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出逃時向喬家借十萬,賞賜時為何喬家只要了4個字?

用戶64589163


話說這事發生在1900年8月,慈禧太后就連同光緒帝一起倉皇逃出北京城。可是,為什麼要出逃呢?北京城不是太后說了算嗎?

早在當年五月的時候,八國聯軍就已經以鎮壓義和團為名開始出兵中國,清軍是節節敗退,於是老佛爺緊急召開了御前會議,覺得向“萬國”宣戰。然而,戰爭的發展遠遠超過了慈禧太后的預料,眼看就要成為階下囚了,慈禧果斷出逃,早忘了前些日子發誓要和各國列強一決雌雄的戰書。題主的所聞之事恰恰就發生在慈禧一路西逃的途中。

由於慈禧太后逃出紫禁城時太倉促了,不僅所帶食物不多,而且也沒有讓皇家御用的軍隊八旗軍,是從民間找的鏢局來護送的。因為在京城附近的居民造就逃的遠遠地躲難避禍去了,所以,剛開始出逃時,慈禧太后的吃住行都沒有住在宮裡那麼講究奢華了,甚至是吃了這頓沒有下頓,而且是風餐露宿,連洗澡的地方都沒有,慈禧是欲哭無淚啊!

慢慢地,越往西逃,離戰火越遠,護駕的陣容也慢慢地壯大起來,不僅有各地的大小官員,還有不少富商前來獻殷勤,整體上來說,生活待遇是越來越好了,但這些和宮裡相比還是相差萬里。

當慈禧太后的護行團隊到達山西祁縣的時候,覺得山西的富商很多,能夠理解朝廷的苦衷,給慈禧捐款的。沒想到山西商人太精明瞭,覺得慈禧如此落魄,恐怕借出去的錢就像打水漂,都不願意啊。幸好還有喬家的熱烈款待,否則老佛爺的顏面何在啊?

畢竟是喬家人更精明,因為喬家覺得不僅有責任承擔慈禧一行人的吃住行,同時還看到了“商機”。雖然老佛爺現在是出逃,但清政府還在,如果因此得罪慈禧,恐怕日後會被清算,這是其一;其二是喬家家大業大不在乎這點錢;其三是如果慈禧順利回京,那麼喬家的“護駕”之功一定會記著喬家的恩情。時值中秋節,喬家還讓祁縣著名的老字號“是盛樓”專門烤制了“雪蓮酥”月餅進貢給慈禧。可見,喬家對慈禧這一行人非常上心,這讓慈禧對喬家的印象非常地深刻。

到了第二年,喬致庸看慈禧要班師回京了,立馬把所有的食材以及廚師都送到慈禧那裡,並且還奉上了十萬兩白銀作為盤纏。如此雪中送炭,一下子就把慈禧感動的不要不要的,這樣一來就記住了喬家的這份恩情。

在慈禧回京後就開始對這一路上給她幫助的人進行封賞,特別差人問喬家要什麼回贈,面對老佛爺的賞賜,喬致庸的確是聰明啊!既不要金銀財寶,也不求高官厚祿,僅要慈禧賜4個字,這四個字至今還掛在喬家大院的大門上,就是:“福種琅嬛”。

“福種琅嬛”中的“琅嬛”在神話中指的是天帝用來藏書的地方,是福地。現在泛指神仙的洞府,這是在拍慈禧的馬屁啊,是在誇慈禧太后,暗指慈禧就是琅嬛、福地的主人,而喬家只是借了仙人的能力給自己家種下福氣的種子,然後生根、發芽,最後是福延子孫後代。

同時,這四字的牌匾也說明喬家和皇家搭上了關係,從此喬家就有了慈禧太后的保護,那誰還敢招惹喬家呢?事實也證明,慈禧的這四個字的牌匾也真的為喬家的生意帶來了太多的便利和相當可觀的利益。後來,慈禧還將庚子賠款的10億兩白銀交由喬家的山西票號掌管,喬家的生意發展到了頂峰,喬家的票號業務做得了匯通天下。


小史坑


實際上喬家當時進奉了30萬兩白銀,事後也並不是單單隻要了四個字。喬家當時不僅向慈禧間接的要回了所有的錢,並且連帶利息也要了回來。



1900年5月28日,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為名出兵中國,當時慈禧緊急召開了御前會議,提出了向“萬國”宣戰。6月21日,慈禧發出了擬定好的宣戰詔書,明確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奧匈等十一個帝國主義列強開戰。

戰爭的進程超過了慈禧的預料,宣戰後僅僅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清軍一路敗退,8月15日凌晨,慈禧攜光緒帝倉皇出逃,一路向西逃去。



當時慈禧一行人由於出逃過於匆忙,所以一路之上缺衣少食,日子難以為繼,這讓靠著搜刮民脂民膏過上錦衣玉食生活的慈禧非常不習慣。但為了活命,慈禧在路上也吃上了野菜,啃起了窩窩頭。

等慈禧等人到了山西祁縣境內後,由於當地戰亂影響較小,所以接待慈禧的工作也比較充分。當時慈禧被安排住在了喬家的“大德通”總號,受到了喬家的隆重接待。這時的慈禧又想起了自己的排場,於是他命令董福祥等人向山西巡撫借銀渡過難關。



山西巡撫得到命令後,召集了省城商界、金融界的頭面人物開會,並宣諭慈禧的聖意,希望大家慷慨解囊。這時被邀請來的票號、錢莊的掌櫃大多沉默不語,誰也不願意捐款。只有喬家“大德恆”票號的掌櫃賈繼英率先進奉了30萬兩白銀,因此喬家和賈繼英給慈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次投資對於喬家來說收入頗豐。八國聯軍退兵後,慈禧也回到了北京重新掌握了政權,之後自然也對這些在路上幫助過自己的人大肆封賞。當時慈禧問老喬家想要什麼封賞,喬家人考慮到送出去的銀子也沒有要回來的道理,而且也看不上這區區幾十萬兩銀子,所以為了光耀門楣便向慈禧要了【福種琅嬛】四個字。



福種琅嬛的意思為琅嬛福地,琅嬛的意思為神仙宮殿或者洞府,另外琅嬛還有天帝藏書之地的說法。實際上這個牌匾是喬家向世人宣佈和慈禧搭上了關係,從此喬家的生意有了慈禧保護。後來也證明慈禧的這幅牌匾也為喬家提供了太多的便利。

最後說一下,喬家並不是什麼都沒要,相反喬家還要了一樣東西,那就是經手《辛丑條約》中規定的庚子賠款。事後慈禧也將漕運銀兩陸續存入“大德恆”票號,讓老喬家再次發了一筆橫財。


我是越關


1900年,八國聯軍進北京,慈禧被迫西行。一路上,感受了無盡的顛簸挫折,也吃了不少的粗茶淡飯。到達山西境內時,“皇家團隊”竟然沒錢了,畢竟不是強盜,吃穿用度都得拿錢說話。

但,“沒錢的事情”得解決,怎麼解決?借。

於是,山西祁縣的大商賈喬家,成了慈禧等人借錢的對象。借不借?當然得借;還不還?朝廷說還。

事後,慈禧問喬家賞賜時,喬家不要還錢,只要求慈禧賜字,於是慈禧賜了四個大字“福種琅嬛”。

為什麼喬家只要了字呢?為啥不要錢呢?

不敢要錢

喬家是商賈之家,而慈禧所代表的是清朝政府。在大清做生意,還要依靠政府多多支持。曾經政府困難時,向你喬家借了些款子,你如果回頭再要這筆款子,那就不識趣了。

喬家幾代都是商人,對於和政府關係地把握是很有一套的,別說是十萬,再多一些,喬家也不會要的,也不敢要,萬一惹惱了政府,生意還做嗎?

所以,喬家眾人在喬致庸的領導下,對於庚子事變引起來的“借款”,絕口不提。就算是事後,慈禧提出要什麼時,喬家只是要了四個字“福種琅嬛”。

慈禧看到喬家的表現,很滿意,而喬致庸得到慈禧賜字,也很歡喜。

不能要錢

八國聯軍撤了後,慈禧回了宮。

此時,面對曾經的“借款”,喬家不僅不敢要,關鍵是不能要。因為,大清和八國聯軍簽訂了《辛丑條約》,要分期付給八國四億五千萬兩銀子,國家四處籌款不容易,要還喬家的賬,也是有難度的,如果喬家要錢,慈禧太后說“沒錢,以後再說”怎麼辦?這就有可能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在國家危難之時,喬家不給國家增加負擔,不主動要錢,只要“字”,這是一個非常明智的決定。

但可喜的是,喬家沒要錢,慈禧和光緒所率領的清政府卻送了喬家一個“機會”,這個機會的價值遠遠大於借給慈禧等人的錢。

這個機會就是:由各省督府解繳中央的款項,全部由山西票號來操作運營。而山西最大的票號就是喬家的大德通、大德豐了。

有慈禧和清政府來給喬家背書,而且地方政府都支持了,那票號生意能差嗎?從此喬家的票號生意發展迅速,真正達到了“匯通天下”,在中國首屈一指,一家獨大。

這其中產生的收益,何止是10萬,早就是很多個10萬了。而喬家也因此真正成為全國數一數二的商賈了,也因此達到了喬家生意的頂峰。

喬家是為了討個順利,做個“廣告”

(喬致庸畫像)

喬家沒有要錢,但慈禧賜的這四個字“福種琅嬛”意義重大,這是什麼意思呢?

通俗說:就是福氣從此紮根到你家。還有別這更好的祝福嗎?


山西巡撫根據慈禧的安排,把四個字做成匾,送給了喬家。

喬家從此名聲大噪,名傳千里。拿現在的話說,這個廣告不得了,有全國最高領導給你背書做了個廣告,生意想不好都難。

看來,喬家很善於“廣告”,很善於借力。

喬家向慈禧要字不要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能要,不敢要,重要的是“做廣告”。


藍風破曉


這是晉商喬家高情商,有遠見的典範之作。

這筆買賣不僅不虧,而且賺大了。為什麼慈禧太后落難中借給她10萬兩銀子的喬家,最後只要了4個字的賞賜,是慈禧太小氣,不肯還錢嗎?但是喬家太膽小,不敢要錢呢?其實都不是,真正的原因喬傢俱有非常具有長遠眼光,懂得及時抄底,長期投資的道理。

太后落難,西狩太原

話說當年八國聯軍進軍北京,慈禧太后帶著一幫子皇親國戚倉皇西逃,畢竟走的比較匆忙,來不及帶特別多的錢,可是又美名其曰為西狩,依舊擺著極大的排場。即便在路上風餐露宿,吃盡了許多從未吃過的苦頭,但作為至高無上的皇太后,依舊有很多的伺候的人。那麼作為這麼多人的火食開銷,又是一比極大的巨資。而且作為太后的慈禧自然標準是不能下降的太厲害的,還有一大幫包括光緒在內的主子,所以又要花費很大一筆錢。

在西行的途中他們,他們途經榆林堡,到達懷來縣,再去大同府,過忻州,最終到了太原。沿途他們是怎麼做的呢?都是要求當地的地方官紳自願向太后獻禮,要求百姓捐款捐物。但是很多官員士紳也都是象徵性的給慈禧太后獻上一點所謂的獻金,西狩的慈禧太后當然也不能強搶自己官員百姓的財產,所以當時的清廷面臨著很拮据的財政狀況以及很頭疼的經濟現實。甚至逼的沒有辦法,不得不向當時的山西各商號宣佈借錢。但是對慈禧以及清廷未來局勢持觀望態度的晉商們,並沒有輕易的答應。主要的原因是害怕收不回來這筆款。

千年一遇賈繼英,慷慨借錢

但有一個當時喬家大德豐票號的業務員,名叫賈繼英。初生牛犢不怕虎,審時度勢,竟然一口氣答應了下來,借朝廷十萬兩白銀。後當時的內閣大學士桂香十分高興,立即給在山西祁縣的喬家大德通掌櫃高鈺寫了一封信,明確表示慈禧和光緒的行宮駐紮在喬家的大德通票號。喬家開始正式與慈禧太后扯上了千絲萬縷的聯繫。

喬老闆喬致庸知道這件事情之後,對賈繼英和高鈺都進行了極大的嘉獎。甚至大掌櫃還說到:500年必有王者興,1000年也出不了一個賈繼英。因為抄底投資這個落難的太后,後來帶來的收益可是極其可觀的,不是隻有的賞賜4個字那麼簡單,大掌櫃和東家喬致庸自然是看得明白!而且喬家借給清廷的並不只是十萬兩,而是前後攏共借給朝廷40萬兩。

一筆超級回報率的成功投資

慈禧太后畢竟也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更何況他要向世人證明,那些在危難中幫過她的人,一定會得到巨大的回報,不然以後誰還會幫她呢?這些回報是什麼呢?首先就是題目說的那4個大字“福種琅環”。這是喬家向太后要的賞賜,太后命當時的山西巡撫丁寶全親自將這塊匾送到喬家。讓全山西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喬家的晉商聲名,從此有皇室加持的喬家更是名滿天下,在當時的那個亂世卻實現了家族產業的一路青雲直上,在官場之中更是如魚得水。何太后老佛爺這棵大樹,喬家在商業發展中又有誰可以阻攔呢?這塊匾的價值又何止10萬兩呢。

此外,因為喬家僅僅只要了4個字。慈禧太后仍然覺得欠下了很大的人情,並且對喬家感到有些虧欠。她將庚子賠款的本息10億兩白銀以及各省督撫繳納中央的稅款,給山西的喬家票號來管理運營。還解除了山西票號進行公款匯兌的禁令,解除這條禁令之後,山西票號的生意一路飆升,巨大的資本在手中,喬家更是其中的翹楚。也讓喬家的生意進入到空前輝煌的一個階段。

一貫有遠見的晉商喬家

這也只是喬家的與官家打交道的其中一個典型範例。除了擁有慈禧太后的匾額之外。他們喬家還有左宗棠和李鴻章的對聯,所以索要相好名人的尤其是封疆大吏以及這種重要政治人物的筆墨,其實是喬家一貫的作風。

子孫賢,族將大 兄弟睦,家之肥 ——李鴻章

甚至有遠見的喬家,還在八國聯軍與清交惡的時候,在山西當時的巡撫要大殺洋人之際,救下了7位意大利女修士,因此還得到了意大利政府給的的表彰國旗,在抗日戰爭中因為懸掛日本盟友意大利國旗而免於喬家大院被破壞。

可以說狡兔三窟,而雞賊至極的喬家可是留了好多窟。但人再怎麼算也幹不過天,即便喬家極富遠見,多手準備,但他們也沒有料到時代會發生鉅變。新中國後,喬家的後人更多不復當日祖先的輝煌,如今多為工薪階層。這大概叫30年河東,30年河西的道理吧。


歷史好奇怪


1900年8月14日,洋人攻陷京城,當天下午珍妃被逼投井,次日清晨慈禧和光緒踏上西逃之旅。慈禧改著平民素服,半新不舊的深藍色褂子,淺藍舊褲子,新的綁腿帶和白布襪子,黑布蒙幫的鞋,這就是慈禧出逃時的行頭。

為了逃命,慈禧連自己留了好多年近兩寸長的指甲也剪掉了。光緒也是一身店裡夥計的打扮,其他人等均已喬裝。由於事發突然,慈禧沒有來得及帶多少錢糧。整個西逃初期是食不果腹,只能用沿途的玉米杆和紅薯來充飢。

慈禧在西逃中吃到的第一餐美食,竟是懷來縣令吳永的一碗綠豆粥,這讓幾天來水米未進的慈禧感動到落淚。西逃隊伍來到山西境內,內閣大臣桂春便給喬家大院的當家的喬致庸寫信,懇請喬家能承擔慈禧到達後的所有費用。

接到信的喬致庸自然不敢怠慢,皇帝能親臨喬家,那是千年可遇而不可求的好事。他立即令旗下大德通的掌櫃高鈺著手準備接待事宜,高鈺花巨資將大德通裝飾了一番,準備作為慈禧和光緒皇帝的臨時落腳點。

據傳喬致庸當時請了幾十人的廚師隊伍,專門給慈禧和光緒準備膳食。這讓一路受苦的慈禧甚是感動,在喬家的第一頓飯就給吃撐了,數天來的食不果腹告一段落。慈禧在酒足飯飽之後,便與一行人等商量籌備銀兩之事。

慈禧當時想到了向當地的朝廷官員或商人借錢,但向官員借又怕有損尊嚴,經過一番慎重考慮後,慈禧就將主意打到喬致庸身上。慈禧心理非常清楚,就算普通百姓向人借錢也要有所承諾,何況堂堂皇家,更是不能失信。

喬致庸得到消息後,立即答應願意借錢。喬致庸知道,朝廷向私人借錢那基本上都是肉包子打狗的下場。但他也深深明白“覆巢之下無完卵”的道理,朝廷處於水深火熱的動盪之中,喬家作為百姓的一份子,理應出錢捐物。

慈禧對喬致庸能如此深明大義,也是感到很吃驚。當即說了一些感激喬家的話,隨後便問喬致庸想要得到朝廷什麼承諾,喬致庸笑著說:為大清為皇上為太后孝敬一點錢財乃是小人的福分,也是喬家的福分,如何敢談條件。

慈禧還未開口時,喬致庸立即將話鋒一轉,慢慢說:不過小人聽聞慈禧老佛爺的書法是堪稱一絕,不知道老佛爺能否賞賜致庸幾個字,也讓喬氏後代知道喬家曾招待過大清的皇上和太后。此話一出,慈禧顯然是大喜過望。

喬致庸一面提出了在慈禧看來不是條件的條件,一面將慈禧一頓猛誇。這是一個極其完美的操作,既彰顯了喬致庸的大度,又給了慈禧臺階下,還為喬家日後生意興隆鋪平了道路,喬致庸的這個主意可謂是一箭三雕。

笑不攏嘴的慈禧接著問喬致庸想要什麼字,喬致庸開口便說: 福種琅嬛。喬致庸為何要這四個字?這四個字很有講究,福種琅嬛是指居住之地乃是一塊風水寶地,如今慈禧太后親筆題詞,就等於親口承認喬家是塊寶地。

承認喬家為寶地有兩方面的內涵,一是今後無人再敢打喬家地皮的主意,二是為子孫後代能長久居住於此創造了條件。慈禧聽到喬致庸的要求後,連連點頭叫好,隨即叫人拿來紙筆來,親手寫下“ 福種琅嬛”四個字。

喬致庸的這個條件,在慈禧看來就是一樁小事,賜墨寶既簡單又能顯示自己的本領,還能輕鬆得到十萬兩白銀,簡直是一樁非常划算的買賣。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喬致庸的這個條件其實是早已計劃好的,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這四個字的價值遠遠超出了十萬兩白銀的價值,它會給喬家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面對當時的國內外形勢以及朝廷財政的緊張,喬致庸如果要求慈禧賞賜寶物,這明顯帶有趁機敲詐之嫌,也顯得喬家太過功利。

如果喬致庸提出回京還錢的要求,這更是下策,會顯得喬致庸目光短淺,朝廷很有可能無錢可還,最終顯得喬家既小氣有痛失白銀十萬兩。如果是要官做,精明的喬致庸早已看清天下形勢,這種要求他是萬萬不會提。

有人說不要了會更好,這樣確實能彰顯喬家的大度,可能十萬兩對喬家來說也不算什麼事。但這對商人出身的喬致庸來講,千年難逢的絕佳發財機會放在眼前,如何會讓它這樣白白溜走。借錢事小,利用機會壯大喬家才是大。

如今“ 福種琅嬛”這四個字還高高懸掛在喬家大院,是喬家至高榮耀的象徵,庇護了喬家世代富貴。不要小看喬致庸索要的這四個字,這可是貨真價實的一字千金。從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喬致庸的聰明絕頂,不得不讓人佩服。


野史也是史


1900年,曾揚言對八國聯軍宣戰,後卻一敗塗地的慈禧太后開始了她的西逃生涯。

逃亡生活是難以想象的艱辛,好在慈禧太后後來逃至山西時,路遇喬家大院,喬家主人喬致庸慷慨解囊,一次性借了十萬兩白銀給了慈禧太后,讓她解了燃眉之急。

後來,慈禧太后回宮,詢問喬致庸要何賞賜時,喬致庸分文未要,只要慈禧金筆賜了四個字,這是為何呢?有書君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喬致庸料定慈禧還不出這筆錢,給慈禧面子,以字抵款。

慈禧西逃意味著清朝對於八國聯軍的合力攻擊已經毫無招架之力,逃亡不過代表慈禧像只鴕鳥遇險後一頭扎進沙堆而已,待抬起頭,面對的仍舊是破敗不堪,百廢待興的清朝。

長達一年的西逃後,慈禧太后以一紙《辛丑條約》的代價換回了清朝暫時的和平。

但是《辛丑條約》9.8億兩白銀的賠款也讓本來國庫空虛的清朝雪上加霜。此時的清朝儼然一副空殼,滿目蒼痍。

所以慈禧對於借錢十萬兩的喬家來說,一時半會肯定還不起這筆鉅款的。

喬致庸也心知肚明,只不過心照不宣罷了。況且,有書君認為一向富庶的喬家也不在乎這十萬兩。

但是喬致庸對於慈禧太后的賞賜又盛情難卻,所以才想到賜字一說。

慈禧所賜之字是“福種琅嬛”,意思就是神仙洞府。簡而言之,喬致庸借慈禧所賜之字比喻喬家大院金碧輝煌,就是神仙都住得,從而提高喬家大院的名氣和聲望。

喬致庸借慈禧的慈禧既抬高了喬家大院的身價,又保住了慈禧太后還不起錢的面子,於雙方都有好處。

二、慈禧太后的賜字能夠能保全喬家大院。

慈禧太后是堂堂大清朝的最高統治者,她的題字自然一字千金,豈是區區十萬兩白銀能夠相提並論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喬家其實並不是在做虧本買賣。

而且,慈禧身為堂堂太后,有書君認為她斷不會輕易為朝廷命官題字的,更遑論像喬家這樣的平民百姓了。因為慈禧的題字不僅能夠彰顯自己的特殊地位,更是全家上下的保護傘。

但是喬致庸正是想到了這一點。當時的清朝根基盡毀,戰事連連,喬家這樣的鐘鳴鼎食之家極易遭殃,因此喬致庸借慈禧題字為自家在亂世中求得一線生機。

有了慈禧太后的題字,誰還敢動喬家一根毫毛,惹怒喬家那就是和慈禧太后過不去,在太歲頭上動土那不是鬧著玩兒的。有書君想慈禧太后的小鞋穿起來恐怕不太好受吧!

喬家借慈禧太后的賜字從而給自己全家加了一層保護傘,所以以慈禧的賜字代替十萬兩欠款。

三、借慈禧的賜字打開喬家大院和政府的合作。

慈禧的賜字不僅是喬家的保護傘,也是喬家打開跟政府合作的金鑰匙。

喬致庸是生意人,既然是生意人,將生意做大做強才是硬道理。

而要想將生意做大做強,有書君認為政府的支持必不可少。有政府在前面開山領路,還怕沒有生意嗎?

此次慈禧太后的賜字馬上讓喬致庸的生意頭腦迅速轉動了起來。

喬家在全國開有票號,但因為朝廷的禁令一直沒有辦理過對公業務,以致使他少賺了很多銀子。而能夠吃下政府這塊肥肉,一直以來都是所有商人夢寐以求的事情。

喬家也不例外。喬致庸就是想利用慈禧太后的賜字打通政府的人脈關係從而獲取更多的財富。而這一招顯然很是奏效的,畢竟慈禧太后的面子大過天。

喬致庸有了慈禧太后的賜字,政府官員自然覺得喬家是誠信經商,值得信賴,在他家的票號辦理對公業務也萬無一失。

如此一來,喬家打開了和政府進行金錢往來的通道,許多地方政府的流動資金都指定用喬家的票號,從此喬家不僅名動天下,更是賺得盆滿缽滿。

喬家通過慈禧的賜字打開了對公業務通道,並通過這層關係獲取了更多財富。

綜上所述,喬家通過慈禧太后的賜字所獲得的財富恐怕早已遠超十萬兩了。聰明如喬家,知道利用慈禧太后這層關係打通人脈,從而讓自己財運滾滾。

所以說,財富並不是偶然的累積,而是智慧的結晶!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官商,官商,古代凡是經商把買賣做大的,都想跟官搭上關係,哪怕是花錢買官也要沾上一個官字,不然總感覺心裡不踏實,山西喬家也不例外。

話說八國聯軍侵華,部隊在天津登陸,一路殺向北京,清軍望風披靡,剛剛向十一國宣戰的慈禧老佛爺立刻像洩了氣的皮球,帶著光緒皇帝狼狽出逃。

由於出發太過倉猝,慈禧在逃難時還是受了一些罪的,頭幾天連飯都吃不飽,水也不敢喝(據說是擔心井水被投毒),以致於後來喝到一碗小米稀飯,慈禧竟感到十分幸福。

等到了山西境內,慈禧的日子就好過多了。

山西當時並未受八國聯軍侵擾,條件比較好,各地官員聽說慈禧來山西避難了,一個個就像聞到一股臭魚爛蝦味的蒼蠅,趨之若鶩,有的給她建行宮,有的給她送奇珍異寶,有的給她送山珍海味,反正想方設法拍慈禧的馬屁,好為自己將來飛黃騰達做鋪墊。


但慈禧最缺的不是這些,而是真金白銀。

慈禧一行抵達山西祁縣時,把“行宮”設在了大德恆總號。

“大德恆”是山西祁縣喬家開設的票號所謂票號,也稱"票莊"、"匯票莊"或"匯兌莊",是現代銀行的原型,晉商的輝煌很大程度靠的就是“票號”業務,這一點慈禧很清楚,所以她把下榻地點設在這裡,完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果然,慈禧很快就召集山西的富商大賈來到祁縣,告訴他們說,老佛爺我最近手頭緊,缺錢花,想跟你們借點錢應急,但不是白借,我打欠條,到時一定歸還。

這樁生意放在以往,山西這些土豪一定會搶破頭,可按現在這形勢,大清說不定很快就要玩完,到時候別管誰打的借條都成了廢紙一張,所以他們表現地很不積極。

但有一個人卻毫不猶豫地站出來說:我獻白銀30萬兩,不用還,就當孝敬老佛爺的!

慈禧定睛一看,此人正是"大德恆"票號掌櫃——賈繼英。

賈繼英是山西榆次人,以擅長理財著稱,所以才被喬家聘為"大德恆"票號掌櫃,此人雖是生意人,卻很有遠見,他深信“自古以來帝王家不會短下庶民百姓的錢”,官府雖然有時會賴賬佔便宜,但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信守承諾的,所以做出了帶頭捐款的決定。

事後,慈禧曾問喬家想要什麼賞賜,喬家人回答說,能為老佛爺服務乃是喬家榮幸,什麼賞賜都不要,只希望老佛爺能給喬家賜一副牌匾,懸掛在喬家大院門額上,光耀門楣。

慈禧一聽樂了,這還不簡單,於是親筆手書“福種琅嬛”四字,賜給喬家。如今喬家大院門楣上的匾額“福種琅嬛”就是這麼來的。

事實證明,喬家和賈繼英確實眼光獨到,這筆“政治投資”一點都不虧。

在賈繼英的率先垂範下,慈禧如願募集到了大量捐款,這讓她對賈繼英和"大德恆"票號好感倍增,她下令但凡各省上繳的款項,都通過喬家的"大德恆"、"大德通"等票號辦理。

滿清氣數未盡,慈禧回到北京,仍念念不忘"大德恆"救駕的功勞,不但把30萬銀兩悉數歸還,還把漕運銀兩、各地上繳的稅銀等存在"大德恆",讓"大德恆"狠狠大賺了一筆,以致於當時有人說“山西票號是大清的國庫”,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當初如果不帶頭捐款,這錢肯定也是要出的,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與其等著被人捆起來宰割,不如主動獻金,還能直接跟慈禧太后搭上關係,撈取政治資本。

不但喬家從慈禧身上獲益頗豐,賈繼英個人也從此事中受益匪淺。

1905年,慈禧準備籌辦中國第一家官辦銀行——戶部銀行(後改名大清銀行),她第一時間就想起了賈繼英,下令讓賈繼英負責籌辦戶部銀行太原分行,並讓他出任太原分行行長,賈繼英完成了從民營銀行到國有銀行高官的轉變,金飯碗端的比以前更穩妥。

清朝滅亡後,賈繼英幫助山西土皇帝閻錫山理財,掌管山西全省金融行業,山西在抗戰爆發前曾有一段繁榮的黃金期,這主要是閻錫山的功勞,其中也有賈繼英的一份貢獻。

但凡事都有兩面性,喬氏家族的衰敗也是從慈禧時開始的。

清朝的票號類似如今的銀行,吸收存款是他們最主要的利潤來源,而當時清朝廷是全國最大的銀行客戶,每一家票號都想爭取這個金卡客戶,喬家這次“不經意”的舉動使得慈禧對他好感大增,拿下了這個金卡VIP客戶,這當然是好事一樁。

但事情總有兩面性,慈禧發現這些民營銀行生意很好,就想不如官府也來辦銀行,前面說過的戶部銀行(後改名大清銀行)就是慈禧舉辦的第一家官辦銀行。

這些官辦銀行一開張,官府的鉅額資金就源源不斷流入官辦銀行,喬家這種民營票號無力與之競爭,業務受到極大衝擊,公司存款大幅減少,再也不復往日輝煌。

辛亥革命爆發後,跟清政府關係密切的喬氏家族又遭重挫,後來再加上軍閥混戰、抗日戰爭等政治軍事因素影響,到解放前夕,整個喬氏家族已是奄奄一息,苟延殘喘。

解放後,喬家順應歷史潮流,主動把喬家大院捐獻出來,才有喬家大院這處旅遊景點。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喬家人借給慈禧十萬兩銀子,可謂雪中送炭,這筆天使投資的回報也很驚人。


1,慈禧出逃,最想吃的是雞蛋


慈禧太后是唯一一個向全世界宣戰女人,這份瘋狂不但空前,大約也絕後吧。


慈禧太后之所以如此瘋狂,一是因為他她得到一個消息說洋人想策劃讓她歸政光緒,其二就是義和團的神功,讓老太后覺得大約天兵天能剋制洋妖吧,於是向洋人宣戰,放義和團進北京城大肆殺戮,但是報應很快就來,八國聯軍兵至城下。


當天老太后正好整以暇的在梳頭,忽然聽到外面好像有貓叫,而且貓好像越來越到,叫聲此起彼伏,她正奇怪今天咋這麼多貓,忽然她聽到耳邊一聲貓叫,然後就見一個東西穿透窗戶,啪嗒一聲落到地上,慈禧定睛一看原來不是貓,是一顆子彈,老太后嚇壞了,莫非洋人進了皇宮了,於是她什麼也不顧了,讓人去找皇帝。


當時光緒正在舉行一場祭祀大典,還穿著禮服,慈禧說洋人已經打進來了,咱娘倆得跑,你穿著禮服太扎眼了,光緒把祭祀的衣服脫下來,由於太急,朝珠被生生拽斷,散落一地。


倆人跑出皇宮,搶了一輛馬車,狼狽出了德勝門。


但是跑之前慈禧還是幹了一件她早就想做的事,命太監崔玉貴把珍妃推到井裡淹死。


慈禧這次逃跑美其名曰西狩,去西邊狩獵,但是卻啥獵物都沒狩到,她和光緒背靠背坐在馬車上,兩天兩夜沒吃一口飯,口渴了,讓身邊的小太監去打水,路上的水井或者沒有取水的轆轤,或者水裡漂著人頭,太監們沒辦法,從路邊田裡找了點秫秸稈,讓慈禧嚼著止渴。


這天跑到了懷來縣,縣令吳永前來接架,一頓小米綠豆粥,讓慈禧覺得比皇宮裡的滿漢全席還好吃。


喝完粥,一會兒李蓮英跑出來說,老佛爺還想吃雞蛋,能弄來嗎?


吳永廢了好大勁,才找了五個雞蛋,煮熟呈上,慈禧一口氣吃了三。大約此時的雞蛋,比平時老太后在皇宮每天都要吃的一百多道菜要好吃太多了吧。


2,喬家的投資


慈禧西狩,到了山西祁縣的時候已經沒有那麼狼狽了,在太原修整了幾日,慈禧和光緒多少恢復了往日的威儀。


但是西狩還是要去狩的,能離洋人遠點就遠點吧。


所以慈禧繼續西行。


路經祁縣,有人早就知道他們要來的消息,這人就是大德通掌櫃高鈺,大德通是喬家的票號的總部。這天高鈺接到一封信,寫信的是內閣大學士桂春,信中寫道:


鑾輿定於初八日啟程,路至祁縣,特此奉聞,擬到時趨叩不盡。


明確告訴他慈禧光緒要在他們的票號借住一晚。


高鈺不敢怠慢,命人把票號收拾打掃乾淨,準備迎接聖駕。


此前太后在太原時,山西官員曾經召集山西商賈開會要給老太后集資,幫助太后度過難關,據說喬家第一個舉手認捐,這筆錢有多少呢?有說是十萬兩的,也有說三十萬兩,不一而足,反正不老少。


這次太后路過祁縣,特意在喬家總部大德通住一晚,大約也是對懂事的喬家的回饋吧。


至於說電視劇《喬家大院》中,喬致庸讓老太后吃菜糰子一事,就當電視劇看吧。


3,回報。


電視劇《喬家大院》中,喬致庸有個夢想就是能匯通天下,要實現太難了。


但是慈禧的這次西狩卻幫他實現了夢想。


慈禧這人一輩對對手很狠,不管是顧命大臣還是光緒皇帝,但是對幫過她的人獎賞起來也是大手筆。


這大約是慈禧以一介女流,卻能玩轉晚清朝堂的原因吧。


她一手大棒一手胡蘿蔔,一獎,一罰玩的都很溜。


回到北京後,她對幫助過她的人大加獎賞,該還錢的還錢該封官的封官。


但是喬家卻不要太后還錢,只要太后給他家提四個字就行。


福種琅嬛。


這四個字大約的意思就是,我們家讓老太后住了一晚,已經種下了福澤。


喬家人是聰明人,送出去的禮物絕不往回要,因為靠著那些銀子喬家和太后建起了香火情緣。


做了幾輩子生意的喬家人深深明白你,像慈禧這樣的大人物又怎麼會平白沾普通商賈的便宜呢,她給的回報必然更豐厚。


果然,慈禧下令各省督府解繳中央的款項,全部由山西票號來經營,庚子賠款連本帶息,約10億兩白銀也交給山西票號來經營。

在慈禧的助力下,喬致庸晚年實現了他匯通天下的夢想。


他賺大了。


=======================



薛白袍


事實上,當時的喬家不止借了十萬,而是陸陸續續共借出了四十萬兩白銀。按理說,慈禧回到北京城重掌權利後,要還掉這筆錢輕而易舉,為什麼最終只是給了4個字呢?其實,喬家之所以只要4個字的賞賜,主要原因還在於,喬家作為一個真正的商賈之家,有著看待事物發展的長遠眼光,抱著長期周旋和投資的心理,準備長期持有“慈禧”這支股票。她能帶來的收益,遠不是40萬兩白銀可以比較的。

這件事情是發生在當年八國聯軍攻進北京城,慈禧太后無奈之下只能帶領皇族倉皇西逃,因為逃跑的過程中比較匆忙,並沒有帶過足夠的金錢銀兩。但是即便是乞討,慈禧仍然維持著,作為皇太后的皇家做派,所行人員陣營非常龐大,這就需要極大的開銷。這些皇親貴戚就要求他們在途經的地方府城,官員士生需要自願向太后敬獻禮金,百姓要自發捐款捐物,很多人礙於,所謂的指派只能象徵性的獻上一點銀兩,不過這點錢,相比慈禧隊伍的龐大開銷,完全就是杯水車薪,屁用不頂。

但是要知道慈禧去的是哪裡?他去的是山西,這是當時中國經濟發展最好的地方,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當時山西出現了非常多的票號,也就是我們現代商業銀行的由來。慈禧也知道山西票號的晉商們是非常有錢的,他低下頭來要向山西各商號借錢,但是這些商號的商人們,對於慈禧以及清王朝未來的發展走向,普遍持比較消極的態度,不願意借錢。萬一這錢借出去要不回來,那損失就太大了。

這時山西大德通票號也就是喬家開辦的票號,同意,借給朝廷十萬兩白銀。當時的官員在看到了,關於營養問題的事情可以解決的時候非常高興,他給喬家的大掌櫃寫了一封信,表示慈禧的行宮將會駐紮在喬家的票號裡,以此來嘉獎喬家票號對於朝廷的幫助。就這樣,喬家票號自己抓住機會,在中國的“大熊市”抄底了“慈禧”這支大股票,為喬家的發展打下更加強有力的基礎,也是在這件事情後,喬家和朝廷扯上關係。

後來慈禧回到北京之後,眾眾嘉獎了,在危難之中幫助了她的喬家,她自己也明白,做人就應該知恩圖報,並且他是清朝的掌舵人,幫了她的人就應該享受到,跟別人不一樣的待遇和回報,這樣她手底下的人才會一直忠心耿耿地追隨他。喬家人也知道,如果慈禧把所欠的音量歸還,那麼相當於兩不相欠的,對於喬家的幫助並沒有好處,所以他就上書慈禧太后,要求所要的賞賜只是4個字“福種琅環”。這4個字被打成一塊巨大的匾額,由當時的山西巡撫這樣一位封疆大吏親自送到府上,瞬間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喬家這位晉商的名頭。

喬家這種做法,無異於給自己未來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首先,喬家,和皇室有了關係,有這樣一座大靠山在身後,相當於幫助喬家在當時那種混亂的局勢下,烙上了通行無阻的標誌,普通的商業對手也無法阻攔喬家,在商業領域的強勢崛起。慈禧太后自己也明白,單純這4個字並不足以報答喬家,在他危難之際伸手幫他的情義,所以也主動解禁了,當時在山西票號中公款匯兌的禁令,並且將庚子賠款中的,好幾億兩白銀以及各省繳納的稅款,都交由喬家商票號打理。至此,喬家票號一路青雲直上,最終成為了山西晉商的翹楚,成為那個時代的傳奇。

小芊芊說,其實喬家這種商業眼光,在歷朝歷代都曾經有出現過,比如秦朝的呂不韋,明朝的沈萬三,清朝的胡雪巖等等,他們都是在亂世中尋到一縷商機,果斷出手投資落魄之人,待危難過去之時,都給他們帶來了取之不盡的回報,這或許就是優秀商人的本質吧!

我是【小芊芊愛歷史】,一個喜歡戲說歷史的小妞,每天聊點趣味歷史小知識,留下你對歷史的見解,友情分享,歡迎留言評論,歡迎你關注我呦!

小芊芊愛歷史


隨著清朝末年混亂的局勢和慈禧聽信手下,信任義和團盲目的和八國聯軍下戰書,導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爆發。


在聯軍司令瓦德西的帶領下,聯軍在步步逼近北京城的時候,慈禧帶著光緒帝接著巡狩的藉口逃亡西安。在路上,因為天氣的原因和亂世中的人煙罕至,慈禧經常是有一頓沒一頓。


曾經就因為一個縣令的一碗粥而賞賜自己的金銀首飾,在路上,慈禧在用度不夠的無奈之下只能和山西的鉅富喬家借錢,但是後來喬家為什麼只要慈禧用四個字回報呢?


1:喬家的發家史


其一:喬家第一桶金的發源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晉商一直是一個很響噹噹的名號,到了清朝中晚期的時候,除了南方有胡雪巖這號紅頂商人之外,在山西的眾多商人中,也就喬家特別是喬致庸把自己祖宗留下來的家產發揚光大。和南方那些比如胡雪巖這些人一樣,喬家也是基於在中國的傳統小農經濟的時代,靠著黃豆的碰上自然氣候的期貨化使得喬家攢的了第一筆錢。


其二:喬家的發跡過程


隨著祖宗的對於原始資本的積累,到了喬家由喬致庸當家的這一代,他把喬家終於從生死存亡的局勢靠著自己敏銳的眼光力挽狂瀾,終於成為當時中國響噹噹的一號人物。


靠著自己也是和胡雪巖劉墉兩人一樣,喬致庸起先用絲綢和茶葉使得喬家回到了生意的正軌上。除了經營自己的貨棧,喬致庸還很有創造性的發明了票號。正是由於這檔生意,喬致庸手下流動的白銀數量大的驚人,於是他就成為了那個時代首屈一指的富豪。


2:慈禧攜帶光緒外逃


其一:慈禧盲目開戰


在手底下頑固派大臣的攛掇下,慈禧對於八國聯軍發動宣戰詔書。但是可笑的是,慈禧對於八國聯軍的應對手段大部分就是準備靠著義和團那些大師兄和二師兄的裝神弄鬼。雖然清軍在天津和大沽口炮臺表現的極度頑強,但是綜合國力和八國有差距的清朝依舊沒人阻擋住聯軍的進攻。


雖然清軍拆毀了天津到北京之間的鐵路,但是在主帥瓦德西的帶領下,聯軍靠著步行也漸漸推進到北京。慌忙之下的慈禧帶著光緒一塊跑路,在跑路的過程中,為甩鍋和不滿,慈禧還不忘把光緒的珍妃推下胭脂井。


其二:喬家要求賞賜


在朝著西安跑路的過程中,因為是臨時性的跑路,慈禧自然沒有帶上多少東西。很快一大群人就在天寒地凍的環境中遇到了缺糧的問題,除了地方官在能力和資源許可的範圍內向慈禧提供糧食,慈禧能做的就是去一路上的土豪家中打秋風,這自然有山西的喬家。


喬家在借給慈禧銀子之後,慈禧準備在回京的時候用特殊的東西賞賜他們的這一次解囊相助,不過喬家人只問慈禧要了琅嬛福地和慈禧的簽名。


別看“即“福種琅嬛”僅僅四個字,對於喬家而言,慈禧所賜的這四字不僅僅是臉面,更是以後經商做事的通行證,而且當時的各地官府對於喬家極其照顧,它的作用可是要遠遠勝於萬兩白銀。


這幅字不但有祝福的意思,上面慈禧的簽名更是有特別的公關用處,相比借去的銀子,簡直不值一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