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瓷器類(七)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瓷器類(七)

【德清窯黑釉唾壺】

  德清窯黑釉唾壺,東晉,高9.9釐米,口徑8.9釐米,底徑9.4釐米。

  唾壺盤口,束頸,扁圓腹,平底略上凹。外壁施黑釉,釉不及底。因釉層在高溫熔融狀態下產生垂流,致使器物下部積釉處釉層較厚,堆積欲滴。釉面滋潤,開有片紋。

  唾壺亦稱唾器,屬於衛生潔具。安徽阜陽雙古堆西漢汝陰侯墓曾出土署“女陰侯唾器”銘的漆唾器。瓷質唾壺始見於東漢,三國、兩晉時開始流行。東晉時期以青釉唾壺較為多見,黑釉唾壺少見。東晉時期燒黑釉瓷的瓷窯以浙江德清窯最為著名,經科學化驗其黑釉中三氧化二鐵含量達8%左右,故燒成後,釉面產生色黑如漆的效果。從這件唾壺的胎釉特徵看,亦應屬於德清窯製品。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瓷器類(七)

【青釉褐彩雞首壺】

青釉褐彩雞首壺,東晉,口徑5.5釐米,高15.4釐米。   壺盤口,雞首狀短流,鼓腹,平底,俗稱“雞首壺”。肩部兩側有橋形系,並有一弧形柄連接口沿。通體施青釉,壺口與雞首處點綴褐彩,有畫龍點睛之妙。   雞首壺始見於西晉,與羊首壺同類。早期壺的流口多為實心,不能出水。至東晉時期,流口疏通,成為這一時期南方的主要日用瓷器之一。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瓷器類(七)

【青釉褐斑羊頭壺】

  青釉褐斑羊頭壺,高23.8釐米,口徑10.8釐米,底徑10.8釐米。

  壺口淺盤式,細頸,球形腹,平底。肩部一側置羊頭形流,相對一側置曲柄,另外兩側各置一橫系。通體施青綠色釉,底部無釉。在壺口沿、羊頭及繫上均塗點褐斑。肩部暗劃弦紋2道。

  此壺的精彩之處在於羊頭形壺流,羊口微張,頜下一綹鬍鬚,雙目外凸,雙角向後彎曲,雙睛塗點褐彩,頗具神韻。六朝時期的青瓷壺常以動物的頭部作流,除羊頭外,還有雞頭、虎頭、鷹頭等。

  青瓷發展到東晉時期,裝飾上呈現出新的特點。西晉青瓷上盛行的帶狀印紋或刻紋此時已基本消失,代之以刻劃的弦紋,或者光素無紋飾,形成簡潔樸素的風格。但西晉晚期出現的褐斑裝飾至東晉時卻大為流行。這些特徵在這件器物上均有體現。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瓷器類(七)

【越窯系青釉褐斑四系壺】

青釉褐斑四系壺,高17.9釐米,口徑8.4釐米。   壺洗口,長頸,豐肩,鼓腹,腹下內收,平底。底部無釉,有支燒痕跡。肩部刻劃弦紋2道,四面分別飾一橫向系。外口凸起弦紋1道,器身施半截釉,釉色青黃,散佈有垂淌的褐斑。   此器為東晉時期所制,褐色彩斑裝飾面積較大,形態千變萬化,或似潑墨,或似樹葉,裝飾效果綺麗,十分罕見,屬於南方青瓷越窯系。   此壺於1954年由故宮著名陶瓷專家陳萬里先生捐獻。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瓷器類(七)

【越窯系青釉龜形硯滴】

  青釉龜形硯滴,高5.8釐米,口徑2.4釐米,腹徑4.9-4.7釐米。

  硯滴為烏龜形狀,龜首昂起,頸部刻劃螺旋紋。龜背前小後大,有圓形的小直口可以盛水,龜腹平坦,刻劃十瓣蓮花裝飾,通體施青釉不到底。

  這件硯滴為東晉時期所制,屬於南方青瓷越窯系,造型生動,工藝精湛,不失為一件精美的古代文房用具。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瓷器類(七)

【德清窯黑釉雞頭壺】

德清窯黑釉雞頭壺,高17釐米,口徑7釐米,底徑9.3釐米。   壺洗口,細頸,圓腹,平底。肩部一側雕塑一凸起的雞頭形流,相對一側飾安一曲柄,柄連於肩、口之間,另外兩側各飾一橋形系。壺身裡外施釉,外壁釉不到底。釉色黑如漆。   此壺為東晉時期所制,器形完整,風格古樸,釉色瑩潤勻淨,是不可多得的德清窯上品。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瓷器類(七)


【青釉六系蓋罐】

  青釉六系蓋罐,南朝,口徑21.9釐米,底徑14.5釐米。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瓷器類(七)

【青釉弦紋帶託三足燈】

  青釉弦紋帶託三足燈,南朝,口徑9.8釐米,底徑15釐米,高9釐米。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瓷器類(七)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瓷器類(七)

【青釉六系盤口瓶】

  青釉六系盤口瓶,南朝,高39.4釐米,口徑14.7釐米,底徑11.7釐米。

  瓶盤口,長頸,溜肩,圓腹,平底。肩部十字對稱分佈一組單系和一組雙系。內外施青釉,釉不到底,釉色青中泛黃。

  南朝時,青釉瓷器的造型更趨於實用。此器較東晉時盤口瓶的盤口加大,頸亦增高,腹部變得更加修長,其各部位的比例協調,形體線條過度柔和,造型優美。其重心較低,放置平穩,使用時比較省力。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瓷器類(七)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瓷器類(七)

【青釉雞頭龍柄壺】

青釉雞頭龍柄壺,南朝,高34.4釐米,口徑10.5釐米,底徑13.5釐米。   壺洗口,細頸,豐肩,鼓腹下斂,平底。外底有支燒痕。肩部一側置雞頭形流,相對一側的口、肩之間置龍形柄。肩部另兩側對稱置橋形系。通體施青釉,有流釉現象,釉面開細碎紋片。   此器舒展修長的形體,配置挺胸昂首的雞頭流與引頸伏首的龍柄,一展南朝雞頭壺秀麗、生動的風韻。是一件南朝風格較明顯的

青瓷器。   雞頭壺上出現龍首柄始於東晉中晚期,有的還在柄的上端飾熊紋。南朝時,雞頭壺由渾圓變為瘦長,雞頸加高,雞冠高聳,龍首曲柄加長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瓷器類(七)

【青釉雞頭壺】

青釉雞頭壺,高24.4釐米,口徑8.8釐米,底徑10.7釐米。   壺洗口,長頸,豐肩,直腹下斂,平底,底有支燒痕。肩部一側雕塑雞首流,相對一側為一弧柄,另外兩側各飾一

橋形系。肩部刻弦紋兩週,並刻雙層覆蓮瓣紋。器通體施青釉,外壁施釉不到底,有垂釉現象,釉色青黃,有細小的開片。   南朝時期的雞頭壺與兩晉時期相比造型變得高大,肩部由溜肩演變成為豐肩,直腹。南北朝時期北方制瓷業的興起受到了南方制瓷業一定的影響,以雞頭作流的壺在北方也開始出現。這件以蓮花瓣紋作裝飾的雞頭壺表現出南北青瓷相融合的時代特徵。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瓷器類(七)

【青釉刻花單柄壺】

  青釉刻花單柄壺,高21.3釐米,口徑11釐米,足徑12.4釐米。

  壺口折沿,短頸,圓腹,平底。肩部兩側置對稱雙條形系,另一側有管狀短流,與流相對的一側為一單柄,柄尖高起微向外卷。壺體飽滿、渾圓。胎體厚重,呈灰白色。內外均施青釉,釉色青綠,釉厚處透明,玻璃質感強。

  此壺紋飾共有3組,肩部及腹下刻仰覆蓮瓣各一週,兩層蓮瓣間,刻忍冬紋,每層紋飾之間隔以弦紋。紋飾層次清晰,線條簡潔、明快、流暢。

  此壺的造型襲西晉時壺的式樣,並有較大改進,增強了裝飾效果,提高了實用價值,是研究壺形演變的重要文物,堪稱南朝青瓷的代表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