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集上的吃食,五線小城錢實誠,東西好吃又便宜,過年捨得買


東北冬天的新鮮水果有限,近幾年物流發達了,雖然鮮果啥都有,但是東北人最愛的還是凍梨、凍柿子、凍草莓、凍黃桃、凍紅果這些傳統的凍果,因為在當地人的觀念裡,冬天就該吃這些涼哇哇的,屋子裡供暖都不差,飯後來個凍果打心裡涼快、通透,如同給燒心的身體來個胃腸馬殺雞。

比巴掌大的盤柿子只是賣相好,但買不好就澀口,所以還是小不點兒的凍柿子更好賣,吃著口感甜糯無籽,緩軟了的小柿子,只需咬一個口,稍一用力,整個果瓤就全部投降進嘴了,甜得讓人想閉眼。

大集上別管多冷,總有一些現場製作冒著白哈氣的吃食,這是發麵鍋貼,在餅鐺的高溫下,底部迅速變得焦黃可口,上面白色部分則在蒸汽的愛撫下煊軟筋道,一塊錢一個,拎回家變幻下主食的花樣也挺好。

還有大米做的發糕,微甜,很有彈性,吃著像彈力放大五倍的麥芬,海綿質感的小孔裡,被大米的清甜滋味兒充斥著,既是主食,也是零嘴兒。

熟食大棚,韓劇裡那些路邊美食大棚也是這樣的,塑料布做的小房子,既擋風又保暖,東北大集上一些怕凍的攤位都是這造型,只不過一面不封,熟食攤裡頭的品類也是當地人最愛吃的品類:牛頭肉、牛臉、豬尾巴、豬肝、香腸、燒雞、醬雞骨架、燻醬各種旮旯部位,比如嗓頭子啥的……

我買了塊豬肝,回家後不用刀切,直接用手掰成小塊,蘸蒜醬吃,特別有嚼頭,帶著內臟特有的臭香。

捂得嚴嚴實實只剩眼睛還在轉的家鄉人,辨認來者何人全靠看皮囊和走道姿勢,也是,冬天的外套就那一兩件,捂成球也不耽誤相認和嘮嗑。一般開場白都是這樣的:“二哥,嘎哈去啊?”“沒啥事兒,瞎溜達唄,你嘎哈去?”“我也轉悠轉悠,革家憋得五脊六獸嘚……”

老式糕點在俺們這兒都還能找到,而且味道也沒咋變,家鄉這個老煤城,如今留守的都是老人和孩子,老人們口味專一,味兒變得太邪乎,他們吃不慣,所以我們一小前兒吃的那些舌頭餅、桃酥、光頭、礦山麵包、老式硬蛋糕、發麵大餅乾啥的都能買著。

新出爐的酥餅買的人不少,咋看是新出爐的呢,這玩意兒放久了沒這麼鼓溜兒,皮就塌了,當地的酥餅是糖酥餡兒的,外皮酥軟不脆,芯兒是綿密的糖面混合物,不過分甜,適合老年人吃,旁邊是月餅,五仁的、豆沙的、芝麻的賣得最好。


認識這個不?爐果,嘎嘎酥脆,吃的時候最好一口全高嘴裡,閉嚴了再開嚼,不然渣渣到處迸濺,在口水的助力下將爐果軟化並攪拌成泥。東北人愛說話,見熟人一定嘮幾句,攤主:“劉嬸,溜達?給你裝點槽子糕唄?你家我叔愛吃。”“哎呀別拿,你再給我我走了嗷,上回給的,俺家你叔都說我了,這孩子,心領了,謝謝嗷!”

發麵大餅乾是東北人的心頭好,就算在新式點心花樣百出的今天,依然如此,優秀的大餅乾得有幾點條件:不能太甜,必須有鹼味兒,口感新鮮,煊乎,底部帶不面……“二嫂,你退了沒捏?”“這不十月份剛退,一個月才給開2000,哎呀,給開就行啊,咱也知足……”“嗯呢,慢慢害能漲呢!”

鹹鴨蛋煎餅攤兒,清晨在家煮好的茶葉鵪鶉蛋這會兒小爐子的火滅了,沒多大會兒,它的湯就變成了冰沙,開始犯渾,這貨帶著冰碴拎回家,進屋緩一會兒就能吃了,下酒不賴。

過年其實就是一個吃的盛會,人情往來也一樣是靠送吃的和一塊吃飯來維繫和增進感情,有錢沒錢,都得過個肥年,窮也好富也罷,辛苦了一整年,春節咋地都得好好張羅一把,在百姓心裡,年過好了,預示著來年有個嶄新的開端,誰都想越過越好,這是所有中國人共同的心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