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張圖片系統分析,弄懂西周玉器一面坡陰線的紋飾特徵與鑑定要點

西周玉器中,一面坡陰線為典型工藝。本文通過5張圖片,學習不同時期該陰線的變化特徵,以及我們鑑定需要掌握的幾個要點,與大家共同交流。

5張圖片系統分析,弄懂西周玉器一面坡陰線的紋飾特徵與鑑定要點

商代晚期,便開始出現了一面坡陰線,到西周早中期,大量在玉器製作中應用。這一時期的一面坡,比較純粹,大的斜坡弧面,表現出很強的立體效果,使得玉器更具藝術性。一面坡陰線的製作,是先在玉表起稿,然後沿著陰線的一側進行推磨,所用工具為青銅片具或砂岩類,使用解玉砂進行琢磨。

5張圖片系統分析,弄懂西周玉器一面坡陰線的紋飾特徵與鑑定要點

工具決定工藝,工藝決定工痕。在這種特定的工具下,一面坡陰線的平緩處,溝底呈現推磨產生的平行線,線槽內部有風化包漿,光感與外部一致,現代按照老的工藝進行仿製,溝底無厚重包漿(鑑定要點)。

5張圖片系統分析,弄懂西周玉器一面坡陰線的紋飾特徵與鑑定要點

在一面坡陰線的拐彎處,由於手工定位不準,會產生衝出痕,呈現交織放射狀劃痕,以及雜亂無章線痕,同樣,線痕自帶包漿,老化明顯。

5張圖片系統分析,弄懂西周玉器一面坡陰線的紋飾特徵與鑑定要點

隨著制玉工藝的不斷髮展,西周早中期,在一面坡陡壁的旁邊,加上一道陰刻線,從而使得紋飾更加豐富立體(如上圖)。

5張圖片系統分析,弄懂西周玉器一面坡陰線的紋飾特徵與鑑定要點

到了西周中晚期,一面坡繼續發展,大坡面逐漸變窄,演變為兩條陰刻線,我們稱之為“雙鉤陰線”,這種紋飾一直延續到春秋時期。畫面更加豐富,紋飾逐漸華麗。

一面坡陰線,從商代晚期出現,在西周時期達到頂峰。希望本文能為您提供一些幫助,在古玉鑑定的路上,我們攜手前行。歡迎轉發,留言評論,我們多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