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公路》:成长是生命必然承受之重

昆德拉在《生命不可承受之轻》中用故事概括了他忠于的存在主义,这本书所讨论的是每一个人在生命中所面临各种抉择面前采取的态度是重或者轻,也就是自身的价值评价体系,以及对生命的绝对认同。而这部可以说是存在主义的哲学类书籍却在我看完《企鹅公路》这部动画后产生了相似的感受,

用一个四年级学生的视角,阐述成长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这是生命必然承受之重。这是一个新奇的模式,我很乐于去探索它。说道《企鹅公路》这部动画就不得不提到这部动画的原作小说,原作小说是我非常喜爱的日本幻想小说作家森见登美彦老师所写。前段时间正在看他所有写的随笔合集,从原作者的创作态度中也能揣摩一些动画的主题立意。

《企鹅公路》:成长是生命必然承受之重

实际上,就主角来看,《四叠半》和《春宵苦短》的主要人物都是大学生或高中生,而《企鹅公路》是以四年级小学生为第一视角,这就注定了《企鹅公路》和上述两部作品主要描写方式的不同,《四叠半》和《春宵苦短》主要描绘的是毕业带来的焦躁和成长的苦闷,而《企鹅公路》更偏重于纯粹明快的“少年感”。什么是少年感?不同于汤浅政明的动画作品充满黑色幽默的青春期,石田监督呈现给我们的是见微知著的不可思议,动态超现实主义以及童话般的理想主义。

通过幻想中存在的事物,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通常是关于青少年成长的)问题,将幻想要素与日常生活融合为一体,在通过一点点地将幻想要素背后的谜题解开,进而使角色本身获得成长,达到“理想主义”的目的。而在《企鹅公路》中,主角是充满好奇的四年级小学生,因此这种幻想要素,与日常现实的结合就显得相对容易。而结合的关键,就在于这个年龄段的“熊孩子”身上,特有的探索欲望与好奇心。有关于《企鹅公路》这部动画的主题,自然是青山君慢慢了解大姐姐和她身上的秘密,自身也获得成长的故事。而这种故事主题,在众多童话改编的吉卜力作品中再常见不过。而动画中的诸多人物,也都和吉卜力动画中的人物相似,一切向善,同时也能容忍主角孩子气的任性,为主角答疑解惑,也为主角的成长一点点地指引道路。

《企鹅公路》:成长是生命必然承受之重

以至于,这部动画中我首先寻找的切入点就是成长,成长所带来不可思议的连带效应是我一直好奇也一直想要探讨的,其实之前在其他动画中我也讨论过成长,但成长这个主题一向宏大且赋有留白余地。这部动画中的主角青山君外貌上看是一名四年级小学生,而内心仿佛已如老僧入定般停止发育。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小孩,这部动画我也依然想从主角入手去挖掘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


揠苗助长式成长是否可取

卢梭在《爱弥儿》中有这样一段话:“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既不丰满,又不甜美,而且很快会腐烂。”

卢梭所论及的就是揠苗助长式的成长,何谓揠苗助长式成长?

揠苗助长,顾名思义,把未成熟的苗强行拔高,看似成熟其实稚嫩。而《企鹅公路》中的青山君,原本是一名小四学生,但整个动画中他却总能理性思考,成熟应对,缺少了一丝同龄孩子身上该有的少年感。当然,在这里我并不是批判青山君的父亲教育有问题,相反我十分认同青山君父亲的教育方式,他和青山君相处仿佛是相处以久的朋友,他会在青山君思考陷入闭环的时候温柔的传递他的价值观,作为科学家的父亲从小教会儿子如何思考,这其实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而我依旧把青山的成长状态归结为揠苗助长式的成长范畴内。相对于外部环境对少年的影响,青山君自身向内的能量更强烈,他不是他人教化后的产物,而是自己对自己所设的标准。

《企鹅公路》:成长是生命必然承受之重

在动画最开始,镜头对准的是青山君的书桌,那里有形形色色的本子,每个本子上都粘贴着一个标签,是关于一个现象的思考的本子。他会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和思考的过程用做手帐的方式记录下来,并会配合以图表,方格,甚至是实验的标准去得出事物的结论。他有着同龄人所没有的严谨,认真,钻研。这种对事物求真的标准,是他自己给自己定下的,同行的内田同学相较于青山就更显懦弱,胆小,优柔寡断,而这样的状态是大部分小四学生的现实状态,而青山君的状态是自己强行为自己设下标准后,严谨完成后的后果。

当然,我保留的态度是,青少年不应该一味强调年龄阶段,你无法做到强行让小孩长成你所希望的样子,你也不应批判,如果不是那个样子的小孩是不正常的。我想做的,就是讨论,这样自身对内的要求和态度是否真的有利于成长。小孩是有他们特有的看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件愚蠢的事情,这是我一直持有的态度。而动画中青山君在他这个年龄阶段所展现出的成熟,思考方式是同龄小孩身上所没有的。在动画中,同班的小霸王欺负青山,把他绑到自动贩卖机上,他不会对这件事本身有任何情绪波动,当内山问他为什么不生气时,他的回答是当你生气的时候,想想大姐姐的欧派就好了,内山说,我觉得小孩子不应该把欧派一直挂在嘴边,而青山是明白的,他喜欢大姐姐的欧派,与喜欢大姐姐无关。也就是他其实意识到,本能和情感是两种不同的体验,而内山是不明白其中的含义的。

《企鹅公路》:成长是生命必然承受之重

这其实归功于他的思考方式,他用书面且具象化的方式,把他的思考过程详细的呈现在纸上,而在节点与节点之间不断找寻事物的突破口,他相信未知的事情只要是思考就一定能得到结论。我无法否定这是一种错误的价值观,我甚至很认同,因为这是一个小四学生自己长时间思考所呈现出的对自身有价值的结论。但这样严谨认真的求真态度面前,数据是不能清晰抓取情感的,以至于在整个观看的过程中,青山所呈现出的年少老成的行为模式会让我有种些许的违和感,也许就是这份违和感,让他拥有了超乎同龄人的稳重,却失去了一个小孩本该有的天真。

而在他逐步展开对大姐姐的解密过程中,他发现世界的边界,发现了很多非日常的不能用数据所表达的事物后,他同样也在思考,思考之前的行为是否过于自负。当他经历死亡,面对未知,直面挑战的时候,一个将自己内心一直处于揠苗助长状态的小孩,第一次面对世界这个命题的宏大时所产生了深深的挫败,而这挫败正是他成长的第一步。他坦然接受这个事实,承认自己可笑的自负。由此可见,揠苗助长虽然可以让人强行拔高到一个高度,但终究会因为密度不足而慢慢衰败下去,如同青山,虽然他好似在面对未知时衰败下去了,但他学会了成长,坦诚了自我。

反之则只会陷入无端的闭环。


“憧憬”对成长的意义

在现如今动画剧场版已经泛滥的当下,《企鹅公路》远远谈不上什么必看的高分佳作:即便在我这种没有太多赏析能力的人看来,也能明显感受到整部动画在节奏感上的把握并不高超;许多情节的设计意义不明,情感的转变也显见突兀;如果期望《四叠半》中的那种刻薄与幽默,《企鹅公路》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似乎也并不准备讨论一个诸如“环保”一类的深刻内涵(之所以特别提到环保,是因为这片子在中间确实一度让我产生了“莫非这又是一个环保教育片”的念头)。

这能说明《企鹅公路》毫无意义吗?答案显然也是否定的。大部分故作深沉的“内涵”主题不但老套,而且大部分内核极其空虚;而《企鹅公路》里对于“成长”这个主题的讨论,真实而有意义——这里的真实当然不是那种物理意义上的真实。很多人把青山君的成长归结于他对未知的求知欲,而我下意识地更关注其中的“憧憬”

《企鹅公路》:成长是生命必然承受之重

源于这种憧憬,企鹅是大姐姐吸引力具象化的表现;当青山意识到大姐姐举手投足的吸引力时,普通的可乐变成了企鹅,而他也失去了象征童年的乳牙。在这个意义上,动画中缺乏交代大姐姐的过去和未来就不再是什么问题了:“大姐姐”本来就是且应该是美丽且神秘的。她是不是来自一个海边的小镇,有着一间面朝大海的小房子;她去了哪里,未来我们还能见到吗——这些都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这个夏天,在长大成人前的某个人生阶段里,她就在这里。夜晚的咖啡厅和棋盘,完美的脸和毫无防备的睡姿,想要装作成熟所以不加糖的咖啡,一次中途而废的旅行,这些都是这个夏天和大姐姐在一起的独家记忆。

“我喜欢大姐姐的欧派,但这与我喜欢大姐姐无关”。当这种来自异性的吸引最后化“我”身上对抗一切、一往无前的冲动和勇气时,“憧憬”对成长的意义也就产生了。在这可以变出企鹅的蓝天下,有一位可以憧憬的大姐姐真是太好了。最让我影响深刻的场景是青山和大姐姐同出一个密闭空间,而大姐姐因为企鹅能量的缘故一度困到睡觉,睡着的大姐姐毫无防备,露出细白的腰肢,并且在动画中专门对大姐姐的鬓角做了特写处理,这里把握的情绪刚刚好,你既不会认为是欲也不会认为是诱惑,那是恰到好处的暧昧。或许你会说,和一个小四孩童共处一室怎么会暧昧。而动画中所传递出的正是一个处于懵懂状态的小孩表现的无措。可以看到青山近距离地看着她,无法表达自己的这份感情,以至于没法好做好记录,他也会为这感情感到惊讶。青山君的笔记就代表着他的心情,大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时他的字迹就和往常的不太一样,

这是感情溢出了思考的表现。

《企鹅公路》:成长是生命必然承受之重

所以憧憬本身,并不是亵渎,而是一种信仰。在上四年级的青山眼中,大姐姐是信仰,欧派也是信仰,他憧憬大姐姐并不是因为大姐姐有欧派,而是因为在情绪当下,情感的闸阀一旦打开,就会决堤,这是理性思考无法遏制的憧憬。

以至于憧憬本身并不带有任何实质意义,而是憧憬所带来的附加情感是正面的,它足以让人认清情感的双向价值,也能肯定自身的存在。在动画中,我认为青山成长的转折点就是在他的思考本上开始思考,我和大姐姐在一起为何会感到喜悦开始的。憧憬对成行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成长必然伴随苦涩

这部动画的前半段是对小孩们有绝对意义的日常,后半段就开始展现非日常所带来的实感。有人认为这部动画是浪漫主义的拥护者,当然我也不否认,这和吉卜力工作室的一些浪漫主义文化相符,但我们无法忽略的是,非日常所带来的的真实在主角青山身上所烙下的痕迹。随着青山和同伴们的调查,原来大姐姐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非人类,而他们在森林中所发现的海同样也不是这个世界所存在的物质,它是这个世界的漏洞,这个漏洞链接着大姐姐所在的那个世界,而大姐姐变出的企鹅是可以修补这个世界漏洞不可或缺的工具。

《企鹅公路》:成长是生命必然承受之重

当一切尘埃落定后,大姐姐用她变出的企鹅修补好了这个世界的漏洞,阻止了地球的灾难,她也要消失了,动画中并不知道她是真的消失还是短暂的离开,以后还会不会相见,但我认为这一切安排是有原因的,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面对别离的过程,最重要的大姐姐的离开是和着苦涩一起吞咽的。“苦涩”这份略有点相冲的气息,却又如此真切的将成长这枚硬币的两面混杂成滚烫的金属熔料,用并不破坏整体作品风格的闷骚型热烈,将青山君,将孩子们的成长展现给我们。

动画对于成长的苦涩展现,把动画从孩童的童趣一下掺入了不少成年人的感触,很幸运,这件让石田监督改编时有所担心的事情,在我看来除去妹妹那一段谈到死亡有点过于都合主义,其他地方的苦涩并不突兀,也没有改变作品那份孩子味儿,虽然有点小小的残忍,但是至少在这动态变化的世界之中,在不得不面对残忍之前,企鹅的魔幻,大姐姐的亚撒西,“海”的不可预知,都已足够让离别美好到愿意相信可能了。而在梦幻消散之后不曾丧失的好奇心与对前方的期待,大概也是那个内心中的孩子依然活力四射的依据吧!


无处不在的成长隐喻符号

青山君的乳牙

《企鹅公路》:成长是生命必然承受之重

动画中曾多次出现青山君的乳牙,第一次出现是动画刚开始,乳牙摇摇欲坠,青山君用舌头顶乳牙,想要它快点落下来。第二次出现是在牙科医院,第三次出现是在青山君被小霸王欺负后绑在自动贩卖机上自己用舌头顶乳牙的动作,最后是在大姐姐用细线拔牙的方法把它的乳牙拔下来的。而在这里三次出现乳牙我认为是代表着新旧更替的突然与疼痛,也隐喻了成长总是伴随着疼痛的。在动画中,青山君所有行为模式发生转变的当口,正是大姐姐把他的乳牙拔掉的那一瞬间,在看到大姐姐变化出企鹅的一瞬间,日常生活向非日常的转变,成长的齿轮也加速旋转,乳牙的更替代表着小孩生理上的成长,而拔掉牙瞬间的痛楚也隐喻了成长的过程一定是伴随疼痛的。

黑咖啡

《企鹅公路》:成长是生命必然承受之重

黑咖啡在动画中的出现是青山君向科学家父亲请教如何更深入思考一件困扰自己的事,父亲所传递的信息是,把你思考的所有线索都呈现在纸张上,让这些线索自由的在你的脑海中游走,来寻找各个线索中的关联,如果这样实在不行就暂时放弃思考吧。然后青山君的父亲给了他一杯黑咖啡,他不知道咖啡是什么味道,喝了一口苦的吐舌头。黑咖啡的苦涩同样也隐喻了成长过程中的任性和苦涩,青山君在动画中主动要求自己要喝黑咖啡,而他喝黑咖啡这个行为本身是需要为自己的任性买单的,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给自己擦屁股的过程,你的所思想象必须要和你的行为挂钩,如果任性做了决定就必须要为自身行为本身买单。就如同那杯苦涩的黑咖啡,也一定要皱着眉头喝下去。

中止的研究成果

《企鹅公路》:成长是生命必然承受之重

在动画中我认为还有一个很重要隐喻事件,就是在青山君知晓外部科研人员已经开始介入调查森林中的海和未知气象天气的时候,青山君主动提出中止他们的研究成果,虽然这个成果并不明朗,但至少已经观测到了一些线索,但青山君主动放弃了,并不是他已经不想知道为什么了,而是他认为交给科研人员来研究是更稳妥的方案。这一部分也隐喻了成长不可避免的舍弃选择,对于他我的重视和他人的担当。这样的意向与事件,将成长的隐喻,将创作者们眼中成长的要素展现在每一个观众眼前。

成长当然甜美如糖浆,不管是在大姐姐的陪伴之下,在友人的共同探索中,还是在暧昧的心灵之间的缠结,在成为英雄的正义感与担当中,成长的甜美让人始终向着前方有着期待。成长当然苦涩,不管是逞强的黑咖啡,带着血迹的乳牙,还是对于死亡的实感,成长的酸涩让人贪念着欧派,贪婪着过去的一切遗存,即使这份遗物过于残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