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黃瞎子”建議恢復政委制,偉人回電:完全同意,速令執行

大將“黃瞎子”建議恢復政委制,偉人回電:完全同意,速令執行
黃克誠(1902年10月1日—1986年12月28日),湖南永興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參加北伐戰爭、湘南起義、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作戰、長征等,抗戰期間參加晉察冀邊區反“八路圍攻”、晉東南反“九路圍攻”等戰役,後參與創建蘇北抗日根據地,領導軍民粉碎日軍多次大規模“掃蕩”。解放戰爭期間,率先提出“立即派儘量多的部隊赴東北”的戰略遠見,並率領所部挺進東北創建根據地。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

黃克誠作為我軍著名的政工大將,為我軍政治工作的發展建立了不朽功勳。其中,正式在他的建議下,我軍政治委員制被取消後又緊急恢復。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後,國共合作抗戰正式提上日程,這也是時隔近10年後國共第二次合作。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按照國民革命軍序列進行編制,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也就是後來人們所熟知的“八路軍”。

大將“黃瞎子”建議恢復政委制,偉人回電:完全同意,速令執行
八路軍所佩戴的臂章。

1937年2月至8月,在整編談判中,國民黨代表提出,必須取消紅軍的政治委員和政治機關制,實行單一領導制,不設總司令部,改政治部為政訓處,由國民黨跑人擔任改編後的政訓處主任。這其實是蔣介石的如意算盤,在與紅軍將近10年的戰爭較量過程中,蔣介石深知,唯有取消紅軍的政治委員和政治機關、削弱紅軍的政治工作,才能真正動搖紅軍根本,最終打垮共產黨和紅軍。國民黨的這一企圖遭到了中共中央的堅決反對,國共雙方爭辯非常激烈,第二次和談也一度陷入僵局。

最後,為了早日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挽救民族危亡大局,中共中央作了暫時讓步,同意取消政治委員制度,改各級政治部(處)為政訓處,但堅決不同意國民黨派人到八路軍任職。國民黨當局也表示同意,並承認八路軍設立總司令部。在紅軍正式改編時,八路軍各個師旅團均沒有配備政治委員,中共中央決定在師以上部隊組織軍政委員會、師團兩級設黨務委員會、連隊建立黨支部,指導部隊的軍事、政治等工作,以確保黨的絕對領導。

大將“黃瞎子”建議恢復政委制,偉人回電:完全同意,速令執行
115師向平型關作戰前線開進。

1937年9月25日,紅軍剛剛改編為八路軍1個月,115師便在林彪的指揮下於平型關重創日軍精銳板垣師團,殲敵1000餘人,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由於這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第一場大勝仗,於是朱德和任弼時要求八路軍總部到部隊調研,認真總結這次戰鬥的經驗教訓。此時,黃克誠擔任八路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在任弼時的指派下,主要到部隊檢查調研政治工作情況。

9月26日,平型關大捷後第二天,黃克誠便帶工作組來到第115師駐地河邊村。黃克誠雖然眼神不好、視野模糊,被人稱“黃瞎子”,但心裡非常明亮清晰,他此行最為關心的問題就是,改編後的八路軍部隊在取消政治委員後,部隊的思想政治工作開展情況究竟如何。在與部分旅團領導座談交流後,黃克誠又帶工作組深入第343旅685團、686團的基層營連檢查瞭解,這兩個團既是傳統光榮的紅軍老部隊,也是八路軍的主力部隊。

大將“黃瞎子”建議恢復政委制,偉人回電:完全同意,速令執行
抗戰時期的黃克誠(左一)。

然而,經過半個多月的蹲點檢查,黃克誠敏銳地發現,就是這樣兩支優秀的部隊,僅僅改編一個月後,作風紀律就明顯鬆垮下滑,軍閥習氣滋長,自由主義蔓延,部分官兵以國民黨的委任封官為榮,表現出國民黨軍官的一些做派,紅軍時期傳承下來的一些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也漸漸丟失,使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受到干擾。

黃克誠對這些問題感到十分擔憂,立即將檢查調研的問題進行梳理,並向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政訓處主任蕭華彙報,並建議恢復政治委員制、開展反對軍閥主義的活動。林彪等115師領導同意黃克誠的看法,也對這些問題十分擔憂,並囑咐黃克誠向總部領導反映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回到八路軍總部後,黃克誠彙報了林彪、聶榮臻和羅榮恆等領導的意見,以及他在115師檢查的情況,明確提出恢復政治委員制和政治機關制的建議。任弼時也感到如此下去,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將會受到較大沖擊影響,於是讓黃克誠立即起草電報,將檢查情況和建議整理報中央和軍委。

1937年10月19日,朱德、彭德懷和任弼時聯合審定簽署了黃克誠起草的電報:

部隊改編,政治工作人員的公開地位降低,因而影響到政治工作人員積極性降低,政治工作已開始受到若干損失。而在各級指揮方面,仍有個別同志因為改單一領導不大接受他人意見,多數單一首長感到自己能力不夠,致使軍隊建設上也受到某些損失。對此現象,我們認為,除教育幹部反對地位觀念及輕視政治工作外,還需各級積極從組織上得到適當的解決,以紅軍的傳統,並以此傳統影響友軍。
同時,最近閻錫山、胡宗南、陳誠、張發奎等,感覺大革命時期黨代表及政治部組織有恢復之必要,且聞已向蔣介石提議。閻已要我們起草政治組織條例,並在決死隊內已設立政委,故我們更不應遷就友軍。組織的具體改變如下:
一、團以上或獨立營執行黨代表制度,爭取黨代表名義的公開。黨代表的職權一般與過去政委相同。應是負責保證黨的路線與上級命令之執行,領導政治工作和黨的工作。對黨及政治工作有最後決定權力。
二、估計到山地游擊戰爭任務和方式,部隊分開活動,旅應設政治處,負責全旅政治工作之領導。

三、各營獨立行動時,可臨時派遣營黨代表,並由團政治處分配一部分工作人員,在營黨代表或教導員指揮之下,進行政治工作。四、師政訓處改為政治部,連仍為指導員。五、軍政委員會書記如不是黨代表兼任,則黨代表應任副書記職。

到了10月22日,僅僅3天后,張聞天、毛主席便覆電朱德、彭德懷、任弼時、鄧小平並告周恩來,明確指出:“關於恢復政治機關原有制度,我們完全同意,請速令執行。唯黨代表名義不妥,仍應為政治委員,等將來國民黨採用黨代表制度時,方可改為黨代表”

僅僅2天后,10月24日,朱德、彭德懷和任弼時轉發《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在軍隊中領導的決定的命令》,要求:

一、為加強當在軍隊中的領導,保持黨和紅軍的光榮傳統,以此推動全國抗日軍隊之改進,特決定軍隊中恢復政治委員及政治機關原有制度,團以上及獨立營設立政治委員。
二、個師政訓處立即改為政治部,各團政訓處改為政治處,其職權和工作與過去政治處同,旅設政治處,由政委兼主任。

10月28日,八路軍總部任命了115師、120師和129師政治委員的命令:聶榮臻為115師政委、關嚮應為120師政委、張浩為129師政委。同時,一併任命了八路軍各旅團政治委員,積極組織開展反對軍閥主義的教育活動。撤銷了2個月的政治委員制和政治機關制正式恢復。

到1939年,新四軍所屬各支隊、縱隊和團也逐步任命了政治委員。毛主席在《上海太原失陷以後抗日戰爭的形勢和任務》中曾說:“因受國民黨干涉而取消的政治委員制度,因受國民黨干涉而改為政訓處的政治部的名稱,現在已經恢復了”

大將“黃瞎子”建議恢復政委制,偉人回電:完全同意,速令執行
1981年時,在北京玉泉山的黃克誠大將。

對於這次恢復政治委員和政治機關制度,黃克誠當居首功。而黃克誠作為我軍傑出的政工大將,對於我軍政治工作制度的發展和鞏固更是貢獻巨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