集團所有在營業務中,科技業務下滑幅度最大,接近五成。


平安“現身說法”,發展金融科技有多難

(平安集團2019財報)


02

發展金融科技有多難?


據財報介紹,平安集團主要通過陸金所控股金融壹賬通平安好醫生平安醫保科技汽車之家及其他公司經營科技業務。


截止2019年12月31日,金融壹賬通、平安好醫生及汽車之家已完成上市,陸金所控股與平安醫保科技完成對外融資。


瞭望消金髮現,自平安集團年報發佈以來,陸金所控股與金融壹賬通的情況,在互聯網金融、消費金融、金融科技等行業備受矚目。


2019年,互聯網金融行業進入強監管週期,頭部平臺紛紛尋找業務轉型之路,陸金所旗下的互金業務也不例外。


去年下半年開始,陸金所積極響應監管“三降”要求,主動壓縮旗下網貸業務,實施戰略轉型,重點佈局財富管理業務,涵蓋消費金融、標準產品、B端合作三大資產管理體系。


從整體來看,陸金所去年資產管理規模保持穩定增長,管理貸款餘額為4622.43億元,同比增長23.3%。


有業內人士分析,2019年全年陸金所貸款餘額與24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貸款餘額之和

(截止2019年9底,貸款餘額之和為4604億元),兩項數據之間差距很小。


由此可見,陸金所的開放平臺與生態圈的實力,不容小覷。


財報指出,陸金所在風險管理上,運用人工智能技術篩選優質借款人,上線了國內首批AI審批機器人。並通過定期開展壓力測試及分區域、分行業的風險監控,防範潛在風險。


儘管財富管理客戶在合作的金融機構通過陸金所科技賦能系統投資產生的資產餘額為652.25億元,同比增長780%。


但消費金融客戶仍受“三降”影響較大,貸款餘額僅剩1033.03億元,較2018年下降了44.7%。上市之路依舊充滿艱難險阻。


平安“現身說法”,發展金融科技有多難

(平安集團2019財報)


反觀平安集團金融科技板塊另個“獨角獸”企業,金融壹賬通已於2019年末成功赴美上市。


金融壹賬通曾在招股書表示,其“過去曾發生經營虧損,預計將來會發生經營虧損,並且我們可能無法實現或維持盈利能力。”並提示

“平安集團是金融壹賬通最重要的客戶和供應商。”


據財報顯示,2019年,金融壹賬通實現營業收入23.28億元,同比增長64.7%。服務對象涵蓋,國內全部大型銀行、99%的城商行和52%的保險公司,優質客戶數達473家。


即便如此,其盈利能力依舊令人擔憂。2018年和2019年金融壹賬通淨虧損分別為11.90億元和16.88億元,虧損幅度呈擴大趨勢。


平安“現身說法”,發展金融科技有多難

(平安集團2019財報)


對於金融壹賬通來說, “背靠大樹好乘涼”有利有弊。若不能走出平安集團體系,通過自身實力獲得持續增長並實現盈利,將成為平安集團科技業務實現盈利的最大 “負擔”。


03

結語


俗話說,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


當前相關政策都鼓勵金融科技發展,但這不意味著,金融科技企業能夠“無證駕駛”殺入金融領域。


在金融科技這個風口,若不能沉下心,紮根於技術實力。


風口過後,摔死的都是“豬”。


關注瞭望消金

後臺回覆下列關鍵字

【315消費金融】【戰疫】【平安】

【美利車金融】【達飛雲貸】【宜信】

【還唄】【招聯金融】【品鈦】【美團】

查看更多相關專題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