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濟法師:讓佑巖禪寺成為傳承傳世的浦江特色佛教文化中心

會濟法師:讓佑巖禪寺成為傳承傳世的浦江特色佛教文化中心


緣定浦江


在浦江縣桃嶺古道邊,坐落著一座始建於元末明初、重修於道光年間的禪宗古寺——佑巖寺。古寺四周青山環繞,兩道山泉緩緩流淌。古往今來,無數高僧文人就在這“自然清幽,古意黯然”之地談經論道、吟詩作文。

近代以來,因年久失修及戰爭破壞,佑巖禪寺幾近荒廢。2017年,浦江縣民宗局邀請雲居山首座禪宗泰斗悟智老和尚和他的弟子會濟法師來浦江縣佑巖禪寺考察,會濟法師瞭解情況後,決意籌集善款改造、重建佑巖寺,核心目的是建寺安僧,打造禪修中心,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助力浦江發展旅遊。

會濟法師:讓佑巖禪寺成為傳承傳世的浦江特色佛教文化中心


為什麼選擇浦江?許多身邊人曾問過會濟法師這個問題。如果非要回答,他認為是浦江秀美的山水風光、深厚的人文底蘊以及悠久的佛教歷史。


“浦江從舊石器時代就有人居住,這麼長的時間裡沒有發生過任何自然災害,是真正宜居的地方。在佛教的發展史中浦江也非常有名,古代知名高僧千歲寶掌和尚走遍全國各地,主持建設了諸多寺廟,他把最後一站選在了浦江。”天台宗七祖、八祖祖庭左溪寺也在浦江,在會濟法師看來,浦江孕育了這麼多書畫名人也有它的風水所在,他稱自己是新浦江人。

重建古寺


會濟法師於2017年10月份正式進駐佑巖禪寺,寺廟的開工建設則是從2018年5月份才開始。

正在重建的佑巖寺坐西朝東,項目以打造禪宗聖地、中國古建築典範為建設目標,規劃總用地面積87842.91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4762.63平米,項目總投入2.5億元人民幣,善款來源於十方信眾。

同時通曉佛教文化和建築設計的會濟法師將自己的很多想法都融入到了佑巖禪寺的改建設計中,風格打造和工程進度他都親力親為、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自己親自指導。與中國大多數禪寺相比,佑巖寺的每一個組成部分都獨具特色。“寺廟很多地方都用老材料,石板是一百年的,磚頭是六百年的。當然也有應用新技術,它是現代與傳統的有機融合。”整個寺廟雖是重新改建,看上去卻古樸滄桑。

會濟法師:讓佑巖禪寺成為傳承傳世的浦江特色佛教文化中心


大雄寶殿作為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築,會濟法師更是花了不少心血。草草看去,似乎也沒什麼不同。殿內正中供奉三寶佛,前方兩側十八羅漢依次排開,與三寶佛相背的是海島觀音塑像,他們各有千秋、惟妙惟肖,或莊嚴肅穆,或和善雍容。但實際上卻是有很大區別。


佛像是按照千年大計來做的,外表似乎一樣裡面的材料卻大有不同,其中還用到了失傳已久的乾漆夾紵工藝,乾漆夾紵工藝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手工技藝。作為漆塑像的方法,先用泥塑成胎,後用漆把麻布貼在泥胎外面;待漆幹後,反覆再塗多次;最後把泥胎取空,因此又有“脫空像”之稱。用這種方法塑像不但柔和逼真,而且質地很輕。用乾漆、麻紵、硃砂和水銀等12種材料,層層堆疊56道工序才能完成,可以防蛀、防黴、防腐。”據會濟法師介紹,這種工藝在唐以前盛行,宋以後幾乎就沒了,但到日本後卻得到了傳承。

會濟法師:讓佑巖禪寺成為傳承傳世的浦江特色佛教文化中心


大雄寶殿的另一個特色是對木雕工藝的運用。整個大殿包括頂上的藻井為木製榫卯結構,且全部由國家級的非遺木雕大師來做,看上去層次分明、雕工精細、古色古香,別具一格。其他大殿也如此。比如觀音殿,鑑於浦江是全國知名的水晶之鄉,會濟法師計劃以水晶為主題,將其建造為一個琉璃世界,將浦江的本地特色體現出來。

值得一提的是,在佑巖禪寺門口還將有一個佔地一萬三千畝的禪修中心,裡面有康養中心,有博物館,有文化館,還有宋濂書院。與之配套的是禪修酒店以及一條文旅街。“酒店及文旅街我們請了廣州天泰集團來投資建設,預計投資金額為70多億,這也是我們浦江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一個單體項目。”會濟法師介紹。


會濟法師:讓佑巖禪寺成為傳承傳世的浦江特色佛教文化中心


傳承傳世


在規劃中,重建後的佑巖禪寺遠不止這些,在它前面將會有一個江南特色的古典園林,在它兩側將各有一條文化長廊。“我們想把萬年上山、江南第一家、仙華山等浦江各個景點在文化長廊裡表現出來,人們在這裡能夠一站式瞭解浦江的風景名勝,如果喜歡可以直接導航過去,這也間接為浦江文旅做了宣傳。”如此,與周邊青山綠水、浦江人文景觀相融合的佑巖寺必將成為浦江的一大旅遊目的地,匯聚八方來客,併為各周邊景點引流,帶動浦江旅遊業和經濟發展。

當然,會濟法師對佑巖禪寺還有更高的期望,那就是——一個傳承傳世的浦江工藝博物館和一個弘揚正法的具有浦江特色的佛教文化中心。

會濟法師:讓佑巖禪寺成為傳承傳世的浦江特色佛教文化中心


2017年年底剛來浦江時,他一邊研究浦江歷史一邊思考來這裡究竟能做什麼。“傳承傳世”是他花了半年時間思考的結果。“‘傳承’有兩層意思。首先,希望它是一個類似於工藝美術博物館的存在,既然是浦江的那就必須有浦江特色,傳承浦江的工藝文化。其次,佛教承載了我們中國五千年的優秀傳統,因此我們將把佛教文化世世代代傳承下去。”“傳世”也有兩層意思,會濟法師希望為浦江留下一些真正傳世的作品,所以寺院按照千年大計的質量要求來改建,另外,中國作為佛教的第二故鄉,他希望佛教能夠成為中國文化自信的一方面,傳到世界各地。

“傳承傳世”是佑巖禪寺改建秉承的核心思想,當有了這一指導思想,整個寺院的改造也就有了標準,如前文所提到的木雕工藝、水晶工藝以及乾漆夾紵技藝的應用。

會濟法師:讓佑巖禪寺成為傳承傳世的浦江特色佛教文化中心


“重建後的佑巖禪寺將成為浦江的一個文化旅遊目的地,成為浦江的一個工藝美術文化傳承中心,當然最重要的,是成為弘揚正法的傳統禪修之地,成為浦江佛教文化與世界的交流中心。”會濟法師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