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產業之下:養蛇行業該何去何從?

2月24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表決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

在食用野生動物的尺度把控上,《決定》調整到了史上最“嚴”。禁止食用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明確禁止食用的野生;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

對於這一變動,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秘書長周晉峰表示:“此次《決定》的出臺速度很快,解決了現實問題,填補了以往制度上的漏洞,也讓我們對《野生動物保護法》的修訂充滿了信心。

然而《決定》出臺後還留下了疑問和惶惶的人心。這個《決定》解決現實中什麼問題呢?

倒是留下了許多養殖戶的惶恐。依據2017年中國工程院發佈的《中國野生動物養殖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全國野生動物養殖業產值已超5206億元,其中食用動物產業創造產值約1250億元;全國野生動物養殖產業專兼職從業者有1409多萬,其中食用動物產業從業人數達626.34萬。涉及這麼多人的生計的養殖業,已然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一刀切的迅速政策讓養殖戶們陷入迷茫,等著脫貧未邁出去的雙腳還要面臨退後。養蛇戶不禁擔憂這些蛇苗怎麼處理?不能養了,那麼投入的成本當地政府賠償嗎?餵養的飼料又作何處理?

在養蛇戶面臨這些問題的時候,國家又有新的發言:對於一些動物(如兔、鴿等)的人工養殖利用時間長、技術成熟,人民群眾已廣泛接受,所形成的產值、從業人員具有一定規模,有些在脫貧攻堅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的作為保留。農業農村部也下發緊急通知,龜鱉牛蛙不在禁食之列。

那麼,養蛇業也必須發聲,我們也在脫貧攻堅中發揮重要!我們養蛇戶多數以水律蛇、眼鏡蛇等為養殖。在廣西,水律蛇是主要的品種,它也叫滑鼠蛇,南蛇。它是目前人工養殖技術成熟,養殖規模大的肉用蛇品種,市場銷售量比較大,極大的滿足了吃蛇肉對水律蛇的需求。隨著水律蛇養殖技術的不斷成熟,到了2018年基本保持到了一個平衡的價格,這也說明水律蛇的養殖市場已經成熟。

研究人員對養殖與野生滑鼠蛇蛇肉的營養成分進行檢測(如蛋白質、脂肪、氨基酸、糖、微量元素的含量),並對兩者的各項檢測結果進行比較分析。結果養殖滑鼠蛇蛇肉的蛋白質、脂肪、氨基酸、糖以及礦物質元素硒、鉻、鎂、銅、鐵、鋅含量與野生滑鼠蛇相比無顯著差異;養殖蛇肉的部分指標如氨基酸、絲氨酸、亮氨酸、甘氨酸、賴氨酸、丙氨酸、組氨酸、精氨酸、結氨酸含量比野生蛇含量偏高。結論養殖滑鼠蛇蛇肉與野生滑鼠蛇蛇肉的營養價值大致相同。養殖滑鼠蛇蛇肉不但嫩、香、醇,而且無致病菌及寄生蟲感染,是理想的綠色營養食品。


成熟產業之下:養蛇行業該何去何從?


​在2013年《野生動物保護法》中第二十八條 對人工繁育技術成熟穩定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經科學論證,納入國務院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制定的人工繁育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對列入名錄的野生動物及其製品,可以憑人工繁育許可證,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核驗的年度生產數量直接取得專用標識,憑專用標識出售和利用,保證可追溯。就是這樣的條例讓我們民眾燃希望,扶貧項目多種,而且我們加入符合廣西地勢氣候的養蛇項目去攻堅脫貧。

很多人不知道,靈山縣成為“中國養蛇之鄉”,2019年廣西欽州市靈山縣養殖眼鏡蛇、滑鼠蛇420萬條,產值11億元,收入5.93億元,這些數據背後,是為數眾多的養殖戶。據媒體報道,整個廣西登記在冊的合法蛇業主多達15萬。2019年廣西欽州市靈山縣-年GDP總產值為27億元,養蛇產業鏈貢獻了5%的GDP!

在廣西,養蛇作為重點扶持的扶貧項目,有越來越多的貧困戶通過養蛇成功脫貧。仍以廣西欽州市靈山縣為例,自2016年起,欽州市靈山縣全縣已有90戶貧困戶通過發展養蛇摘帽,300多人實現養蛇脫貧。比如廣西大化縣,集“老、少、山、窮、庫”於一體,貧困發生率高、貧困程度深、致貧因素多,是典型的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在當地的特色產業扶貧項目中,養蛇也是主要項目之一。當然數據的查找仍有一定的侷限性,但是從靈山縣城的發展數據我們看到脫貧人數都在逐漸增加,那麼加上全國各地鄉鎮呢?所以,我們養蛇業也在攻堅脫貧中起著重大作用!在攻堅脫貧中推廣特種養殖是政績一件,現在一刀切掉特種養殖又是政績一件。我們是什麼呢?反而成為他人邀功的理由!

《決定》出臺時,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就指出,“可能會給部分飼養動物的農戶帶來一些經濟損失,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支持、指導、幫助受影響的農戶調整、轉變生產經營活動,根據實際情況給予一定補償。”一詞“可能”也就意味著可能有補償,可能沒有補償。那麼等著摘貧帽子的我們是不是要被逼到盡頭?一詞“部分”又隱含什麼意思?部分是什麼群體?只有某個養殖行業,還是所有養殖行業的小部分人?沒有確定性的回答和決策讓人臆想又擔憂。

其實野生動物的概念本身就沒有確定,擁有成熟人工飼養技術後的養殖可以稱為“特種養殖”,一句“人工飼養野生動物動物”斬殺多少養殖戶。國家需要時,我們響應政策攻堅脫貧;國家發展時,我們遵紀守法,遵循市場規則,做好本分銷售。現今留下的問題也體現了有關制度的不健全。對於技術成熟,具有規模的行業應積極引導,嚴格把關。斬殺養殖戶不意味著病毒可以消失,國家可以制定相關政策,從源頭、飼料、運輸、銷售各個環節把控,就像傳統畜禽一樣開具動物防疫合格的有關證明,以促進運輸與銷售。

​我們的進退全是國家一句話一個政策之下的改變,希望國家能理性做好數據分析,深入基層調查好養殖戶情況,懶政之下的國家是發展不了而且不得民心的。倘若真是全面禁止,那麼期望能做出讓我們滿意的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