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詳細的原創天台赤城山導遊詞(建議收藏)


史上最詳細的原創天台赤城山導遊詞(建議收藏)

浙江天台山赤城山

【遊覽路線】紫雲洞--濟公東院--濟公西院--悟月樓--玉京洞--餐霞洞--梁妃塔

赤城山離縣城只有2km,所以,這裡的人們都非常喜歡去赤城山早鍛鍊,爬山、打打太極、呼吸含著豐富負離子的空氣,尤其是夏季,一輪明月當空,不計其數的情侶們紛紛去賞賞月、吹吹風、談談戀愛,那種美妙的感覺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描述的出來。

史上最詳細的原創天台赤城山導遊詞(建議收藏)

浙江天台山赤城山

【購票】

進景區後,大家不要大聲喧譁,因為這裡修行著很多佛道儒三教的高人,以免打擾了他們的清修。在這裡,我跟大家說一個景區專用名詞:唱歌,就是上洗手間的意思。

大家往這邊看,在池塘的盡頭就是洗手間,如果需要唱歌的朋友請往右邊走,不唱歌的朋友隨我先行,大家到前面的平地集合。

史上最詳細的原創天台赤城山導遊詞(建議收藏)

浙江天台山赤城山

【核對人數】

上赤城山只有一條路,有些朋友可能會在中間休息,所以如果有些朋友走散了,請大家在此會合,現在請大家都對一下表。好,14:00,那麼我們將在二個半小時後,也就是16:30分在此集合,如果大家迷路了,可以隨時撥打我的手機號碼:139********。還有提醒一下大家,因為山路陡峭,大家一定要記住十個字:“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出門在外,安全第一,切記切記。同時,我會給大家留足拍照片的時間,大家千萬別拿著相機邊拍邊走。


史上最詳細的原創天台赤城山導遊詞(建議收藏)

[岔路口]1-2分鐘

大家現在抬頭向前看,呈現在我們的眼前就是天台大八景之一的“赤城棲霞”所在地赤城山了,赤城山海拔306.5m,山巔梁妃塔高27.5m,元代邑人曹文晦專門寫了一首詩:“赤城霞起建高標,萬丈紅光映碧寥。美人不卷錦繡段,仙翁瀉下丹砂瓢”。丹砂瓢的是瓢是什麼呢?是葫蘆剖成了兩半。“不與眾山同一色,敢予平地拔千尋”,這是明代一個叫靈睿的僧人寫的一副對聯,形象的刻畫出了赤城山的特色。那赤城山又是怎麼來的呢?一億多年前,山洪暴發後的粗細不一的砂岩和砂礫石混合沉積成水沉巖,由於高溫作用,岩石內部的鐵成分產生氧化化原反應,形成的氫氧化物呈現紫紅色,之後又經過第三次造山運動和幾萬年的風化侵蝕作用,有了城堡的感覺,故名赤城。

赤城山從垂直走向可分為三個系列,道教系列、濟公系列和佛教系列。先看最高的道教系列,在那大樹掩映的地方,就是道教第六洞天玉京洞,在它東邊的是法雲洞,在它西邊偏上方的是文昌閣。中間的是濟公系列,東邊的是臺嶽南門--濟公東院,西邊的是悟月樓,悟月樓下就是最有特色的建築濟公院。最下邊的是佛教系列,主要組成部分是紫雲洞。

赤城山共有18個洞,我們今天能經過到的有十來個洞,到時我會一一說給大家聽。

[去紫雲洞途中]

在徐霞客來赤城山前,人類的旅遊史冊裡還沒有丹霞兩個字,自從徐霞客給赤城的地貌命名為丹霞後,丹霞地貌的風景名詞開始得到大量的使用,例如江郎山、廣東丹霞山都是極富代表性的丹霞地貌。

赤城被譽為臺嶽南門,在1500年前的台州就叫赤城郡,而天台山也跟著享受了一回市級的待遇。

大家往這邊看,這顆樹就是三角楓,三角楓的功能主治為骨折和跌打損傷。

史上最詳細的原創天台赤城山導遊詞(建議收藏)

赤城山紫雲洞

[紫雲洞前] 1-2分鐘

大家好,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紫雲洞,紫雲洞為東南沿海最著名的尼庵之一,信奉天台宗。紫雲洞三字由邑人柏洲敬書,比丘尼釋永祥題寫。公元400年左右,高僧曇猷經海路,輾轉至天台山,當時就住在赤城山,並修建了中巖寺,這是赤城山最早的寺院,原址在現在紫雲洞的上方。

大家往裡走。現在大家抬臺可以看到蒼勁有力的“赤城霞”三字。在山崖下面,就是紫雲洞的尼庵了,紫雲洞高30多米,徑深約17米,尼庵依山而築,為磚砌結構木結構。大家可以看巖唇的水滴如輕紗飛舞下來,當水多的時候這裡就像水簾洞,每逢早晚,水氣蒸騰,霞光普照,因為岩石是赭紅色的,看氣來就是紫霞飛舞,所以叫“赤城霞起”。

在進入紫雲洞前,我跟大家說一下進寺廟應注意的一些事項:進門時,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門,請大家走邊門,正門是留給高僧的。左邊為無相門,右邊是無作門,為了進門以後按順時針參觀,我們都是左進右出。如果只有一道門呢,那就靠邊走,還有千萬不要踩在門檻上,那是佛的肩膀。進入殿堂,不要觸摸和碰撞法器以及拜墊,就像我們進入一個正在開會的會場,不要高聲說話,更不要去亂碰亂撞,如果大家要買香,要說請香。大家也不要亂說話,更不要用手指著佛像,因為冥冥之中有很多東西是無法解釋的,如果沒有得到允許,請大家不要在殿內拍照,抽菸的朋友就暫時忍受一下,希望大家能配合一下。大家想去唱歌的,請往休息室後方走。


史上最詳細的原創天台赤城山導遊詞(建議收藏)

紫雲洞

《紫雲洞內》15分鐘內

這裡是明建文帝度歲處,相傳明建文帝曾兩次到天台山來旅遊,並在這裡過年,所以叫度歲處。現在紫雲洞生活著10多位比丘尼。現在大家隨我進入殿內參觀。我們可以看到供奉在正上方的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在“阿彌陀佛”前面的是玉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和“釋迦牟尼佛”都屬於橫三世佛,那麼橫三世佛指的是佛的統轄範圍,即三個世界的佛,他們分別為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和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大家可以細看這尊玉佛,真是白玉無瑕,工藝精湛,線條柔順、簡潔、通體流露著靈性,捐獻這尊玉佛的是臺自臺灣的慧嶽法師,他一共從緬甸請了6尊玉佛迎到天台山,慧嶽法師也是當今天台宗修行最高的。在“阿彌陀佛”的後面是“地藏王菩薩”。大家如果要跪拜,請男同胞在左邊拜墊,女同胞在右邊拜墊,中間的不要跪。還有東西不要亂放,最好拿在手裡,或者一起堆放在牆角。

現在我們從邊門出去,到上邊看下。這個池就是放生池,沿著池邊的石徑,我們將可以看到一尊臥佛,也就是釋迦牟尼佛涅槃前的姿勢,非常傳神,如果您有什麼心願,您可以去祁福。想上去看的朋友,就抓緊時間,我們在5分鐘後集合離開。

[科普文化教育基地] 15分鐘內

這裡是科普文化教育基地,大家仔細看這岩石,您用手就可以輕鬆的剝上一片。原來這裡離東海很近,直線距離只有70公里左右,東南風帶來的暖溼氣流中有一些鹽份,當與這裡的砂土作用後,又受熱脹冷縮的影響,於是一片片的剝落,經過漫長的時代變遷,終於有了今天的赤城山18大洞窟。而千萬年後,我們眼前的洞也會成為一個大洞。大家繼續前行,這裡是172級的石級,諧音“要去了!”,就是我們要去看濟公了,開個小玩笑哦。

臺階兩邊就是大家廣為熟知的紫荊花,每當花開季節,一片絢爛,非常好看。赤城山有著非常豐富的植被,也有很多中草藥。(100級處稍微停頓)大家是不是覺得走臺階有點累,那麼我建議大家可以試一下之字型,每一步的斜跨距離約為35釐米,這樣子大家會省力氣一些。


史上最詳細的原創天台赤城山導遊詞(建議收藏)

赤城山上的紫荊花


史上最詳細的原創天台赤城山導遊詞(建議收藏)

赤城山上的紫荊花


史上最詳細的原創天台赤城山導遊詞(建議收藏)

赤城山濟公東院


史上最詳細的原創天台赤城山導遊詞(建議收藏)

赤城山濟公東院


史上最詳細的原創天台赤城山導遊詞(建議收藏)

赤城山濟公東院

[濟公東院]20分鐘內

映入我們眼簾的就是臺嶽南門題額,想唱歌的朋友,請往下邊走。大家繼續往裡走,大家能讀懂這幅對聯嗎?我來唸一下,“上上彎彎彎上山門朝活佛,來來往往往來世路度凡心”,大意就是勸大家一心向善,用當下的話來說,就是為構建和諧社會,也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自由、平等、誠信、友善”。

大家向東看,從下面的葫蘆灣開始數八重山,就是花心華頂了,“山有八重,四面如一,頂對三辰,當牛女之分,上應臺宿,名天台”,天台縣就是這樣來的。

現在進入濟公東院的正院,這個洞叫“白雲洞”,我們抬頭就能看到非常幽默感,而又極富正義感的濟公,我們可以看這幅對聯:“做人正直無私若走歪門邪道求我何用;行事方圓有度能否繩矩循規看你所為”,這話非常有哲理,也把濟公的性格和人和價值觀鮮明的刻畫出來了。濟公,天台城關石牆頭人,如果我們行程允許,我們可以去看一下,濟公的故居。濟公少年在赤城山讀書,成年後在國清寺出家,後隨瞎遠堂師傅,遠赴靈隱寺。濟公是一位多才多藝的“活佛”,他在文學上的造詣很高。

大家現在可以看到濟公的胯下是一條龍,因為據說濟公是降龍羅漢轉世投胎的,而椅子上雕刻著的是天台的大八景。大家知道天台的八景嗎?他們分別是石樑飛瀑、赤城棲霞、桃源春曉、華頂歸雲、瓊臺夜月、寒巖夕照、雙澗回瀾、螺溪釣艇,天台八景雕刻採用木質浮雕,做工精美,栩栩如生,呆會大家可以細細欣賞,在濟公的後背是天台山風景的全景,大家在那裡可以找到天台山的所有著名景點。因為一共有九條龍,所以,更直觀的體現了九龍造天台的美麗傳說。在後院,大家可以去看到濟公的百態,不同的表情,也許會讓你更能讀懂塵世間的喜樂哀愁,你的心思也許就在濟公的臉上寫著呢。

(途中插)大家知道為什麼濟公喜歡吃狗肉嗎?有一次濟公又聽到別人問他這個問題,於是濟公搖著一把破扇,笑著說:“這世上太多狗腿子,我多吃幾條不是好事嗎?”

史上最詳細的原創天台赤城山導遊詞(建議收藏)

赤城山濟公院袈裟臺

[濟公院]20分鐘

現在我們就到了赤城山最有特色的建築群體。整個濟公院的設計者是天台籍的建築大師——中國社科院院士、南京大學建築研究所所長齊康,他親手設計了南京大屠殺紀念塔館等國內著名建築,並總體策劃開發了武夷山等著名風景名勝區。但他卻對這濟公院的設計倍感欣慰,他說:“濟公院是他隨手勾畫卻最滿意的作品,而且院校的專家可以和民間的工匠可以一起創造奇蹟”,濟公院被評為浙江省旅遊風景優秀建築,並榮獲全國“建築師杯”優秀獎,這是非常不易的。齊康教授把濟公形象與精神寓於通俗淺顯的建築語言之中,並用現代的新觀念和新手法及濃郁的鄉土特色交融在一起,給人以新穎、親切、灑脫的感覺。大家可以看山門,五根柱直插土中,覆蓋著象徵著百衲衣的瓦片,加上108顆佛珠,活脫脫的一件“破袈裟”,所以這裡又叫袈裟臺。大家一起前走,這就是濟公古洞,又名瑞霞洞。瑞霞洞闊10m,寬5m,高2.8m,是濟公以前讀書的地方。自濟公在西湖淨慈寺圓寂後,上清宮 道士玄機將自己曾經參修過的赤城山瑞霞洞改名濟佛洞。在東側有巖隙水從上而下注入“鳳沼”井,在西側有泉水從地下上湧到“龍池”井,而且更為令人稱奇的是,不管赤城山多麼乾旱,這裡都常年有水。這幅去世偈是濟公圓寂前說的:“憶昔面前當一箭,至今猶覺骨毛寒。只因面目無人識,又往天台走一遍。”說的什麼意思呢?濟公生平扶危濟困,行善積德,卻屢遭壞人所害,現在可以離開這世界了,所以盼望乘願轉世再來天台。這邊還有一幅濟公的顯聖詩:“腳絆緊繫恨無窮,破扇排雲出亂峰。欲問老僧行屐處,天台南嶽舊家風。”幾多豪情,幾多眷戀,塵世束縛,盡付破扇一揮中,南嶽赤城,天台的石牆頭老家,以你為榮。現在我們開始西進,穿過高崖滴水的“鯨池”,看過八面來風的“飛泉亭”,前面呈現在我們的面前的是“僧帽”式的主院香雲洞,香雲洞洞闊15.5 m,高約2.5 m,深7.8 m。這尊木雕濟公像是由上海美院三位教授設計的,由我們天台山的玻雕大師金全才捐贈的,高2.6m,臉部從左看,“春風滿面”;從右看,“皺眉怒目”;正面則“半是嗔來半是喜”,生動地表現了濟公的性格。大家再來看這副對聯: “兩隻芒鞋到世上扶危濟困;一把破扇分人間正道邪風”多有愛心,多有正義感,如果濟公今天還活著,他肯定是全國十大慈善家,外加見義勇為先進分子。這副對聯還在1995年榮獲全國名聯稱號,非常不易。大家再來看這副對聯:“不誦經不談禪不守齋規專管世間不平事;無掛礙無恐怖無邊法力要救天涯無辜人”這副對聯出自當代著名書法家、篆刻家林美文老先生之筆,大家可以看到不字和無字的不同寫法,這也符合濟公不拘一格的性格,也給我們展示了一個不用去受清規戒律束縛,非常瀟灑的濟公,而且這位人人喜歡的好濟公,從不計較個人得失與安危,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突然之間我特別想唱一首濟公的歌,大家可不可以一起唱:“鞋兒破……”。唱完歌我們繼續前進。前面的休息室就像一把大扇子,在邊上有用於進餐的葫蘆齋,穿過葫蘆齋的長廊,盡頭有衛生間,想唱歌的趕緊去。

這面牆,齊康院士別出心裁的創意了一隻眼睛開著、一隻眼睛閉著的有趣圖案,這在中國的佛教建築裡是很少見的,意為人生得糊塗時且糊塗,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另一層意思是做人要永遠要警醒,不要兩隻眼睛都閉上了,這樣子就渾渾噩噩的空耗一生。上邊有四洞,在綠竹掩映後為扁洞,因為年古失修,正在重新恢復舊貌中。

這是紫藤,有毒的,以前有一些人專門用這個果子搗糊用來到河裡抓魚。這竹子是羅漢竹。現在我們從破了鞋的大拇指進去“只履門”。這幅畫和書法出自名家的手筆,非常不錯,大家可以看一下。

如果大家不想往上走的話,就在此茶樓歇息片刻回去,如果大多數朋友還想繼續爬的話,就加緊一下步伐,隨我繼續行程,其他的朋友喝完茶,先下去等我們。集合時間是16:30。

悟月樓 5分鐘

外邊這棵樹叫天仙樹,天仙樹在清風中,舞著一身婆娑樹影,篩著柔柔的月影,濟公輕輕的從這裡經過,手捧幾卷書,嘴裡輕輕吟著小詩,這樣的意境,是不是非常有味道呢。這個洞原叫華陽洞或朝陽洞,也叫中洞,後改稱悟空洞,上有國清的主持清觀題寫的“釋籤”,這“釋籤”兩字為何意呢?原來唐朝時,一代高僧湛然大師在此講演天台宗,並對智者大師的三大部《法華要義》、《法華文句》和《摩記訶止觀》進行重行了新的解釋和說明,並提出來了“萬物皆有佛性”的全新論斷,他也從此成為天台宗的中興之師。這就是悟月小築,大家可以好好端看濟公坐像和濟公睡過的床,濟公在下面的瑞霞洞讀書,晚上到這裡來休息,沐著淡淡的月光,吹著軟軟的有點涼涼的晚風,點一支蠟燭,再在睡前看上幾行也是件非常愜意的事情哦。那邊就是悟月樓了,前有水鏡,每當皓月當空,星辰閃爍,撫琴弄簫,茗茶品詩,自是一番風味哦,你想不高雅都難。

史上最詳細的原創天台赤城山導遊詞(建議收藏)

玉京洞外

玉京洞 15分鐘

現在我們到了道教第六洞天“玉京洞”,左上方的就是我們在山腳時看到的“文昌閣”,以前裡面供著專管天下功名的文曲星及天台因此得名的三臺星。門口有一副對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題寫的“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詩人獨處空山之中,靜坐松林之下,參木槿而悟人生短暫,採露葵以供清齋素食。所以我覺得如果在這裡搞佛學或哲學研究,肯定大有作為,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來體驗生活。大家請隨我往裡走,這裡就是玉京洞,道書稱:“上清玉平之天”,俗稱“上巖”。相傳元始天尊在玄都玉京山說法,令神仙們住在這裡。東吳葛玄,西晉魏華存、葛洪、許邁等都曾在赤城山煉丹。為了紀念他們,宋政和八年(1118)建赤城觀。自唐宋以來,很多帝王屢送“金龍”“玉簡”,視為天宮。玉京洞供奉的是三清,哪三清呢?上清真境靈寶天尊、玉清聖境元始天尊,太清仙境道德天尊,靈寶天尊就是民間傳說中的太上老君,元始天尊是源於盤古開天地的傳說,道德天尊就是寫《道德經》的老子。左首是天台仙山的開拓者葛玄,葛玄開創了道教中的靈寶派。右首是西晉時開創玉清派的魏華存。

緊鄰玉京洞的是觀音殿,這也說明了佛道雙棲在這裡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我們現在去看另一個自然景觀。前面路窄,大家要格外小心。這裡是“海內名山”的摩崖石刻,雖然經過千百年來的風化和剝蝕,但字跡依然雄厚虯勁。大家向前上方看,我們就可以看到活生生的濟公側面頭像,這塊岩石叫書記巖,這裡說的書記不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黨委書記之類,而是因為濟公曾在寺院裡當過記載文字的書記僧。書記巖下的法雲洞是信奉天台宗的,因為時間關係,我們就不進去參觀了,過法雲洞,那邊上還有一些山洞,如果大家下次有機會再來,可以去看一下。

餐霞洞 3分鐘

餐霞洞深廣約20m,高8m,清末國子監學正齊其儀結廬其中,學正相當於正八品的官司職,他的女兒齊修蘭自幼聰穎,才藝雙絕,當她擁有了幸福的愛情時,丈夫卻得了惡疾,因為家貧,修蘭只能在山上自採草藥,親手熬製,但她的丈夫還是離開了她,那一年她丈夫只有22歲,修蘭用手挖土,鮮血淋漓處,竟泉水相湧,此井人稱“掏井”。修蘭終身未嫁,縣令受她貞烈的感動,上報總統,當時的總統黎元洪當即題寫“秋霞比潔”。那一年是1915年。


史上最詳細的原創天台赤城山導遊詞(建議收藏)

赤城山樑妃塔

梁妃塔 10分鐘

一路的綠樹掩映,清風指面,感覺不錯吧。這裡就叫洗腸井,原來晉代高僧曇猷去石樑時,路遇500羅漢,羅漢說他有韭菜之葷腥之氣,於是曇猷回赤城山剖肚洗腸,曬乾後重新放回去。曬腸巖在另一邊。這裡有一條荒草淹沒的小道,往前方去是“天官洞”,以前有三官大帝,指的是天官、地官和水官。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消災解晦,這裡供奉的是天官,下次有時間可以再去看一下。

終於成功到頂,遠望天台城,如詩如畫,美麗的母親河——始豐溪如綢緞飄過,形同琵琶的新天台城市輪廓初具雄姿。


史上最詳細的原創天台赤城山導遊詞(建議收藏)

赤城山樑妃塔

天台盆地在白堊紀晚期,又有了一次大規模的地質運動,從此結束了湖盆沉積的歷史,也把生活在上面的恐龍掩埋進歷史,所以,天台有很多恐龍化石,恐龍蛋有數千枚,現在天台博物館裡已有一具完全復原的恐龍。

天台在宋朝時有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移,於是北方的很多飲食文化與當地的飲食文化交融起來,於是像“餃餅筒”、“肉圓糊麥餅”等特色小吃都盛行起來,這些小吃,營養豐富,耐餓,又便於攜帶,就咬那麼一小口,舌頭都會吞下去,所以是早餐和點心的理想選擇,如果大家想吃的話,我可以帶大家到味道純正一點的小攤上去吃。

這就是梁妃塔,七級四面27.5m。這個塔也是歷盡劫難,始建於南梁大同四年,也就是公元538年,乃岳陽王蕭察(昭明太子蕭統第三子)為其妃子所建,故名“梁妃塔”。 初建時原有三塔,唐會昌五年(845) 反佛時被敕廢。公元960年時,德韶國師重修。到了1947年興慈法師聯合上海的居士們進行再度整修,整個塔建築風格非常硬朗、線條簡練,含蓄裡透著張揚,堅毅中寫著柔情,如果大家喜歡,就多拍幾張照片帶回家,當然我也樂意為大家代勞。

山後往東北可以去韓湘子吹簫處、八仙洞和供奉著許仙和白蛇娘娘的北洞等,往南邊可以看到曇猷的曬腸巖,因為時間關係,今天去不了了,下次歡迎大家再來觀看。

史上最詳細的原創天台赤城山導遊詞(建議收藏)

浙江天台山赤城山航拍

(下山)

各位遊客,辛苦而又興奮的旅行就將結束,我們也踏上歸程,在下山的過程中,大家一定要仔細,“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大家還記得車牌號嗎?“浙JA1234”,千萬別坐錯了。跟赤城山說聲再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揮手作別赤城的梁妃塔,不帶走棲霞裡的一片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