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中小學越辦越紅火,是因為教學質量高嗎?

邱名幸子


家長喜歡給孩子選擇私立學校,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認為私立學校好,是從升學率上看的,有的人認為私立學校校風好,有的人則認為私立學校的孩子都來自經濟條件不錯的家庭,沒有低級趣味和不良習慣,會有理想。其中盲從的人也很多,看到別人孩子都送私立學校了,咱也不能落後,那就也去私立學校吧!

私立學校實際上是參差不齊的,不是隻要是私立就一定好,有些私立學校呼聲很高,升學率也高,如私立初中能把孩子送進高中名校,那就算很了不起了。而不去看看這些私立學校是用什麼教學方法把孩子送進名校高中的。一些私立學校為了升學率,靠題海戰術,讓孩子瘋狂刷題獲取高分,根本不去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自學能力,導致孩子成為高分低能的高分學渣,到高中後就忙於進補習班,最後高考也就註定不會優秀了。

高考成績優異的學生,極少數初中來自私立學校,因為題海戰術把學生的靈動能力給撲滅了,而公立學校恰恰是按照國家標準的大綱教學,使學生髮揮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自學能力,高考時就發揮到極致了。

我孩子也在私立學校讀初中,雖然也是年段第一第二的成績,到現在回過頭去思考當初的選擇,我覺得自己因為多慮才去私立學校,其實孩子去公立初中也一樣可以進名校高中的,因為我的孩子有很好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很強的自學能力。去私立學校也是多此一舉。


陪讀十二哥


本人工作的前七年剛好在民辦學校。後來通過招考,考到了公辦學校。我想談談我對這件事的看法:

以前,在私立學校,校長說的最多就是視質量為生命線!私立學校生存下去的根本就是它的質量。對教師的評價也注重教學質量這一塊。


像對區裡抽測這樣的大型考試,考的好的話都直接金錢獎勵。所以,在教學質量這一塊,老師也很拼命。

學校的學費還是可以的。每年招生的時候,還是有很多家長想把孩子送進去的。甚至有時候送了兩個孩子進去。考試成績也是宣傳的重點。因為成績不錯,所以學校一年比一年火爆。根本不愁生源。

不得不說,在考試成績這塊,私立學校是遠超公立小學的。當時全憑考試成績入學,成績不理想孩子根本進不去。所以私立學校後勁生少。容易抓出成績。


而且,我所在的區裡,好的初中已經被私立壟斷。因為中考出成績,家長都拼了命想把孩子往裡面送。每次中考,那兩傢俬立要佔到前1000的百分之八十五。

甚至很多外市的,寧願在外面租房陪讀也要在這上學。小縣城,三年初中,租房8萬,媽媽不上班,全程陪讀。一學期學校差不多6萬。三年保守40萬。

當時,這些私立學校老師的工資都是公立學校的2倍。還有各種福利,所以我們這邊很多公立老師也去私立教學。


因為賺到錢,背後老闆又在其他地方開了好幾傢俬立學校,現在越做越大。

而宣傳的主要還是他輝煌的中考成績。


你不懂得孩子


我住的小區門口就是我們本地最有名的小學民辦小學,我是看著它一天天壯大的,由開始的偌大的教學樓只有幾十個人,到現在的幾個分校,涵蓋幼兒園,小學,初中的集團化發展,其中每一步我還是比較清楚,原來的校長就住在我們小區,彼此很熟,現在的校長是我上學時的班主任。

我現在公辦學校,也是全市最有名的學校。兩者比較,相比能夠給你帶來一些信息。

民辦學校越來越火,不全是教學質量高。教學質量僅僅是一個方面吧。我認為之所以越來越火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1.父母無暇顧及孩子,而民辦學校的服務滿足他們的要要求。民辦學校一日三餐全在學校解決,晨讀,午休,晚自習安排的滿滿,家長只管早晨送到學校,晚上接回家即可,一天一接。如果實在太忙,還可以辦理住宿,一週一接。對於忙於自己的生意,無暇顧及孩子的家長來說,這無異於福音,他們將孩子送到民辦學校解決了教育孩子的大問題。

我認識幾個開飯店的老闆,他們無一例外地將孩子送到了民辦學校,因為實在太忙,為孩子辦理了住宿。

2.注重孩子教育,但缺受到學區的限制,無法送到公辦名校,民辦學校成為他們的選擇。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人進城,但戶口並不在城裡,進入公辦學校是不可能的,特別是那些名校。於是只能送到民辦學校。有些在鄉鎮工作的人,很注重孩子教育,自己有沒有學區房,也只能送過去,我原來在鄉鎮工作的時候,我的好幾個同事就把孩子送了過去,本身對自己所處的教育環境不滿意,想讓孩子從小就受到好的教育,多與城裡的孩子接觸,增長孩子的見識,多方面考慮,他們就將孩子送到了民辦學校,一週一接,每逢週末,拼車將孩子送回家。

3.民辦學校老師相對敬業,家長比較滿意。相對於公辦學校的老師來說,民辦學校的老師更累,每項工作都不敢掉以輕心,他們非常刻苦。對待學生關懷備至,對家長客客氣氣的,因為學生是他們的衣食父母,我認識很多民辦學校的老師,每天下班都很晚,用他們的話來真是連談戀愛的時間都沒有。他們很關注成績排名,因為那就是聲譽和生源的保證,有一次,全區抽測,各個學校排名,他們整晚上研究題型,內容。考慮應對策略,有一個年級獲得全區第二,不滿意,結果抱頭痛哭。

4.公辦學校自身存在侷限,班額大,無法滿足一些家長的要求。一個班六七十人,即使老師外神通廣大,能力再強,也顧不過每一個孩子來,要求家長協助,往往招致家長的不滿,矛盾比較多,於是一些家長較失望,也將孩子送到民辦學校。

總之,民辦學校的紅火,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最關鍵的因素,還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不差錢了,加上對越來越關注孩子教育,於是民辦教育的為人們提供了更多選擇的可能!


語文在線


民辦中小學越辦越紅火,是因為教學質量高嗎?我想說,教學質量高是多年努力的一個結果,但不是原因。

以我們本地最火的民辦中小學為例,來說一下。

民辦學校剛開始創業的時候,也是不行的,那時候人們都相信公立學校,對民辦學校普遍不認可,剛開始連招生都困難。




民辦學校好的一點就是肯投入,花大價錢從當時最牛的公辦學校挖了一個副校長和一批優秀教師,有了這個底子,就開啟了一步步的逆襲之路。

每個孩子的成績都和教師的待遇掛鉤,所以老師們是真拼命,早自習晚自習,批改作業,課外輔導,都跟打了雞血似的。

過了幾年,中考成績有了起色。名氣就有了,生源也好一點了,形成了良性循環,越來越好,現在已經超過了原來最牛的公辦學校,排第一了。



現在也早已不是隻有一所學校了,而是有10多所中小學的教育集團了。

公辦學校受限較多,尤其是招生。

公辦學校受的限制很多,比如教師待遇,比如資金投入等等,但是最關鍵的是前幾年一直存在的跨區招生。



民辦的學校可以提前、跨區、掐尖招生,公辦學校只能乾瞪眼,在片區內招生。就這樣一年一年和民辦學校拉開了差距,最終無可挽回。

所以說,民辦學校還是勝在了靈活招生,生源好了,教學質量自然就好了,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結果。


超人爸爸說教育


本人是一個縣級重點中學高中教師,從農村長大出來的,父母兄弟現在也都在農村,我對農村應該還算了解。現在農村一般小學和初中的孩子,一部分是留守兒童,跟著爺爺奶奶,一部分雖然父母在跟前,但屬於放養式,這些孩子的成績家長不大關注,也無能為力,全指望老師和學校,孩子在學校學的好差全在學校和學生自己,沒有像城裡孩子的家長那樣,在家批改作業啊,檢查啊,抄卷子在給孩子做一遍,給孩子報輔導班啊等等。農村公立學校教師,也沒有像城裡學校那樣對孩子要求很高,每月拿自己的工資就行(想出成績也很難),最終農村學校的學生成績可想而知。所以這時候私立學校就能彌補了這一空缺,可以多收費,多發工資與獎金,老師可以多上課,


飛楊的青木


所有的都不是,是進城打工子女總得有地方讀書吧!!!不挑是學校就行!!!老師也不挑是工作就行!!!!最大的痛苦是讀書5年換了5個班主任!!另外一個小孩讀書也是6年換了四個班主任!!!農民工學校一切都是臨時工都不穩定!!(不是就近安排堵路就是幼兒園+小學9年才結束接送孩子只相互堵路)


歡樂豆691


我呆在貴州的那幾年,說實話,貴州那邊的小孩真的是讀書很用心啊,農村鄉下來城鎮的娃娃他們要想上學(不管是初中還是高中)只有兩種辦法:一是公立,二是私立。先說公立吧,公立分差公和好公,差公這邊純屬就是湊人頭混日子學校,但是也比私立的普通學校好,畢竟國家扶貧開辦的,又要每年支教老師,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有的學生成績普普通通(稍微點撥下可以提升的)、成績一般或者壞的學生都在一起(其實有的孩子不是因為成績壞,而是人家沒錢請不起家教啊,孩子父母得要打工賺錢養家啊,老師教的也只是課堂上的知識啊,真的是富讀書窮技校)。好的公立學校你想進可以的,成績考上去,沒錯,全班前幾名才有機會,只是有機會啊,我沒說就一定有機會能進去,差一分差很多人的,那後面的人怎麼辦?那就抱歉咯,你想上好的公立,有錢人的砸錢買進去,沒錢的只能靠成績,真的就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啊,踩在下面成績差的學生一步一步走上去。請客送禮這些不用我多多說了吧?

那私立那?民辦也是分好差的,差的民辦其實和技校沒區別,混日子,唯一好的地方就是文憑比技校好,畢竟國家社會是這麼認為的。大多數的民辦,我看到的,重點的也好,普通的也好,基本上和公立學費是差不多的,教學質量可能民辦參差不齊多點,好的民辦學校真的是花大價錢挖老師(省裡面、市裡面獲得各種榮譽、評選優秀骨幹那種,但是也只是重點的那幾個科目關照,其他也就一般般了,和公立一樣。所以在貴州,民辦招生的簡章裡面,每個民辦都會寫著:凡是每學期期末考到全校前幾名,學費全免啊,減半啊,還有各種獎勵補習啊等。

總而言之,民辦和公立都是差不多的,因人而異。


子陸恩惠


民辦學校與公立學校的對比,跟私企與國企的對比極其相似!

給大家舉個最明顯的例子,現在的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醫院,全部是公立醫院,誰聽過私立醫院尤其是莆田系的動靜了?

民辦學校相比公立學校而言,既有明顯的優點,也有明顯的缺點:

優點:

  • 以市場為導向,高薪聘請優質教師
  • 以結果論英雄,you can you up
  • 幾乎可以提供學生的一日三餐
  • 個別學校甚至採用軍事化管理

缺點:

  • 挑學生,非優質學生不要
  • 過於功利化,收費奇高
  • 注重口碑和廣告效應,有時還會涉及虛假宣傳

其實民辦中小學是不是一定這麼好,真的得擦亮眼睛仔細分辨一下。

我一個表姐的兒子就在我們當地的一所有名的中英文學校上學。

這所學校在下面一個縣級市裡,當地的房價大約3000到4500元一平米左右,而這所學校的學費大約是兩萬多,加上吃住一年大約要交3萬多。

當地都說這所學校好。一是軍事化管理,二是給老師的待遇也的確高,零幾年的時候很多老師的年終獎都是十萬起步。

我這個表侄子本來在公立學校時的成績就不差,現在在這所私立學校成績也是名列前茅的。我表姐一直說:收費貴的學校就是好!

真的是這樣嗎?

我看未必。

其實民辦學校之所以紅火,一是大家都有個從眾心理,二來覺得貴就是好,三是上了民辦學校你幾乎不需要考慮孩子的一日三餐和接送問題了。

就像私企一樣,我國的民營企業(私企)遍地開花,給大部分人提供了就業崗位。但是每天加班加點的是它,相比國企而言隨便裁員的也是它。

私企這麼多這麼火,你說它好還是不好?


夏醬Summer


結合本地一所紅火的民辦初中,我談談幾點看法:

第一,教學質量是一所學校的生命源泉,沒有教學質量就是一潭死水。

這所民辦初中每年中考的成績是比較好的,一般的公辦學校無法與之抗衡,現在已經形成了良性循環。

以2018年中考為例,該校重點高中錄取14人,佔全縣13%。其中錄取省重點奧賽班4人,佔全縣錄取7.4%(全縣錄54人);錄取縣一中奧賽班10人,佔全縣19%(全縣錄54人)。


正因為連續多年一直成績喜人,贏得了良好的口碑,老百姓紛紛將自己的孩子送到該校。

第二,私立學校獲得了優質的師資力量,善於利用資源是發展的強大支持。

秧好一半谷,該校通過免費,甚至是獎勵等方式,招收了優質的生源。

另外,該校教學管理領導,骨幹教師都來自於公辦學校。由於政策的許可,一部分周邊學校的公職教師,也到該校帶課,使該校花費較小的代價,獲得了較強的人力資源。

說句實話,民辦學校辦得紅火,主要充分利用了國家的政策。每年高中錄取,教育主管部門直接給名額,就相當於給私立學校資金支持。

第三,私立學校滿足了社會需求。

一方面,經濟發展,那些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希望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所以選擇私立學校。

另一方面,一些孩子無法進入公辦學校,不得不選擇私立學校。前幾年,我縣限制高中入學比率,要求49%的同學讀職高(大城市實行的早一些),那些不願意讀職高的同學,通過買學籍進入私立學校學習。

還有一些家庭,尤其是那些外出打工,或者沒有時間照料孩子的家庭來說,私立學校解決了家長的後顧之憂。

所以,私立學校佔據天時地利人和,近些年蓬勃發展,投資私立學校很多人都發了財。

個人看法,謝謝支持。


大希教育園地


根本原因在於充分的辦學自主權



民辦教育法明確規定,民辦學校具有一定的辦學自主權。一些民辦學校的法人充分利用辦學自主權,高薪聘用一些曾經在公辦名校擔任過校長的退休教師以及管理團隊,來進行行政管理。

以高薪挖取一些公辦學校的名師來任教, 利用招生自主權,提前招生,掐尖招生, 營造高升學率的社會聲譽,在社會上形成一定的影響。讓不少家長認為民辦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好,升學率高,爭著搶著將孩子送入民辦學校,以高額的收費賺取最大的經濟利益。

民辦學校的收費實行的是市場調節,只要經過物價和教育主管部門批准,可以實行收費。會根據當地的經濟狀況以及招生規模,每隔幾年調整一次。這些年來,全國各地的民辦學校收費往往呈現出上漲趨勢。



嚴格的管理機制

由於民辦學校的校舍,土地,教學設備以及後期的運營費用,都有舉辦者自行籌措,唯一來源就是學生的學費。

教師實行全員聘任制,實行的是企業化管理, 教師按崗定酬,按勞分配,優績優酬。以教育教學質量為生命線,作為考核教師的主要指標之一。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受外界干擾很少,只要工作努力,學生出成績 ,老師的收入也會比其它公辦學校高出不少。

結束語:近幾年來,在全國不少地方,由於民辦學校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辦學自主權,實行嚴格管理,社會聲譽逐步提升,經濟效益越越來越好,成為一些地區家長為孩子擇校的首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