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公路》:成長是生命必然承受之重

昆德拉在《生命不可承受之輕》中用故事概括了他忠於的存在主義,這本書所討論的是每一個人在生命中所面臨各種抉擇面前採取的態度是重或者輕,也就是自身的價值評價體系,以及對生命的絕對認同。而這部可以說是存在主義的哲學類書籍卻在我看完《企鵝公路》這部動畫後產生了相似的感受,

用一個四年級學生的視角,闡述成長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這是生命必然承受之重。這是一個新奇的模式,我很樂於去探索它。說道《企鵝公路》這部動畫就不得不提到這部動畫的原作小說,原作小說是我非常喜愛的日本幻想小說作家森見登美彥老師所寫。前段時間正在看他所有寫的隨筆合集,從原作者的創作態度中也能揣摩一些動畫的主題立意。

《企鵝公路》:成長是生命必然承受之重

實際上,就主角來看,《四疊半》和《春宵苦短》的主要人物都是大學生或高中生,而《企鵝公路》是以四年級小學生為第一視角,這就註定了《企鵝公路》和上述兩部作品主要描寫方式的不同,《四疊半》和《春宵苦短》主要描繪的是畢業帶來的焦躁和成長的苦悶,而《企鵝公路》更偏重於純粹明快的“少年感”。什麼是少年感?不同於湯淺政明的動畫作品充滿黑色幽默的青春期,石田監督呈現給我們的是見微知著的不可思議,動態超現實主義以及童話般的理想主義。

通過幻想中存在的事物,解決現實中存在的各種(通常是關於青少年成長的)問題,將幻想要素與日常生活融合為一體,在通過一點點地將幻想要素背後的謎題解開,進而使角色本身獲得成長,達到“理想主義”的目的。而在《企鵝公路》中,主角是充滿好奇的四年級小學生,因此這種幻想要素,與日常現實的結合就顯得相對容易。而結合的關鍵,就在於這個年齡段的“熊孩子”身上,特有的探索慾望與好奇心。有關於《企鵝公路》這部動畫的主題,自然是青山君慢慢了解大姐姐和她身上的秘密,自身也獲得成長的故事。而這種故事主題,在眾多童話改編的吉卜力作品中再常見不過。而動畫中的諸多人物,也都和吉卜力動畫中的人物相似,一切向善,同時也能容忍主角孩子氣的任性,為主角答疑解惑,也為主角的成長一點點地指引道路。

《企鵝公路》:成長是生命必然承受之重

以至於,這部動畫中我首先尋找的切入點就是成長,成長所帶來不可思議的連帶效應是我一直好奇也一直想要探討的,其實之前在其他動畫中我也討論過成長,但成長這個主題一向宏大且賦有留白餘地。這部動畫中的主角青山君外貌上看是一名四年級小學生,而內心彷彿已如老僧入定般停止發育。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小孩,這部動畫我也依然想從主角入手去挖掘成長路上的點點滴滴。


揠苗助長式成長是否可取

盧梭在《愛彌兒》中有這樣一段話:“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就會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實,他們既不豐滿,又不甜美,而且很快會腐爛。”

盧梭所論及的就是揠苗助長式的成長,何謂揠苗助長式成長?

揠苗助長,顧名思義,把未成熟的苗強行拔高,看似成熟其實稚嫩。而《企鵝公路》中的青山君,原本是一名小四學生,但整個動畫中他卻總能理性思考,成熟應對,缺少了一絲同齡孩子身上該有的少年感。當然,在這裡我並不是批判青山君的父親教育有問題,相反我十分認同青山君父親的教育方式,他和青山君相處彷彿是相處以久的朋友,他會在青山君思考陷入閉環的時候溫柔的傳遞他的價值觀,作為科學家的父親從小教會兒子如何思考,這其實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而我依舊把青山的成長狀態歸結為揠苗助長式的成長範疇內。相對於外部環境對少年的影響,青山君自身向內的能量更強烈,他不是他人教化後的產物,而是自己對自己所設的標準。

《企鵝公路》:成長是生命必然承受之重

在動畫最開始,鏡頭對準的是青山君的書桌,那裡有形形色色的本子,每個本子上都粘貼著一個標籤,是關於一個現象的思考的本子。他會把自己遇到的問題和思考的過程用做手帳的方式記錄下來,並會配合以圖表,方格,甚至是實驗的標準去得出事物的結論。他有著同齡人所沒有的嚴謹,認真,鑽研。這種對事物求真的標準,是他自己給自己定下的,同行的內田同學相較於青山就更顯懦弱,膽小,優柔寡斷,而這樣的狀態是大部分小四學生的現實狀態,而青山君的狀態是自己強行為自己設下標準後,嚴謹完成後的後果。

當然,我保留的態度是,青少年不應該一味強調年齡階段,你無法做到強行讓小孩長成你所希望的樣子,你也不應批判,如果不是那個樣子的小孩是不正常的。我想做的,就是討論,這樣自身對內的要求和態度是否真的有利於成長。小孩是有他們特有的看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件愚蠢的事情,這是我一直持有的態度。而動畫中青山君在他這個年齡階段所展現出的成熟,思考方式是同齡小孩身上所沒有的。在動畫中,同班的小霸王欺負青山,把他綁到自動販賣機上,他不會對這件事本身有任何情緒波動,當內山問他為什麼不生氣時,他的回答是當你生氣的時候,想想大姐姐的歐派就好了,內山說,我覺得小孩子不應該把歐派一直掛在嘴邊,而青山是明白的,他喜歡大姐姐的歐派,與喜歡大姐姐無關。也就是他其實意識到,本能和情感是兩種不同的體驗,而內山是不明白其中的含義的。

《企鵝公路》:成長是生命必然承受之重

這其實歸功於他的思考方式,他用書面且具象化的方式,把他的思考過程詳細的呈現在紙上,而在節點與節點之間不斷找尋事物的突破口,他相信未知的事情只要是思考就一定能得到結論。我無法否定這是一種錯誤的價值觀,我甚至很認同,因為這是一個小四學生自己長時間思考所呈現出的對自身有價值的結論。但這樣嚴謹認真的求真態度面前,數據是不能清晰抓取情感的,以至於在整個觀看的過程中,青山所呈現出的年少老成的行為模式會讓我有種些許的違和感,也許就是這份違和感,讓他擁有了超乎同齡人的穩重,卻失去了一個小孩本該有的天真。

而在他逐步展開對大姐姐的解密過程中,他發現世界的邊界,發現了很多非日常的不能用數據所表達的事物後,他同樣也在思考,思考之前的行為是否過於自負。當他經歷死亡,面對未知,直面挑戰的時候,一個將自己內心一直處於揠苗助長狀態的小孩,第一次面對世界這個命題的宏大時所產生了深深的挫敗,而這挫敗正是他成長的第一步。他坦然接受這個事實,承認自己可笑的自負。由此可見,揠苗助長雖然可以讓人強行拔高到一個高度,但終究會因為密度不足而慢慢衰敗下去,如同青山,雖然他好似在面對未知時衰敗下去了,但他學會了成長,坦誠了自我。

反之則只會陷入無端的閉環。


“憧憬”對成長的意義

在現如今動畫劇場版已經氾濫的當下,《企鵝公路》遠遠談不上什麼必看的高分佳作:即便在我這種沒有太多賞析能力的人看來,也能明顯感受到整部動畫在節奏感上的把握並不高超;許多情節的設計意義不明,情感的轉變也顯見突兀;如果期望《四疊半》中的那種刻薄與幽默,《企鵝公路》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它似乎也並不準備討論一個諸如“環保”一類的深刻內涵(之所以特別提到環保,是因為這片子在中間確實一度讓我產生了“莫非這又是一個環保教育片”的念頭)。

這能說明《企鵝公路》毫無意義嗎?答案顯然也是否定的。大部分故作深沉的“內涵”主題不但老套,而且大部分內核極其空虛;而《企鵝公路》裡對於“成長”這個主題的討論,真實而有意義——這裡的真實當然不是那種物理意義上的真實。很多人把青山君的成長歸結於他對未知的求知慾,而我下意識地更關注其中的“憧憬”

《企鵝公路》:成長是生命必然承受之重

源於這種憧憬,企鵝是大姐姐吸引力具象化的表現;當青山意識到大姐姐舉手投足的吸引力時,普通的可樂變成了企鵝,而他也失去了象徵童年的乳牙。在這個意義上,動畫中缺乏交代大姐姐的過去和未來就不再是什麼問題了:“大姐姐”本來就是且應該是美麗且神秘的。她是不是來自一個海邊的小鎮,有著一間面朝大海的小房子;她去了哪裡,未來我們還能見到嗎——這些都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這個夏天,在長大成人前的某個人生階段裡,她就在這裡。夜晚的咖啡廳和棋盤,完美的臉和毫無防備的睡姿,想要裝作成熟所以不加糖的咖啡,一次中途而廢的旅行,這些都是這個夏天和大姐姐在一起的獨家記憶。

“我喜歡大姐姐的歐派,但這與我喜歡大姐姐無關”。當這種來自異性的吸引最後化“我”身上對抗一切、一往無前的衝動和勇氣時,“憧憬”對成長的意義也就產生了。在這可以變出企鵝的藍天下,有一位可以憧憬的大姐姐真是太好了。最讓我影響深刻的場景是青山和大姐姐同出一個密閉空間,而大姐姐因為企鵝能量的緣故一度困到睡覺,睡著的大姐姐毫無防備,露出細白的腰肢,並且在動畫中專門對大姐姐的鬢角做了特寫處理,這裡把握的情緒剛剛好,你既不會認為是欲也不會認為是誘惑,那是恰到好處的曖昧。或許你會說,和一個小四孩童共處一室怎麼會曖昧。而動畫中所傳遞出的正是一個處於懵懂狀態的小孩表現的無措。可以看到青山近距離地看著她,無法表達自己的這份感情,以至於沒法好做好記錄,他也會為這感情感到驚訝。青山君的筆記就代表著他的心情,大家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時他的字跡就和往常的不太一樣,

這是感情溢出了思考的表現。

《企鵝公路》:成長是生命必然承受之重

所以憧憬本身,並不是褻瀆,而是一種信仰。在上四年級的青山眼中,大姐姐是信仰,歐派也是信仰,他憧憬大姐姐並不是因為大姐姐有歐派,而是因為在情緒當下,情感的閘閥一旦打開,就會決堤,這是理性思考無法遏制的憧憬。

以至於憧憬本身並不帶有任何實質意義,而是憧憬所帶來的附加情感是正面的,它足以讓人認清情感的雙向價值,也能肯定自身的存在。在動畫中,我認為青山成長的轉折點就是在他的思考本上開始思考,我和大姐姐在一起為何會感到喜悅開始的。憧憬對成行的意義也正在於此。


成長必然伴隨苦澀

這部動畫的前半段是對小孩們有絕對意義的日常,後半段就開始展現非日常所帶來的實感。有人認為這部動畫是浪漫主義的擁護者,當然我也不否認,這和吉卜力工作室的一些浪漫主義文化相符,但我們無法忽略的是,非日常所帶來的的真實在主角青山身上所烙下的痕跡。隨著青山和同伴們的調查,原來大姐姐是來自另一個世界的非人類,而他們在森林中所發現的海同樣也不是這個世界所存在的物質,它是這個世界的漏洞,這個漏洞鏈接著大姐姐所在的那個世界,而大姐姐變出的企鵝是可以修補這個世界漏洞不可或缺的工具。

《企鵝公路》:成長是生命必然承受之重

當一切塵埃落定後,大姐姐用她變出的企鵝修補好了這個世界的漏洞,阻止了地球的災難,她也要消失了,動畫中並不知道她是真的消失還是短暫的離開,以後還會不會相見,但我認為這一切安排是有原因的,成長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面對別離的過程,最重要的大姐姐的離開是和著苦澀一起吞嚥的。“苦澀”這份略有點相沖的氣息,卻又如此真切的將成長這枚硬幣的兩面混雜成滾燙的金屬熔料,用並不破壞整體作品風格的悶騷型熱烈,將青山君,將孩子們的成長展現給我們。

動畫對於成長的苦澀展現,把動畫從孩童的童趣一下摻入了不少成年人的感觸,很幸運,這件讓石田監督改編時有所擔心的事情,在我看來除去妹妹那一段談到死亡有點過於都合主義,其他地方的苦澀並不突兀,也沒有改變作品那份孩子味兒,雖然有點小小的殘忍,但是至少在這動態變化的世界之中,在不得不面對殘忍之前,企鵝的魔幻,大姐姐的亞撒西,“海”的不可預知,都已足夠讓離別美好到願意相信可能了。而在夢幻消散之後不曾喪失的好奇心與對前方的期待,大概也是那個內心中的孩子依然活力四射的依據吧!


無處不在的成長隱喻符號

青山君的乳牙

《企鵝公路》:成長是生命必然承受之重

動畫中曾多次出現青山君的乳牙,第一次出現是動畫剛開始,乳牙搖搖欲墜,青山君用舌頭頂乳牙,想要它快點落下來。第二次出現是在牙科醫院,第三次出現是在青山君被小霸王欺負後綁在自動販賣機上自己用舌頭頂乳牙的動作,最後是在大姐姐用細線拔牙的方法把它的乳牙拔下來的。而在這裡三次出現乳牙我認為是代表著新舊更替的突然與疼痛,也隱喻了成長總是伴隨著疼痛的。在動畫中,青山君所有行為模式發生轉變的當口,正是大姐姐把他的乳牙拔掉的那一瞬間,在看到大姐姐變化出企鵝的一瞬間,日常生活向非日常的轉變,成長的齒輪也加速旋轉,乳牙的更替代表著小孩生理上的成長,而拔掉牙瞬間的痛楚也隱喻了成長的過程一定是伴隨疼痛的。

黑咖啡

《企鵝公路》:成長是生命必然承受之重

黑咖啡在動畫中的出現是青山君向科學家父親請教如何更深入思考一件困擾自己的事,父親所傳遞的信息是,把你思考的所有線索都呈現在紙張上,讓這些線索自由的在你的腦海中游走,來尋找各個線索中的關聯,如果這樣實在不行就暫時放棄思考吧。然後青山君的父親給了他一杯黑咖啡,他不知道咖啡是什麼味道,喝了一口苦的吐舌頭。黑咖啡的苦澀同樣也隱喻了成長過程中的任性和苦澀,青山君在動畫中主動要求自己要喝黑咖啡,而他喝黑咖啡這個行為本身是需要為自己的任性買單的,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給自己擦屁股的過程,你的所思想象必須要和你的行為掛鉤,如果任性做了決定就必須要為自身行為本身買單。就如同那杯苦澀的黑咖啡,也一定要皺著眉頭喝下去。

中止的研究成果

《企鵝公路》:成長是生命必然承受之重

在動畫中我認為還有一個很重要隱喻事件,就是在青山君知曉外部科研人員已經開始介入調查森林中的海和未知氣象天氣的時候,青山君主動提出中止他們的研究成果,雖然這個成果並不明朗,但至少已經觀測到了一些線索,但青山君主動放棄了,並不是他已經不想知道為什麼了,而是他認為交給科研人員來研究是更穩妥的方案。這一部分也隱喻了成長不可避免的捨棄選擇,對於他我的重視和他人的擔當。這樣的意向與事件,將成長的隱喻,將創作者們眼中成長的要素展現在每一個觀眾眼前。

成長當然甜美如糖漿,不管是在大姐姐的陪伴之下,在友人的共同探索中,還是在曖昧的心靈之間的纏結,在成為英雄的正義感與擔當中,成長的甜美讓人始終向著前方有著期待。成長當然苦澀,不管是逞強的黑咖啡,帶著血跡的乳牙,還是對於死亡的實感,成長的酸澀讓人貪念著歐派,貪婪著過去的一切遺存,即使這份遺物過於殘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