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的《海錯圖》中竟有1條人魚,放大8倍看,網友:不再相信童話

故宮的《海錯圖》中竟有1條人魚,放大8倍看,網友:不再相信童話

故宮的《海錯圖》中竟有1條人魚,放大8倍看,網友:不再相信童話


故宮本來是明清時的皇城,其本身的亭臺樓閣、文物雕像,就是難得一見的人文景觀。目前,故宮收藏的文物,有186萬件之多,無論是數量上,還是面積上,都是世界博物館中的翹楚。

故宮中藏著很多古書字畫。比如《伏羲女媧像》《遊春圖》《步輦圖》等都是難得一見的絕世之作。

故宮的《海錯圖》中竟有1條人魚,放大8倍看,網友:不再相信童話

以《步輦圖》為例,它是一幅歷史畫,描寫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見吐蕃使者,準備將文成公主嫁出去的歷史時刻。場面宏大,將李世民的威嚴,吐蕃使臣的謙卑、謙和,引見官員和內侍得畢恭畢敬,年輕宮女的天真活潑,全部融為一體。是一部兼具歷史性和文化性的佳作。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其實,故宮的藏品之中,除了《步輦圖》等有歷史厚重感的文物之外,也藏有許多的奇書。下面介紹的這本書就是一本奇書,竟有1條人魚,放大8倍,嚇得網友不再信童話。

故宮的《海錯圖》中竟有1條人魚,放大8倍看,網友:不再相信童話

這本書就是《海錯圖》,把它叫做一本書,其實不如叫它一本畫冊。《海錯圖》是康熙年間,聶璜繪製的一組圖譜。他用文字和圖譜的形式,將海中的各種生物繪製出來。書中的生物妙趣橫生,形象怪誕,頗受清代皇帝們的喜歡,當時乾隆皇帝就把它作為自己的枕邊書,不時地翻看一下。

眾所周知,清朝對大海有一種天然的戒心,所以積極實施禁海措施。導致,當時的人們很少接觸海洋知識,即使是飽讀詩書的讀書人,也很少知道波濤洶湧的大海之中,到底都藏著哪些好東西。

故宮的《海錯圖》中竟有1條人魚,放大8倍看,網友:不再相信童話

而《海錯圖》描繪了300多種生物,幾乎將中國沿海的魚類,以及其它海洋生物“一網打盡”。從這個角度看,《海錯圖》相當於中國版的物種起源。有著極高的學術價值。《海錯圖》共四冊,目前3本藏在北京故宮,1本收藏在“臺北故宮”。

由於時代的限制,《海錯圖》對海洋生物的認知上,難免會出現偏差,有的可能被誇大,有的細節可能被忽略。可能自己也知道,在編撰過程中,肯定會出現紕漏,所以聶璜為這本書起名時,特意將它叫做《海錯圖》,這個“錯”字可謂是意味深長。

故宮的《海錯圖》中竟有1條人魚,放大8倍看,網友:不再相信童話

寫到這,我們不得不介紹一下這本書的作者聶璜。他本是一個畫家,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繪畫培養,但是他最終卻沒有成為一名畫家,而是成為一名生物學家。這在當時是很難得的,在世俗的目光中,更是非常叛逆的!

正是聶璜個性比較強,加上當時的條件限制,他對有些生物的繪製,只能根據漁民的“道聽途說”,所以在藝術的表現上,難免有點荒誕。

故宮的《海錯圖》中竟有1條人魚,放大8倍看,網友:不再相信童話

《海錯圖》中對生物的描述,與人們在生活中的感知,相差最大的就是人魚。在中國古代,有很多關於鮫人的傳說,傳說鮫人善於紡織,專門為龍王制作入水不溼的龍綃。鮫人滴淚成珠,多愁善感,長相甜美、性格溫柔。對此,《搜神記》專門介紹過鮫人:“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

但是在《海錯圖》中,鮫人的形象卻有很大的變化。它有一頁專門介紹人魚。只不過,相比美麗的鮫人,這《海錯圖》裡的人魚有點醜。

故宮的《海錯圖》中竟有1條人魚,放大8倍看,網友:不再相信童話

由於原圖較小,我們不妨拿著8倍鏡,看一下放大之後的效果。《海錯圖》中的人魚禿頂,有一個短尾巴,卻沒有鮫人的魚身。看到這一切,甚至有網友大呼:這與想象相差太大,更與童話描述的不一樣,以後再也不相信童話了!

當然,《海錯圖》是一本科普類的畫作,在藝術性、形象性上,可能是有所欠缺的,但瑕不掩瑜,他的知識性還是不容忽視的,要不怎麼能成為乾隆的枕邊書呢?

怎麼樣,你對《海錯圖》有一個全面的瞭解了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