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於耒陽鄉村的“歌謠”,老一輩耒陽人都聽過

耒陽屬於湘南丘陵地貌, 處於衡陽盆地南緣向五嶺山脈過渡地段。中部和西北部地勢低平,崗地、平原相間;東、南、西南是山區,群山連綿。山地前沿丘陵起伏,世代的農人在山野間繁衍、勞作、生活著。走入山谷、田間、坡前坎後,也許你會聽到

歌謠迴盪,那聲音粗獷豪放,優雅清亮,給山村頻添了一道風景。


耒陽所謂歌謠,就是民歌、民謠、兒歌、童謠的統稱。它的內容廣泛,結構短小,曲調爽朗、情感質樸、高亢,節奏自由,主要流傳於高原、山區、丘陵地區,適合人們在田野勞動或抒發情感時即興演唱。耒陽歌謠因其地域特色、風土人情、禮儀習俗、時間與空間的不同,展示的內容和風格也不一樣。“喜者歌其樂,愁者歌其苦,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耒陽歌謠以謳歌勞動生活、渲洩疾憤、憧憬未來為內容,大都是天人合一、心物一體、情景交融的體驗和感受。耒陽民歌,除了歌頭外,主要有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情歌、生活歌、歷史傳說歌、兒歌等七大類,獨唱的多,對唱的少。


耒陽春夏之交,農忙時節,整田栽秧,唱上幾句勞動歌能表達勞作的辛苦和快樂。這些勞動歌,內容豐富,用途多樣。有在田間勞作時唱的田歌,如:


耒陽流傳於東鄉一帶的《養女要嫁種田郎》“絲瓜開花鮮鮮黃,養女要嫁種田郎。只有種田的吃白米,有得讀書的呷文章。”



耒陽流傳於北鄉一帶的《錯過季節光桿杆》:“莊稼漢,肩上擔,三點收成二點汗。 莊稼漢,你若懶,錯過季節光桿杆。”



耒陽有放牛時的牧歌,如流傳五峰仙山區的《日頭落山才下坡》:“我伴黃牛青山坡,黃牛吃草我唱歌,牛兒吃得溜溜回,日頭落山才下坡。”


耒陽還有《那邊乃崽口莫誇》:“那邊乃崽口莫誇,記得那年呷粥嗎?帕哩兜米養大你,從沒喊過我半句爺!”耒陽方言,“帕哩”指的是勞作用的手巾,又叫手帕,“爺”是父親的意思,與“牙”同音。


耒陽在龍塘、竹市等盛產茶葉的鄉鎮,流傳一首採茶歌:“採得茶來秧要黃 頭遍採茶茶發芽,手提籃子頭戴花。姐採多來妹採少,採多采少早回家。二遍採茶正當春,採片茶來繡手巾。兩頭繡的茶花朵,中間繡個採茶人。三遍採茶忙又忙,丟了茶筐去插秧,插得秧來條要老,採得茶來秧要黃。”


耒陽還有鐵匠愛唱的《打鐵歌》:“前世作噠孽,咯世學打鐵。腦殼是咯磕,屁眼是咯捏”。


耒陽還有《短工歌》:“太陽進了土,皇帝不敢阻。 晚飯一邊呷,工錢一邊數。”


耒陽還有《砍柴歌》:“殺柴乃崽莫著慌.殺到夜晚有月光。月光倒嶺有星星。星星倒嶺大天光。”這些山歌,用耒陽方言唱起來,極富情趣和韻味。


流行於耒陽鄉村的“歌謠”,老一輩耒陽人都聽過

l>

耒陽耒陽是煤炭之鄉,開礦採煤歷史悠久。礦工們在長期的艱苦勞作中,創造了很多礦工歌。小時候挑煤炭,我常愛聽《做窿歌》:“ 十七十八學做窿,二十七八逞英雄,三十七八平平過。四十七八背湯筒。”我也會唱《扯炭歌》:“ 新夥計,心莫慌,兩手扳天桁,腿要拉橫踩,大索放枒上。”還有《挑炭歌》:“起早頭,挑早炭,冇打算;三湯罐飯,兩湯罐炭,少一湯罐飯,炭就不得到岸。”到岸就是到家的意思。耒陽山高路陡,人們去煤窿挑炭來回要大半天,往往天未亮就起床,肚子必須吃飽。若是不吃飽,只怕半路上精疲力竭,一擔煤炭挑不進屋。就像《挑腳炭》唱的:“一根扁擔兩隻籮,挑腳磨腳莫奈何。半夜挑到董溪去,三更轉到大市河。賺得半鬥馬豆回,累得腰痠背又駝。”那份超體力的苦累,只有我們這些年少時挑過煤炭的農家子弟,才能體味得到。


耒陽時政歌是勞動人民對當時世態、政況的褒貶。一首好的時政歌,容易讓後人借鑑。辛亥革命時期,耒陽流傳一首民謠:“沙明倈崽好大膽,三十六人來造反;冇大炮,風車一眼;冇梭標,團魚鑽”。大革命時期,朱德陳毅率南昌起義餘部抵達耒陽,坐陣指揮湘南暴動。上萬熱血青年響應,組建農軍,打土豪分田地,鬧得轟轟烈烈。暴動失敗後,他們追隨朱德上井岡山,沿途衝鋒在前,三打安仁縣城,讓土豪劣紳聞風喪膽。於是,辛亥革命時期的那首歌謠,被人們改編為新歌:“耒陽牯子真大膽,跑到安仁來造反,手裡拿把團魚鑽,樅樹裡面鑽個眼(ngn),打起土豪做鬼喊。”還有歌唱耒陽革命領頭人的劉霞和劉泰兩兄弟的:“劉霞和劉泰,身上掛紅帶,背起梭標和鳥銃,打倒反動派”。還有男女對唱的《送郎當紅軍》:“(女)送郎當紅軍,勇敢向前進,打土豪,除劣紳,一個不留情!(男)我去當紅軍,妹妹要小心。家中一切事,全靠你來承。可恨地主資本家,專門剝削人,吸工農的血汗,想起真可恨。”

這些歌謠,表達了耒陽人民豪邁的革命熱情和樂觀主義精神,成為耒陽人民的革命宣言,至今傳唱不衰。


耒陽儀式歌,主要出現在節令、婚嫁、建築等民俗活動中,很多內容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稱為訣術歌,其實都是咒語,大多掌握在迷信活動者手裡,極為保守,不輕易傳人。如用於走夜路、避鬼邪《護身咒》,用於止血的《止血咒》、《封血咒》。還有《被狗咬咒》:“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此處被狗咬,全靠土來補。”《封屋咒》:“天黑黑茫茫,黑在四方,黑河黑海,混地無光。黑人有路,黑鬼無光,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令。”《藏身咒》:“兩眼望青天,祖師在身邊,弟子住在無名州,無名縣,無名山上藏身。”最著名的是《寄名歌》:“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個哭夜郎,君子路過念三遍,一覺睡到大天光。” 在舊社會,農村貧窮落後,缺醫少藥,人們平時小痛小癢的,都是各自用土方子、自採草藥醫治。有的求肋於迷信治病,比如“衝鑼”、“求籤”、“收魂”等等。這個《寄名歌》,就是治家中小兒夜哭的。這樣的迷信形式,是不可信也不可取的。


耒陽耒陽民間的儀式歌,還有節令歌、禮俗歌、祭奠歌。節令歌揭示了農事與農時的關係,具有一定的科學價值。如《二十四節令歌》廣為流傳,膾炙人口。在耒陽,流行一首《立春謠》:“一七打雷天大旱,二七打雷人遭難,三七打雷是豐年,四七打雷禾靠岸。”還有《四寒歌》:“春寒雨連連,夏寒斷水源,秋寒霜露起,冬寒雪滿天。”這些節令歌謠,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禮俗歌是伴隨著民俗禮儀活動所唱的山歌,如婚禮儀式中的《婚嫁調》:“金盃玉盞成一雙,針線穿來好鴛鴦,夫妻齊飲交杯酒,願爾地久與天長。”,喪葬禮俗中的《喪葬調》,祭祝活動中的《祭祝調》,以及吊喝酒行令時的《酒歌》,親朋迎送時唱的《恭賀調》,還有《洗廚歌》、《賀砌屋歌》、《砌屋上樑歌》等。這些歌具有固定的曲目和演唱程序。我曾聽父親唱過《砌屋宰雞》:“雞血落地一點紅,榮華富貴落主東,南海觀音送貴子,十個兒孫九做官。”

都是很吉利的祝福話,反映了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祭奠歌一般用於喪典、祭祀等活動,帶有濃厚的迷信色彩,如《招魂陣燈》、《送十殿》、《裝糧》、《封糧》、《運糧》、《過奈何橋》。有的是安靜優美而又充滿悲傷的音樂,如《獻果歌》:“名園仙果親手呈,奉上高堂忍痛深。憶昔分柑開口笑,而今復無弄孫人。”儀式歌雖然帶有唯心主義的色彩,但畢竟是歷史的產物,具有一定的史學價值和科研價值。


流行於耒陽鄉村的“歌謠”,老一輩耒陽人都聽過

耒陽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男婚女嫁以約定成俗,青年男女到了情竇初開的季節,心中總有對他(她)人的傾慕和表達。有些男女就選擇情歌流露心底熾熱的感情。如《看妹求人不求人》:“願妹生來願妹死,願妹死去變男人。願妹變哥哥變妹,看妹求人不求人。”《花不逢春不亂開》:“山歌不唱不開懷,石磨不推不轉來。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逢春不亂開。”《又想戀哥又怕人》:“你看天上那朵雲,又想落雨又想晴。你看路邊那個妹,又想戀哥又怕人。” 《情妹生得一枝花》:“情妹生得一枝花,後生倈崽都想她,將軍看噠勒住馬,和尚看噠不出家。”又如《三年時間口不渴》:“哥在山坡打石頭,妹在河邊看水牛,石頭打在牛背上,看妹抬頭不抬頭;情妹抬頭歌下坡,手板捧水情哥喝,情歌喝了手板水,三年時間口不渴。”“山裡青藤繞樹長,妹望青藤想情郎。青藤纏樹意綿綿,天荒地老勿相忘。”還有《快喊爹孃請媒人》、《你要來時你就來》、《寧願浸死在河中》、《楓樹葉子三甲角》,等等,這些情歌,無不具有廣闊的審美空間,種類繁多,想象豐富,意境優美,耐人尋味。有的反映男女青年無拘無束的生活片段,有的反映對愛情忠貞不渝,有的反映少女厭婚而又渴望自由戀愛的情懷。更多的是描述男女青年對愛情生活,家庭幸福的追求和嚮往。


耒陽題材最廣泛的民歌,當屬生活歌。有社會世態類的,有童養媳小丈夫類的,有寡婦苦歌,有光棍苦歌,有罵媒歌,有生活知識歌,有地名歌,有風景歌,有要飯歌扒灰歌,有懶婆娘歌,有儉樸歌,等等。有的反映了舊社會寡婦和光棍內心的痛苦,如《單身漢子真孤悽》:“單身漢子真孤悽,自煮飯來自補衣,又要低頭去吹風,又要抬頭去趕雞。”“單身公,單身漢,筒米煮出三色飯。上面生,中間爛,地下煮成鍋巴飯。”有的表達對苦難的發洩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如《苦字歌》:“借新賬,還老賬,新賬老賬賬疊賬。拆爛衣,補爛衣,破破爛爛常補衣。冇日冇夜難餬口,受盡東家老爺欺。世上只道黃連苦,窮人苦難勝黃連。”有的表現了勞動人民生活中的情趣,如《當家歌》:“一月歡歡喜,二月餓肚皮,三月餐飽餐,四月難過關,五月哭的哭,六月殺早谷,七月正收禾,八月財主婆,九月打大仗,十月紅薯長,十一月紅薯甜,十二月殺豬過年。”

。《後雙倈崽莫學歌》:“後雙倈崽莫學歌,學甲歌則冒下落。三更半亞門背起,打斷手腳問哪個?” 意思就是勸導年輕人不要學唱歌,學了唱歌沒有好結果,半夜就要起來學習,學得不好還會遭父母、老師打罵。這當然是帶點消極思想的山歌了。


耒陽耒陽民間還流傳歷史傳說歌,多是長篇的夜歌,以古代人物或民間傳說為藍本,作單一的或者連串式的述說和褒貶,如《盤三國》、《十字古文歌》、《徵東地名歌》等,大都對發生在耒陽的歷史事件,蒙上一層傳奇的神化色彩,具有較高的可讀性和歷史研究價值。此外,耒陽農村流傳大量的兒歌,也屬於山歌的範圍,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輕鬆有趣。如《偷黃瓜》:“手辣辣,偷黃瓜,我要告訴你媽媽,你媽媽打你我不打,我在旁邊笑哈哈。”再如《上學歌》:“三歲毛毛穿紅鞋,揹著書包上學來,老師問我幾歲噠,我還要回家吃奶奶。”兒歌是孩子們自娛自樂的歌,也是大人們哄逗孩子的歌。有的歌詞能幫助孩子認識事物、增長知識,有的能培育孩子優秀的品質,有的趣味性很濃,活潑簡練,富於想象。


耒陽耒陽歌謠這朵奇葩,任憑歲月的磨礪,毅然從遠古走向今天。在山民的心中,歌謠是人生路途上一個又一個閃亮點,是時間的見證。她集勞動生活的情趣,憂慮,思念,歡樂,幸福與一體,有著獨特的民間藝術魅力,豐富的人文內涵。她來源於生活又濃縮生活之精華,然後又迴歸到生活中去釋放。當然,要追溯歌謠的淵源,很難找到考證資料,因為歌謠是口頭傳唱的,從老祖宗時代傳承至今,已有幾十代了。


耒陽而今,在城鎮化進程中,大量村莊正在消失,耒陽也不例外。那些散落於山野的歌謠,猶如被人遺忘的珍珠,面臨無人傳唱和被淘汰的危險。偶爾有上年紀的老人哼上幾首,已是罕事了。耒陽歌謠,得山水之靈氣,人文之精華,作為大山裡智慧的結晶,一道亮麗的風景,有必要值得收集和開發。

流行於耒陽鄉村的“歌謠”,老一輩耒陽人都聽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