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A股定個調--真牛行情

進入2020年後迎來了21世紀以來我國第一次影響達到半年經濟的重大傳染性疫情,在春節後開市前,市場一直擔心開市後出現崩盤,進而引發更大的危機,所以那時就有人提議暫停開市,等疫情過後再開。當然如果按正常情況看,也就是沒有放水的情況下,這種情況下開市是風險性極大的,所以一開盤就大幅跳空低開8%,大部分個股直接一字跌停,第二天繼續低開,上證最低下探到了2685.27點,加上年前的回調,半個月交易日下跌近500點,可以說是非常慘烈。

大家也看到了,第二天兩市大幅放量,特別是深市,直接從前一天2625億劇增到5360億,特別是到2月25日達到日成交9022億最高量,也達到了年後最高點11869.41,成交量跟2015年14500點左右的成交量差不多。這主要的原因就是國家放水救市,另外是經過大幅下跌後,大量的資金進來抄底,而且國家的放水在這段時間以來是持續性的,一旦市場有恐慌產生,馬上就會有相對的政策出來扶持,這就是要保股市的節奏。

在之前寫的文章《旁觀者說--股市雜燴談》裡提過這次疫情其實是給中國一次改錯的機會,如何改錯將影響到今年A股的走勢,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保經濟棄房子”,二是“保房子棄經濟”,也許有人會說,會不會有可能即保經濟又保房子,其實這種跟“保房子棄經濟”的結果是一樣的,所以也算是第二種,只是時間週期問題。如果是第一種,那麼今年的A股將在大量資金的推動下走出類似2009年的行情,如果是第二種,那麼將是走出A形的走勢。

從目前的情況綜合分析,走第一種的可能性較大,當然不能忽視這次疫情對我國經濟造成的重大損失,至少半年的經濟損失不可避免了。所以即使是第一種,情況也是較為複雜的,一是自救行情之後會有兌現觀望期,二是經濟復甦後沒有預期的好或者說是這次疫情引發的債務問題從而爆發一定的債務危機。所以今年的走勢更可能的是走出大W形態的走勢。

在2018年10月22日上證2654點時我給當時的A股作出的判斷是A股要走牛之前必先經過三部曲:一是製造恐慌(跌破2500點)、二是製造假牛(2500點支撐展開報復性反彈)、三是製造新低(部分板塊或是個股的新低),而且確定了券商為人氣領漲板塊。現在回過頭來看,已經全部符合預期,而第三部曲(製造新低)也在2月4日下探到2685.27點後完成,所以接下來就是進入真牛的階段了。

寫到這裡,我想大家最關心的就是什麼板塊會表現比較好了。我們再來回顧一下2019年初那波800點行情的情況,當時市場面對的最大危機是質押危機,而且在2700點估值達到4萬多億,並且在2019年有近2萬億到期,總股數在2018年11月2日達到6456.89億股,佔到總股本的10.03%。當時的解決辦法就是5000億資金紓困,當然這只是明面上的第一步,後面還有國資入股和第一步基礎上的加碼,所以2019年很多上市公司的股權易主,不過這個問題總算是解決了,當然解決的最重要客觀條件就是A股展開了800點的上漲行情,解決了市場的流動和股權解押的問題。回想當時的情況,其時A股也面臨了很嚴重的崩盤危機,跟這次疫情引發的恐慌情緒有的一比,所以在跌破2500後引發了大盤的割肉盤。

圖一:2018年底紓困資金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急需對市場帶動作用最大,而且又沒有質押問題的板塊來作為人氣領漲板塊,在這種情況下,券商無疑當仁無二了,後期又輪動到了大麻、氫能源電池、5G這些還只是純概念題材炒作上,為什麼?因為那時提業績驅動是扯淡的,當然也有,那就是茅臺引發的白酒行情,而這也不是因為業績問題,而是市場供需漲價的問題。

那麼2020年的行情驅動板塊是什麼呢?年後這段時間主要是第一梯隊:疫情板塊、特斯拉板塊、5G相關板塊,而又到第二梯隊:種業、食品、券商,目前又到了第三梯隊:“新基 建”。到了這裡,就跟2009年的情況相似了,也就是危機過後恢復經濟的措施,而且也是今年的經濟總基調所在。

所以接下來我們的操作重心就是“新基建”了,包括七大領域:一:5G基站建設,二:特高壓,三: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四:新能源 汽車充電站,五:大數據中心,六:人工智能 ,七:工業互聯網 。簡單的說這些就是滿足人類不斷提高的物質生活,從需求端去架構社會經濟的藍圖,是一個長期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