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群合力提升鄉村“顏值”——臨夏縣人居環境整治見聞

幹群合力提升鄉村“顏值”——臨夏縣人居環境整治見聞

人居環境改善事關脫貧攻堅成效,也與鄉村振興息息相關。發展產業等“硬件”基礎要搞好,打造“花園式”住所、提振群眾信心的“軟件”基礎也不能偏廢。

日前,記者走進臨夏縣新集鎮、土橋鎮、北塬鎮,實地走訪調查當地人居環境整改情況,發現這些地區通過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鄉村面貌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新集鎮:農民增收環境整治兩不誤

進入春季,我州各地氣溫回升,各項生產活動迎來複工復產浪潮。2月25日,記者在新集鎮苗家村看到,挖掘機等各種機械在田間作業,與村民交談中得知,這是該村高原夏菜生產基地正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

近年來,高原夏菜種植成為苗家村村民增收致富的優勢產業,人人參與,人人生產,群眾收入上了好幾個臺階。優勢產業發展越來越好,改造人居環境成為苗家村另一個急需提上日程的任務。

村民們紛紛響應縣上號召,為打造“花園式”村莊積極付諸行動。趁著氣溫回升,他們將亂搭亂建的圈舍、年久失修的土房推翻,改造成安全的住房和漂亮的花園——苗家村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有了苗家村這樣既能發展產業又能推動村容村貌整治的典型,新集鎮的其他村子也不甘落後,紛紛響應,全鎮上下掀起環境綜合整治的熱潮。

新集鎮副鎮長、埉塘村第一書記何九福說:“我們埉塘村共有1041戶,去年棚戶區改造完成123戶,今年通過‘八改’,準備完成918戶,讓群眾的幸福指數不斷上升。”

在埉塘村孫下社,記者看到村民劉生國正在改造自家的舊儲物房,周圍盡是幫襯他的街坊鄰居。劉生國說,他已經改造了院子和門前的土路,未來幾周內,“我要把5間房子、大門、廚房、廁所根據鄉上的要求全部改造,提高家裡的生活質量。”

作為年輕的一代,埉塘村前下社的常玉霞已經住上改造過後的新房,她所在的社是從去年秋天開始棚戶區改造的。記者見到她時,她正在清掃家門口一條很寬敞的路。她說,改造之前這條路很窄,錯不開車。去年棚戶區改造時,將村民家門口雜亂無章、安全無保障的圈舍、柴火房、雜物間拆除,讓出了1米多寬的地,拓寬了村道。

現在,常玉霞夫婦在甘南州合作市務工,每月有比較可觀的收入,家裡通了天然氣、裝了電熱炕、修了汙水管道,生活和城裡人一樣,日子越過越紅火。

土橋鎮:拆舊排危不留死角

當前,臨夏縣啟動治理“八亂”(房屋亂建、車輛亂停、垃圾亂倒、汙水亂排、糞土亂堆、柴草亂放、畜禽亂跑、秸稈亂燒)和“八改”(住房改造、院子硬化、圍牆改造、院牆粉刷、廚房改造、大門改造、廁所改造、電炕改造)行動,以拆舊排危為主的鄉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展開。

幹群合力提升鄉村“顏值”——臨夏縣人居環境整治見聞

在土橋鎮曹家村,記者看到像埉塘村一樣的場景:到處是正在作業的機械、忙碌的村幹部、幫扶幹部和村民。土橋鎮副鎮長魏居富告訴記者:“按照縣上提出的‘家在林中,人在花中’的目標定位,曹家村根據鎮黨委統一安排部署,開展拆舊排危、棚戶區改造和創業貸款3項工作。截至目前,曹家村6個社共拆除空房雜物房372間、大門10座、廁所13間,下一步將對其餘11個社再動員再部署,圍繞先拆後建的目標進行棚戶區改造。”

唐彥奎是曹家村上二社社長,連日來,他主動上門為村民宣講政策,幫助政府摸排村裡的危房情況,使上二社的改造工作有序推進。“危房危牆和垃圾拆除清理後,社裡的環境大變樣了。”唐彥奎高興地說。

北塬鎮:發動群眾自發整改是根本

幹群合力提升鄉村“顏值”——臨夏縣人居環境整治見聞

在北塬鎮崔家村崔上社,記者看到幾臺挖掘機正在拆除道路邊上村民亂建的雜物間,不一會兒,幾間破舊房屋被全部清理,道路一下子寬敞了不少。

社長王建福介紹,根據縣上號召,社裡及早行動,百分之八十的拆舊排危工作已完成,村裡的人居環境越來越好了。

“為了提升美麗鄉村,鄉黨委領導帶頭走訪農戶、宣講政策,擺事實、講道理,動員群眾自覺開展拆舊排危,有序地推進了這項工作的開展。”崔家村副書記馬學俊說。截至目前,北塬鎮共拆除亂搭亂建324 處、清運垃圾532餘方、出動挖掘機36輛次、發動群眾1500人次。

正因為有了幹實事的幹部和明事理的群眾,部分群眾觀望、等待、迴避的消極態度開始轉化為自願的自覺行動,大大促進了環境衛生整治的規範化、常態化。

鄉村環境衛生整治和人居環境改善行動,給臨夏縣經濟發展、提振群眾脫貧致富信心帶來了長足的動能。(記者 馬進忠 張志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