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历史的村庄:梅州丰顺华亭下坝村,200多年的客家围龙屋


下坝位于梅州市丰顺县潘田镇下辖华亭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庄严古典的下村口大门坊,当地村民称其为“龙门”。龙门于2013年由村民筹资重建,可谓“龙门翻新,书田增辉”!门柱楹联“龙腾四海乾坤展,虎跃九州国运昌”,体现下坝村民志向远大,胸怀家国的情怀。

门坊另一面,大理石刻金漆大字的门匾:出入平安,两侧门联“龙腾门前长流水,虎跃屋后常绿林”将下坝地理风水格局跃然纸上,因为村的右边、门坊前50米就是韩江的支流九河,村左后侧依靠着雄伟大山脉,可谓藏龙卧虎之地。

围屋池塘边的功名旗杆夹印证了下坝乃人杰地灵出人才的地方。旗杆夹为围里登州公考中举人功名时所立,它不仅代表个人也代表整个族人的荣誉,旗杆一竖,声名远扬,励志后人。数百年来祖德宗风和以登州公为形象的传统文化及一方水土熏陶和养育着代代裔孙。祖人与人为善,村风淳朴,和睦邻里,繁衍不息,代代书香。


祠堂前的半月形池塘。池塘外就是田野阡陌

下坝村民宗祠:书田堂正门。“福祠生锦绣,吉宅佑长春”。据考:彭城堂后裔千八郎公下三世孙泰清公琳清公兄弟于公元十六世纪初到下坝屋场埔创基建寨,十八世纪初由名师刘彩峨堪舆,八世孙德庸公率男近庠、近斋、近苑、近瀛、近台等众创建祖祠,规模为当时乡中之最,由族中举人登州公定名《书田堂》并作堂联门联。

登州公作的《书田堂》门联:读兵书惧战读律书惧刑读圣贤书刑战不惧,耕汤田忧涝耕荛田忧旱耕心田旱涝无忧。

围屋中间的宗祠。祠堂为两进厅堂结构,上厅摆放香炉案台和摆放祖先牌位的神龛。祠堂是维系族人血缘宗亲的重要场所,除了在此祭拜祖先,以“怀抱祖德”“慎终追远”,启迪后人“饮水思源”的作用外,村里红白好事都在这里举办,一些重要事务也在这里商议。现在祠堂右侧厢房已改建为文化室做为村民专门商议事务的地方。

神龛顶屋樑上悬挂着一个大牌匾,牌匾上刻的“彭城堂”三个金色鎏金大字异常显眼,大红绸带装饰更显祥瑞庄严。《彭城堂》是刘氏最为著名堂号。彭城是刘姓郡望,也是汉家刘氏的发源地。因此,许多刘氏宗族都将自己的祠堂称为"彭城堂",以标明自己为彭城刘氏,是正宗的汉家后裔。


祠堂厅井右侧墙。墙上挂着刘氏始祖刘累画像。刘累,尧之裔孙,是被史学界所认同的刘姓历史上第一位名人,为远古刘氏第十八世祖,御龙堂刘氏始祖。

围屋环祠堂巷子。午后骄阳沐浴着围屋岁月沧桑。今人不见古时日,今日曾今照古人。

书田堂所在的建筑为典型的客家围屋,而且还是半圆形围龙屋,前方有半月形池塘,中间为宗祠“书田堂”。这是围屋第三巷,原来的巷子由大小鹅卵石铺设的,现在只有零散的石头混着沙土,旁边杂草野花自由生长。

围屋里的穿围小巷子,夹在两边高高的屋檐下。几只鸡正在巷子里游走觅食,偶尔发出咯咯的声音伴着周围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让围屋愈显宁静祥和,此时仰望天空仿佛可穿越时空,感受百年前围屋人家生活的样子。

走进围屋第三巷,在巷子里居然发现有养蜜蜂的蜂箱,有蜜蜂进进出出,原来村庄周边生态很好,到处有野花菜花果树花,一年四季花源不断,勤劳的村民在这里放上几箱蜜蜂便有不错的蜂蜜收获了。

透过围屋老屋拱门眺望村庄旁边的大山。围屋很多老屋已残垣断壁,地上残砖烂瓦,野草滋生。

随着社会的蓬勃发展,曾经的围屋人家几十年前就陆陆续续搬离出来了,村民通过勤劳和智慧都住上了新房,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下坝村新楼房一栋栋建起来,人们步入了小康生活水平,还有许多村民出外发展,在大城市买房安居乐业。400多年前创基的村庄,400年后的村民无不焕发着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崭新的时代,崭新的风貌!【@聚焦丰顺 原创图文!侵权必究!感谢您的浏览阅读!欢迎点赞分享。如需转载请事先私信确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