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澤袋鼠在懷孕時又再次懷孕,這是一種獨特的繁殖策略


沼澤袋鼠在懷孕時又再次懷孕,這是一種獨特的繁殖策略


袋鼠等有袋類動物的繁殖策略與其他哺乳動物截然不同。它們在非常早的階段就生下幼崽,在漫長的哺乳期中,幼崽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育兒袋裡度過,這是一個重要的發育階段。儘管在一些有袋類動物中,新的排卵發生在分娩後的幾個小時內,但排卵、受精、懷孕和哺乳的正常連續階段是由規律的,只有一個例外:德國萊布尼茨動物園和野生動物研究所和墨爾本大學的生殖專家最近證明,沼澤袋鼠在前一個後代出生之前會排卵、交配並形成一個新的胚胎。因此,它們持續支持胚胎和幼仔在出生前後的不同發育階段。

利用高分辨率超聲波監測沼澤袋鼠在懷孕期間的繁殖情況,從而證實了人們長期以來的猜測:沼澤小袋鼠的雌性在懷孕期間排卵、交配並形成一個新的胚胎,同時已經孕育了一個即將出生的足月胎兒。新胚胎進入胚胎滯育,直到新出生的後代9個月後離開育兒袋。因此,當胚胎期的滯育被包括在內時,雌性在整個生殖過程中都在持續懷孕,這是一種獨特的生殖策略,完全模糊了哺乳動物正常的生殖階段系統。

這種現象是由兩個在解剖學上完全分開的子宮和子宮頸通過它們的輸卵管連接到卵巢而形成的。這對所有有袋類動物來說都是正確的,但獨特的重疊繁殖週期似乎是沼澤袋鼠的一個特殊特徵,正常情況下,兩個卵巢交替排卵。所有雌性巨足類有袋動物——主要是袋鼠、小袋鼠和一些其他種類的動物——除了沼澤小袋鼠,它們的發情週期長於懷孕期,因此雌性在出生後數小時內進入發情期、排卵和交配期。一段時間以來,人們一直懷疑沼澤袋鼠可能在懷孕期間再次懷孕,因為沼澤袋鼠的發情週期比它們懷孕的時間短,而且有報道稱它們在前一個後代出生之前就發生交配了。此前,只有歐洲棕兔被描述為“過度受孕”,即雌性在幼兔出生前三到四天再次交配,在活躍的妊娠期形成新胎。

為了證實沼澤袋鼠的超繁殖,科學家們移除了10只雌性袋鼠的幼崽,以激活休眠的囊胚(早期胚胎)。然後,他們用高分辨率超聲監測了這10只雌性中4只的囊胚發育。所有的雌性在幼崽被移走後30天左右分娩。與一個子宮的胚胎髮育平行,科學家們仔細檢查了對側卵巢。在那裡,毛囊開始出現和生長。在懷孕的第26天,超聲波檢查顯示,胎兒的頭部、四肢和心跳都清晰可見,在第28天和29天,對側卵巢最大的卵泡排卵,新的黃體明顯。另外6只未接受超聲波掃描的雌性定期接受精子檢查。精子在出生前一到兩天在泌尿生殖道被鑑定出來。這些結果清楚地表明沼澤小袋鼠在出生前一到兩天就排卵和交配了。

正常哺乳動物的懷孕週期大大超過了發情週期的長度,因此在哺乳動物進化過程中,存在著延長懷孕時間的選擇壓力。在有袋類動物中,大多數大型體的妊娠期幾乎包括整個發情週期。沼澤袋鼠在產前發情時更進一步,使這種有袋動物的懷孕期超過發情週期。

不幸的是,許多這種獨特的動物在今年夏天澳大利亞發生的災難性森林大火中喪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