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滅亡100多年了,現在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如何生活的?

菩薩我想對你說


守陵人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職業。由於古人對生死之事極為看重,生前就尤為在意死後之事,即便是帝王也不能避免,出於對死後之事的在意和對自己陵墓的看重,於是守陵人這種充滿神秘色彩的職業就誕生了。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也不可避免地為皇帝修建陵墓。

我們知道,滿清有十二位皇帝。其中,有兩個皇帝埋葬於關外,也就是關東地區,即努爾哈赤的福陵和皇太極的昭陵。此外,關外還有埋葬著清朝四位遠祖的永陵。福陵、昭陵以及永陵,合稱為“關外三陵”

清軍入關後,有十位皇帝。除溥儀外,餘下九位皇帝分別埋葬於北京的東面和西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清東陵清西陵

皇陵中,一般都有大量的隨葬品,而為了保護皇陵,清朝就建立了一套守陵人制度。

關外三陵的安全由一個叫三陵總理事務衙門的機構負責,其地位和六部相當。而清東陵和清西陵的安全則由東陵(西陵)承辦事務衙門負責,這兩個機構屬內務府統轄。

除了這些機構外,清朝還為皇陵配備了一支專門的護陵衛隊,這支護陵衛隊由皇族和八旗子弟組成,而且只有正黃、鑲黃、正藍三旗才有資格成為清朝皇陵的守陵人。

守陵人的任務,不僅要看守皇陵,還要負責皇陵內的內務、禮儀、祭祀和日常維修。

清朝滅亡前,守陵人的待遇自然不錯。他們的家庭不需要納稅、不需要服役,他們本人也能得到一筆數量可觀的俸祿,而且朝廷還給這些守陵人安排了獨立的小院居住。

而清朝滅亡後,根據《清室優待條件》中的第七條規定,清朝的皇陵由新政府負責。

“大清帝辭位之後,其皇室宗廟、陵寢,永遠奉祀,由共和國選設衛兵妥慎保護。”

於是,1912年至1924年,清朝皇陵就存在著兩支不同的隊伍,一支是清朝原本的守陵人隊伍,另一支則是新政府派遣的衛兵。

1924年11年,馮玉祥將溥儀趕出紫禁城。

這個時候,皇族再無暇顧及清朝的皇陵,原本的守陵人也因領不到工資而紛紛離開。與此同時,民國政府內部因軍閥混戰,守陵衛士也由於種種原因而離開了清朝皇陵。

至於現在,清朝的皇陵確實也有守陵人,但這裡的守陵人主要是關外三陵的守陵人。

關外地區遠離政治漩渦,因而關外三陵受清朝滅亡的影響就比較小,同時,關外三陵的守陵人還形成了父死子繼的機制。受這種機制的影響,儘管現在清朝已經滅亡了一百多年,但依舊有少數人因為信仰而留下來守衛皇陵,成為清朝皇陵的守陵人。

而因為是自願,而且清朝也早已滅亡,所以也就沒有人給他們發工資。


金兔歷史


溥儀剛死的時候埋葬到了八寶山,後來考慮到各種原因,又將溥儀改葬到清西陵隔壁,也就是現在的華龍皇家陵園。

儘管清王朝已經滅亡100餘年,但在這些清朝皇陵裡面一直都有守墓人。

當年還是清朝統治的時候,有清朝統治者給這些守墓人發工資,而現在清朝已經滅亡了100多年,又是哪些人給他們發工資的呢?

當年溥儀宣佈退位之後,清朝也算是正式結束長達200餘年的統治。

溥儀退位之後清朝皇族還是得到了民國的優待,與之簽訂了諸多的條款。

比如民國政府每年要給皇宮的這些皇族人員400萬元的生活費用來維持皇宮的生活日常。

溥儀也可以繼續住在皇宮之內,宮女和太監同樣各司其職,溥儀在皇宮內還可以按照以前的禮儀制度來祭拜祖先等,同樣民國政府還要擔負起對於清朝皇陵的保護管理工作。

所以在清朝剛滅亡的時候,守墓人的工資相當於是民國政府發放的。


回味經典著作


我的家鄉就在清東陵陵區的河北遵化東陵鄉,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其實我的祖太爺就曾是守衛東陵的綠營軍官(歸馬蘭關總兵管轄),在慈禧來東陵謁陵時還見過慈禧太后,這樣說來也算是守陵人。先簡單介紹一下清代守陵人的歷史(以清東陵為例):

清代東陵的管理保護機構主要有兵部、內務府、禮部和工部四個體系,陵寢的安全保衛由馬蘭關總兵官負責,日常祭祀管理維修由設在馬蘭峪的東陵承辦事務衙門負責。所有人員都是由國家供養。

⒈兵部,東陵兵部負責陵區內外的安全保衛,八旗兵進駐各陵寢負責陵區內的保護,綠營負責陵區外的保護,整個東陵有1200多人的八旗官兵。

⒉內務府,當地人稱“內府”,主要負責製作祭品,支領祭祀用的金銀器皿,開啟隆恩門及打掃地面,管理樹木,請送神牌等等日常祭祀事宜。總人數大概為1100多人。

⒊禮部,東陵禮部主要負責供應制作祭品的原料,如糖、油、面、酒等等,管理金銀器皿庫房,主持祭祀儀式焚化紙錁等。總人數為1600餘人。

⒋工部,設在陵區南的石門鎮,主要負責陵寢建築的日常維修,製作祭祀用器皿及焚燒用各式紙品等。

配圖:裕陵最後一任翼長阿和軒

配圖:1945年美軍航拍慈禧慈安定東陵,畫圈處為清代陵寢內務府人員居住區





以上簡單介紹了清代時東陵的保護管理機構即清代守陵人,清朝滅亡後,這些守陵人沒有了經濟來源,基本上都開始在當地以種地為生。下面正式介紹一下現在東陵的保護情況,即所謂的現代“守陵人”:

新中國成立後,1952年9月29日成立了專門的清東陵保護機構清東陵文物保管所,陸續對各陵建築進行了修繕,加強了陵區內的管理。1961年3月4日清東陵被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陸續開放慈禧陵及裕陵地宮供遊人參觀,此後清東陵文物保管所也升級為清東陵文物管理處,2000年11月30日被納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現在的清東陵保護機構是2010年10月28日成立的清東陵保護區管理委員會,由保護區管委會監督管理清東陵的保護工作,制定了清東陵文物保護規劃,具體管理保護事項由文物管理處負責。文物保護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2015年國家撥款7.1億元用於清東陵的大修工程。

綜上所述,現在的“守陵人”都是拿工資的公務員,就連具體到每個陵寢的警衛保護人員也都是一樣,當然可能有一些合同工或臨時工,所以現在的“守陵人”就和我們工作上班一樣,只不過他們的工作就是保護陵寢文物而已。

最後說說生活在陵區的清代守陵人後代,他們現在早已不在看守皇陵,只是生活在陵區內,種地務農外出打工,或者在景區內開農家院做點小生意,僅此而已。


最後兩張圖片來自清東陵保護區公眾號。


孤竹公子


守陵人自古以來就給人一種神秘感,他們受命於皇權,兢兢業業的用自己一生為皇帝守陵,當然有的守陵人還會世世代代的為帝王們守護陵墓,直至這個朝代的滅亡。

守陵人的生活!

其實守陵人也不是白跟皇家守皇陵的,皇家會給他們一筆不小的“安家費”,讓他們在陵墓附近安家,多餘的錢用作他們的日常生活開支,讓他們不至於為生活而煩惱,能安心的守衛陵墓。縱觀歷史,幾乎每一個大一統王朝都有守陵人的身影。

清朝作為中國古代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自入關後為帝王修建了清東陵和清西陵兩個大的墓葬群,對於這些墓葬群,清朝也設立了守陵人制度,他們也像以往朝代的守陵人一樣,在陵墓附近安家,並世世代代的為大清朝守護著皇陵!



守陵人工資發放問題!

1912年剛登基三年的末代皇帝溥儀被逼退位,清朝自此宣佈滅亡,民國政府上位接手了清朝的一些政務,當然對於清朝的這些皇陵,民國政府起初也是非常頭痛的,因為這屬於滿清的祖墳,民國政府本不應該過問,但後來出於對文物保護的問題,民國政府又出錢給守陵人讓他們繼續守護皇陵!


後來戰爭爆發,民國政府也顧不上這些守陵人了,於是滿清後裔們又出錢給守陵人,讓他們又繼續守護這些皇陵!

新中國成立後,清東陵跟清西陵被國家列入重點保護對象,後來皇陵被開發成為旅遊景區,此時的守陵人很多都被國家聘為景區的工作人員,他們的工資都是由國家負責發放,因此現在所謂的“守陵人”也就是陵園景區的工作人員!


唐古看今


清王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統治王朝,清朝距今滅亡已經有100餘年時間,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溥儀也死了50多年。

溥儀剛死的時候埋葬到了八寶山,後來考慮到各種原因,又將溥儀改葬到清西陵隔壁,也就是現在的華龍皇家陵園。

儘管清王朝已經滅亡100餘年,但在這些清朝皇陵裡面一直都有守墓人。

當年還是清朝統治的時候,有清朝統治者給這些守墓人發工資,而現在清朝已經滅亡了100多年,又是哪些人給他們發工資的呢?

當年溥儀宣佈退位之後,清朝也算是正式結束長達200餘年的統治。

溥儀退位之後清朝皇族還是得到了民國的優待,與之簽訂了諸多的條款。

比如民國政府每年要給皇宮的這些皇族人員400萬元的生活費用來維持皇宮的生活日常。

溥儀也可以繼續住在皇宮之內,宮女和太監同樣各司其職,溥儀在皇宮內還可以按照以前的禮儀制度來祭拜祖先等,同樣民國政府還要擔負起對於清朝皇陵的保護管理工作。

所以在清朝剛滅亡的時候,守墓人的工資相當於是民國政府發放的。

等到後來溥儀被趕出皇宮,也就是軍閥混戰時期,皇陵雖然已經到了被軍閥盜掘挖取財物的局面。

但在此期間,皇陵還是有守墓人的,他們的工資一般都是有這些皇族後人來出錢發放,讓這些守墓人打掃陵園,或者說進行一些簡單的修繕工作。

在局勢稍微穩定一點的時候,當地政府也會想辦法湊集一批資金用給發放給清朝陵墓的守墓人。

儘管當時天下比較混亂四處戰爭,但此地仍沒有斷過守墓人,因為皇陵所在地區的土地還有陵園內的一些樹產收入都是歸守墓人所有。

而且有些皇室後裔時不時的會過來祭拜祖先,給他們多少發一點錢,所以即便當時沒有人發工資,從事守陵人工作也要比給地主家打長工要自在一點。

因此,在當時皇陵守墓人是一個不錯的工作,很多人都是子承父業或者代代相傳。

等到抗日戰爭勝利,國家內部情況穩定之後,先是有皇族後裔出錢對陵墓進行了的第一次大規模修繕。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家文化保護部門則在原有的基礎上對其再次進行修繕改造。

這個時候的清朝的各大陵園已經是被列為了重點文物保護的單位,國家投入大量的資金,加強了陵園內部的管理。

而且所有的管理也越來越制度化、規模化,所以守陵的工作自然由有國家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所負責。

而至於以前那些代代相傳的守陵人或者是後代,他們或是從事保護陵園的維護或者保安工作,又或是自逐漸轉型從事其他行業去了。


夏目歷史君


在清朝滅亡100多年後,清朝的清東陵和清西陵確實還有人在那裡守陵。

不過和大家想象中那種傳統守陵人不同,在清東陵、清西陵守陵的人比較現代化,在這個時代裡被稱之為保安。

作為國內的第一批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清東陵和清西陵請一些保安巡邏、看守是很正常,沒什麼奇怪的地方。



當然,現代的保安我們就不過多介紹了,想必大家也沒有興趣看。

接下來我們就說一下清朝的守陵人。

世代傳承的清朝守陵人

在清朝入關之後,他們總共在兩個地方修建過皇家陵園,其中一個地方是唐山的清東陵,埋葬了順治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咸豐皇帝、同治皇帝等五位清朝君主。


另一個地方則是保定的清西陵,埋葬了雍正皇帝、嘉慶皇帝、道光皇帝、光緒皇帝等四位清朝君主。

在這兩個皇家陵園中,清朝都派駐了軍隊把守以及專門的官員管理,這些人,就是最初的守陵人。

這些守陵人在來到了清東陵和清西陵後,按照清朝皇帝的指令帶著家人在這兩個龐大的陵園附近定居了下來。

而按照清朝的規定,守陵人的工作是世襲性的,如果父輩是守陵人,那麼下一代就必須有人接替自己父輩的工作成為新的守陵人。

在這些規定下,這守陵人行業在清朝時期就成為了這些守陵人家族的鐵飯碗,由這些人把持了整整200多年的時間。

在發展到最後,這些守陵人家族因為發展過於旁大,甚至還在清東陵和清西陵旁邊建立了村莊,在那裡發展出了自己的生態圈。


守陵人的消失

如果不瞭解情況的話,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在清朝剛滅亡的時候,這些守陵人就隨之消散在歷史之中了。

但實際上情況並非如此發展。

在到了民國的時候,這些守陵人其實還苟延殘喘了一段時間。

那時候因為清朝皇室和袁世凱簽訂了和平退位協議,所以北洋政府並沒有把這些守陵人遣散,仍舊如同清朝一樣給這些守陵人發工資、讓他們繼續幫助清朝皇室守護住了他們的祖陵。


在那段時間裡,這些守陵人除了一些身份、地位發生了轉變之外,生活方面基本沒多大變化。

只可惜這段時間持續不長,僅維持了12年時間,然後就在1924年時因為馮玉祥的政變徹底終結了。

那時候,馮玉祥除了中斷了原本發給那些守陵人的工資之外,還把末代皇帝溥儀趕出了故宮、中止了北洋政府每年答應給清朝皇室的補貼,可以說,徹徹底底推翻了北洋政府原本和清朝皇室簽訂的協議。

而在馮玉祥斷掉了工資之後,那些對清朝沒什麼堅守的守陵人選擇也很簡單,那就是直接停下手中的守陵人工作,雖然還居住在清東陵和清西陵旁邊的村莊中,但卻不再守護清東陵和清西陵。


也就是從這之後,清朝的守陵人徹底消失在了歷史之中。

後來即便有新的安保人員來到清東陵和清西陵,也跟守陵人這三個字沒什麼關係了,頂多只能稱之為保安。

不過說到那些迴歸平凡身份的守陵人,有一點倒是值得一提的。

那就是在1928年時,一直找不到乾隆、慈禧、康熙陵墓地宮方位的孫殿英是通過這些已經失業的守陵人才確定到具體位置的,當時在孫殿英的脅迫下,其實他們已經變成了盜墓的幫兇。


孤客生


大清是亡國100年了,大清也確實是有守陵人的,直到今天都是如此。

事實上歷代帝王的墳墓,都是有守陵人的。

這些守陵人一般都是皇室人員僱傭的,是給他們薪水,讓他們專門負責守陵,直到這個王朝的滅亡為止。

大家都知道秦朝亡國了,而且秦始皇的後代基本上都被殺了。可是,依然有人為秦始皇守陵,當時這些守陵人就是西漢的建立者,劉邦派去的。

給秦始皇守陵的人有幾百,這些人都是漢朝政府養他們。

所以,從那個時候,守陵制度就開始流行了下來。

到了清東陵和清西陵建成之後,清政府也是請了一批人來守陵的,只不過隨著清朝的沒落,守陵人也漸漸的少了起來。

甚至到了清朝剛亡國沒多少年,就造成了清東陵被孫殿英盜的這麼一個結果。

事實上孫殿英盜取皇陵的時候,依然是有守墓人的。只不過當時孫殿英是以演習的名義,掩蓋了守陵人的耳目而已。

但是,最終清東陵裡的乾隆和慈禧的墳墓還是被孫殿英給盜了。當末代皇帝溥儀知道這件事之後,氣憤不已。

不過,他們皇室的人自從這件事發生之後,就開始出錢找更多的守陵人來守陵了。

為何我們說現在清東陵還有守陵人呢?

大家都知道無論是清東陵,還是清西陵都是名勝古蹟了,被國家列為重點保護文物。現在已經是國家派了人,在看守陵園了。

當然了看守陵園的人,就是那些保護文物的工作人員了。

事實上現在歷代帝王的陵墓都是有人看守的,而且這些陵墓都是國家重點保護的文物。

至於說守陵人的生活如何?

當然了和我們平常人差不多了,畢竟守陵也是一份工作,和我們眾人的工作,都是差不多的。


漢史趣聞


中國文化中,對於生死之事,都是非常看重的。雖然有一些比較另類的很不在意生死,但對於帝王來說,生死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此,帝王對於自己的墳墓,以及死後的事情,也是非常看重。於是,一種特殊的職業出現了,那就是守陵人。

在史料中記載,漢高祖劉邦曾經安排二十戶人家,為秦始皇守陵,這些人享受著國家的補助,雖然日子過得比較無聊,但子子孫孫都算是有了一個正兒八經的職業。這些職業,也得到了皇帝的認可,自然也沒有什麼人騷擾刁難。因此,這種守陵的工作,並不太差。

當然,另一種守陵人,比較悲催,那就是被貶謫的人,一些朝廷命官,犯了事,被貶去守皇陵。這些人自然不如前一種御封守陵人自在。

還有一些守陵人是自發的守陵人,比如明朝末年的名將袁崇煥,他死後,他手下的一個謀士冒死收斂了他的殘骸,暗自安葬,然後讓自己家人世代守陵,一直到現在。

回到問題中,清朝守陵人,大部分像是第一種,全都是御封的守陵人,這些人世世代代都會為皇族守護陵墓。除了日常的維護以外,還要保證墳墓不會被盜墓者光顧。但當清朝滅亡之後,守陵人的地位就變得非常尷尬。

一般而言,這些人在長久的生息繁衍中,會形成一個家族,或者說在陵園的周圍,形成一個村落,而他們,也從單純的守陵人的身份,變成了普通的村民,而他們的工作,也從日常維護皇陵,防止盜墓,變成了耕種,完成普通農民需要做的工作。

很多守陵人的後人,其實並不知道自己祖上是守陵人。即使有所瞭解,也不會了解的很多,在一些重要的祭祖節日中,這些守陵人的後裔,也不會像他們祖輩那樣,進行大規模的祭祀活動,而頂多是按照祭祖的儀式,做一些簡單的祭祀。

還有一些守陵人的後裔,也成為新的守陵人,當然,這些主要是一些已經規劃為皇家陵園,或者是文物保護單位,這些人的後裔,會作為其中的維護管理中的一員,來進行自己祖輩的工作。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守陵這種職業已經消失在歷史的舞臺上,尤其是對於守護皇家園林方面,很少有人再會想到祖輩的一些故事,以及他們身上肩負的神聖而且神秘的職責。守陵人,也只成為一個傳說。更像是一種圖騰或者是紀念,從而遠離現實的生活。


小小嬴政


歷朝歷代都有著專門的皇家陵墓,這些陵墓安葬著王朝的歷代皇帝們,從封建王朝的開端秦朝至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朝代清朝,各個王朝都有專門的人守陵墓。但是一般王朝滅亡後就沒人再守陵了,清朝卻是個例外。

清朝是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朝代,清朝的君王除了努爾哈赤和皇太極葬在關外,後面的皇帝全部葬在了清西陵和清東陵,陵墓保存的完好無損,甚至在清朝滅亡後一百多年後仍然有專門守陵人,這是怎麼回事呢?誰給他們發工資呢?


一、清朝未滅亡時,清朝的統治者給守皇陵之人發工資,守陵人職責就是守護皇陵。

《清代國家中央機關概述》記載:在清朝統治時期,給守皇陵之人制定了品級,有文武大臣正一品到從九品的官職。雖然說守陵的正一品官職無實權,但是論品級待遇可以說是百官之首了,除此之外,還配備了一支三千多人的守陵士兵,主要是負責守陵的治安,防止有人進入皇陵搗亂,若有人敢私自闖皇陵,格殺勿論。

守衛皇陵,雖然責任重大,但是平時的生活還是很單調的,每天的任務就是負責打掃以及巡視,防止著火和盜賊偷竊。守陵人不與外界接觸,他們平時的吃穿用度都有人專門送來。


二、清朝滅亡後,民國政府負責清朝守陵人的工資。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宣佈退位後,意味著清朝結束了兩百多年的統治。溥儀及清朝皇室也得到了民國政府的優待,皇室人員仍然可以居住在皇宮,而且平時的吃穿用度由民國政府負擔,比如民國政府每年要拿出四百萬元給清朝皇室維持皇宮的消費。

溥儀每年在清朝皇陵進行祭祀的開銷,以及守陵人的的基本工資待遇由民國政府負責。

三、新中國成立後,守陵人的工資待遇由新中國負責。

新中國成立後,清朝的東陵、西陵以及關外皇陵作為國家的文物被保存下來了,為了對這些歷史文物進行保護,國家成立了專門的單位進行管理,並把皇陵作為旅遊景區對外開放,守陵人也就是景區的工作人員的工資是由國家負責的,所以清朝陵墓在其滅亡了一百多年有人守陵不稀奇。

同時清朝陵墓周圍,也有一些百姓自發的成為了皇陵的守護人,因為他們很多都是守陵人的後代,他們以一種崇敬祖先的方式來守陵,併成為了一種信仰。


絕塵的時光


守陵人是世襲的

不要以為守陵是個苦差事,隨隨便便找個人就能當守陵人,實際不是的。守陵人必須有一定的政治背景。當陵墓建成以後,內務府會挑選出一個合適的人當守陵人的領導,再組建一支守陵人的隊伍,至於規模的大小要根據皇陵的大小所定,最高時可達千人以上。


清政府對守陵人身份的把控非常嚴格,一般來說,守陵人必須是八旗子弟,甚至有可能是皇室宗親,雍正時期的八阿哥和十阿哥就曾被髮配去康熙景陵去守陵,這對於皇家子弟可不是一個光榮的任務,所以還是極少數的個例的。

之所以把控的這樣嚴格是因為這些守陵人不僅要負責維護好皇陵的基本治安,防止盜墓賊的光顧,他還要負責安排清王朝的祭祀活動,懂得祭祀典禮用到的滿文,以及演練好人員接見皇帝,因此清朝廷需要聘用一些“自己人”去管理。


清政府給予守靈人優厚的待遇,守陵人按照品級的高低按月拿俸祿,守陵人的子女一出生便享受七品待遇,有著特殊的政治地位,可這也代表了他們必須要子承父業,世代守陵。

他們可以說是清朝時期的公務員,這一輩子只做這一件事情,不用去考慮吃喝住行的問題,一輩子吃著皇糧,雖說不上富裕,但起碼是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可以說是衣食無憂,不用像老百姓一樣擔心下一年的飯還能不能吃上。

清政府會給每戶守陵人分一處小院,官位高些的土地面積可以達到“一畝三”,至今守陵人的後代們還會自稱為“西陵人”。

清朝滅亡初期的時候

這是皇陵最為黑暗的一段時間,守陵人得不到應有的俸祿和待遇,更沒有了從前的地位,一部分人生活得不到保障,開始監守自盜,一部分文物被倒賣。


當然還有一些因為信仰而留下來繼續本本分分守陵的人,但數目和規模遠沒有從前一樣規範,很多皇陵都經歷了被盜墓賊所光顧的浩劫。

直到經歷了孫殿英大肆搜刮皇陵,激起了民憤,皇陵的管理才又被重新正視起來並規範化,剩下的守陵人也擔負起了新的職責。


國民政府倒臺

這些守陵人又沒了經濟的來源,皇陵的守護只能落到那些清朝皇室後裔人身上,由這些人湊錢給守陵人發工資。

再往後,這些清朝皇室後裔的處境也是每況愈下,對於皇陵的保護只能說是有心無力。

到了現代社會

西陵人守陵的意識在逐漸淡化,守陵人的後代也逐漸隨著時代的發展,離開家鄉,另謀發展。只剩下極少數的幾個人選擇繼承祖業繼續留在埋葬著祖宗的陵墓旁邊。

或許是出於現實的角度因為家宅地產都在皇陵邊上,又或許是因為世世代代的教育和信仰。只能說剩的為數不多的守陵人是真的很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