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以來,在槐蔭區誕生了哪些知名企業?

100多年以來,在槐蔭區誕生了哪些知名企業?


濟南市槐蔭區因轄區內槐樹成蔭而得名。省立醫院周邊地區的幾條街道,兩邊是枝繁葉茂的中國槐。盛夏時節,疏影橫斜,暗香浮動;冬季時分,深色的樹枝落上白色的雪,靜謐而美好。2015年,小編在寫《濟南最美林蔭道》時,就把這片街區列入其中。


100多年以來,在槐蔭區誕生了哪些知名企業?

(經六路)


過去,在老濟南人的印象中,槐蔭區是房屋低矮,比較落後。其實,大部分原因在於這裡有一座張莊機場,限制了建築的高度。隨著機場的搬遷,釋放了槐蔭區向“上”發展的空間,濟南西部的高層建築如雨後春筍一般生長。目前,槐蔭即將成為濟南市“擁有兩條地鐵”的區。


100多年以來,在槐蔭區誕生了哪些知名企業?

(解放前在濟南機場登機的旅客)


槐蔭區是濟南的西大門,境內的濟齊路、濟兗路、濟微路通往省內的德州、聊城、泰安、濟寧、菏澤等地,交通便利,貨暢其流。1913年1月1日,黃河濼口鐵路大橋投入使用,將南北兩端的津浦鐵路連接起來,全線通車。這條鐵路貫穿城區,為濟南的發展紮上了騰飛的翅膀,也促進了槐蔭的工業發展。再往前說,1904年濟南開埠,拉開了槐蔭商業繁榮的大幕。本期,小編就為您列舉一下在槐蔭這片土地上誕生的知名企業。


1. 鐵路大廠


1913年4月,位於槐蔭區營市街北首的“鐵路大廠”建成投產。“鐵路大廠”是“津浦鐵路局濟南機器廠”的俗稱,它始建於1910年,津浦鐵路修建時,為滿足機車、客車、貨車維修的需要,在津浦鐵路南北兩端分別建設了浦鎮廠、天津廠,中段建成了濟南廠。鐵路大廠是20世紀初濟南市區的大工廠之一,市民習慣了稱之為“鐵路大廠”。


100多年以來,在槐蔭區誕生了哪些知名企業?


建廠初期,工廠建有很多德式的工業建築。1945年3月國民黨飛機轟炸日本人管理的大廠,對工廠的德式建築造成非常大的破壞。沒有被炸燬的廠房及其它建築物也伴隨著歷史的變遷和改擴建而漸漸消失了。1993年,兩座日爾曼風格的廠門被拆除。2004年,拆除了最後一座德式機加工廠房。至今仍保留著的百年建築有第一任德籍廠長道格米里辦公大樓、別墅樓及一座高級管理人員公寓樓。


100多年以來,在槐蔭區誕生了哪些知名企業?


2. 萬紫巷商場


萬紫巷商場所在的地方叫五里溝,清末時期在濟南老城西五里。當時這個村子的東面有一個長年積水的大水灣,四鄉八鎮的農民每天早晨都推車挑擔到這裡來出售他們的農副產品。有些商販為了方便經營,也在此處建起自己的店鋪,改流動販賣為坐店經營。這樣,這裡漸漸地形成了街巷,由於這些房舍都靠近大水灣,故名“灣子巷”。


100多年以來,在槐蔭區誕生了哪些知名企業?


1904年,北洋大臣兼直隸總督袁世凱、山東巡撫周馥上奏清朝政府,擬請在山東內地自開商埠。1905年,清政府指令濟南地方政府將地處闢為外國人專用的商場,德國人在這裡建造了一座四面長廊,按“灣子”諧音,定名為“萬字巷商場”,這裡就成為濟南最早的中西貿易的場所。


100多年以來,在槐蔭區誕生了哪些知名企業?


新中國建立後,人們覺得新的國家萬紫千紅前程似錦,於是就以“萬字”諧音取了“萬紫巷”這個帶有喜慶色彩的名字並沿用至今。目前,萬紫巷商場還在營業,以批發為主,人影稀少。在周邊建築的牆上,還留有建國初期的標語痕跡,有的房子上還有100年前的商號標記,依稀記得萬紫巷曾經的輝煌。


100多年以來,在槐蔭區誕生了哪些知名企業?


3. 濟南捲菸廠


《濟南市志》、《濟南捲菸廠志》等權威文獻,都把創辦於1928年、位於槐蔭區經二緯六路的東裕隆菸草公司作為濟南機器捲菸的發端企業。其創立經過如下:


100多年以來,在槐蔭區誕生了哪些知名企業?

(東裕隆菸草公司原址。圖源舜網)


1918年,掖縣(今萊州)人劉子山在青島獨資創辦東萊銀行,並在濟南設立了分行,委派30歲的海陽人於耀西任濟南分行經理。於耀西精於金融投資,很快便在濟南工商及金融街嶄露頭角。他出任東萊銀行濟南分行經理後不久,便創辦了裕光化學顏料廠。1921年冬,由鄒升三創辦的濟南裕興顏料廠改組為“濟南裕興顏料股份有限公司”,於耀西藉機成為公司大股東,出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1924年,濟南成豐麵粉股份有限公司資金週轉發生困難,於耀西參股2萬元,同時東萊銀行給予信用透支200萬元,使成豐麵粉廠渡過了難關,於耀西因而出任該公司董事長。就在這一年,他當選為濟南商埠商會會長,不久又被選為山東省商會聯合會會長。


100多年以來,在槐蔭區誕生了哪些知名企業?

(嘉禾牌香菸)


1926年5月,山東軍務督辦張宗昌為籌集軍費強行向濟南銀行、商會強行借款200萬元,於耀西因暗中抵制此事,受到張宗昌通緝,被迫暫避青島。1927年,於耀西購買了位於原經二緯六路220號一個歇業的榨油廠的房產(4層磚木結構的樓房,佔地面積1940平方米)和設備,準備改建為東裕隆機器榨油廠。但當年農業歉收,花生價格猛漲,榨油無利可圖。適逢天津捲菸業興旺,於是於耀西在1928年果斷購置捲菸設備,創辦了北洋東裕隆菸草公司,擬生產機制捲菸。1929年,北洋東裕隆菸草公司正式生產“嘉禾”牌捲菸,開啟了濟南機器捲菸的時代。


4. 宏濟堂西號


宏濟堂西號始建於1920年,位於槐蔭區經二小緯六路路口北側,因道路拓寬的需要,2008年5月,宏濟堂西號進行了整體平移。在進一步加固、修繕和內部修舊如舊後,更名為宏濟堂博物館。和別處靜靜放著、只能供人觀看的博物館不同,這裡作為傳承中醫文化的場所,成了廣大市民治療疾病的首選之地,百年建築“宏濟堂西號”依舊發揮它獨特的魅力。


100多年以來,在槐蔭區誕生了哪些知名企業?

(宏濟堂西號南樓)


明朝永樂年間,祖籍浙江寧波的郎中樂氏遷至北京。其後世樂顯揚當了太醫院吏目,並於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創辦同仁堂藥室。後來,樂顯揚之子樂鳳鳴接續祖業,完成《樂氏世代祖傳丸散膏丹下料配方》一書,明確提出了“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省物力”的訓條,後成為歷代同仁堂人恪守的信條。1723年,清雍正帝欽定同仁堂供奉清宮御藥房。在其後的188年裡,同仁堂獨辦官藥,歷經八代皇帝。


100多年以來,在槐蔭區誕生了哪些知名企業?

(宏濟堂西號南樓)


1902年,同仁堂店主樂樸齋出資,為他的第三房侄子樂鏡宇(同仁堂少東之一,電視劇《大宅門》中七爺白景琦原型)“買”了一個山東候補道的位置。1904年,山東巡府楊士驤拔官銀2000兩交樂鏡宇籌辦山東官藥局並擔任總辦。1907年,樂鏡宇將官銀2000兩繳還後,取得藥局承受權,遂創辦宏濟堂。1909年,樂鏡宇在東流水街開辦宏濟堂阿膠廠,獨創“九晝夜提製法”,生產出獨具特色的阿膠12種。1915年,宏濟堂阿膠獲得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其產品遠銷南洋和日本。1934年,宏濟堂產品銷量已是北京同仁堂的三分之二,成為樂家的重要財源。建國後,樂敬宇的孫子樂芝田成了宏濟堂的接班人。1955年,樂鏡宇去世,宏濟堂公私合營為宏濟堂藥廠。


100多年以來,在槐蔭區誕生了哪些知名企業?

(宏濟堂南樓上方的“樂家老鋪”匾額)


5. 阜成信


在槐蔭區緯七路路口東側(經二路363號),有一座類似廣東“騎樓”建築風格的樓房。它的門頭上鐫刻著“阜成信東記”五個大字,雖然斑駁卻很有風骨。在屋頂的老虎窗下,有十塊匾額,上面分別刻著“無欺”、“求富”、“為善”、“勤儉”、“忠厚”、“興旺”、“惠工”、“廣進”、“通商”、“誠信”等二十個大字,概括了這家商號的經營理念。


100多年以來,在槐蔭區誕生了哪些知名企業?

100多年以來,在槐蔭區誕生了哪些知名企業?

(“阜成信東記”)


這座房子就是建於1909年(清宣統元年)的,“阜成信東記”,是清朝的一家棉花行。1909年,堂邑縣(堂邑縣最早於隋代設置,在今天的聊城市東昌府區堂邑鎮,1956年撤銷)棉花商販王協三在濟南商埠開設了兩處阜成信棉花行,一個是經二路373號的“阜成信西記”和經二路363號的“阜成信東記”。


100多年以來,在槐蔭區誕生了哪些知名企業?

(“阜成信西記”)


“阜成信”名稱的意思是:“阜”是個吉祥的字,涵義是家業興旺、商業繁榮;“成信”是指必須講誠信才能成事、才能興旺。王協三做生意恪守“誠信”二字,讓“阜成信”的生意異常興隆。100年前,濟南是華北地區重要的棉花集散市場,“阜成信”是濟南商埠區的第一家棉花行,它也以嚴厲的店規,維護著良好的誠信,實現了商號的快速崛起。


槐蔭區的這些工商企業,有的繼續發展壯大著,有的則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它們是城市文明的標誌之一,曾經深深融入經濟的血脈和居民的生活,是槐蔭區無法抹去的記憶。更多的槐蔭老工廠情況,在下面的作品中都能找到。


100多年以來,在槐蔭區誕生了哪些知名企業?


--END--


看完本文後請您分享出去,

讓更多的朋友瞭解槐蔭的歷史


鳴謝:

2.槐蔭區政協社文處


100多年以來,在槐蔭區誕生了哪些知名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