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鳳蘭的慈善精神

高鳳蘭的慈善精神

有人說,高鳳蘭正如家鄉的棗樹,汲取日月精華,結出醉心甘甜,染成火紅天地。

​有人說,高鳳蘭就像陝北高原上的山丹丹,捧出豔紅的愛心,把美麗留給人間。

其實,高鳳蘭身上閃爍的是“慈心為民、善舉濟世”的新時代慈善精神,是永不褪色的延安精神。

《善天下》新刊 | 高鳳蘭的慈善精神

在延川,高鳳蘭可謂名人。從農村出發,在基層成長;一路走來,風風火火,敢為人先。出任延川縣第一任慈善會長十餘年來,她帶領協會一班人,不忘初心,艱苦創業,募集款物4000餘萬元,實施救助項目46個,惠及弱勢人口5萬餘人次——這對不足20萬人口的革命老區來講,無疑創造了一個奇蹟。

在這片紅色土地上,高鳳蘭弘揚延安精神,讓守望相助成為一道亮麗風景,讓扶貧濟困充滿活力之源,讓紅棗之鄉遍開慈善之花。

出身農家,她深愛著陝北這片黃土地;從政多年,她立志改變家鄉貧困面貌;投身慈善,她情繫老區窮苦大眾——高鳳蘭的骨子裡始終浸透著不忘初心,以民為天的“民本精神”。

2007年,高鳳蘭從縣政協主席崗位退下來。適逢縣上籌建慈善協會、物色領頭人選,當組織徵求意見時,她毫不猶豫地說:“我出身農村,高中入黨,很想幫助弱勢群體,我願意當這個會長。”2008年5月,高鳳蘭當選延川縣第一任慈善協會會長。會上,她疾呼:“市場經濟發展這些年,該靜心反思了;人生價值不能體現在追逐利益上,崇德向善、扶貧濟困的傳統該回歸了。”

《善天下》新刊 | 高鳳蘭的慈善精神

高鳳蘭(左)接受深圳市振興陝西促進會會長吳桂賢的捐贈

延川,古稱文州,取“崇文尚禮,人傑地靈”之意。3000多年的歷史積澱,深厚的文化底蘊,孕育出燦爛的黃河文化,博得“作家縣”“知青縣”“黃土風情文化縣”等美譽。

但這方水土,依然生息著龐大的弱勢群體。2008年,尚有216個貧困兒童、400個貧困母親、6180多名殘疾人、2.75萬低保戶,他們面臨著種種亟待解決的問題與困難。

在延川出生、成長並奉獻一生的高鳳蘭,深愛著這片黃土地。中學時,她是學校歷史上第一個學生黨員;高中畢業回村勞動,她是本村第一個女黨支部書記;1976年,她破格轉正為國家幹部,先後在賈家坪公社、關莊公社任職,跑遍了那裡的山山峁峁,溝溝畔畔。

後來,高鳳蘭調任縣計生辦主任,縣衛生局長,延川籍第一個女副縣長、第一任女縣委副書記,直到縣政協主席退休。無論走在哪裡,她都永葆勤政為民本色;無論在什麼崗位,她都是響噹噹的實幹家。

延川縣老幹部評價說,“高鳳蘭沒當過一天干事,幹了一輩子事;當了一輩子領導,最不像個領導”。

從入黨那一刻起,高鳳蘭就立志改變家鄉貧困面貌。幾十年來,她把青春和熱血獻給了延川大地;無論什麼工作,都拼了命地去幹,也都取得了不凡業績。

但上任縣慈善協會,擺在高鳳蘭面前的是一個“無工作經費、無辦公場所、無駐會人員”的尷尬局面。延川是國家級貧困縣,慈善事業更是從零起步。

高鳳蘭沒有退卻。適逢汶川地震發生不久,她立即行動,發起了首個慈善項目——為汶川地震捐款。用一部手機聯繫愛心企業、愛心人士籌集善款善物。沒有工作人員、辦公用房、堆放募集物的庫房,親戚朋友、居家地下室、熟悉的單位或賓館大廳都派上了用場。

那段日子,高鳳蘭一邊做慈善,一邊找有關領導溝通協調。4年後,終於爭取到了辦公用房、辦公經費及辦公設施,也凝聚了一批投身慈善的熱心人。高鳳蘭勉勵大家:“人活著就要有追求,有追求才有方向、有境界。到慈善協會升不了官,發不了財,就是為貧困群眾做點實事,幫助更多需要關愛的人,這就是崇高。”

為了募捐,她受盡白眼,遭人嘲弄;為了項目,她跑斷腿腳,磨破嘴皮;為了救助,她抱病奔波,有家不顧——高鳳蘭幹事業,靠的就是這種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釘子精神"。

汶川地震募捐活動後,高鳳蘭趁熱打鐵,從募款入手,先找同學、朋友、同事,一石入水,一波波盪漾開去。從延川走出去的人,在延川工作過的人,到素不相識的人;從延川到延安,再到西安,一個單位一個單位地找,一家企業一家企業去拜訪……

每到一處,她總是耐心細緻地述說慈善的意義、弱勢群體的艱難、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期盼。她受過白眼,遭到婉言謝絕,甚至被無情嘲諷,但為了弱勢群體謀福祉,高鳳蘭心懷一把火。一個多月,她從92個單位、54家個體戶募集善款16.5萬元。

實踐中,她總結出慈善募捐的六字經:“嘴甜心實腳長。”嘴甜是對善主的態度。要學會說話,尊重善主的勞動成果和慈心善舉;心實是對自身的要求。協會開展的慈善活動或項目必須真實,不得虛假。對善主和救助者都要負責到底,讓大愛通過協會平臺不打折扣地傳播開來;腳長就是要行動要多跑,踏踏實實做一件成一件。

年屆七旬的高鳳蘭患有椎間盤突出、腰椎壓縮性骨折等病痛,走路不便,但她從來一聲不吭,堅持帶著協會一班人深入村、戶,開展弱勢群體調研,組織各種慈善活動。她還患有青光眼,需要做手術,可因工作太忙一直拖著。要看材料,把字號放大或叫同事讀給她聽。

《善天下》新刊 | 高鳳蘭的慈善精神

對於家庭,高鳳蘭虧欠很多。去年10月,一直默默支持她工作的丈夫因病去世。“協會太忙了,生病時沒有好好伺候他,臨終前一個月還讓他吃了四五頓方便麵。”高鳳蘭很內疚,“有一次剛到病房,正好遇上個活動要參加,我走時,一輩子沒有抱怨過的老王說,‘我都這樣了,你還跑啥……’”提及往事,堅強的她幾度哽咽。

面對突發災難,高鳳蘭堅信,只要人人獻出一份愛,世界會更加美好。她和協會工作人員以熱心召喚愛心,想盡辦法賑災救災,為無助的人們送去了信心、力量和勇氣。

2012年冬,延川縣商貿大樓發生火災,時值天寒地冷,201家商戶生活困難,高鳳蘭赴延安動員愛心人士、愛心企業捐款獻物合計258萬元,為商戶們發放了8個月的生活補助費。商戶們感動地說:“慈善協會真是雪中送炭,等渡過難關,我們也要加入進來。”

2013年夏,延川縣遭受百年不遇的持續強降雨特大自然災害,全縣過半人口受災,1萬餘戶房屋倒塌,8.5萬人無家可歸,直接經濟損失26億元。高鳳蘭帶隊上延安、下西安,與相關慈善公益組織溝通,聯繫在外工作的延川籍人士,累計募集賑災款物370萬元,及時發放到災民安置點,給了災民戰勝困難、重建家園的勇氣和信心。

“餓了就吃方便麵,渴了就喝礦泉水,累了就在車上休息一會兒,先後跑了15個企業、39家單位,聯繫愛心人士200多人。”回首往事,高鳳蘭感慨萬千。

十年多來,慈善協會還積極開展“春節、六一兒童節、九九重陽節”三大節日慰問救助活動,以及助學、助醫、助殘、助困四大專項救助活動,以此喚起全社會的救助之聲,取得了良好的救助效果和社會效益。

年少時,高鳳蘭常為交不起學費而苦惱;年輕時,上大學一直是她的渴望。基於自身經歷,高鳳蘭把助學項目作為重點救助活動推行。

為圓貧困學子“大學夢”,高鳳蘭開展了一系列艱苦細緻的工作。她和工作人員先從招生辦查閱考生檔案,從中確定家庭困難對象,然後與學校聯繫,落實家訪名單,隨後邀請企業家和愛心人士,一起深入鄉村,逐戶調查,最後經學校、鎮、村推薦,企業和慈善協會共同研究,確定救助學生名單和資助金。

有一年,高鳳蘭不慎右腿髕骨粉碎性骨折,她躺在病床上,硬是通過電話聯繫善主,讓276名貧困大學生順利進入校園。

高鳳蘭嚴謹的工作態度和無私奉獻精神,贏得了社會廣泛讚譽和支持。

延安聖遠建築公司總經理龐永寧感慨地說:“我過去資助貧困大學生都是自己入戶調查,和高會長接觸後完全放了心,我願意加入到資助延川貧困大學生的行列。”從此,他每年總是第一個把資助款交到協會。正因有了眾多龐永寧這樣的愛心人士,協會十年間救助了1758名大學生,發放助學金735萬元。

2014年,高鳳蘭第一次走進殘疾人呼海軍家裡,被眼前的情景震撼了:一家四口住在陰暗潮溼的民房裡,夫妻兩人都是肢體殘疾,不能行走,不能幹活,年邁的母親既要照顧兒子和兒媳,還要照顧上小學的孫子。高鳳蘭看在眼裡,痛在心上,送錢送衣送棉被,送米麵油送輪椅,幫助他們度難關。呼海軍感動地說:“沒有高會長,就沒有我們這一家。”

賈家坪鎮高家遷村有兄弟倆從小失去父母,弟弟智障,不會說話;哥哥患有嚴重的肝炎,不能從事重體力活。家裡僅有的兩孔窯洞也成了危房不能住人,兩人四處流浪。高鳳蘭協調村、鎮,向縣民政局反映,為兩個孩子爭取到了民政救助和低保。她多次為孩子送去生活用品,親自為孩子做飯洗衣,關心他們的健康成長。

疾病是導致貧困的重要因素。2012年冬,北京武警總醫院開展“為了我們的孩子·兒童先心病救助感恩延安行”活動,在延川查出43例先天性心臟患兒。高鳳蘭帶隊三次去北京,為24名先心病患兒免費做了手術。患兒家長感激地說:“您和醫生救了孩子的命,給全家帶來了希望,您真是個大好人!”而此時高鳳蘭腰椎間盤突出的舊病復發,她強忍疼痛,堅持和武警醫院洽談捐贈項目,為延川縣醫院爭取到20臺電腦。2013年5月,高鳳蘭送延川先心病手術患兒苗田雨進京,還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

上善若水,大愛無疆。勇於犧牲、挺身而出、愛崗敬業,這樣的“釘子精神”就是無堅不摧的慈善力量。高鳳蘭用博愛、仁慈的胸懷,為老區窮苦人撐起一片天。

作為慈善人,她以情感人,廣結善緣;她撲下身子,助力扶貧;她思維敏捷,觀念超前——她深深懂得,慈善事業認可的永遠是立足實際,實幹創業的“務實精神”。

近年來,來延川縣參觀學習、旅遊休閒、投資興業的人越來越多。人氣旺了,就為做好慈善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協會適時提出:立足延川發展實際,高瞻遠矚,加強與中省市公益機構、慈善組織和愛心人士的交流合作,引入各種慈善資源合作項目,搭建起更為廣闊的慈善平臺。

高鳳蘭認為,慈善工作就是與人打交道,慈善會長要做社會活動家,廣交朋友,廣傳善念,廣結善緣,推進慈善事業創新發展。於是,一群群尚善的人們,一股股大愛的暖流向黃土高原,向革命老區奔湧而來。

曾任國務院副總理、深圳市振興陝西促進會會長吳桂賢,在陝西省慈善協會副會長張鳳英的陪同下,兩次來到延川為貧困學生和特困戶捐贈棉衣、春秋服裝3191件,價值104萬元。

全國公益雷鋒範躍寧從2008年起100多次來到延川,個人捐贈40餘萬元,資助貧困學生747名;還牽線搭橋,為延川促成慈善項目30多項,引來數百萬捐款。

韓國衣戀集團在延川設立了“衣戀陽光”班,資助400名高中生,每人每年3000元,連續資助3年共360萬元。同時,還捐贈校服5000件,價值180萬元。

2013年,福建世界僑商聯合會主席方則江為延川特大自然災害捐助後,深為協會的工作所感動,當即表示要為貧困群眾春節送溫暖。此後他多次來延川,助力老區脫貧致富。

對於支持延川慈善事業的朋友,高鳳蘭念念不忘:“企業家閆湖為協會捐助了一輛辦公用車,捐助了15輛環衛清潔車、3輛警用巡邏平板車;還有耿獻會、馮翊、徐平等江蘇企業家,都與協會建立了捐助合作,為助老助學、扶貧濟困貢獻力量……”

深耕熱土,行善乾坤。慈善延川日益受到公益慈善者青睞。

2015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帶著大肉、米、面和春聯等慰問品,回到梁家河看望鄉親們。他深情地說,“我邁出人生的第一步就到了梁家河;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這裡。”隨後,總書記趕到延安,主持召開了陝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

“幸福美好生活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要靠艱苦奮鬥來創造”。殷殷囑託,滿滿深情,令高鳳蘭倍受鼓舞,她謀劃著發揮慈善的力量,投身脫貧攻堅戰。而在北京,中華慈善總會新聞界慈善促進會執行會長徐鐿軒也在思考著同樣的命題——兩人不謀而和。

2016年夏,高鳳蘭和徐鐿軒為了尋找精準扶貧點,走遍了延川縣黃河沿岸5個鄉鎮,最終確定了永坪鎮趙家河村。該村沒有產業,551戶1945人中95戶絕對貧困。

徐鐿軒聯絡了隆力奇董事長徐之偉,經過考察,2016年9月,徐之偉決定資助500萬元在趙家河開展精準扶貧。高鳳蘭協助村上制定脫貧方案。根據實際,大家最後確定栽植耐旱樹種,解決飲水安全等精準扶貧項目。

2017年春,高鳳蘭不辭勞苦,帶領村民挖了20多天的樹坑,栽種核桃2300畝、中槐1000畝。通過產業、文化、健康等各項扶貧措施,到2018年底,原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趙家河摘掉了多年的貧困帽。現在,5個直飲水站、一個慈善愛心超市已經投入運營,還新建慈安橋5座。

省委常委、延安市委書記徐新榮調研後,在全市精準扶貧大會上號召向趙家河學習。2018年,該項目榮獲“三秦善星獎”;2019年,全市民政工作會議現場觀摩學習。

隨著網絡的興起,善於接受新生事物的高鳳蘭意識到,慈善事業將迅速突破地域限制,由相對封閉轉向完全開放;由熟人慈善到互聯網慈善再到區域鏈慈善,將成新時代慈善發展趨勢。

高鳳蘭認為,想把事鬧紅火,就要學會在網上交朋友,在網上推介慈善項目。她利用一切機會,不惜代價培訓網絡人才。2018年,全國首屆網絡公益平臺培訓班在延川召開,協會與全國20個一級公益平臺建立了聯繫。2019年春,協會派人先後到上海壹基金、聯勸網、德瑞信等網絡平臺學習,還赴廣州參加中國公益峰會。

通過網絡平臺,協會先後與北京、上海、香港等8個城市的愛心組織建立了聯絡,與中華慈善總會新聞界志願者慈善促進會建立了聯繫,與35家愛心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2018年,延川縣慈善協會網絡募捐15萬元;2019年99公益日網絡募集超過100萬元。

十年磨一劍,餘生為慈善。風風火火的高鳳蘭收穫了一摞摞榮譽:中華慈善突出貢獻獎、中國好人、陝西好人、延安道德模範、延川勞動模範等,多次被評為省、市慈善工作先進個人。協會先後六次被縣委、政府授予特殊貢獻獎。2019年11月,延川縣委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中,作出向高鳳蘭同志學習的決定,並製作了專題片在全縣巡迴播放。

來源:《善天下》雜誌2020年1—2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