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記憶:老街,老樓,有些歲月,終究是要告別的...

“一二一、一二一,爸爸領我上街裡。買書包、買鉛筆,到了學校考第一!”

這大概是不少青島老土著,最耳熟能詳的一段歌謠吧。這裡的【街裡】,就是我們現在口中的中山路。

如今時光匆匆的過,中山路早已不復當年的輝煌。老店拆的拆,關的關,曾經熱鬧的街裡變得蕭條,而童年記憶裡的畫面,也在不知不覺中褪色了...

青島記憶:老街,老樓,有些歲月,終究是要告別的...

中山路上,過去與現在的碰撞


在青島人眼中,中山路其實不僅僅侷限於這條南北走向的街道。而是以此為中心標點,向東西方向延展1000米左右的大範圍。

而中山路上的這座過街天橋,則是貫穿東西南北的樞紐之一。

青島記憶:老街,老樓,有些歲月,終究是要告別的...

小編一直認為,想要一覽中山路的全貌,最好的地點就在天橋上。

因為這裡,不僅能看到近處這些保留完整的老建築,還有和老城區一街之隔,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

傳統和現代的衝突感,在這一刻被無限放大了。

青島記憶:老街,老樓,有些歲月,終究是要告別的...

已是初冬時節,路上的行人和遊客都變少了。街道和建築都被籠罩在一層薄薄的冬霧裡,倒多了幾分過去的味道。

七分真,三分假的,讓人有些恍惚,以為自己又回到了若干年前的那個冬天。

青島記憶:老街,老樓,有些歲月,終究是要告別的...


牽著父母的手,去環球文化體育用品店買開學用的文具;捏著一張薄薄的綠色電影票,去中國電影院看電影;然後在父母的半哄半斥下,去天真照相館照幾組所謂的寫真。


最後在百盛、東方國貿溜達一圈,心滿意足的抱著零食回家。

青島記憶:老街,老樓,有些歲月,終究是要告別的...

然而,鏡頭一轉。不遠之處的高速路,行駛著的人潮車流,又不禁讓人清醒過來。如今這裡密集的高架橋,從某些角度看上去,竟有點像重慶。


“中山路,到底是和以前不一樣了。”

青島記憶:老街,老樓,有些歲月,終究是要告別的...

老字號們,最後的堅守

作為曾經與上海的南京路、北京的王府井齊名的青島中山路,這裡自然也有著不少老字號商鋪。

“頭戴盛錫福,腳踏新盛泰,手戴亨得利,吃飯劈柴院,有病宏仁堂,聽戲上華樂。”

這短短的30個字,說的不僅僅是那些老字號招牌,也記錄下了當年中山路最輝煌時刻的故事。

青島記憶:老街,老樓,有些歲月,終究是要告別的...

上世紀三十年代就有的老字號茶莊【福生德】,至今門頭上方都寫著:“西湖龍井茉莉大方,洞庭碧螺珠菊貢尖”。

青島記憶:老街,老樓,有些歲月,終究是要告別的...

同樣也是開在上世紀30年代的藥店【宏仁堂】,至今也還在堅持古訓所語:“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

青島記憶:老街,老樓,有些歲月,終究是要告別的...

而專賣帽子的【盛錫福】,在生意最火的上世紀80年代,曾創下了

一個月賣出25萬多頂帽子的銷售記錄。即使現在已不如過去,卻仍有不少老客戶前來購買。

青島記憶:老街,老樓,有些歲月,終究是要告別的...

原來的鐘錶店【亨得利】,曾是專賣表的老字號,而現在眼鏡也成了主要的售賣產品。

青島記憶:老街,老樓,有些歲月,終究是要告別的...

相比較以上那些老店,【海濱食品】則顯得年輕了些。可說到買海鮮禮盒送人什麼的,不少青島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這裡,也只認這裡。

青島記憶:老街,老樓,有些歲月,終究是要告別的...

當然,這裡還有很多知名或者無名的老店和小鋪。

但無論曾經的它們是怎樣,如今能夠依然屹立在中山路上,

若不是有著過硬的品牌支撐,那便是因為心中的那份執著,所以才還在堅持著...

青島記憶:老街,老樓,有些歲月,終究是要告別的...

過去的江寧路,現在的劈柴院

劈柴院,也被不少青島人稱為江寧路。說起這裡,不少人對它是又愛又無奈。

愛是因為,這裡曾經代表著中山路上青島最權威的美食和最地道的老味道。無奈是因為,現在的劈柴院,真的只剩下情懷以供人懷緬。

青島記憶:老街,老樓,有些歲月,終究是要告別的...

冬天的劈柴院,因為遊客的減少,而變得少了幾分熱鬧,卻多了幾分市井的煙火氣。

不少來自全國各地,甚至國外的遊客來到此處,只為一品傳說中最老青島的味道,卻往往悻悻而歸。

青島記憶:老街,老樓,有些歲月,終究是要告別的...

李家餃子樓已經關門了。只剩下門口張貼著一張舊報紙,寫著“百年餃子樓,全球尋買主!”

只是縱使尋得了新的買主,可這百年的老味道,還回得來嗎?

青島記憶:老街,老樓,有些歲月,終究是要告別的...

或許是不到飯點兒的緣故,高家鍋貼店內的食客也不太多。

小編最後一次吃應該也是十幾年前了,多年沒吃,也不知道還是不是以前的老闆,以前的味道。

青島記憶:老街,老樓,有些歲月,終究是要告別的...

倒是這家豆腐腦店的生意一如既往地紅火。原以為過了早餐點兒,這裡就關門了,沒成想還是有不少人在此就著肉火燒,喝豆腐腦。

窄小的店內,三兩人一坐,竟也顯得滿滿當當的。

青島記憶:老街,老樓,有些歲月,終究是要告別的...

環顧四周,這條不長的老街上,當年的老店或轉賣,或關門。現在還開業的也只有那麼兩三家了。

百年的老店少有人去,倒是門口那些琳琅滿目的各地小吃,吸引了不少遊客。

不知道算不算是一種無奈。

青島記憶:老街,老樓,有些歲月,終究是要告別的...

青島記憶:老街,老樓,有些歲月,終究是要告別的...

熱鬧的江寧會館現在也變得冷冷清清。

不知道是因為臺下少了看戲的人,所以臺上的唱戲人不在了。還是因為臺上唱戲的人不唱了,所以看戲的也不來了。

整個會館裡靜悄悄的,不似夏日中那般熱鬧,反而更有點真正戲臺的味道了。

或許正是應了那句話:“向來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劇中人。”

青島記憶:老街,老樓,有些歲月,終究是要告別的...

青島記憶:老街,老樓,有些歲月,終究是要告別的...

始建於1902年的劈柴院,或許對於外地人而言,只是一條小吃、風情街而已。

然而在青島人的眼中,這裡不僅是青島市井文化的發源地,也是一處留下無數人記憶的街道。

這裡是外地人眼中的劈柴院,也是青島人心中的江寧路。

青島記憶:老街,老樓,有些歲月,終究是要告別的...

老城,忘了,忘不了

中山路的魅力不僅僅是那條街上的建築、老店、美食。還有隱藏在路道兩邊深處的老城區。

青島記憶:老街,老樓,有些歲月,終究是要告別的...

四方路、黃島路、博山路、濟寧路...

這一條條老街道,是無數人少年時期上放學必經的小路,也是許多青年人深夜擼串喝酒聚會的場所。

青島記憶:老街,老樓,有些歲月,終究是要告別的...

這裡見證了無數中年人或平凡或不甘的點滴歲月,也陪伴了許多老年人直到暮年。

青島記憶:老街,老樓,有些歲月,終究是要告別的...

老樓裡至今還住著許多人,他們大多是世代都居住在此的青島老土著,也有一些是來自外地的租客。

身臨其中,彷彿時空穿梭一般。無論外面是何等的喧囂和熱鬧,這裡卻總是靜謐得讓人倍感輕鬆。

青島記憶:老街,老樓,有些歲月,終究是要告別的...

這樣的過道,這樣的樓房,小編小時候還曾住過呢。

每一層有一個公共的廁所,做飯洗漱極其不方便。以前總是很嫌棄這裡,大了以後再回來看看,竟突然也有點懷念了。

青島記憶:老街,老樓,有些歲月,終究是要告別的...

就像在這裡生活了許多年的人們一樣,即使不捨,也不得不離開。

青島記憶:老街,老樓,有些歲月,終究是要告別的...

畢竟,有些歲月,終究是要告別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