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你有哪些建議?

每日精進簽到


提高思維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建議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努力。


一是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工作生活中遇到事情不要只出於本能或者人云亦云,而要有意識地讓自己進行思考作出判斷,上網看新聞,看電視電影,甚至是看個八卦,也不要只滿足於知道是什麼,而要問自己這是為什麼,自己有什麼看法等等。


二是閱讀一些提高思維能力的書籍。思維能力是可以提高的,但需要科學的方法,有關這方面的書籍很多,我這裡推薦幾本。

一本是《零秒思考》,作者是麥肯錫韓國分公司創始人、日本諮詢大師,本書介紹了一種幫助你快速思考的的方法,是赤羽雄二從多年的實踐中出來總結出來的。


方法很簡單。拿一張A4紙橫著放,一頁紙一個主題或一個問題,圍繞這個主題寫下你的所有想法,每張紙寫4-6行,每行20-40字,想到什麼寫什麼,但要注意幾點:一是每行儘量寫詳細些,具體明確,20到30字;二是一頁最多不要超過6行,防止層次混雜,一頁中的各行內容應該儘量是平行關係,在同個層次,寫出一頁筆記後,可把筆記中的每一行作為另外一頁筆記的標題繼續做筆記;三是必須要在1分鐘內完成,當然開始時可能很難達到,最多延長15秒,經常訓練後就可達到。

這種方法既能充分激發我們思考,開展“頭腦風暴”,又可幫助我們快速整理思維,經常用這種方法訓練,就可以讓你學會快速思考,瞬間作出決斷,還能幫你學會清晰表達。


另一本是《當機立斷》,作者出口治明是日本生命網絡人壽保險公司會長兼CEO,本書重點在幫助人們在工作快速做出正確決定,方法是運用數字、事實和邏輯,學會用數字思考,學會區分“事實”和“意見”,學會盡可能多地增加考慮因素和視角。經常用這種方法面對工作中的問題,能幫你在工作中快速做出正確決定,在這個過程中也自然能提升你的思維能力。

還有一本書比較系統地講解了提高思維能力的方法,書名就叫《你對我講道理,我對你講邏輯》,作者孟雲劍是北京大學邏輯學研究生,北京市邏輯學會會員,知名知識分享平臺“有書”金牌領讀人,長期以來從事思維方法的普及推廣事業。


本書講述了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和思維的樂趣,思維能力的應用 ,更講解了如何訓練思維能力, 主要是如何提高邏輯思維能力,避免思維陷阱。這本書全面系統,也舉了很多歷史和現實的例子,有些也很有趣,仔細讀也不太難懂,但總體來說有些燒腦,如果你真想提高思維能力,建議閱讀。

《金字塔原理》是一本寫作訓練的經典教材,但其實它也是一本訓練思考能力的。書中介紹的金字塔原理是一種結論先行,以上統下的結構,實際上就是你講的結構化思維,適用於職場寫作,對於提高思維能力也很有幫助,職場寫作的前提是思維清晰,本書的副標題就思考、表達和解決問題的邏輯。


以上四本書的介紹的思維能力都主要是指邏輯思維能力,最後推薦的書有點不同,名為《直覺思維:如何快速構築你的快速決策系統》,作者格爾德·吉仁澤是世界著名的決策心理學大師,德國柏林馬普所人類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曾在美國芝加哥大學擔任心理學教授。


格爾德不僅告訴我們,“感覺”有時比“理性”更可靠,而且告訴我們,直覺是有科學依據的,和理性的邏輯思維能力一樣,直覺思維能力也是可以通過訓練得到提高的。


蒲公英的讀書小站


我在前一家工作的主要內容,是負責公司的網站運營。這其中包括網站內容偽原創、網站seo、問答營銷等等。

在我剛接手這份工作的時候,經常被出現的問題搞得焦頭爛額。有的問題需要先花費大量的時間找到原因,之後在根據原因去尋求解決辦法。當問題解決不了的時候,我就只能向領導尋求幫助。

但是在工作幾年之後,我再處理這些問題時就顯得遊刃有餘了。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變化,是因為當問題出現在面前的時候,我能快速找到原因。之後再根據之前的經驗,再次將這個問題解決掉。

這種心理和能力上的轉變,就是職場菜鳥和職場老鳥的區別。

現在回過頭來看題主的問題,如何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所謂思維能力,根據百度百科的解釋。指人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中每逢遇到問題,總要"想一想",這種"想",就是思維。它是通過分析、綜合、概括、抽象、比較、具體化和系統化等一系列過程,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並轉化為理性認識及解決問題的。

總結一下,一個人的思維能力包括記憶力、邏輯思維能力、結構化思維能力等等。要想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如何提高記憶力

首先,保護大腦是保證記憶力的基礎。簡單來說,就是要多運動、戒菸酒。大腦在思考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保證大腦能量充足的前提,就是大腦供血充足。

不良生活習慣,比如抽菸、喝酒、不合理膳食以及運動量少等等,都會極大限度的影響大腦的供血系統。一旦大腦供血系統出現問題,導致無法獲取充足的能量,必然會影響思維的敏捷性。

第二,掌握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雖然過目不忘是我們大多數人夢寐以求的能力,但是對於大多數情況來說,平時的記憶力就夠用了。目前可供我們用來保證記憶力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艾賓浩斯記憶法、聯想記憶法等。

但是我們並不需要掌握這些所有記憶方法,挑選其中幾個,然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就可以了。

如何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什麼是邏輯思維能力?一提到邏輯,許多人都會下意識的想到數學、物理、化學等等理工科內容。還會想到編程、製藥、建築設計等方面的工作。

實際上邏輯的應用範圍並非侷限於此。

邏輯本身不提供知識,它只是提供一套規則和方法,讓我們可以組織和運用知識。也就是說,邏輯的作用,在於幫助我們通過運用知識,來解決現實存在的問題。就像數學解題,在已知條件下,通過運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找到解題過程。

邏輯思維的方法大體上可以分成兩種:演繹法和歸納法。

演繹法又稱演繹推理,是通過分析事物已有的條件,根據一定的規則來判斷事物的發展方向。比方說我們在工作中遇到問題,在明確已知條件下,我們可以根據問題的發展規律,來判斷可能出現的後果,並作出針對性的預防錯誤。

要想鍛鍊自己的演繹推理能力,可以多讀歷史方面的書籍。從不同的歷史事件中,找到問題發展的普遍規律。之後在運用這些規律,去解決當下出現的問題。

比如說現在正在發生的冠狀病毒疫情,我們可以從過去歷史上發生重大疫情之後出現的各種問題,來判斷等此次疫情過去之後,可能出現的問題。

說完了演繹推理,再來談談什麼是歸納推理。

有些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相同的,但是由於問題表象不同,導致我們對根本原因把握不準。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將許多看似毫不相關的問題就行歸納總結。找出問題的相似性,並將其總結昇華成為普遍規律。

如果還是不能理解歸納推理,可以從瞭解生物學的分類方法開始。生物學堪稱歸納推理的典範,在這門學科中。生物學家們將目前已知生物,按照從屬關係分成了七個層次。分別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當生物學家分析生物特徵時,只要按照相對應的規律加以分析,就能搞清楚生物的基本特性。

如何提高結構化思維能力

結構化思維能力的基礎,是前面提到的邏輯思維能力。結構化思維能力就是指一個人在面對工作任務或者難題時能從多個側面進行思考,深刻分析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系統制定行動方案,並採取恰當的手段使工作得以高效率開展,取得高績效。


結構化思維能力,簡單來說就是你邏輯思維能力在解決問題中的具象化。

還是以工作為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首先要找到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動機,比方說文章瀏覽量不高。這時就可以從文章內容、推薦機制、觀眾喜好這三個大方面入手。

文章內容方面,又可以從分析標題、內容是否合適、文筆是否流暢等方面著手改進。推薦機制方面,可以從分析賬號是否活躍,是否踩中熱點新聞等方面著手分析。觀眾喜好方面,可以從觀眾年齡、觀眾所在地區、觀眾關注領域等方面著手進行分析。

當我們能夠完整的解決問題,並將解決方法按照邏輯進行整理、總結和歸納之後,結構化思維能力就形成了。

想要鍛鍊自己的結構化思維能力也很簡單,那就是多掌握集中思維模型。比方說四象限法、PDCA法、MECE法、SWOT分析法等等。

能夠掌握的思維模型框架越多,解決問題的效率就越高。

以上就是如何提高思維能力的三個基本方面。需要提醒的是,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和學習中,這三個方面並非單獨出現,而是互相摻雜的。

比方說在解決問題的開始階段,我們需要分析問題,這個過程中需要運用結構化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在找到問題出現的原因之後,需要分析用哪種思維方式更適合。這個過程中,需要運用我們的記憶力,來幫助我們回想起自己做掌握的思維模型框架。

在解決問題之後,總結歸納原因的時候,需要運用歸納推理來把表象問題昇華成為普遍規律。

所以,提升邏輯思維能力是一個整體過程。


吃書青年


我們常說思維方式很重要,的確,一同進公司的兩個人,一個平時在工作中,遇到問題總是千方百計地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並時常反思工作中的不足;一個卻習慣把問題扔給他人去解決,自己能躲則躲,從來不思考,更別說深入思考。

兩三年下來,第一個人升職加薪,而第二個人依然和當初進來的時候沒什麼兩樣,更慘一點的話,很可能還隨時面臨失業的風險。職場很殘酷,你不努力、不思考怎麼把工作做好,那麼很快就會有人取代你。

思想決定行動,一個沒有思考能力低的人很難有什麼進步。那麼怎樣做到高效思考,提高思考的深度呢?

分享一個簡單有效的思考方法,A4思考法,這個思考法也是《零秒思考》中提出來的。

什麼是A4思考法呢?其實這是一種做筆記的辦法,拿出一張A4紙,在左上角寫標題,下劃橫線;右上角寫日期,儘量格式簡單;每頁寫4-6行,1分鐘之內完成,不需要追求多麼美觀,自己能看懂就行。

也許有人疑惑,這什麼怪方法?就拿一張紙寫字,怎麼能提高思考深度呢?

實際上,這個方法經過很多人的事件都被證明是很有效的,甚至被當做很多培訓機構當做培訓課程來使用。

那麼A4思考法為什麼有用?首先,大家都見過顯微鏡吧,顯微鏡的作用就是把平時人們肉眼無法看到的細菌、細胞這些東西呈現出來。

同樣地,A4紙在這裡其實就相當於發揮了顯微鏡的作用,因為思維同樣是非常抽象,是我們看不見也摸不著的東西,但當我們把腦子裡的想法寫在紙上的時候,思維就變得具象化了,變成了可視、可感知的文字了。

當我們能直觀地看到自己的所思所想的時候,我們就能更加了解、也能控制自己的思想了。這就是A4思考法為什麼有效的原因。

那麼這種思考法的好處在哪裡呢?

1、簡單易操作,好上手。只需要一張紙和一支筆就可以。想寫就寫,無序考慮遣詞造句和邏輯。幾乎沒有門檻,只要會寫字就行。

2、能訓練快速思考的能力。要求儘量在1分鐘之內把大腦中的想法寫下來,能訓練我們快速思考和敏銳捕捉關鍵想法的能力。

3、平復情緒,理智思考。當我們內心充滿負能量的時候,A4思考法還能起到平復情緒的作用。比如說當領導批評你方案寫得不好的時候,你的心情自然很低落,這時候,如果你能以理性客觀地態度來思考,那麼你的情緒將能很快平復下來,而且問題也能得到梳理。


你可以這樣問自己,“領導為什麼會批評我?”然後嘗試思考問題的答案,並把這些答案寫在紙上。比如說,“因為方案做得不好,很多地方考慮不夠周全”

“之前就提醒過的地方,這次還是犯了同樣的錯誤”

“在和領導彙報的時候,缺乏溝通的技巧,表現不夠謙虛誠懇”

“事先沒有多向有經驗的同事學習,就冒然開寫”

寫下了這些答案之後,再思考如何修改方案,並讓領導滿意?快速寫下想到的解決辦法,大概有以下幾種:

“謙虛向領導請教,指出不足之處”

“對於已經犯過的錯誤,找到之前的方案,重新學習”

“方案中考慮不到位的紕漏盡量想辦法解決,各個擊破”

“修改完之後,先讓更有經驗的同事看看,提點建議”

這就是一個用A4思考法梳理內心情緒,遇到問題並思考如何解決問題的過程。看起來似乎很簡單,但其實很多人思考都是單線型的,面對問題的時候,不去從多方面、多角度反思,那麼我們的思考自然就流於表面。

當你開始這樣思考問題的時候,你已經擺脫了單線思維,開始向深入思考進步了,但為了進一步提高思考的深度,你還可以以上面的每個小問題為主題,再層層細化。

就拿“因為方案做得不好,很多地方考慮不夠周全”這個問題來說,其實只要深入分析,還是能思考出很多細小問題的,因為方案中的不周全的地方肯定不止一個,那麼就需要把這些都找出來,再分析每個小問題解決辦法。其他的也是如此。當你每次都這樣思考問題的時候,其實你就已經做到了深入思考,高效梳理問題並尋找解決方案的過程。


笑薇讀書


講真話,你以為你是誰?不是升級自己的思維,而是升級別人的優秀思維。例如:


經濟上,升級亞當斯密的思維,升級科斯定律的思維,升級索羅斯的思維。

政治上,升級孫子兵法的思維,升級毛澤東主義的思維,升級超限戰的思維。

物理上,升級經典力學的思維,升級量子場論的思維,升級統計力學的思維。



記單詞,升級詞根詞綴的思維,升級信達雅的思維,升級語料庫的思維,升級速讀法的思維。

你升級了別人的,自己就真的升級了。千萬別自己一個人設計理想,想入非非,沒用。


物理新視野


正式瞭解結構化思維,我是通過學習思維導圖、麥肯錫思考方法的時候正式接觸並運用的。

結構化的思考方式不僅能提高你的思維能力,還能從實操上讓你“思考問題更有邏輯,與人溝通更加清晰,解決問題更有效率”。

結構化思維的具體學習、訓練方法:

1、自下而上的思考。①儘可能列出所有思考的要點;②找出關係,進行分類;③總結概括要點,提煉觀點;④觀點補充,完善思路。

先發散,後總結,用這種方式思考,不僅更容易找到邏輯結構,也更容易培養你的結構化思維。

2、自上而下的思考。這種思考方式和中學時代老師教我們寫議論文的方式一致:首先你要在開頭就亮出自己的觀點,然後分論點進行闡釋,用論點+論據支撐進行議論,論點之間的關係可以是並列,也可以是層層遞進,最後對文章進行總結和昇華。

先總結,後發散,用這種方式思考,有助於形成、整理和構造思維導圖,從而促進大腦自然有序地思考,從而讓你更全面地去分析一個問題。

3、流程化思維。流程化思維指的是找出事情發生的內在邏輯,思考的時候可以參照:時間順序;步驟、流程類結構順序;空間、地理位置類程度順序;事情的輕重緩急、重要性等等。

思維的訓練,關鍵在於實際的去練習。比如:你可以拿一本書,通過閱讀,然後用結構圖或者思維導圖的形式來整理這本書籍的“人物關係、主要內容”等。

關於思維導圖的學習,你可以參考思維導圖的各種結構圖,具體的學習,可以參考我學習過的“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件”,軟件中有思維導圖的簡單學習和訓練。


每天學習一點


學會四種推理方法能夠有效的提高邏輯思維能力,這四種推理方法分別是:演繹推理、歸納推理、溯因推理、類比推理。

☆ 1、演繹推理

什麼是演繹?

演繹是一種從一般到個別的推理方法。所以,演繹推理的前提和結論之間是決定性關係,也就是說結論可以從前提必然得出。

比如:

所有人都會死

蘇格拉底是人

蘇格拉底會死

圖1 蘇格拉底之死

這個就是三段論。

什麼是三段論?

三段論說的是推理過程呈現為“大前提→小前提→結論”的形式。

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所有人都會死

小前提(個別情況):蘇格拉底是人

結論(根據一般原理,對個別情況作出判斷):蘇格拉底會死

在這裡需要注意一下:演繹推理有一個問題,即前提和結論各自的“實際”真或假,與推理的有效性無關。

比如:

大前提:所有的人都是魚

小前提:所有的魚都是哺乳動物

結論:所有的人都是哺乳動物

這個推理,前提也必然可以推出結論,只可惜它的前提本身是假的。

那麼,如果你想要提升自己的演繹推理能力,又該怎麼做呢?

你可以將自己所說的結論/觀點以三段論的形式呈現出來。

比如:

我在本回答開頭提出的:

我的回答是學會四種推理:演繹推理、歸納推理、溯因推理、類比推理。

它的背後其實就是三段論:

大前提:提升任何能力都要掌握該能力的相關知識

小前提:演繹、歸納、溯因、類比是邏輯思維能力的知識

結論:提升邏輯思維的能力要掌握演繹、歸納、溯因、類比的知識

現在,你也來試試舉一反三,運用一下吧。

☆ 2、歸納推理

什麼是歸納?

歸納說的是一種從個別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比如,科學家發現金能導電、銀能導電、銅能導電、鐵能導電、錫能導電,於是,科學家就推理出一切金屬都導電的結論。這就是歸納推理。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歸納推理的前提與結論之間並無必然聯繫,它們之間的關係是可能性的關係。所以,要想檢驗一個歸納推理的結論是否正確, 逐一檢驗特定範圍內的所有情況就是最可靠的方法。

在有些情況下,也許我們可以逐一驗證。可是,若想驗證“世界上的天鵝都是白天鵝”這個歸納推理出的結論是否正確,就得把天底下所有的天鵝都走訪一遍,看看它們是不是都是白色的。這就太費力氣了。

所以,歸納推理是由部分代替整體的推理,選取的樣本越多,得出的結論就越可能準確。一旦發現一個矛盾,這個歸納推理的結論就得進行修正。比如,人們原本已經得出了“世界上的天鵝都是白天鵝”這個結論,後來人們又發現了一隻黑天鵝,這個結論就被打破了。

所以,只要樣本足夠大,操作足夠科學,通過歸納得出的結論就不會有太大的偏差。即便如此,歸納法也只能得出概率性的趨勢,而不是必然的結論。

雖然歸納推理無法提供必然性結論,但它卻是一切科學的基礎。

歸納推理的能力又要如何提升呢?

這裡推薦你一個簡單的方法,用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

將書中的觀點提煉歸納本身就是一個鍛鍊歸納的過程。思維導圖軟件如Xmind,mindmanager,mindmaster等。

在我的《直擊本質》一書中附贈開放式思維導圖,你可以在閱讀的同時自己歸納提煉,並繪製專屬於自己的思維導圖。

☆ 3、溯因推理

什麼是溯因推理?

溯因是一種幾乎被所有人都忘記了的推理方法。現在大家一說推理,想到的就是歸納法和演繹法,最多再加一個類比法。

但是我在研究本質到底是什麼?以及如何思考找到本質的時候,卻發現這些推理方法都沒辦法直接幫助我們找到本質。

後來,我找到了一本一開始幾乎完全看不懂的書,講的剛好是溯因推理法。這時我忽然明白,其實這種方法正是尋找本質的基礎方法。在它的基礎上或者說框架下,再運用其他思考方法就能找到“本質”,擁有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那麼,溯因推理說的究竟是什麼呢?

它說的是據某一結果去推測其原因的推理方法。換句話說,溯因推理是解釋已知事物的過程。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進行溯因推理呢?

我將溯因推理的方法仔細咀嚼並反覆琢磨後,歸結為非常簡單的八個字: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一個人因咳嗽、吐血、四肢無力去醫院看病。醫生會怎麼做呢?醫生會用溯因推理的方法來為這個患者確定病情。

首先,醫生會先根據患者主訴以及能夠看到的症狀先做病症假設,然後再對這個假設進行驗證,從而確定患者病症。醫生通過問診瞭解了病人的病情、病史以及生活環境。

於是,醫生提出了一個關於患者病情的假設:這個病人可能患有肺結核。如果有,那麼病人的肺部就會有病灶,痰裡也會有結核桿菌。根據上述論斷,醫生開出了檢查單,讓病人去拍 CT,看看肺部是否有病灶。同時,醫生讓患者去化驗室查一下痰,看看痰裡是否有結核桿菌。最後,醫生根據檢查結果得出結論。如果所作假設被證實,那麼假設就成立,病人就患有肺結核。否則,假設就被推翻,醫生需對患者的病因重新提出假設,然後再進行一輪驗證。

這個看病的過程就是溯因推理,從這個看病過程,我們就能看出:前半段是“大膽假設”階段,醫生根據問診結果,假設這個患者“可能患有肺結核”;後半段則是“小心求證” 階段,醫生通過讓患者拍片、化驗等方法來驗證這一假設。如果所作假設被證實,那就說明這位患者的確患有肺結核。相反,醫生則需重新提出假設, 再進行一輪驗證。

那麼溯因推理的能力又該如何提升呢?

你可以試一下簡單又好玩的方法:玩偵探遊戲,看推理小說。根據證據一步一步還原整個犯罪全貌。緊張刺激的同時,享受燒腦的快感。

小說如東野圭吾、阿加莎的作品,綜藝節目如《明星大偵探》,生活中則可以玩《劇本殺》《狼人殺》等殺人遊戲。

當然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真實運用,才是最最有效的。

☆ 4、類比推理

什麼是類比?

類比是一種從個別到個別的推理方法。根據兩個對象在某些屬性上相同或相似,通過比較而推斷出它們在其他屬性上也相同。

類比推理的結構,可以表示如下:

A有屬性a、b、c、d

B有屬性a、b、c

所以B有屬性d

比如:

春節的時候難免不會出現以下對話

鄰居趙叔叔兒子張三,23歲,結婚了;

你初中同學李四,23歲,結婚了;

你今年,23歲;

所以你該結婚了。

上面這種是性質類比推理,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是關係類比推理。

什麼是關係類比?

也就像我們平時的打比方,兩個對象之間的關係,在某些方面類似於另外兩個對象之間的關係。

比如,錢鍾書在《圍城》中有一句話:“忠厚老實人的惡毒,像飯裡的砂礫或者出骨魚片裡未淨的刺,會給人一種不期待的傷痛。”

打比方,是在不熟悉的事物與熟悉的事物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樑。但這種打比方的方式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比方也許準確,也許不準確。

比如,幾年前網上有過一段很火的話:人的眼睛有 5.76 億像素,卻終究看不懂人心。這就是不準確的比方,就算拿哈勃望遠鏡也依舊看不懂人心。因為這兩個“看”的本質根本就是兩回事,眼睛的“看”是圖像,看懂人心的“看”是理解。

要能夠打出準確的比方,就需要掌握事物的本質,只有兩個事物的本質是相通的,你的比方才越準確。掌握事物本質的方法,在我的《直擊本質》一書中有詳細介紹。

那麼,類比推理又該如何提升呢?

你可以常常思考如何用另一件事或另一樣東西說清楚當前這件事或這樣東西,不斷訓練自己的思維能力。

黑格爾說:“無知者是不自由的,因為和他對立的是一個陌生的世界”。

當你缺乏邏輯能力,就容易被日常中的難題所困住,被他人的謊言和詭計所矇騙。別人隨便一句話,你都會當作是本真經。

這就是提高邏輯思維的四種方法:演繹推理、歸納推理、溯因推理、類比推理。


解憂情感達人


認知框架君來挑戰這個問題。

談一下個人的視角,梳理一下,什麼是思維,什麼是思維的能力,讓後再談如何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

什麼是思維呢?

為了某種目的,組織大腦裡的認知,這就是思維。

這樣談思維有點泛,因為問題中並沒有指出要提高哪類思維的能力。比如提高邏輯思維的能力,比如提高系統思維的能力,比如提高創新思維的能力。

不同的思維種類是不一樣的,提高任何一個種類的思維能力,都是要花很長時間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拿邏輯思維來說,邏輯學-邏輯框架-大腦裡的邏輯思維。

拿系統思維來說,系統思維知識層-系統思維框架-大腦裡的系統思維。

因為任何一種具體的思維,都是要基於一定範圍的思維知識層,要學習它們,掌握它們是需要時間的。

提高思維的能力,最基礎的就是要掌握相應的思維知識層。這是一個費腦力也費體力的活。

我們來看一下思維技能的修煉路徑

思維知識層-->思維技術【思維方法與思維工具】-->思維技能

思維知識層和思維技術,是可學習可傳遞的。

而思維技能,就只能通過自己的經常刻意練習而掌握,思維的技能是切身,是不能傳遞的。我們可以從書本學習思維的知識,從他人那裡學習思維的技術,唯獨思維的技能得自己親自去練習。要提高思維的能力,不僅要學習思維的知識,還要學習思維的技術,最後還要自己【親自操練思維的知識與思維的技術】,這樣才能最終提高思維的技能。


認知框架


小時候就聽過大人們跟我們說百步穿楊,和賣油翁的故事,大人們問為什麼別人可以做到箭無虛發,為什麼老人可以把油倒進這麼小口地罐子裡?答案當然是,無他,手熟爾。

其實思維能力也一樣,熟能生巧 ,就好像寫作文,做數學題,寫多了做多了,自然思路就清晰了,再遇到同樣的問題自己也能馬上就想到幾種不同的解決方案。

就思維來說,其實最忌諱僵化和程式化。我們不能拘泥於傳統思維和常人普遍的觀點,要有自己的獨特想法和觀點,要懂得假設和創新,改善自己的思維方式 。要大膽創新。對待同一件事,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和思考問題,可以獲得新的不一樣的理解和想法,可以使我們擺脫框架思維,做出與常規思維截然不同的創新決策


另外持續有效的學習能力,是思維能力的基礎和動力,更是動態衡量人能力的標杆。所以,要想有敏銳的思維能力,必須培養自己強有力的學習能力,當然僅僅只學習知識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把各種不同的知識融會貫通起來,不斷地思考和感悟,並將之運用於實踐,增加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閱歷,才能真正起到作用,而這個過程才是鍛鍊思維能力的過程。


把每天過成世界末日


我的回答是:寫長文。

能寫出有質量有層次有主線的長文的能力是不侷限於某一個專業和學科的,每一個領域都需要。一個連 5000 字原創文章都寫不出來的人,就別談什麼思維理性了吧,那是個笑話。

寫長文的背後,是你思考的觀點和洞見,是你歸納出事物發展的規律和邏輯,是你在做事之後的反思,是你自己的社會閱歷與見識,你需要花時間去體驗,去總結,去思考,去研究,去整理。

不要以為腦子裡想了就行了,沒必要一一寫出來。其實,在腦海裡存在的都是一個個的散點,像一個個散著的珠子,或許每一個珠子都很亮很精緻,但是他們毫無規律的散在地上,不但不易識別還有可能找不到。

但是寫長文就像一根線,把所有的珠子能串起來,寫的過程中,你需要注意措辭,注意前後的邏輯關係,注意各個角度的搭配……這樣的一個過程,對於提升自己的表達、思維、邏輯是非常有益的。

不論是做一次活動還是去做了一次兼職,或是讀了一本書,把自己在整個過程中的思考一點點寫下來,思考的質量也就會一點點進步,自己的深度才會增加。你也別問不知道該寫什麼怎麼辦,我們PPT圈的幾個小夥伴完成一篇PPT都能把整個製作過程洋洋灑灑總結上幾千字,從製作過程中的問題、求助、提高、技術、趣事、指點、成果等等角度來總結,完全可以開發成一堂PPT的課了,而且這樣的總結髮到微博上還能被轉個上百次結識更多的圈子。什麼叫高質量做事,這就是高質量。

其實能夠有這樣一種好的心態,我們做事才能真正有收穫,一件事情純粹做了僅僅叫經歷,一件事情做完了有自己對整個過程的思考和總結,才叫經驗。

這個世界有太多有經歷的人,一件事情做十年還是一個模式,所以他有十年的經歷;這個世界缺少的是有經驗的人,或許一樣要重複做事,但是他的感悟讓他進步,可能下一次就可以脫離原有的模式、圈子、平臺、級別,所以他有十年的經驗。這就是思考帶來的威力。

反正我是這種方式的切實受益者。寫著寫著,思維角度就打開了,深度漸漸也就有了,於是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創意、角度、細節會把握得更好。思考總結不但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態度,不斷總結是為了更好前行。

不要小看這些東西。不信你去試試,大多數人把一件事情後的總結寫下來,無非就是按照時間順序記錄的流水賬。流水賬,遲早要流走,而只有深刻的總結、思考和延伸,才會刻在腦海裡。這種總結能力會要求自己瞭解任何一個新領域時,先構造一個整體框架,再容納各種細節。這樣你接納的碎片化信息越多,你豐富和調整你思考框架的機會越多,你整體思考的能力越強,於是經驗就足了。

但是要特別指出,不要以為寫長文的時候有個一二三就叫「邏輯」、「結構」。

借用許紀霖老師曾經在接受參訪中說過這樣一段話:

我在參加一些博士論文答辯的過程中發現,現在有些學生很愛運用「 PPT 思維」。 這在工科學科和社會科學領域,尤其常見。過去一般的論文都是論證式的,有一種內在的邏輯,來證明自己的論證是合理的,它是一個整體性的東西。但這種 PPT 式的論文,表面看起來框架結構很科學,分為「1.1、 1.2、1.3……」再分為「2.1、2.2、2.3……」好像內容很整齊。 但我把它稱為「虛假的整體性」,因為在這一點和那一點之間是沒有邏輯關係的,它只是一個平面上的鋪陳,沒有深度,為什麼要從這一點跳到那一點,也沒有任何論證的過程。這樣的論文,寫起來很容易。

這是一種非常偷懶的做法。

其實探究背後的根源,現在年輕人的知識體系越來越破碎,他們又缺乏一種把這些知識通過自己的思考貫通起來的能力,而論文又不能支離破碎,所以就用這種「虛假的整體性」來對付。

所以如果要訓練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升結構化思考的水平,要經常安排封閉的時間段,至少半個小時,逼自己寫長文章,而不是寫碎片化微博,因為唯有這樣才能保證結構化思考能力不下降。

所以有時候我寫很長的文章,發到公眾號上或許閱讀量並不高,因為大家別說寫長文,連看長文的耐心都沒有了,但是我個人的提升卻很大。我堅信如果不刻意保持這個能力,結果就會不是你解決問題的效率下降,就是你解決問題的質量下降。所以寫長文可以逼你係統化深入思考一個大問題,讓你把前因後果看得比一般人透徹,這樣也可以讓你做長期決策時不會浪費時間走彎路。

在互聯網上久了還會發現:那些能輸出條理清晰的長文章的人,一般質量都不會太差。


青春懵懂無知的愛情


結構化思考其實指的就是結構化思維!

結構化思維

結構化思維是指一個人在面對工作任務或者難題時能從多個側面進行思考,深刻分析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系統制定行動方案,並採取恰當的手段使工作得以高效率開展,取得高績效。當你這樣做事的時候,你就擁有了結構化思維,這將對你的職場晉升起到巨大的幫助作用。思維決定發展,思維層面不同導致結果不同。

如何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

一:善於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二:在生活中養成利用思維模式去解決身邊的一些小問題的習慣。

三:開闊自己的眼界,沒事多處處走走。

四:多閱讀,多思考,多看書,可以做一些閱讀理解的題。

五:沒事的時候玩一些益智類的遊戲或者玩具。

六: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

七:去網上找一些相關的思維訓練的課程視頻進行學習。


當孩子在三歲的時候家長們就可以進行思維能力的啟蒙教育了,現在國內很多家庭都開始注重孩子早期的思維訥訥管理了,不想讓孩子將來輸在起跑線的話,還是讓孩子參加下專業的培訓課程比較好,有興趣的話可以瞭解一下火花思維,在這領域是比較專業的,適合3-12歲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