恣肆怒張:尉天池書法欣賞

作者:王世國(廣東省書法評論家協會主席)


尉天池是一位長期生活在傳統帖學重鎮金陵的書法家。有趣的是,他反叛了以“二王”為代表的帖學傳統,用恣肆怒張的書風來對抗王羲之書法的典雅妍媚,居然還獲得了中書協頒發的“蘭亭終身成就獎”。看來,書法還是要出奇制勝啊!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他寫的這幅行書五言聯,聯語出自唐代禪僧元覽的一首題詩。作品有著強烈的個人風格和震撼人心的藝術衝擊力,而這一切都是來自那率意揮灑的筆墨、粗服亂髮般的線條、狂野任性的點畫,以及彷彿讓人仰視的寬大字形。寫這樣少字數的大字行書作品正是尉天池的拿手好戲,如果字數校多或者是小字,他便寫得雜亂無章或氣勢全無。難怪南朝宋時的劉穆之教皇帝劉裕寫字,告訴他要放開筆墨寫大字,因為大字可以藏拙,而且也有雄偉的氣勢。

恣肆怒張:尉天池書法欣賞

尉天池書法

在美學中,人們把美的形態分為優美和崇高。這兩種形態在美的本質特徵上是相同的,它們作為審美對象都能引起特定的審美愉快。無疑,尉天池的書法是以氣勢取勝,並不優美,它是屬於那種崇高的壯美。而它這種壯美則分別來自顏真卿的博大、米芾的跳蕩、徐渭的疏放。

它有顏真卿的博大。英國美學家愛狄生認為:非常大、非常強烈的東西使人產生崇高的美感。比起那些秀逸閒適的行書來,這幅對聯的結字造型顯然是寬博重大的。它赫然醒目,厚重有力,氣勢逼人,給人一種壓迫感。每個字沒有明顯的敧側,都是以正面示人,橫畫輕細而豎畫粗重,字的下端筆畫向外延展。而且,按照“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令大”的辦法,將對聯中的字無論筆畫多少,都寫得差不多一般大小。這種結字特色顯然是受到唐代顏真卿的影響,只是它比顏書有過之而無不及。顏書方正平直,有正大氣象;而尉天池則是創造了一種上窄下寬的梯形字勢。這樣誇張變形以後,每個字彷彿都是從下向上仰視時看到情形,自然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氣勢。

恣肆怒張:尉天池書法欣賞

尉天池書法

它有米芾的跳蕩。如果說優美是一種和諧、平靜、穩定的靜態美,那麼崇高則是一種充滿矛盾、對抗、鬥爭的動態美。對於追求氣與勢的尉天池來說,增強字的動感(或者說運動、變化)就成了他筆法線條的本質要求。這幅對聯中,不僅用橫輕豎重鮮明對比的線條強化了變化效果,而且“闊”“高”二字的豎鉤以及“天”的捺也故意寫得彎曲。更有甚者,“海”“躍”“任”三字的橫畫,也不平直,而是寫成彎弧線。這種大膽變化筆姿,顯然是深受宋代米芾“八面出鋒”的書法影響。不過,他比米芾更加跳蕩、粗礪、猛烈,而且筆畫故意曲折,十分麻煩。後人批評米芾書法雖然動感強烈,但不夠蘊籍;而尉天池書法比起米芾來更有過之,其病亦在此處。的確,太過誇張地跳來變去,終不是沉穩淡定的大家風範。

恣肆怒張:尉天池書法欣賞

尉天池書法

它有徐渭的疏放。尉先生大名“天池”,崇尚明代徐渭不計工拙、任情恣肆的浪漫書風。而徐渭也自號“天池”,這真是巧合。這幅對聯主筆伸展,四維開張,重按輕提,肆意跳蕩,顯得激情四射。而且不避側鋒、甩鋒、破鋒、抖筆、散毫、拖毫、揉毫等,全都一任於心,信手揮灑,突破法度。徐渭重勢尚情,行筆常為鋒稜頓挫,有很強筆觸感;但他書法的線條仍然中實,很有風骨。他是寓情感情表現於法度之中。尉天池則太過誇張粗放了,以至於對筆法線條完全失去控制:“海”字第一點即破鋒揉毫;“闊”字豎鉤雖粗重扭曲實則軟弱無力;“天”字一撇因甩筆而破鋒。可見,他還沒有能夠將意氣和情感的表達與高超的筆法技巧、高質量的點畫線條結合起來,這就使這幅作品流於疏狂直白,難以耐人尋味。

的確,孔子說:“過猶不及”。怎樣做到豪情激盪而又不失法度、縱肆疏放而又蘊含豐富,這是許多書法家都要面對一道難題。只有真正的大師才能做到“玩華而不墜其實,酌奇而不失其真。”

尉天池這個名字,對於書法圈絕對是如雷貫耳,當代比較知名的書法家之一。他的書法,結字大開大合,尤其表現筆畫的蒼勁古拙。

對於尉老的書法,很多人表示“看不懂”,甚至大罵其沽名釣譽,但在看到下面的資料——臨米芾行書後,不禁佩服得很,尉老功底厚實啊,是不是我們的欣賞能力有限?要待以後,或許大家會有清晰的大致統一的看法。


附:尉天池31歲(1967年)臨作

《米芾書以應王冬齡先生參考》

恣肆怒張:尉天池書法欣賞


恣肆怒張:尉天池書法欣賞


恣肆怒張:尉天池書法欣賞


恣肆怒張:尉天池書法欣賞


恣肆怒張:尉天池書法欣賞


恣肆怒張:尉天池書法欣賞


恣肆怒張:尉天池書法欣賞


恣肆怒張:尉天池書法欣賞


恣肆怒張:尉天池書法欣賞


恣肆怒張:尉天池書法欣賞


恣肆怒張:尉天池書法欣賞


恣肆怒張:尉天池書法欣賞


恣肆怒張:尉天池書法欣賞

尉天池(1936.4-)安徽省碭山縣人。中共黨員,1960年7月畢業於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1960年9月起,在南京師範學校(今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執教書法,1986年4月晉升為書法教授。曾任日本文部省1986年度特聘書法教授,執教於國立愛知教育大學書法系。1985年起,任碩士學位書法研究生導師、日本書法留學生導師。先後師承沈子善、林散之先生。書學篆、隸、草、楷、行諸體,尤擅行草,書風蒼勁渾厚,瀟灑豪放,秀逸清奇。書作曾多次參加全國書展和對外交流展。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榮譽主席。

他曾任美術系系主任、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第五、六、七、八次代表,第七、八屆常委兼教科文委員會委員。他曾多次出席由我國大陸及香港地區、日本、韓國有關方面主辦的國際性書法學術會議及文化論壇。諸如,1986年在日本中部日本書道會及中日新聞社聯合主辦的“書法學術交流大會”上講演《當代中國書法發展的趨向》;1987年作為中日著名書法家代表之一,出席“中日書法討論會暨蘭亭筆會”;1997年在香港中文大學主辦的“中國書法國際學術會議”上演講《書法教學散論》;2002年作為文物出版社、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館、江蘇省書法家協會聯合主辦的“第五屆中國書法史論暨六朝書法國際研討會”主持人之一,發表學術性的致詞;2003年在北京師範大學主辦的“啟功書法學國際研討會”上演講《啟功書法試論》;2004年在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主辦的“2004文化高舉論壇”上演講《中國書法的民族性及國際交流》。

著作有1965年出版併發行於我國大陸和港、澳、臺地區,日本、韓國、新加坡、法國(法文版)的《書法基礎知識》等;主編有《于右任書法精品集》、《江蘇古代書法研究叢書》(三卷),以及作為第一主編的《中國書法全集·第86卷》等。書法創作成果有《尉天池書法選集》;應日本方面邀請,在名古屋舉辦的《尉天池名墨展》;有書法作品入選歷屆全國書法篆刻展;多次應邀為國際性書法展提供作品。他在從事高等書法教育的同時,長期堅持投入群眾性的書法活動。在我國掀起書法熱潮之前的六十至七十年代末,他奔波於江蘇、安徽、浙江、山東、河南、北京、湖南等省市,作了數十次書法講座。八十年代初江蘇省書法家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相繼成立後,他更是為書法事業不斷付出心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