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打正著還是言之有據?94年前就有人預言了今天的婚姻狀況

歪打正著還是言之有據?94年前就有人預言了今天的婚姻狀況

對於未來情態作出預判和猜測,這是所有預言的特徵。預言往往帶有神秘色彩,例如著名的瑪雅預言。雖然瑪雅預言已經失準而且失效了,但這個預言的迷幻色彩也曾經讓世人痴迷。

1926年7月24日,一批英國名人組織了一場聚會。這次聚會本身並無特殊之處,這樣的聚會在世界各地是時常出現的。然而就是這場聚會中的無心之舉,卻催生出了堪稱婚戀版的“瑪雅預言”。

參加這次聚會的都是英國文藝界、科學界的名人。聚會上,有人偶然提議來客,讓大家猜測一下經過100年後,人類的婚姻關係會變成什麼樣子?大家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也就有有心人現場記錄,將大家的發言記載下來,便於以後與事實印證。現將其中最精彩和最具代表性的發言摘錄如下:


歪打正著還是言之有據?94年前就有人預言了今天的婚姻狀況

作家愛德華·奧本海默說:“100年之後,同居開始成為婚姻的替代品,同居也將成為值得尊重的習俗,人們將允許沒有夫妻名義的一對男女同住一個屋簷下。周圍的人不會對這種同居行為側目而視,同居雙方也能更容易瞭解到對方不為人知或不盡人意的一面。”

作家阿諾德·貝內特說:“100年之後,也就是2026年的時候,離婚將變得更加容易,代價沒有今天如此高,當事人也不會感覺到丟臉。人們的婚姻關係將變得更加寬鬆,會出現‘試婚’現象。”

但1926年的時候,世界各地人們的思潮還相對來說是保守和傳統的,特別是中國社會,尚且被籠罩在視男女大防如天敵的封建陰雲之中。雖說英國屬於現代文明發源比較早的國家,但離婚、試婚、同居等關係仍然是不被法律和道德所容許的,當事人依然要擔負沉重的精神包袱乃至受到懲處。這兩位作家卻大膽預言甚至達成共識,離婚的代價將變小,通過同居或試婚的方式,便於更加全面地瞭解對方,幫助當事人選擇出最佳配偶。


歪打正著還是言之有據?94年前就有人預言了今天的婚姻狀況

作家、詩人阿瑟·吉布斯也是貝內特觀點的堅定支持者,他還補充到:“百年之後,將沒有法律或者道德輿論強迫一對互相憎惡的夫妻繼續在一起生活。離婚將像郵票一樣,基本上被人們普遍接受。女人也不再是單純的‘生育機器’。”

除過個別國家和地區,婚姻自由在當今已是主流的社會規範。當一部分人為當前的高離婚率憂心忡忡的時候,可曾想過離婚率也能反映人們的婚姻自由度、對婚姻質量的要求更高了。在今天的絕大多數國家,女性也已不再是“生育機器”,而是投身各個領域,實現自身更加的價值。

從今天的現實狀況來看,以上三位的預測可謂是非常準確,幾乎是精細地描繪了當前主流的婚戀思潮和婚姻狀況。雖然這些預言有著驚人的準確性,但與瑪雅預言的神秘化是分屬不同範疇的。一個偉大的作家往往是洞悉人性的,以上這三位在94年前作出這番預言的時候,一定是根據人們對幸福婚姻、對更加和諧美好的兩性關係的強烈期待或者盼望而總結歸納出來的,並非通過某種神秘的渠道迸發的,所以他們的預言與瑪雅預言有著本質的區別。社會總體是沿著人們的美好願望前進的,所以他們近百年前作出的預言都變成了現實。


歪打正著還是言之有據?94年前就有人預言了今天的婚姻狀況

另外,提出生物進化論思想的達爾文的兒子、著名學者倫納德·達爾文則在這次聚會上警告100年後的人們:“百年以後,由於婚姻關係日益寬鬆,拋棄家庭生活所帶來的傷害將變得越來越明顯,更多的兒童將面臨沒有雙親照顧的成長環境。”他預測:因此整個社會將崇尚更保守的婚姻觀。婚姻是神聖的,為保持家庭的完整和睦,夫妻雙方都要富有奉獻、犧牲精神,做好共患難的準備。他的這番話,與其看作是預言,還不如說是呼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