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65歲的人有什麼遺憾?又有什麼感嘆?

世俗凡塵


沒有遺憾,有的是幸福滿滿,這個年令段的人,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經歷過大躍進,人民公社,總路線三面紅旗的火熱年代,也經歷過三年自然災害吃過大食堂,四清運動,文化大革命,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小時候也盼著過上樓上樓下,電燈電話,騎洋車,穿皮鞋帶手錶,每天都有大米白麵有肉吃,感覺那樣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生活,改革開放也讓我們這一代人趕上了,現在的生活比當年想象的要好千倍,那時想上天是一句罵人的話,現在坐飛機去旅遊可在萬米高空飛,坐在家裡也可以和千萬裡外的人視頻通話,吃飯穿衣那就更好了,社會平和安全,居住環境也比那時好的多,國家對老年人還有諸多福利,安心養老,太好了,我知足了。


用戶9684982918817


我今年66週歲了,不算老,也算不了年青,算偏老一邊吧!我一生經歷瞭解放後的土改合作社,大躍進,三年災荒,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四十年。看過《上甘嶺》等英雄故事的電影,也聽過劉胡蘭,方誌敏,韓英,邱少雲,江姐,雷鋒等英雄故事。親眼目睹了社會不同階段的翻天覆地的社會變,品嚐了不同時期生活的酸甜苦辣,體驗了各個過程的人情冷暖與社會變化。節奏如此之快,變化如此之大,人性如此之差異,風氣如此之不同,思想如此之懸殊。自己雖讀書很少,但體驗經歷也不算太少。早年失去父親的孤獨無助,中年因愛妻做絕育手術感染切害的情感撕裂之傷,孩子畢業不包分配的焦慮,等等。經歷了,體驗了,明白了,生活如此不易,困苦如此之多。但我對這些已不再是抱怨,而感覺是一種磨鍊,使人面對困境有了承受的堅強。我要感恩這段經歷給了我成長的機會,讓我從歷練中感悟生命的可貴。唯一的遺憾就是讀書太少,知識太貧乏,才能太不足。現在雖然時間對我來說已不再,但我還要更加倍努力學習,儘可能彌補我知識的不足,提高思想認知能力,追求我心中的夢想,做一個可愛的普通的勞動者。謝謝!


夢中晴雨


66了。唯一的遺憾是1977年恢復高考的時候沒有被批准參加高考。當時我是廠裡的技術骨幹,廠長和副廠長都不同意我參加高考,要我多帶幾個徒弟。後來,廠長成了正部級領導,在北京採訪人大會議的時候遇到他,他說欠我的。副廠長後來是局級幹部,幫我安排過工作,不是我喜歡的,我沒去。他開玩笑說:咱倆誰也不欠誰的了。

我就是想上大學,後來參加了我國最早的自學考試,一門課一門課硬拼出來,拿到學歷,由工人轉成幹部。繼續在職學習,學歷不斷提高。但是,沒進大學課堂上讀書,總是遺憾。

這輩子經歷了不少,文革成了黑五類子女,下鄉當知青,苦和累就不說了。但是在一直堅持學習,凡是在知青時期堅持學習的,後來的人生都不算太差。從學校開始,被批鬥過。到工廠後因政治原因被抓過。從不沮喪,一直笑對人生。

感嘆的是國家越來越強大了,相信國家會更加強大。


建華72278


我也是文革後第一批大學本科畢業生,今年65屬馬,一直喜歡關心國家大事,堅持定時收看新聞聯播,以前十分喜歡閱讀黨報,堅信大學肯定會恢復招生的,盯住英語拚命地學習,就這樣畢業後從事涉外工作,每天與外國船長聯繫業務,順風順水,1995年就評上了高級經濟師,報刊雜誌上經常談天說地,當然職務也是不低的,退休金也是可以的,應該說是抓住了機遇,成功了人生。感恩共產黨,感恩社會,當然也感恩在九泉之下的父母。


張國平


今年過去很快就64了。在體制內,我用了12年的時間,從一名普通的業務員走到大型國企集團的主要領導崗位。在別人的眼裡,我的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我卻走到了體制外。別人說我是為了錢,其實“我不得已上路,為不安分的心,為自尊的生存,為自我的證明……” 如今, 陽光下的背影折射出我真實的內心,或許我心中只有對友情的羨慕,對親情的愧疚,還有,對愛情的陌生。自以為已經走了很遠,回頭看卻連痕跡都找不到,宛如不曾存在……望著白雲在流水上的背影,或許我需要開始一個不同的、全新的生活秩序。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這種生活,可能很平凡;但在這種平凡的生活中,能以平淡的心態,看待人世周遭,讓內心能夠保持平衡,何嘗不是一種智慧和快樂呢?





peacez


55年生人,我們的經歷都是同樣的,我們這一代人經過艱苦歲月的磨練,培養了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這是人生的一筆財富啊!下鄉的經歷艱苦的環境造就了我們,雖然年輕受了很多的苦難,但是我們這一代人沒有被困難嚇倒,我們這一輩子該經歷的事情都經歷了,生下後沒有幾年節糧渡慌,(是漲身體的時候啊)該上學了文化大革命,(沒有學到什麼知識)人生最美好的年紀(20歲左右)上山下鄉,(哪個艱苦就別提啦),回城就業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當時沒有人願意幹的工作,搞街道的和老百姓打交道的地方)隨著社會的發展本應55歲退休該事業有成的時候,讓我們提前退休了,這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生活狀態,但是還要感謝年輕時候的鍛練造就了我們的堅強,現在己經把一切看淡了,我們應該好好的享受生活吧!知足常樂嘛!比起我們的父母我們的生活要好的很多呀!有機會兄弟姐妹們聚聚,朋友們見見面聊聊天吧!出去走走看看玩玩,在身體健康的同時享受幸福快樂的時光吧!都這把年紀了看淡一切吧!(誰的生活都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我們自己要去調整心態面對現實的問題,過好我們的未來的日子啊!


王玲88540008


65歲,1954年8月出生,屬馬。我80年商丘師範畢業後,一直在所在鄉第二中學當中學語文教師,兒子上中三,我當他的班主任兼語文教師。每天放學後我和他吃住在校,不看電視,不打麻將,專心輔導他的學習,陪伴他做各科作業,由於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他的學習成績一直是班級的前三名。上睢中後成績也很突出,考上大學後經過考研讀博,成為浙大博士。現在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我最大的遺憾是未把女兒送進大學深造。當時女兒上中學時語文英語成績比較突出,但數理化成績太差。他偏好文科。厭惡理科,覺著實在學不會,!加之因是教師子女任課老師抓的很緊,上課又老提問她,他覺得回答不出很丟人,產生厭學情緒,幾經談話動員毫無效果,加之她媽媽說實在不想上就算了!也不能把孩子逼瘋啊!於是聽之任之,小小年紀就走上了南方打工的道路,雖然掙到了一些錢,仍未擺脫無文憑難找工作的窘境,後經自學,在某市幼兒園當幼兒教師。我覺得這是我一生最大的遺憾,從事教育未能將自己的女兒送進大學深造。光陰似箭,歲月如梭,三十年過去,彈指一揮間。我感嘆歲月的流逝,自已已步入花甲之年,假如歲月可以倒流,可以改寫,可以重來,我一定要千方百計讓女兒順利上完初中,讀完高中,走進大學校門,拿到大學文憑,找一份理想的體面的令人羨慕的工作。


用戶50437561686


一九五五年出生的我65歲了,我們這一代人經歷了共和國建立以來殊多的磨難而成為蹉砣歲月中走過的見證人:兒時的饑荒年月常吃野菜和著米糠做的糰子充飢,由於年幼身體消化系統弱及食物粗糙而導致大便乾結拉不出來,最嚴重的一次是媽媽帶著我去醫院從肛門打進"肥皂水"潤滑後媽媽用手指小心翼翼地輕輕摳出來的;少年讀書時期經歷了文化大革命運動,雖說是上學可又學到了多少點知識?一九七一年上半年剛滿十六週歲的我打起揹包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來到農村成了一名"知青",幾年艱苦的知青生活壯實了我身體的同時也磨鍊出我吃苦耐勞的品格;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的下崗潮中又成為一名下崗職工,下崗後為求溫飽幹過不少行當直至退休。當我所經歷的某件事當故事講給孫女聽時她瞪大眼睛似乎我講的是天方夜譚⋯⋯。我常教育孩子要懂得珍惜糧食,要懂得珍惜今天安定的生活


泰山腳下一小草


我今年67歲,52年生的。一生經歷太多,IO歲多點上山砍柴,讀小學就自己掙錢買書本費,生活極其困苦,在十歲前沒穿過襪子,沒穿過買的鞋,衣服都是補丁加補丁,冬於鞋子裡塞稻草當襪子。66年小學畢業好不容易考上了初中,文革開始,又回到小學讀初中,放過豬,牛,羊,70年恢復高中,讀兩年回鄉務農,修過大寨田,水庫,冬天寒風刺骨,拉板車一身汗,吃的大鍋飯沒油沒菜,肚子冷風一吹,生疼生疼,吐酸水,胃裡翻酸水。表現好推薦當小學老師,後來當了大隊團支部書記,入了黨,74年當了黨支部書記,75年推薦讀了武漢的大學。大學畢業分配在黃石計委工作,後來當過企業廠長,再後來看到自己不是當官的料,調到武漢的一所大學開始任教,後來做管理工作,副教授職稱,處級退休。一生還算平淡,晚年還算幸福。


用戶302640892886


我今年66歲,沒什麼遺憾。生在一個有六個兄弟姐妹的八口之家,父親是個老工人,母親是民國時國高畢業的一位家庭婦女。父親以當時每月93元的工資養活一家老小,母親洗衣做飯操持家務,他們的勤勞善良吃苦耐勞樂觀向上的品格,從小就潛移默化的教育了我們,尤其是母親在我剛懂事時,就經常講精忠報國烏鴉反哺,還有大禹治水夸父追日的典故,告訴我長大做科學家工程師就是精忠報國,孝敬父母就是烏鴉反哺。要做到這點就要好好讀書,可六六年剛小學畢業,因文革學校停課就中斷了學業。七零年三月還不到十六歲就參加工作,做了一個瓦工學徒。

當一線的工人非常勞累,但是要當個工程師的夢想激勵我,從初中到高中的數理化語文歷史地理一直自學了八年,終於在77年底恢復高考時用上了,雖然考分過了錄取線,後又因政審沒被錄取。

78年三月,終於又有了一個讀書的機會,考上了職工大學,也算圓了我的讀書夢。後又通過省教育廳組織的大專學歷考試,由此走上了工程師的道路,在單位盡職盡責勇於擔當,96年就被聘為高級工程師和單位的副總工直到退休。

獨子也算爭氣,考入北京一所重點大學畢業留京。我們老兩口退休後也到北京定居,在幫帶一下孫子,感覺很幸福快樂。

我覺得人從小一定要有人生目標,並不斷的努力去實現,這樣就會無憾無愧無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